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玄甲为营渐成军

正如刘琮自己所言,农事他不懂,也不想脑袋一拍就胡乱决策。屯田方面的事情,他主要交给了杜袭杜子绪负责。

杜袭和司马芝年纪相仿,面容清瘦,无论是样貌还是性格,都比较老成。他算是来荆州避难比较早的名士,和同乡赵俨、繁钦相交莫逆。

如今天下纷乱,各路豪杰为了扩大实力,壮大力量,竞相招揽天下英才。而这些贤达学士,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安邦定国的夙愿,也以谨慎的态度来抉择自己满意的投靠对象。

本来杜袭来到荆州以后,通过自己的观察认定刘表并非可以投靠的明主,准备举家迁往长沙,就在将要动身之前,却在宴会上见到了刘琮。

“迎天子以令诸侯,据九鼎,案图籍,然后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天下乱势可定!”这铿锵有力的话语,目标明晰的策略,如同惊雷般唤醒了杜袭,从宴席归来之后,他和好友繁钦有过一番深谈。最终决定继续留在襄阳,以便继续观察刘琮的表现,是否如同他所说的那样。

后来刘琮外出游历,杜袭得知消息之后刘琮已经离开襄阳,让他颇为懊悔。等到刘琮破山贼,灭水匪率领部曲回到襄阳,他便投了名刺拜访。经过几次坦诚的深谈,杜袭认定刘琮是值得追随的明主,于是当刘琮自请出镇南阳,就任太守之后,他和繁钦一起随之到了南阳,先是担任太守府的记室,现在则成为专门负责屯田事宜的典农校尉。

而在追随刘琮这件事情上,杜袭和好友赵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自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发布“唯才是举令”,并实施屯田制以后,赵俨就对杜袭说:“曹镇东应时顺世,必能匡济华夏,我知道我的去处了。”试图劝说杜袭和繁钦一起举家北还。

当时杜袭反过来劝说赵俨:“刘公子志向宏远,又颇能省时度势,其政略若得以施展,未尝不能建霸王之业。请伯然兄与我等一起效力于公子麾下,以实现往日夙愿、”

两位好友各执己见,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赵俨举家北返,杜袭赴南阳上任。不过虽然阵营不同,却并不妨碍两人的友情得以延续。那篇《宛城战记》就是杜袭抄录了一份派人送给赵俨,后来为曹操所得。

通过此事,刘琮也意识到,自己的名望还是不够高,根基浅薄,以至于人才不能全部为自己所用。荆州藏龙卧虎,别的人也还罢了,卧龙凤雏和徐庶,那是万万不能被旁人截胡的。

不过现在无论是卧龙还是凤雏,都名声不显,而且年纪尚小,刘琮还不打算过早的干预他们的发展。但是徐庶则不同,自从上次外出归来与之相见后,刘琮曾邀请过徐庶相助,但那是徐庶之母正在病中,此事便搁置下来。后来徐母病情好些,却又赶上宛城之战爆发,徐庶便一直拖到今年才来到南阳。

其实他到南阳还有些小小的私心,那就是和住在隆中的好友诸葛亮能更经常见面。不过到了南阳之后,才发现刘琮给自己安排了许多事情,比起在襄阳时的悠游度日,如今可谓忙的脚不沾地,哪儿有时间去见诸葛亮?

自三月初到宛城,刘琮便请徐庶帮助王粲筛选曹军降卒,同时给了典军书记的名号。待到四月中旬此事忙完,刘琮便下令各军重编,徐庶这个典军书记自然要参与其中,待五月初新军初成,刘琮便提出要办士兵补习所,教育普通士卒识字。

这个大胆而超前的想法让徐庶很是不解。在他看来普通士卒只要训练其战阵厮杀即可,难道识字多,还能多杀人不成?

不仅是徐庶不理解,张绣、甘宁等将领也不明白刘琮此意目的何在。

只有长期跟随刘琮的王粲和魏延,对此稍有些理解,虽然还很不透彻,却也多少明白一些刘琮的目的。

在这个时代,普遍的认知是士卒乃是消耗品,死了之后再行招募或者征发就是,普通士卒除非作战勇猛,否则很难得到升迁。即便是升迁,不当到校尉或是偏将之类,在军中也没有什么前途。

如今又是战乱频繁的乱世,别说校尉偏将了,便是朝廷册封的有名有号的将军,这些年死的还少吗?

费时费力的教会那些士卒识字,战死了岂不是白白费力?

对于众人的疑惑,刘琮并没有给出太多解释。有些话,站在他的角度还真不好宣之于口。

刘琮深知,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根基,并且遭受其抗拒和反扑,如果自己的实力不足的话,甚至会被他们连骨头带皮吞得一干二净。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商鞅、吴起的下场,还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吗?

即便在后世,还有很多“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家伙,更何况自己在南阳推行的新政,必然要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建立全新的,完全忠于自己的各级体系呢?

宛城之战中出现的流言事件,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被残酷的对外战争一时掩盖了而已。

对于这一点,刘琮认识的非常清楚,他的对应手段,也早已逐步落下。

政权方面,刘琮主要依靠的是外地来的少壮派,南阳本地的大族豪门,则根据其对自己的态度,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式,逐渐强化自己在南阳郡的统治。

军事方面,除了组建完全忠实于自己的军队,大量提拔和任命没什么根基的年轻军官将领,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这个士兵补习所。

识字只是第一步,唯有识字之后,士兵们才能不为上所欺,不为人所骗。在教育士兵识字的同时,一同进行忠诚度的培养。在刘琮的构想中,这些士兵将来若是因年老体弱或受伤退役,就将成为自己的基层行政官员,从而在根基上保证自己的统治。

而士兵补习所教给士兵们的第一个字,就是“忠”字。

在提拔军官的时候,也以忠心为首先考虑的因素。这个忠心自然是对于刘琮而非天子,甚至不是刘表。不过这一点比较隐晦,但响鼓不用重锤,很多人当然明白。

很快,徐庶就回过味来了,对此他倒没有什么抵触的地方。在他看来,刘琮这种做法无可厚非,谁不愿意自己的属下完全忠诚呢?甚至徐庶一度还对此非常感兴趣,认为刘琮这个办法虽然出人意表,却又非常实用。

他发现刘琮对于军队的重视,完全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不但亲自制定了许多军令条例,还时常深入到军中,与各级将领甚至普通士卒打成一片。而军队的待遇在整个南阳郡,可以说非常之高。和普通百姓不同,军中实行的是三餐制,要知道即便是许多官宦人家,也不曾如此。

早饭也还罢了,午饭必定有肉,虽然很少,但油水颇足,徐庶因此都长胖了几斤。

与如此高的待遇相对应的,是非常严格的训练,几乎从清晨一睁眼,各种训练就一直持续到傍晚。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人不适应,但冲着那份伙食硬是坚持下来。说来也怪,适应了之后大伙儿便习以为常,若是哪天放假休息,反倒觉得浑身发痒,很不舒坦。

几乎每隔几天,刘琮便会到各军中的士兵补习所亲自上课。

上课的内容,和当初给少年部曲们所讲的大同小异,除了让士兵们了解天下发生的各种事之外,就是要为他们勾画一副美好的蓝图。同时深刻揭露曹操等群雄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的本质。

这些内容有些来自于刘琮的记忆,有些则是正在发生的事,比如今年年初,袁术在淮南称帝……

至于吕布“三姓家奴”,袁绍志大才疏等等评语,更是让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士卒们,觉得那些当初听起来很厉害的群雄,也不过如此。

就连一向名声不错的刘备,在刘琮嘴里也成了“食人之禄而谋其主,驻人之地而夺其城”的卑鄙无耻、反复无常的小人。

当然这可不是刘琮信口胡柴凭空污人清白,这些事刘备还真干过,不过人家手段巧妙,又善于伪装,一直不曾被人揭破而已。

在培养将领和士卒们的忠诚度的同时,刘琮也一步步地竖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六月中旬,屡次扩编匠户营的正式拆分,除了一部分合并入军械营,其他的按照专业则分为铁器营、匠作营等等。各营分置校尉,以便管理。

老王头在这次拆分之后,也被任命为铁器营的大匠师,成为首批大匠师之一。不但待遇提高,还有了官身,让做梦都没想过此事的老王头,对刘琮更加死心塌地。经常教育徒弟们要知恩图报,才能对得起公子的厚爱。

此次老王头能够成为大匠师,缘于明光铠的成功打造。第一次造了三幅不同样式的,经过诸位将领的试用和品评,最终确定了其中一种,作为将来骑兵的制式盔甲。

这幅铠甲乃是由上好的犀牛皮为衬里,前胸两块被打磨得明晃晃的铜护甲,后背一块铁护甲,束腰、披膊、护裆乃至战靴,都覆有铁片,防护力非常强大。比起由诸多铁叶子或铁圈缀成的锁子甲,重量上减轻许多,穿戴起来也很便利,尤其重要的是行动自如,深的诸位将领的好评。

因整体上还是以黑色为主,大伙更愿意称之为玄甲,这让刘琮很是郁闷了一阵。

当然这样一幅铠甲造价不菲,好在刘琮如今将南阳治理的欣欣向荣,背后又有刘表的支持,等若是整个荆州的财力物力都在向南阳倾斜。

即便如此,刘琮在咬牙思虑良久之后,也才先订了一千幅明光铠。打算首先装备骑兵,这让如今已是骑都尉的魏延和胡车儿乐的见牙不见眼。甘宁眼红不过,硬是抢走了其中两百幅的名额,被刘琮好一顿鄙视。

“这种玄甲真不适合步卒,你且等些日子,以后步卒全都要装备铁扎甲,急个什么?”刘琮看着甘宁无奈问道。

甘宁嘿然一笑:“这明光铠亮晃晃的,好看!”

得,锦衣贼就是锦衣贼,穿个铠甲还要图好看,不知道别人专门挑亮瞎眼的将军袭击吗?自求多福吧我的甘兴霸!

PS:哎呀呀,又回到新书签约榜前列了,兄弟们敢不敢再给力点啊?急需各种支持!

第212章 势如破竹占敌营第216章 大势已去精锐尽第172章 事不可为任须拼第214章 铺天盖地烈焰起第280章 不可隔岸观战火第34章 尔虞我诈欺人心第157章 裂痕既起几成变第527章 趁夜鏖战移大营第343章 唯有出城毁敌械第173章 雨歇天明烽烟散第219章 还有何人相制衡第214章 自相残杀为何故第324章 以何良策赚德阳第391章 白马渡口论荆州第371章 纷乱之局唯借势第123章 上阵何须父子兵第185章 具名劝进封王爵第426章 坐论天下分缓急第248章 袖手旁观待天明第344章 出手即为撒手锏第242章 退守根基任相疑第13章 若个书生万户侯第207章 稍加变化弃虎林第436章 怀心机兄弟论策第48章 各有褒贬南阳策第313章 调兵遣将运筹忙第194章 目透烟尘捕战机第198章 征用民船做火船第43章 玄甲为营渐成军第274章 可愿从此做闲人第538章 掷杯为号勿错漏第302章 欲借雄兵讨逆贼第326章 擅作主张所为何第300章 脱籍弃田成风潮第495章 岂能坐视观成败第377章 斩使上表送许都第248章 袖手旁观待天明第12章 计出连环破船楼第498章 忽闻敌军潜己后第187章 外敌未去内乱生第214章 自相残杀为何故第238章 岌岌可危守坚城第425章 金杯白刃暗思忖第610章 唯有死守家乡地第293章 观兵借势心思异第376章 再临坚城试锋芒第58章 再使毒计绝后患第505章 形势危急何用计第610章 唯有死守家乡地第245章 平战戡乱养生息第296章 早有准备防突袭第171章 潜行袭营殊死斗第8章 暗流涌动人心异第384章 何以破城唯火攻第227章 岂有余力顾江东第423章 暂不称王期大业第210章 诱敌深入为全歼第479章 误被向导引歧途第460章 绝世大功焉能弃第175章 若是城破将如何第529章 稍作休息待再战第16章 为防虎豹竖藩篱第133章 风雷席卷荡涤尘第272章 军令繁杂谁受益第223章 山中夜袭知是谁第487章 纵火焚城寻突破第476章 将士欢腾援军至第190章 唯有抢先破布局第210章 诱敌深入为全歼第34章 出人意表王仲宣第288章 藏富于民最可悲第224章 一视同仁山越兵第627章 且退中营从容计第482章 可否调兵驱下岸第219章 困守孤城斗志无第457章 已至城下费思量第322章 不忍兄弟相残害第388章 横冲直撞破敌阵第166章 大江夜雨立飞舟第184章 违抗军令斩立决第153章 内乱渐生如危卵第10章 围而不克为何故第158章 限定时日破颍阴第154章 将计就计君莫疑第474章 连年征战何所第512章 且观沙盘议良策第321章 一席言谈心已动第121章 桃花林中弓弦响第127章 同室操戈赐良机第134章 患得患失苦煎熬第341章 暗通款曲入南门第190章 衔命出征视死归第174章 两不相帮岂可成第265章 统帅大军镇方面第178章 山中密林寒光现第314章 偏师主将赵子龙第592章 惊闻营内啸声起第302章 欲借雄兵讨逆贼第352章 流言四起恐荆症第295章 疑兵三处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