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见

刘范点点头,说道:“先生所言,句句属实。但朝廷未敢轻举妄动,进逼西州,又对我之西迁战略多有配合,是以何故?”

郭嘉未曾立即回答,而是先饮了一杯酒,说道:“此为朝廷有心而无力之举。朝廷内有大将军与十常侍之争,岂能凝心聚力,共讨将军?且朝廷政治黑暗,朝纲崩坏,贤者在下,庸者在上,又岂能以智计阴谋扰乱将军?朝廷军备废驰,军无战心,步军居多,马军缺乏,而粮饷不足,军械不修,又岂能与将军之西凉军天下强军一争高下?”

郭嘉放下了酒杯,下一刻酒水又充满了杯盏,再为之一空。郭嘉说道:“朝廷之西迁五六百万流民,则是有心所为。洛阳之变,早为世人所知。朝廷于洛阳之变中威严扫地,将其多年以来之颓势彻底暴露在天下人面前。朝廷中人,亦深知其军力衰弱,恐惧将军西凉军之西进。为遏制将军西进之势头,朝廷以故趁势同意将军之西迁要求,将天下流民之大半,皆拱手相让,送于将军处置。为何?此乃朝廷祸水东引之策,欲借流民之冲击,将将军之三州毁于一旦。”

说到这里,刘范刚刚失态之举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无比的认真严谨。他听着郭嘉的分析,越来越觉得郭嘉势在必得,不能为他人所得。郭嘉说道:“洛阳之变后,天下实际上已分为关东与关西两部。一部为关东,潼关以西之三辅与潼关以东诸州郡,俱为朝廷所统治;陈仓城以西三州,俱为将军所统领。表面上看,将军仍是朝廷之官,皇帝之臣,然则实际上却已经是独立于大汉之外,俨然一国。朝廷治有关东,虽地广人多,然则民生凋敝,货殖萧条,军备不修,政治不明,实力较于西州,实为弱小。而将军之领下三州,虽眼下仍远不如关东州郡,但假以时日,将军勤加治理,必能超越东州。”

刘范说道:“那先生以为,何时西州才可超越东州呢?”

郭嘉说道:“等将军将天州与昆州治理得如同凉州之时,三州人力物力财力处于鼎盛之时,东州自然就比西州衰败。”

刘范又问道:“治理天州与昆州完备,又将花费多少年月?”

郭嘉说道:“在下以为,短则三年,长则五年至十年。这全取决于将军之才,及天下之变。若将军诚可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则只需三年;若天下有变,则不可预测。”

刘范说道:“先生经天纬地之才,尚不能预见天下之变乎?”

郭嘉知道,刘范这是在夸赞他。但郭嘉却没有过多的得意,而是继续推杯换盏,诚恳地说道:“天下英雄,数不胜数。若豪杰与谋天下之事,而在下未察,又何以知之?”

刘范佩服地点点头,觉得郭嘉为人十分诚实。这才是一个大才应有的风度,若是腹中莽莽,必然会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而有才干能力的人,则是深藏不露,为人所不知。

刘范说道:“先生以为,若天下安定,或者说关东安定,以我之才,应可在多少时日之间将天州和昆州治理好?”

郭嘉说道:“将军忧心社稷百姓,诚为天下幸事。但将军久在中枢,更应知欲速则不达之道。西域二州,地广人众,又尝为战火所毁,欲建设之,恐非一日之功,望将军图之。”

刘范点点头,说道:“请先生继续,无须停下,我洗耳恭听。”

郭嘉说道:“谨命。自将军收纳流民以后,举凉州全力,用于治理西域二州上,而必无力再西进,侵入关中,攻破潼关,进击洛阳,而王天下。朝廷之羁縻将军之策,已然实现。而朝廷知将军之治理西域二州完备后,必将实力大涨,兵强马壮。若放任将军,与将军休养生息,则朝廷危矣。故而,朝廷之中,必有人建议朝廷出征将军。如今正是将军手足无措之时,若朝廷之军诚能趁机攻入凉州,则将军必败。”

刘范叹了口气,郭嘉正说到了他的痛处上。刘范说道:“真没想到,先生未身在庙堂之上,而处于野下,竟能将时势看得如此透彻明晰,真乃张良在世,苏秦重生。”

郭嘉说道:“将军过奖。在下只是对时事多有关注,从中看出将军之险情。至于天下大势,在下不敢言全然领会。”

刘范说道:“先生过谦。那先生以为,朝廷之出兵西凉,趁人之危,将有多大的可能?换言之,朝廷是否会攻击西凉?”

郭嘉说道:“朝廷衰败久矣。然则百足大虫虽死而未僵。将军虽鹰扬关西,国富民强,然则朝廷仍是天下正统,关东人士未知将军之爱民,恐仍将心向朝廷。尤其是将军多次与士族反目成仇,必使士族凝心聚力,共抗将军。士族出身者,必心向朝廷,策动朝廷出兵西犯。朝廷之中,大臣多为士族,不恨将军者又有多少人?故在下观之,朝廷出兵必矣。”

刘范闻言,垂头丧气。关西在他的经营下,已经将士族的影响力全数抹平,关西早已没有士族。但是,关东州郡,从来都是士族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之地。西汉时,汉武帝对士族多加杀戮,有效地抑制了士族的膨胀。但东汉的开国,是因为光武帝刘秀本身就是士族出身,且助他起兵的力量就是南阳的士族,故而东汉从未抑制士族之势力膨胀。时至今日,士族的膨胀已经历经二百年。士族在关东的地位,已经不是朝廷能撼动的。而刘范却走向了士族的对立面,伤害士族的切身利益,一定会使士族团结一起反抗他。

朝廷之中,士族买官者居多。而且,士人多是士族出身。寒士受到士族的排挤。士人作为整个东汉的主要知识分子,上层精英,其中一定有人具备遏制他的能力,比如荀攸。曹操家因为出身,所以还不能算士族。直到曹丕继位,代表士族利益的陈群劝他实行九品中正制,曹家才真正被士族所接纳。不为别的,只因中正制符合士族利益。

第七百七十五章 宫中之伏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忆第八百九十九章 计划开展第三百零二章 首轮舌战第七百七十八章 发现铁矿第八百三十九章 战后缴获第六百零八章 玉门夜话第六百五十章 强攻大营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三十七章 枭雄来了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六百零八章 玉门夜话第五十二章 毒士入彀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学进步第七百六十六章 顶级神射第四百八十五章 遁地之术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传书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兴二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这是真的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长安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防之策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语交锋第三百四十四章 无中生有第五百八十七章 战后余威第四百二十三章 马氏长计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怀远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兴二州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传书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价牛马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杀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阿帕麦亚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机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三十四章 长社首战第九十章 打定主意第二百二十九章 剧情反转第八百六十一章 唇枪舌剑第七百九十三章 师徒一战第七百三十五章 师徒矛盾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二百九十一章 朝廷军力第六百九十七章 希尔之忧第一百零六章 计策之争第八百九十章 无机可乘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传手段第六百零一章 儿女双全第二百四十五章 扩军可否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谈甚欢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三百四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二百九十三章 兴师问罪第七百三十四章 师徒夜话第七百五十六章 恻隐之心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争我夺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见第八十六章 大雕陨落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十五章 张角的对策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军回国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七百三十章 对症下药第七百六十三章 伏击战成第三百七十三章 阴谋始作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从天降续第七百三十五章 师徒矛盾第六百六十七章 虚假瘟疫第九十一章 再设州牧第三百七十三章 阴谋始作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计败露第七百七十章 大战告停第七百三十章 对症下药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败寇第一百四十三章 农业改革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忧第五百七十四章 确定合约第六百零七章 作别家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国灭种第二百四十三章 乌孙异动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潜行宫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四百七十五章 密林中伏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议条约第七百九十七章 侠客执照第一百零三章 女神来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郑大捷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托梦第六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二十四章 盖勋之意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战书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见闻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四百三十六章 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