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寿春情况

曹操从汝阴城离开,踏上了返回寿春的道路。

而汝阴城外的黄忠大军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其中贾诩和黄忠更在为天亮3之后发动对汝阴城的攻击而做准备。

寿春城之中,各种势力开始了自己的打算。

曹操和刘军在汝阴城和刘军主力部队对峙,寿春城中各种势力不断打探对峙的情况。刘军的真实兵力已经传到了寿春城所有势力的耳朵之中。

本来以为刘军会夸大兵力,实际上没有多少的兵力可说,但没有想到刘军反其道而行,一点隐瞒和扩大的意思都没有。

时间不断地流失,各种势力的内心从一开始的不安,发展到沸腾的异动。

曹操不能挡住刘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唯一的区别就是曹操能够拖住多久而已。

如今的豫州没有任何的外援,本来可以靠得住的孙策,早就龟缩起来,不管曹操的死活与唇亡齿寒的道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寿春城的各方势力开始了自己的布置,其中活动得比较厉害的就是国舅董承了。

国舅董承也是没有办法啊。自从伏完自己作死,把头伸出去给曹操砍,曹操就把伏完给弄死了。一开始董承和伏完两人合作辅佐刘协,董承的压力不会那么大。伏完一死,董承虽说兼并了伏完的势力,成为忠心于刘协的第一大势力,但受到的压力却成倍增加了。董承所带领的是老世家老官僚,这些人更多是从洛阳跟随刘协而来寿春的,他们的根基都在洛阳和刘玉统治的领地,刘玉早就把这些跟随刘协的老世家和老官僚的田地产业之类的全部都充公了,他们是一无所有了。在寿春之中,他们毫无根基,需要仰曹操的鼻息过日子。曹操根本就不相信董承他们,对于这些人是提防的,为了照拂刘协的面子,给了他们一些清水衙门的官职,每月给点俸禄钱粮,让他们不至于饿死。这些人都是享受惯的,习惯了山珍海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大的落差,心里面是很抗拒的。

董承的压力也是从这里而来的。老官僚和老世家希望他们的首领董承和刘协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权力和享受应有的待遇,而董承和刘协根本就做不到。出现了这样的残酷事实,老官僚和老世家都开始慢慢变了。嘴巴上说的忠心耿耿,是身体上却是慢慢地向着曹操那边靠拢。有些直接一点的,更是改旗易帜,直接投入了曹操的怀抱。让寿春保皇派的实力顿时下降了很多。

好在董承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刘协作为天子的大义在,曹操也不想接受太多吃干饭的人,所以寿春保皇派的人数才能够维持一定规模到现在。

董承和刘协的无能,加上曹操的强硬,慢慢的,忠心于刘协的官员减少了很多,他们表面上忠君报国,实际上就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寿春保皇派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是板上钉钉。

如今局势,刘协的安危成为了董承心中的大石,沉甸甸的。

刘协和董承已经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刘协完蛋了,董承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了刘协,董承就什么都不是。董承才上蹿下跳,为保全刘协而不断做了努力。

努力总算是有点收获的,董承拉拢到了司马朗和其他的忠于刘协的世家和官员,准备在关键时刻发动,为刘协和董承自己争取出一条生路。

起码董承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

身心有点疲倦的董承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直接坐在了书房中的椅子上闭目养神。董承不敢立刻就休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人秘密前来和董承商议事情。

为了刘协,为了大汉,董承都操劳都这种份上了。董承不敢有所怠慢,现在的局面告诉他,若是不想死,那就要非常努力去谋划,不但为了刘协,也是为了自己。稍有不慎,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死。

休息没有多久,门外就心腹仆人前来告知,有客人秘密前来拜访。

董承不得不打起精神,让仆人将对方悄悄地送进来。

来者就是董承前几天拜访过得司马朗。

“伯达,你深夜来访,可有要事?”董承询问道。

对于司马朗的到来,董承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讶。聪明人在现在这个情况都是会勤快一点的。在董承的眼中,司马朗就是这种聪明人。

司马朗来到这里当然有要事了。

司马朗脸色沉重地说道:“国舅,在下收到消息,曹操已经让自己的长子曹昂到了淮南。”

对于这个消息,董承早就知道了,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淮南城重要,曹操将自己的儿子派到那里镇守,简直就是太简单不过了。

董承满不在乎地说道“这事,曹操上报了陛下,朝中大臣们都是知道的。曹昂过去式为了巩固淮南的防御,以防万一而已。”

司马朗深感董承的智商实在是堪忧啊,连司马朗话中之意都没有听明白。

“国舅啊,要是如此就好了。在下发现曹操的子弟和妻妾都不见了。曹操的丞相府现在都没几个人了。在下有几个眼线在淮南,发现曹操的家人都在淮南了。而且他们看样子并不是在淮南久住的。国舅,你应该明白在下的意思了吧。”司马朗干脆就把给董承说清楚了,要是董承这样都听不明白,那司马朗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不过董承智力不够的话,正好就是司马懿说的那种傻瓜了。

董承是有点脑子的,没有点智力怎么可能在曹操这只猛虎的身边存活那么久。司马朗都说的那么清楚直白了,董承是完全明白了。

“你是说曹操奸贼也在谋划着后路了?!你确定?”董承震惊地说道。

司马朗心中冷笑不已:曹操乃是英雄人物,你这等小人在想后路了,曹操怎么可能不会另作打算啊。

表面上,司马朗正襟危坐地说道:“国舅,曹操定然让他的子弟与家人离开豫州这个是非之地。在下拿自己的脑袋担保。曹操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行事起来不会有所顾忌。在下认为,我等之事是不是要提前一下了?”

为何司马朗会怂恿董承提前行动呢?因为司马朗这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毕了。另外的司马懿也传来消息,说司马懿派来接应的人很快就要到了。

司马朗这才过来怂恿董承这个傻瓜。司马朗是一脸的忠厚老实,一脸的为董承着想的样子。

董承惊疑不定,他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曹操都在准备了,那就是说曹操在关键的时刻对刘协和董承他们是不需要有什么顾及的,反正他的子弟都离开了寿春城,别人和全家的死活就不是曹操该关心的。要是到了关键时刻,曹操直接放弃寿春城,那刘协和董承他们该怎么办啊?那时候要是来了,刘协和董承就会成为刘玉的阶下囚了。不,甚至连做阶下囚的机会都可能没有。

“曹贼,你果然够阴险的,表面上说光明正大大,实际上,你却比小人还小人。吾看错你了!”董承心中默默地对着曹操不断地怒骂着。

司马朗暗地里观察着董承的脸色变化,心中估计董承现在的心情定然十分的惊讶与不安的。

“伯达,此事重大。本官无法作主。你回去安心等待,先做好准备。本官考虑一番之后再行通知。”董承不是那么容易就做出决定的。

司马朗知道董承不可能那么容易就做决定,董承还是需要去向幕后的老大刘协汇报一下,真正能够做出决定的只有刘协了。

“那在下就先行回去准备了,还请国舅多多考虑。”司马朗该说的都说了,就看董承和刘协有没有魄力了。

司马朗离开后,董承立马就出了自己的府邸,他的目的地就是皇宫。

而司马朗并没有立刻从董承的府邸立刻远去,他就躲在董承府邸附近的一条小巷子的阴暗角落。

看到董承急火燎燎的往着皇宫而去,司马朗露出了诡异的冷笑,自言自语地说道:“董承啊董承,看来你就是最好的替罪羊啊。你可不要让在下失望啊。”

董承在前往皇宫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荀攸和荀彧所在的地方。

镇守寿春的荀攸和荀彧都不是好对付的,董承必须做的十分的小心,免得暴露出来,遭遇曹操的屠刀。

虽然这样做,会让董承走很多的弯路,但为了安全着想,董承还是愿意浪费这么一点时间的。

负责镇守寿春的荀攸明白表面上安静的寿春,实际上是暗流涌动。而且从得到的各种情报来看,已经有很多人在谋划着自己的后路了。

加上曹操这边一直都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荀攸倍感压力。

荀攸亲自到了自己的叔父荀彧的府邸去商议。

按照年纪来说,荀攸比荀彧要大。可论其辈分,荀攸就比荀彧挨了一辈。大汉以孝治理天下,尊老爱幼是必须的。如果不是同一家族的,荀攸但是可以和荀彧平起平坐。可惜啊,荀家家教深严,在辈分上是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便是你活到了一百岁,只要一个辈分比你大的三岁小孩,你都要行礼。

好在荀攸这么多年来都习惯了。

荀攸前来找荀彧,荀彧心中已经有了底,于是让人大开中门请荀攸进来。

“侄儿公达见过叔父大人,望叔父身体安康。”荀攸老老实实地给荀彧行礼。

出身于大家族,荀彧对这样的大礼算是见多了,平平无奇地伸出一只手说道:“公达起来吧。来,喝点茶。这可是上好的茶叶。”

荀彧亲自给荀攸倒茶,看来心情不错。

荀攸十分感激地接过荀彧倒过来的茶水,美滋滋地喝了一口。

荀攸喝完了一杯茶,苦笑道:“也只有叔父现在有心情喝茶了。”

“公达,你我乃是同僚。现在不是族中议事,不用那么拘谨。”荀彧是阔达之人,对辈分看得不是那么重。

“家国天下,攸乃是晚辈,自然要懂得孝道。”荀攸是一个讲规矩的人,不会乱来的。

荀攸要坚持,荀彧也不勉强,荀攸的来意,荀彧是清楚的,说道:“你今夜的来意,吾已经知道了。吾有一策,公达可去行之!”

镇守寿春的任务虽然不在荀彧的身上,可荀彧也没有半点放松的样子,他可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寿春城的一切。对于荀攸的压力和遇到的事情,荀彧心中早就有底,而也做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这就是荀彧长久以来的习惯之一。

“还请叔父指教一二!”荀攸心花怒放,荀彧的本事厉害的很,他看出情况给出的计策,绝对是有用的!

荀彧慢慢地将自己的计策说出来,而他的计策让荀攸听得双眼冒光。

“叔父之策,真是高明。吾受教了。”荀攸十分虚心地接受了荀彧的建议。

荀彧感觉自己的计策是足以应对荀攸现在遇到的情况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让荀攸坐镇寿春,荀彧就不能过多的插手,免得曹操事后得知,对荀攸不满,也会对荀彧不满的。

“天色已晚,侄儿就不打扰叔父休息了。侄儿先行告退了。”荀攸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马上就和荀彧告辞了。

不等荀彧点头,荀攸就直接站了起来,头也不回地就走出了客厅。

荀彧嘴角抽了抽,这荀攸真是属狗脸的,刚才还说什么长幼有序,现在倒好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就走得那么快,把自己这个叔父都晾在了一边,成何体统啊。

“公达这小子就是欠收拾!”荀彧恨恨地诅咒着荀攸。

除了这样之外,荀彧都拿荀攸没有办法。

荀攸很是高兴,荀彧的办法只要成功了,那么寿春城就是铁板一块了。

“看看有没有哪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会跳出来了。”荀攸心中冷冷地想道。

:。:

( = )

第七百一十章 朕是不会让他们如愿的第二百四十二章 诸侯的恐惧 曹操得颍川第四百零三章 袁绍思计 粮草与关羽第一百六十二章 事后第一百二十九章 张角的应对第五百八十一章 一把火烧了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是谁你给的勇气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第一千二十八章 如尔等所愿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皓瑟公的口才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未来的顾家之主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马超进入变阳城第九百二十章 短暂的团聚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终于明白了司马懿的用意第一百五十七章 四家的苦果第一千两百章 曹昂往寿春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蛮人的苦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第六百五十七章 庞统的春天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遭遇败退第三百六十章 夏侯撤退 战后处理第四百五十九章 登基称帝第一千七十三章 得知秘密 暗战开始第九十四章 大雪纷飞第五百零九章 空荡荡的许昌第八百二十八章 当然是答应他了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 一切顺利 海外之人?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三个可疑人物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李贵的第一次第九百六十二章 又是微服私访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计策全是为了偷偷运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派人把诸葛亮绑过来第八百八十二章 刘玉对诸葛亮的指导第一千四十一章 止小儿夜啼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狗洞逃生第一千七十七章 益州是刘备的福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韩遂断了子孙根第九百九十四章 刘备答应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江东决定干涉第一千七十六章 曹操安排后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刘备的机会第一千三十一章 张辽突袭庐江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朕来取你狗命!第五百一十三章 刘备驻守小沛第一百零七章 顺利度过第七百四十八章 开门!第三百五十四章 相互对峙 闷热难当第三百二十五章 只是一场梦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留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祸不单行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开战第三百七十七章 刘玉和曹操终于对上了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绍退兵第一千四十一章 止小儿夜啼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话多误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刘璋父子往汉中第六百三十五章 行踪暴露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让孟德那厮滚过来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睿智的周瑜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未来的顾家之主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驱赶蛮人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吕布下军令状第七百四十章 老戏骨的演技第三百一十章 张绣投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讨伐黄巾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快被发现了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纯粹就是恶心马超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刘玉:诸葛亮这是要去干嘛?第三百零六章 陶谦的算计第三百五十四章 相互对峙 闷热难当第四百六十三章 伏完的谋算第四百四十九章 诛杀麴义第二百二十六章 袁绍等于冤大头第九百六十章 被俘虏的程普第八十一章 小丫头是貂蝉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孔明,这是朕给找的弟子第一千章 张松和法正的毒辣第九百零三章 二五仔的春天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刘备新的身份和生活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刘玉就是要让你难受第一千一十六章 打起来了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贪财如命第十章 受封,薄侯?第二百八十四章 李富叛变 李贵的求情第四百二十三章 袁绍振作 郭图谋划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庞统冒出坏水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蒯越、蔡瑁密谋(二)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装模作样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之前的手脚暴露了第一千四十六章 孙策败退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老臣就坐在地上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周瑜:伯符,对不起了!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 对付倭奴就要狠第九百九十二章 益州对刘备的态度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异想天开的计策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难搞的太史慈第三十八章 心动的感觉第二百一十三章 韩遂断了子孙根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好友之间的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