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

办完了凉州要紧的九件事,刘范又把眼光从凉州放到羌地上。其实,羌地指的就是羌人居住的地方,氐族后来崛起,与羌族一同生活在羌地。羌人和氐人主要居住在后世的青海省东北部,就在青海湖的湖畔的草原上,有的还居住在后世四川省的西北部和湟河流域。这些地区,大多数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适合放牧,但耕种是天方夜谭。所以汉人并未向羌地扩张,还把羌地当做不毛之地,嗤之以鼻。

没有扩张进羌地,所以汉人明知道那里就是羌地,但却不明白羌地内部的情况,天气、地形、河流,一概不知,所以即使是汉人打败了羌氐两族,但都很难入侵羌地。羌氐两族依靠羌地,逐渐在凉州站稳脚,并发扬光大,两族双双成为对凉州的致命威胁。羌地也不止只有羌氐两族,还有很多人口很少的组群,比如说小月氏,大概有不过五万人。

如果能将羌地连同羌地上的所有游牧民族全都囊括为用,那正好可以利用羌地来饲养牲畜,以及用羌地上的众个民族超过五十万人来弥补凉州的人口缺憾,而且,羌地十分广阔,正好可以让大汉开疆扩土,增加凉州的战略纵深。总而言之,夺取羌地,只有好处,没有一点坏处。

事不宜迟,迟则生变。四月中旬,等凉州的豪强势力基本被肃清,秩序开始恢复稳定,刘范便指派赵云率领疾风营,带着北宫伯玉和阿吉,以及他们的部下十几个人,向神秘而蕴藏着无限可能的羌地进发。北宫伯玉一行人就是疾风营的引路人,有了北宫伯玉这些人的指引,赵云果然找到了羌族以及氐族等部落,并清楚地标明了进入羌地的路线。

有北宫伯玉和阿吉等人劝降,羌人和氐人都没有一丝反抗,羌氐两族见疾风营能深入到这人迹罕至的羌地来,本就惊讶得合不上嘴;又见自己的首领都成为汉人的俘虏了,更加诚惶诚恐了。赵云顺利地将羌氐两族集中起来,点数了一下两族的人口,有四十二万多人。等羌氐两族百姓默认了汉人入侵的事实,赵云便押解

这四十二万人回凉州。

当然,羌氐两族能够拥有这么多人口,家底那也是很丰厚的,赵云最终统计出来,两族一共有牛二十八万五千多头,绵羊六十七万四千多头,山羊三十一万头,马十二万六千多匹,这对于凉州来说,简直是大丰收!

刘范最为高兴!亲自去府,迎接赵云回来。人虽然回来了,但如何处理这乌泱泱的四十二万人,还是个问题,但也不是难题。经过和田丰、贾诩两人商议,刘范最终拍板了,留下三十万羌氐两族在凉州,把他们按照家庭,分成一个个个体,然后再将这三十万人分散到凉州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插进汉人的村庄,并命令各个郡县必须教导汉民帮助羌氐两族,教会他们如何耕耘。

其余的十二万人,则被遣回羌地,和留在凉州的羌氐两族一样,他们也被按照家庭单位所分割,之后一百户组成一个个旗,每个旗选举出一个旗长。为此,刘范将羌地划分为西平郡、青海郡、湟源郡三个郡,并授予每户各一百亩草地,每个旗各一万亩草地,并在后世西宁市建立西平郡的郡府;于刚察县建立青海郡的郡府;于化隆县建立湟源郡郡府。

羌氐两族留在凉州的三十万人口,很快就被空旷的凉州所吞没,治理起来,想必也不会太难;就是回到羌地的十二万羌氐两族有些难度,要是他们不服教化,又起兵造反,就够刘范操心了。贾诩建议,治理青海郡、西平郡、湟源郡等,必须要任用一位羌氐两族都信服的人,如此,羌氐两族才不会闹腾。刘范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还让谁去羌地三郡管理。田丰向刘范献言,举荐了一个人,刘范听后,顿时觉得田丰知人善任!田丰说的就是马腾。马腾的母亲和妻子都是羌人,他的身上,以及儿女马超、马岱,马云鹭身上,都流着羌人的血脉。羌人也知道他的祖先是大英雄,又知道他有羌人血统,所以十分尊敬马腾,把马腾看做是自己人。后来,马超威震羌族,被羌人称为“神威天将军,”估计也和马超身上的羌人血统有关联。

刘范便书信一封,请马腾辞掉官军校尉的职位,前来凉州,担当护羌校尉,兼任羌地三郡太守,总揽羌氐两族事务。马腾得到了信件,激动不已!在马超和马岱成为刘范的侍卫、马云鹭和刘范玩暧昧时,他就知道,他是离不开刘范了!而且刘范也很符合他的条件,所以马腾早就盼望刘范将他纳入麾下了。

而且,刘范开出的条件也是十分优渥,护羌校尉,主管羌人对大汉、大汉对羌人的一切大小事务,可谓位高权重;羌地三个郡的太守,可比马腾现在的官职校尉要大得多了。马腾出于前途,凉州是非去不可了;而且他也有意投靠刘范,不然他就不会心甘情愿地把马家三个子侄辈全都送给刘范做侍卫,要知道,侍卫的职业虽小,但胜在和领导亲近,非领导亲信者,不可为侍卫。

于是,马腾在接到刘范的信后的第二天,就主动把印绶还给上官,自己带着马家一家老小,全都去往西边的凉州了。

敲定了羌地的话事人,这还不算完,因为在刘范的规划中,还有一件事是最最要紧的,也是最最核心的,这件事就是在羌地三郡以及凉州推行汉化。

后世人常常听到一些汉粉聚集在一起议论,纵观古今中外,汉人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汉武帝手里紧紧握着的尚方宝剑,而是万世师表——孔子手上捧着的《论语》。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汉学,又糅合了道家思想、释家思想,共同组成汉文化的主体。五胡乱华时期,汉人差点就被五族灭绝,幸亏还有汉文化这一纽带连接着所有汉人,所以汉人才得生生不息。后来,隋朝建立,汉文化遭受来自五胡文化的冲击,又有前代的战乱,所以衰退。隋文帝不仅保护了汉人的族群,他还在天下安定之后,下令光复汉文化。因此,汉文化是世界上延续最久,也是唯一没有断绝的文化。

第六十一章 黄忠归心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击狂胡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阳惊变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换第八百五十章 战象出击第一百八十八章 将遇良才第八百七十六章 惊天交易第七十章 纷至沓来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问策论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华夏第五百四十四章 会师散关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六百一十九章 卢植点化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监献计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问策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八百零二章 报中端倪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价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争我夺第十七章 几言定广宗第五十一章 拜访毒士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无战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郑陷落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发展第八百零二章 报中端倪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六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条不紊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长安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军力第四百章 鬼才东来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败寇第八百九十八章 刘宏之死第七百八十二章 国无忠臣第六十章 欲揽猛虎第二十章 张角身亡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凉第一百六十一章 惊天消息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质困境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八百八十五章 调包良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六十一章 黄忠归心第六百零九章 一盘大棋第八百六十章 争执又起第八百七十一章 钱币钱庄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准备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战蓝氏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八百八十六章 缜密设谋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针第七十七章 训练成果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机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传来第八十四章 镇北军首战第六百零九章 一盘大棋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师大会第八百零二章 报中端倪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怀远第七百八十四章 儿女情长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楼兰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怀远第一百六十七章 家人驾临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谈甚欢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战第一百零七章 必争之地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军粮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战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团进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进是退第五百五十章 下阳平关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马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三百五十章 鱼儿上钩第二百七十五章 乌孙阴谋第八百八十五章 调包良策第七百零一章 凯旋庆典第七十四章 四员名将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针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围吕布第三百五十六章 …转变态度第四章 第一次杀人第六十一章 黄忠归心第七百零五章 庆功盛宴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频至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场豪赌第四百五十三章 阵前动员第一百八十八章 将遇良才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驯马高手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马铠甲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