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权独揽

许允、陈泰令爽先纳印绶与司马懿。曹爽令将印送去,主簿杨综扯住印绶而哭道:“主公今日舍兵权自缚去降,不免东市受戮也!”曹爽说:“太傅必不失信于我。”于是曹爽将印绶与许、陈二人,先赍与司马懿。众军见无将印,尽皆四散。曹爽手下只有数骑官僚。到浮桥时,司马懿传令,教曹爽兄弟三人,且回私宅;余皆发监,听候敕旨。曹爽等入城时,并无一人侍从。桓范至浮桥边,司马懿在马上以鞭指之说:“桓大夫何故如此?”桓范低头不语,入城而去。于是司马懿请驾拔营入洛阳。

曹爽兄弟侍奉曹芳回宫,以侯爵的身份回到府第。司马懿派兵包围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高楼,派人在楼上密切监视着曹爽若是挟着弹弓到后园去,楼上的人就高声叫喊:“故大将军向东南去了。”弄得曹爽愁闷不已,不知如何是好。曹爽兄弟不安心,于是声称食物不足,向司马懿要求食物;后司马懿送来食物,曹爽兄弟十分高兴,曹爽说:“司马公本无害我之心也!”遂不以为忧。

太尉蒋济担忧曹爽会被司马懿所杀,上门拜访司马懿说:“太傅,你是否有杀曹爽之心?”司马懿道:“蒋太尉登门拜访就是为了这事?”蒋济平复心来说:“曹爽可是前朝大将军曹真之子啊,不能让一代功臣断了后了!”后面一句蒋济不觉地提高了嗓音。

司马懿问:“还有什么事吗?”蒋济说:“没事。”司马懿便说:“那我就让师儿送送你吧。”

蒋济看了司马懿的脸色,还是那么的镇静和冷漠,自己一直看不透眼前的人的心,虽然共事几十年。

不久后,戊戌,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选择的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司马懿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与尚书何晏、邓、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司马懿懿取了张当供词,却捉何晏等勘问明白:皆称三月间欲反。司马懿用长枷钉了。城门守将司蕃告称:“桓范矫诏出城,口称太傅谋反。”司马懿说:“诬人反情,抵罪反坐。”亦将桓范等皆下狱于是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此时,曹爽堂弟曹文叔之妻夏侯令女,是夏侯夏侯文宁之女,早寡无子,夏侯文宁劝夏侯令女改嫁他人,夏侯令女为坚持守寡,用刀割下自己双耳,以表明自己拒改嫁的决心。夏侯令女平时居家度日常常依靠曹爽。曹爽被诛后,夏侯家上书断绝婚约,并强行把夏侯令女接回家,将再次让她改嫁;夏侯令女悄悄进入寝室,又用刀自己割断了鼻子,其家人十分惊愕惋惜,对她说:“人生在世,就如同轻轻的尘土栖息在柔弱的草上而已,你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呢?而且你丈夫家人已被杀尽,你苦守着这个家到底是为了谁呀?”夏侯令女回答说:“我听说过,仁人不会因盛衰而改变节操,义士也不会因存亡而改变心志。曹家以前兴盛之时,我尚且想终生守节,何况如今衰亡了,我怎么忍心抛弃它?这是禽兽的行为,我岂能这样做?”司马懿听说后,很称赞她的贤德,于是就听任她收养了儿子作为曹家的后代。

司马懿斩了曹爽,太尉蒋济说:“尚有鲁芝、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杨综夺印不与,皆不可纵。”司马懿说:“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遂复各人旧职。辛敞叹道:“我若不问于姊,失大义矣!

王沈是曹爽的故吏,被免职。后来又被起用治书侍御史,转为秘书监。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特许奏事不名。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

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此次政变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

高柔被封为万岁侯,王观因功爵关内侯,复任尚书,加驸马都尉。司马师被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司马孚因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四月后,魏帝改元嘉平。司马懿除任用名士、能人外,亦提拔亲信、心腹之人。

司马懿因为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司马懿虽然诛杀了曹爽势力,但是对人说:“虽然曹爽等人罪恶深重,但是其父曹真是为了大魏立了不小的功劳的,不能让其断后啊。”嘉平年间,因着曹真的功勋封曹真族孙曹熙为新昌亭侯,作为曹真后嗣。

太尉蒋济还是不能接受司马懿杀掉了曹爽,诛灭了三族的事实,自己也拒绝了司马懿的封赏,自己感到了良心的谴责和煎熬,一病不起而去世。司马懿在朝廷上终于无人在声望上和权势上能和司马懿抗衡。

陈寿评价:“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

除掉曹爽,司马懿虽然权利变大,但是在朝廷他依然不能一人说得算,他首先调整了人事,让孙礼暂时代理司隶校尉,都督河北军事(黄河以北部队统帅)程喜,并州刺史鲁芝,虽然政变时背叛了司马懿,但是上下级感情还是有的。上任的荆州刺史王基之前因曹爽部下原因而免职,很快又被司马懿重用,但他还有一个上级,就是都督荆州、豫州军事(湖北、中原部队统帅)的王昶,王昶可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重臣,有他在,更为荆州、豫州有了保证;徐州刺史胡质,朱然和朱异围樊城时候,与司马太傅就有了交情,性格沉稳,年老多病,还不至于有太大威胁。

都督雍凉军事(西北军队)的征西将军夏侯玄、都督扬州军事(淮河流域部队)的司空王凌、扬州刺史诸葛诞、豫州刺史毌(冠)丘俭、兖州刺史(黄河下游南岸部队)令狐愚、幽州刺史(河北北部)杜恕,都算曹爽有关系的人,自己的儿子司马师与诸葛诞、夏侯玄、何晏、李胜、丁谧、邓飏等人以前还算“浮华会”友人,虽然断了关系。

曹爽死后,消息传到蜀汉,曾经与曹爽交手的大将军费祎,写了一篇《甲乙论》,来讨论曹爽被杀的真相。

文章说:“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曹爽一些人,依靠祖辈,父辈的功绩才能登上高位,然而他们辜负了人们的希望,结党营私,司马懿为了国家,为了自己辅政的责任,这才奋起一击,把曹爽一党全部消灭,魏国大快人心,另外一种说法,司马懿本来与曹爽意见不同,他早就想尽办法想把曹爽除掉,在曹爽一再犯错的时候,他一直在窥伺时机,等到曹爽失尽人心,他又突然动手杀人,这哪里是正人君子的做法呢?如果当时曹爽真的想要谋反,那么他一定想要害死小皇帝曹芳,司马懿关闭城门说曹爽造反,不更是把小皇帝置于死地吗?其实司马懿也知道,曹爽根本就没想过谋反,他绝不可能害曹芳,所以他司马懿才敢放心的关城门、搞政变,曹爽罪不至死,却落得满门抄斩,甚至连何晏的儿子,母亲贵为公主,是皇室血脉,都难逃一死,司马懿的行为,可以说是滥杀无辜、狭私报复。

可谓是一针见血。

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姜维作为蜀国统帅,展开了自己的第四次北伐

,派廖化去洮城,此时已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之前就要求北伐,但是作为大将军的费祎并不希望姜维北伐,经常阻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费祎还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魏嘉平元年秋,蜀军进入了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认为自己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

司马懿次子司马昭因政变有功,增加封邑一千户,晋位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调度诸军。陈泰与郭淮商量对策,陈泰为陈群之子,诛灭曹爽后为了避免政治斗争,主动原因与郭淮抵抗蜀军,封为雍州刺史,代替郭淮,郭淮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陈泰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虽然坚固,但是远离西蜀,道路险峻,粮食只能长途运输;羌胡的人质们害怕为姜维服劳役,也一定不会长久配合。如今只要我们围而攻之,兵不血刃就能夺取麴城。西蜀虽然可能发来救兵,但山道险阻,也不会很快到来。”郭淮表示同意,遂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切断交通及水源。

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围困甚急。李歆死战不能出,只得退入城去。句安城中亦无水,乃会了李歆,引兵出城,并在一处;大战良久,又败入城去。军士枯渴。安与歆说:“姜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李歆说:“我当舍命杀出求救。”遂引数十骑,开了城门,杀将出来。雍州兵四面围合,歆奋死冲突,方才得脱;只落得独自一人,身带重伤,余皆没于乱军之中。是夜北风大起,阴云布合,天降大雪,因此城内蜀兵分粮化雪而食。

李歆撞出重围,从西山小路行了两日,正迎着姜维人马。李歆下马伏地告说:“麴山二城,皆被魏兵围困,绝了水道。幸得天降大雪,因此化雪度日。甚是危急。”姜维说:“吾非来迟;为聚羌兵未到,因此误了。”遂令人送李歆入川养病。而姜维决定进军牛头山,与陈泰部队相遇。

陈泰说:“兵法贵在不用打仗就能让人屈服,如今只要我们切断牛头山的道路,使姜维没有了退路,就能把他擒获了。”于是下令诸军各坚垒勿与战,派遣使者把形势告诉给郭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郭淮听从,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姜维退路。同时司马昭即进军占据长城,南向骆谷设置疑兵。

姜维及时发现了魏军的动向,姜维迅速撤回,导致句安、李歆孤立无援,只好献城投降。魏国任命句安为将军。郭淮遂率军西击羌人各部,邓艾说:“敌兵撤离不远,也许很快就反扑过来,应当分兵行动,以免发生意外。”郭淮就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三天后,蜀军果然复返,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和邓艾迢遥相对,却不向魏进攻。邓艾对诸将说:“姜维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他们应渡河而不必设桥。这是姜维想使廖化来牵制我军,不让我们动兵。姜维一定会从东边袭击洮城。”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在白水之北,距邓艾驻地六十里。邓艾于当夜抢占洮城,不久,姜维果然率重兵奔袭洮城。姜维见魏军已抢占洮城,遂撤军退走,魏军得以不败。

司马昭战后转为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邓艾因功被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又迁升城阳(治所在今诸城东北)太守。陈泰和郭淮继续监视蜀军的动机。司马家族正式在朝廷上大权独揽。

(本章完)

第九十章 计捉张任第三十二章 白马解围第四章 关东联军外记(十六)少数民族群雄(一)外记(四十四)魏西北名将第七十一章 蒋干渡江第七十五章 重用贤能第八十八章 黄魏争功第一百七十章 一统决心第四十六章 必争之地第二十一章 辕门射戟第一百二十四章 辽东策应外记(八)皇帝梦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时代第三十九章 郭嘉遗计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军压境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夺嫡第四十九章 江东英豪第二十八章 袁术败亡第九章 美人心计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外记(十四)崔琰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旧制度第七十四章 智算华容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鲜卑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风五丈原外记(三十九)三国亲戚第二章 洛阳之乱外记(九)毛玠与崔琰第十章 长安之乱第九十章 计捉张任外记(十三)逍遥津之战第四十五章 隆中对策第三十一章 刘备败走第八十七章 孙权艺术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外记(三)笮融小传第九十三章 单刀赴会第十六章 劫持献帝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七十八章 计取桂阳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战第八十五章 刘备入川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第九章 美人心计第三十三集 初战失利外记(七)袁绍的失败外记(十七)南方叛贼外记(二十二)月英其人外记(四十四)魏西北名将外记(三十六)英雄记外记(二十六)再论太和浮华案外记(四十二)千年西北第五十三章 当阳交兵第六十五章 江东水师外记(四十五)西晋西北名将第五十九章 营中对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阴谋诡计第十章 长安之乱第七章 争霸序幕第十章 长安之乱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十章 长安之乱第一百二十章 二次北伐外记(二十一)曹休败仗-石亭第八十一章 大宴铜雀台外记(二十一)曹休败仗-石亭第十三章 新盟诞生外记(十七)南方叛贼第二十三章 大战袁术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数终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风波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九十四章 平定汉中外记(四十六)西北守神人外记(十六)少数民族群雄(一)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义外记(三)笮融小传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百章 暗藏杀机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义上的大将军第二十章 平定江东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权独揽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时代第五十五章 长坂怒吼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风五丈原第四十八章 托孤遗言外记(二十)山阳国第八十四章 议取西蜀第五十章 大难前奏第四十九章 江东英豪第七十章 初战三江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辽东策应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