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孙策称公

什么消息会让神武朝廷大为震惊呢?

因为孙策干了一件在神武朝廷上下看来绝对是找死的事情,他居然称公。自称为吴公,建国号为吴,定都吴郡。

《礼记》中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公是五等爵位的首位。然这是西周至秦朝建立之前的爵位。秦朝开始,设置了二十等的爵位,里面没有公爵。唯有汉末的时候,曹操才有了魏公这个爵位。魏晋开始重新使用五等爵。

而孙策称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和大汉对着干了。

称公建国,意味着孙策不在是刘玉名义上的臣子,是有自己国家的君主。说句难听的,孙策日后想做什么,刘玉都不能找任何借口去干涉,毕竟人家已经建国称公了。

庞统和周瑜两人听到这个消息,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他们觉得孙策肯定脑子被什么东西给夹了,居然做出了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要知道,孙策的先父孙坚,直到死的那一刻,都说是自己是大汉的臣子。神武朝廷也承认了孙坚的功绩,刘玉还给死了的孙坚追封呢。

也正是这么一点功绩,刘玉对于江东,算计起来都要有点余地。

如今好了,孙策称公了,摆明了就是和大汉死磕了。汉高祖刘邦斩白马立下誓言,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高者不得赐爵。虽然被刘邦自己的老婆吕雉给狠狠地打了脸,但在大汉这么多年的历史中,天下人都是遵从这个规矩的。

胆敢违背这个誓言的,全部没有好下场。比方说称帝的袁术,此时的风头草都几丈高了。

如今的大汉,称公的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篡位的王莽!最后也称帝了。

孙策称公,这就是犯了忌讳了,特别是大汉非常强壮的情况下,实在是不智之举。

以孙策和周瑜的脑子,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而称公这件事情,还真的是周瑜主导的。

在江东和刘军在长沙打了一仗之后,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虽然周瑜等文人极力宣导孙策在荆州大胜刘军,把刘军的大将马超给重伤了,等等。除了江东的百姓相信了这些话,但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不相信啊。

江东的世家大族一直都是江东的顶尖力量,他们有钱有人有地,孙策说他胜利了,骗骗无知的百姓是可以的,骗不过江东的世家。

江东世家大族都清楚孙策在荆州被打回来了,周瑜还受了重伤!否则怎么会让鲁肃来当右都督呢?平白无故地分了周瑜的权力,周瑜居然一点表示都没有,岂不怪哉?江东世家通过不断地打探,终于得到了孙策在荆州的情况,一时间江东内部暗流涌动。江东世家大族都考虑着孙策这个江东之主究竟还能不能保证江东世家在本土的利益了。

孙策也是发愁,他知道江东世家会有想法,会给他在江东的统治产生隐患。

摆在孙策面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刘军可能的攻击,防御才是硬道理。孙策无暇分心去处理内部的隐患。

老天爷可能真的很喜欢孙策,在他内部出现隐患的时候,南下的陆逊传来了让孙策振奋的消息。

通过陆逊和孙权的猛攻猛打,交州太守士燮士威彦率先手下向江东归降,接受江东对交州的管理。

孙权代表自己的哥哥,同意了士燮的投降,并让其送出质子往江东,表示忠心。陆逊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南下的江东军和交州军停战了。

其实要是可以的话,陆逊真的不愿意就这样和交州停战。

可在实际情况上,陆续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原本的交州是混乱不已的,虽然大汉有派出官员治理地方,成效却很差。

交州当地民众多为蛮人,没有多少文化,平日里认为武力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使得交州每天都是大战小战不断。而到了士燮成为了交趾太守之后,整个交州就变得不一样了。

ωwш¸тtkan¸Сo

首先说一下士燮。他年轻的时候,喜好读书,跟随大儒读书,成年后被举孝廉,替补做上了尚书郎。由于在公事上出了一些十分严重的错误,被罢免了。士燮的父亲临死之前动用了一些关系,把士燮弄到了巫县当县令,而整个正是士燮辉煌人生的开始。

黄巾之乱后,中原大地战乱不断,哪怕是富庶的荆州和江东都有战争发生。不少汉人百姓不断往南,来到了交州,在这里躲避战乱。由于地处南方,交州算是避免了东汉末年最大的混战。

然而但是的交州刺史朱符为了向朝廷上面的大官僚邀功,向交州各地收取重税,使得无论是蛮人还是汉人百姓都苦不堪言。官逼民反,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就直接造反。失去人心的朱符不出任何意外的被杀死了。大汉对交州的控制和影响力瞬间直降,直到无法控制。朝廷不得不找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整顿交州的混乱局面。而士燮就进入了当时刘协在位的许昌小朝廷的视线,被封为了交趾太守。

士燮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带着自己的族人通过不断的征战,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靠着不断南下的汉人带来的充实人口,不断地对交州进行改革。交州的情况不断地变好,各行各业都因为有汉人带来的技术而突飞猛进。无论是汉人百姓和蛮人百姓都开始安居乐业起来。在没有战乱,有能够吃饱肚子的前提下,谁也不会找事来做。有一些蛮人部落感觉士燮为首的汉人威胁到他们,向士燮发起了挑战。最后的结果就是士燮轻松地将这些蛮人部落给清除了。

士燮趁机将自己的族人分散到交州各个地方但官。也不知道是怎么的,士燮一族居然个个都是人才,手段和名声都非常不错。

士燮靠着自己的才能和族人的能力,最终一统交州。

交州几乎已经是士燮一家的私有物品。士燮名义上是大汉的官员,实际上他就是交州的土皇帝,什么事情都由他说了算。

为了安心当土皇帝,士燮就不怎么和中原的人往来,同时大汉各方对交州蛮夷之地存在偏见,一直都以为交州还在混乱之中。

靠近交州的江东也是这么认为的。

陆逊以为交州是一盘散沙,其实不然。江东军一开始的进攻顺利,那是因为交州太多年没有遇到战争了,使得战斗力比较低下,而且士燮万万没有想到江东会在面对朝廷猛烈进攻的时候居然还有兵力来进攻他的交州,错失了防御的良机,使得军队节节败退。

等士燮反应过来后,江东军和交州军就变成了对峙的状态。

交州和平太久了,可不代表他们会一直被江东军欺负。

士燮果断地召集了一股庞大的力量,和陆逊、孙权打了一场恶战。陆逊和孙权也想一次性把交州给解决了。

战后,无论是交州也好,江东军也罢,伤亡都是很大的。

江东军在陆逊和孙权的带领下,实力强过交州。但是士燮是本土作战,还有更多的兵力源源不断地赶来,对于江东来说,是大大的不利。

两军僵持不下,局势变得微妙起来。

于此同时,陆逊和孙权收到了关于刘玉御驾亲征益州,把刘备给干掉的事情。

不安在陆逊和孙权的心中盘旋不散。

刘玉拿下益州之后,接下来就要攻打江东了。而孙策出击长沙的事情,陆逊和孙权是知道的。他们也可以断定,拿下益州之后的刘玉,绝对不会让江东好过的。此时,江东的力量有一部分被限制在交州,此时此景,根本无法回去支援江东。

陆逊相信士燮会让江东军离去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士燮居然主动来找孙权和陆逊,表示了自己愿意归降江东。

孙权和陆逊都是不相信的,士燮会这么识相?

而士燮真的是不愿意打仗了。

江东的入侵,几乎把交州这么多年的发展给毁掉了一半。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交州就会变成以前那样了。

士燮不得不为自己考虑。混乱不堪的交州绝对不是士燮想要的。

只要停止了战争,等江东军走后,交州同样还是士燮的天下,还是由他说了算。

士燮也收到了神武皇帝拿下益州的消息,他认为大汉朝廷就要对江东动手了,相信自己的归降,江东一定会接受的。

陆逊犹豫不定,他很难相信士燮这个老狐狸。而孙权经过短暂的考虑之后,立刻就同意了士燮的归降,提出了质子、上供、江东派出官吏等条件。

士燮这边完全同意了。上供是简单的事情,无非就是一些交州非常多的象牙、珍珠、珊瑚等物,至于送出质子,那更加没有问题了。士燮有好几个儿子,拿出一个出来是没有问题的。随便死了一个,也不怕断后的。至于江东派出来的官吏,士燮就笑了。远离江东本土,来到交州的江东官吏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啊。

士燮不愿意交州因为战争而毁掉以前的发展,孙权又想停止战争获取更大的资源,两人一拍即合。

士燮和孙权在两军之前达成了协议。

至此,士燮成为了江东归属的一个势力,听从江东的安排。孙策和陆逊整军北上,返回江东。

消息传到江东,整个江东都沸腾了。

南下之策大获成功,交州归降江东,臣服于江东了。

周瑜收到这消息,拖着自己病体来到孙策的面前,向孙策提出趁热打铁,直接称公的大计。

孙策是不敢相信周瑜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可是周瑜接下来的话,就让孙策下定了决定。

周瑜对孙策说道:“大丈夫立世,所求着无非名利。孙氏一门,自文台公崛起,至伯符仅有二世。然伯符此刻雄踞江东,兼之交州臣服。占据天下已有其三。经长沙一战,刘玉亡我江东之心昭然若揭,伯符有何必退缩。刘氏传帝位已有数百年。江东孙氏岂有差之?伯符乃是当世之英雄,称公建稷,乃是应当。若是允许,伯符何不称王!”

周瑜的意思就是你孙策现在实力那么大,称公又怎么了,条件允许的话,直接称王得了!难道你孙策会怕了。

孙策没有下定决心。

最后周瑜向他说道:“江东此时暗流涌动,军民百姓都畏惧于神武。如今南下之策大成,伯符声望冲天,何不一举而成事,面南称孤?称公之事,利于江东,伯符不可误也!”

说句难听的,现在的江东,人心真的涣散了。孙策放弃了太史慈之后,使得很多武将心中有点不高兴。而孙策手下文臣武将的官职都饱和了,他人想要上位十分的艰难。

称公之后,孙策就可以大封手下。大家伙都有了上升的机会,自然人心就安稳了。

孙策考虑了一下,最后同意了周瑜的计谋。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孙权和陆逊回归江东,孙策在整个江东的注视下,选了黄道吉日,于吴郡昭告天地、先祖,自称为公,建立吴国,都吴郡!封周瑜为大都督,总管全军。张昭为国相,统帅文臣。鲁肃为国尉,陆逊为尚书,其次弟孙权为武昌侯,幼弟孙翊为丹阳侯。其余文臣武将均有封赏。

没有人去反对孙策,因为孙策称公,对江东所有官员来说都是好事,他们都会应得的好处。更有人觉得孙策应该早点称公。也有人觉得孙策称公是太谦虚了,应该直接称王!

江东上下在这一刻团结一致。

至此,孙策开始和刘玉进行全面的对抗。

站在高台上的孙策,享受着手下军民百姓的欢呼,一时间雄心万丈。

“大丈夫当如此!”孙策心中突然发觉这才是自己想要的。

孙权仰望着自己的亲哥哥,除了敬佩之外,心里面突然间有了一个想法:“若是站在高台上被万人欢呼的人是吾,那该多好啊?”

刚有这个想法,孙权就吓得不轻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什么时候自己会想要替代自己的哥哥了。

孙权收起自己心中的杂念,可却发现周瑜微笑地看着他。

孙权强自镇定地回给周瑜一个微笑。

周瑜轻轻地点头,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此时的吴郡,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第六百四十五章 小沛惨烈的大战第一千一十章 刘玉收到消息第八百七十六章 徐庶叮嘱 刘备被殴第七百六十一章 刘玉盘算 刘备作死第五十二章 欲拜师,却遭拒第一千四十三章 诸葛亮动手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相互对峙 闷热难当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大朝会第九百九十章 朕很伤心第十四章 计划第五百五十章 说好的单挑?第四百二十章 攻破蓟城的良机第一百零八章 地头蛇的覆灭(一)第一百九十章 英勇的王允 董卓身死第四百九十七章 兄弟闹矛盾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杀轲比能 计划开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刘备:怎么会这样!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惊人的脱困之法第一千一十九章 刘华与童渊相遇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要命钱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倭人狗咬狗第八百零四章 刘备一脸的懵逼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想骗我廖公渊?没门!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太假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笼络与妥协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士燮出场第三百七十九章 关羽立威名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变阳大战第三百八十六章 刘玉得救 华佗离开第五百六十七章 坑哥的刘华第七百二十一章 这事情透露着诡异第六百四十五章 小沛惨烈的大战第一千九十章 刘璋被擒第四百七十四章 一只眼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刘玉就是要让你难受第一千九十九章 三个老家伙的痛心疾首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两个老头的对话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孔明,这是朕给找的弟子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士壹去哪?第一千八十四章 刘封上青楼第七百五十五章 刘玉到南阳 万民相迎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都在耍阴谋第二百六十二章 羌人末日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太史慈到 派出徐庶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该到的都到了第三百三十章 收拾残局的曹操第四百九十七章 兄弟闹矛盾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曹操得知李典亡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城门告破第二百二十六章 袁绍等于冤大头第七百八十六章 在陆地上不能和刘军相斗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徐庶被迫撤退第三百六十三章 主动上门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父子争执第一百三十九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第四百九十七章 兄弟闹矛盾第四百九十七章 兄弟闹矛盾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跪死在这里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打发乞丐啊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欲回洛阳第五百一十九章 诚意第九百九十六章 设计好的意外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来日取你狗命第五百七十章 该死的人第九百九十九章 刘备的希望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交州出兵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骄兵必败 大军汇合第一千零一十章 李贵的目的 刘备到新都第一百三十五章 封赏第七百二十七章 仁义就是一个笑话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朕送你回老家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世家造反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当我诸葛亮是吃干饭的?(2)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给脸不要脸第四百零二章 对袁绍全面开战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老狐狸惹祸上身第七百五十六章 深入到百姓之中第八百五十一章 无毒不丈夫第五百九十二章 诸葛亮的自尊心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蛮人的快速应对第一千五十三章 多亏了张翼德第七百六十八章 傅巽的口才了得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走投无路 投靠乌恒第三百四十八章 马孟起的雄风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驱赶蛮人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孙策和周瑜的分析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议战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献俘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伤亡巨大 马超倒地第八百五十九章 初见司马徽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郭嘉摆酒 马超摆阵第八百二十九章 反骨生长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反骨终究是反骨第二百一十七章 杨彪不是傻子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不让刘玉省心啊第五百九十九章 庞统对帝王的认识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打发乞丐啊第九百六十三章 诸位有何贵干?第九百五十五章 瞎了眼的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