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称以凉王

郭嘉说完,典韦等力主刘范登基践祚的人,都不得不偃旗息鼓,不再鼓吹刘范称帝。刘范听了郭嘉的话,也点了点头。田丰说道:“以属下之见,主公也确实不宜称帝。主公现下不过地有三州,民有千万。而汉室则是百足大虫虽死而未僵,实力依旧强过主公。主公纵然能称帝,以获得西州之支持,但却会引起朝廷最猛烈的攻势。而且,主公依然要拖累于西域二州方圆数千里之地的治理开发,此事并非一蹴而就。在西域治理好之前,主公仍然是处于弱势一方。就算西域开发殆尽,但主公仍然是稍显弱于朝廷。而且,当今皇帝虽是外戚所立,但他登基践祚之程序是正当合法的。

皇帝刘宏统御天下已久,天下人仍然视之为天下共主。且虽然刘宏是解渎亭侯,是汉室旁支。但主公别忘了,若是从汉高祖这一支血脉来计算,自然是主公之汉室血脉最为纯正高贵;然而若是从光武帝这一支血脉来计算的话,则是刘宏更接近于光武帝之血脉。虽然汉高祖是汉室开国皇帝,但却是光武帝中兴汉室。众所周知,光武帝在汉高祖之血脉上,是属于远支旁支,但我朝是光武帝开创。

天下人生活在光武帝之汉朝久矣,而非生活在汉高祖之汉朝,人心自然更加偏向于光武帝之血脉。之所以当初选帝,选择了刘宏,就是因为他是光武帝之血脉。刘宏以前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汉高祖之直系血亲,皆是光武帝之直系血亲。所以,虽然主公是汉高祖直系血亲,但刘宏因其是光武帝血亲,更得人心。天下人认可之皇帝,必定是光武帝之直系血亲为皇帝。而主公若以汉高祖直系血亲之身份僭越帝位,则必定会引起天下人的反对。故而,主公万不可称帝。”

若不是田丰的点拨,刘范倒是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刘范一直以来,都以为江夏刘氏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的直系子孙,更靠近于最正统的汉高祖血脉。但刘范这才知道,这个他想的不一样。西汉是汉高祖建立的,而东汉是光武帝建立的。光武帝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光武帝一家已经距离汉室直系很远了,就像刘备一样。但光武帝为了赢得天下人的支持,在建国时仍然定国号为汉。但实际上,由于光武帝对于汉高祖来说是旁支,算不得最为正统。所以,其实两汉之间是两个差不多不同的朝代,而不是一个朝代。为了保持王朝的稳固和取得正统地位,自然东汉不会选择是汉高祖那一支的宗亲作为皇帝,而必须选择光武帝的直系。久而久之,人们就忘记了汉高祖才是汉的正统。刘范,自然在天下人眼里,不算是正统,称帝自然是不得人心。

贾诩也说道:“而且,称帝势必会引来天下侧目。原本主公因实力强大,就已经为天下人所熟知。但这样一样,主公的竞争对手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主公。所有敌人都将矛头对准主公,主公想要平稳地发展自身实力,也就没有可能。因为主公强大而不低调,就会使天下群雄将主公视为头号大敌,必将蜂拥而上,一同攻击主公。而主公仍需要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来发展自身,修炼内功,不宜过于高调。而称帝,更是为天下群雄所不能忍受之事。天下群雄,最为渴望的就是称帝。但天无二日,人无二主,皇帝必须只有一个。若主公僭越帝位,就会引起所有枭雄的围攻,殊为困难。且皇帝不过只是一介虚名,主公是否当皇帝,对于实际利益而言,并无损伤。所损伤者,不过一介虚名罢了。皇帝这个虚名,正可让其他人抢去,然后主公可以顺讨逆,名正言顺地攻打之,必然是无战不胜。又何以争以虚名而引来仇雠乎?”

刘范这才想起后世之中国的处境。对于后世的中国来说,和平的发现环境,才是最为紧要的。若是轻易和美国开战,则改革开放之成果毁于一旦。中国尚未发展到极点,经济就会被战争所摧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一直奉行韬光养晦政策,就算美国百般挑衅,也不曾轻启战端。而刘范未尝不是这样。开战容易休战难,一旦战争开启,西凉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就会被拖累,久而久之西凉就会一蹶不振。

郭嘉、田丰和贾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刘范分析了称帝之后所带来的后果,这促使刘范下定决心,不再有称帝之想。刘范点点头,说道:“你们三人说得对。眼下我还不能称帝。然而,名不正言不顺,我还是必须有个合适的尊号方可。”

田丰说道:“那主公不如称王。王者,虽不如皇帝那般风光,却也是仅次于皇帝。如果主公称王的话,一方面可以激励西州百姓拥护主公,更可驱使军士们为主公建功立业,封侯拜将。而称王虽然仅次于称帝,但却不是称帝。这样一来,天下人也不会过多地质疑主公。因为主公本来就是冠军侯,距离称王,其间不过隔了一个公爵而已。且主公武功赫赫,当得起称王。最重要的是,就算朝廷将主公从宗谱上除名,但主公身体中仍然流淌着的是汉高祖的血脉,这是朝廷所不能改变的,也是天下人所共为认同的。汉高祖曾在晚年与天下人斩白马盟誓,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讨之。主公是汉室宗亲,若称王,天下人自然不会质疑。”

郭嘉也说道:“再说了,主公手中有三个州,统领着约二百万户人民,如此规模,早已形同一个王国,应该称王。若是主公称公的话,倒是显得多余了。因为本就是冠军侯,距离称公,不过一步之遥。若是主公只称公,就会让朝廷和天下人认为,主公对十军会攻是心生胆怯,所以只敢向前踏出一步,而称公。如此,称公非但能激励人心,还会平白折煞主公之威信,殊为不智。以此观之,称王最合适。”

刘范听了,十分激动。虽然不能称帝,但是称王也是很令人心潮澎湃的。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够称王呢?刘范年纪如此之小,却能做到王位上,也是挺让刘范感到心满意足,甚至是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了。如曹操这等枭雄,到死也不过是魏王,而没有称帝。刘范现在只有三州而称王,刘范都觉得太过超前了。但没有办法,朝廷以全力来攻,如果不称王的话,就会让朝廷所看不起,也会使关西百姓人心不齐只有称王,关西人民才会找到归属感,更对刘范忠心耿耿,对他的统治有认同感。

于是,刘范综合了贾诩、郭嘉和田丰三人的建议之后,决定称王。王号为凉王,建凉王府,因为刘范是在凉地起兵。封刘焉为公,称凉公;封蔡琰为凉王妃,其余妾室并为王妾。同时,刘范也针对朝廷的讨贼檄文,发了一篇檄文,声称朝廷一时昏庸,而将忠臣视为奸佞,所以他要起兵靖难。檄文就称为靖难檄文。刘范本想明着和朝廷对着干,但出于获取大义名分,还是决定改成靖难。这样一来,就不是刘范造反,而是刘范匡扶社稷,匡正朝纲,对他的名声更有利。

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线告平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六百九十三章 归途所见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袭援军第二百二十六章 争执又起第九百零五章 实兵演习第六百八十六章 为爱求药第三十七章 枭雄来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为主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三百零二章 首轮舌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驷马难追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冲锋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补漏第四百九十四章 杀神之名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骑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频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枭雄臣服第三十六章 天下无贼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国灭种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二百五十章 乌孙昆弥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显峥嵘第五百四十四章 会师散关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杀羌氐第六百五十九章 如梦如幻第五百九十一章 为长远计第四百四十五章 致命循环第六百零九章 一盘大棋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谈甚欢第二十五章 父子谈话第二百二十七章 远大志向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见倾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七百三十四章 师徒夜话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贼之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决绝果断第二百九十五章 唇枪舌剑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线所在第五百九十六章 试探而已第十三章 计定杀贼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传书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获成功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谣言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杀令下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一百三十六章 凉州改革续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问策第八十七章 战后商议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郑有伏第四十八章 与狼共舞第五百六十章 兵临洛阳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语交锋第八百一十七章 两军汇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国灭种第八百六十章 争执又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处视察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忆第八百九十章 无机可乘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争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进论策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见第两百零二章 大战之始第九百零六章 演习结束第九百一十章 大谋始作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计第五十一章 拜访毒士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军第二十二章 贼窝寻宝第六十八章 甄尧献美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诺千金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认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见第七百三十六章 关键工作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战启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八百八十六章 缜密设谋第三百七十五章 连环三计第四百五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二百四十九章 备战西域第五百四十八章 诈取阳平关第八百九十八章 刘宏之死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军会攻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轰动第五百零九章 贵山之战第七百九十三章 师徒一战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话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量价钱第一百七十章 黄氏教媳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战蜀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黄氏搬家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