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记(三十三)清淡误国

崇尚玄学的人们,必须用一些实际行动,来区别其他人,来显示自己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除了故意违反伦理道德,玄学人士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清谈。

西晋建立之后,玄学已经完成了它堕落的全过程,这个时候信仰玄学的人们认为,现实是庸俗的、低俗的,关心现实的人同样也是低等人种、是俗人,只有一片虚无才是真实的现实,房子、票子、孩子,统统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天天几个人坐在一起谈论道家学说,才是雅事、正经事。当时评价说,如果一个人你和他聊了一天,愣没有听懂他说了些什么,这样的人就是一等一的人才,这样的谈话就是最上档次的谈话。

各位明白了吧,士族大伯们装了半天高雅的清谈,实际上,说粗了,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完没了、海枯石烂的满嘴海阔天空,一点儿正经玩意儿没有。而这种满嘴海阔天空,还被当时的士族大伯们当做日常的必备功课,还被用了一个十分高雅的名字,叫做“清谈”。

然而,清谈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

在东汉时代,所有的官员选拔,都必须得到家乡名士的良好评价和推荐,而名士对候选官员的评价,被人们专门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清议”。在那个时代,“清议”有时候也被人们叫做“清谈”,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和谈道家思想根本不沾边。

以何晏为代表的一部分高雅人士和明白人,假装高雅,天天把道家的逍遥自在挂在嘴边,今天清谈,明天清谈,好像一个个都是大学者似的,好像忘了他们本来的身份——牵动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国家高官。何晏这些人,不干正事儿,反而还认为自己特高深、特酷,何晏本人更是把自己看成古往今来的数得着的大哲学家、思想家。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何晏也跟着主人曹爽一起被砍头,到老子和庄子那里清谈去了。正是所谓玄之又玄,直接上天。估计老子和庄子见到这位何晏如此歪曲自己学说的活宝,一定会把

他打回人间,让他转世投胎成哑巴。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何晏他们清谈的内容,是不是只限于玄学思想呢?

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当时史书的记录,何晏仍然保留了东汉时代清议的传统内容——对没做官的、已经做官的人物的评价。

在何晏还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曹丕、曹睿父子时代,他也十分喜欢清谈,但那个时候,何晏还没有创造出玄学,他也还不是国家的重臣,所以那时何晏的清谈和他在曹爽时期的清谈,绝对有很不一样的地方。何晏那时候非常倒霉,非常让曹丕、曹睿讨厌,他不仅不能顺利的升官发财,反而还受到强烈的打击,原因只有一个,他爱清谈。

到了何晏那个年代,清谈的意思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何晏为代表的一部分高雅人士和明白人,假装高雅,天天把道家的逍遥自在挂在嘴边,今天清谈,明天清谈,好像一个个都是大学者似的,好像忘了他们本来的身份——牵动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国家高官。何晏这些人,不干正事儿,反而还认为自己特高深、特酷,何晏本人更是把自己看成古往今来的数得着的大哲学家、思想家。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何晏也跟着主人曹爽一起被砍头,到老子和庄子那里清谈去了。正是所谓玄之又玄,直接上天。估计老子和庄子见到这位何晏如此歪曲自己学说的活宝,一定会把他打回人间,让他转世投胎成哑巴。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何晏他们清谈的内容,是不是只限于玄学思想呢?

答案是否定的。

按照当时史书的记录,何晏仍然保留了东汉时代清议的传统内容——对没做官的、已经做官的人物的评价。

在何晏还年轻的时候,也就是曹丕、曹睿父子时代,他也十分喜欢清谈,但那个时候,何晏还没有创造出玄学,他也还不是国家的重臣,所以

那时何晏的清谈和他在曹爽时期的清谈,绝对有很不一样的地方。何晏那时候非常倒霉,非常让曹丕、曹睿讨厌,他不仅不能顺利的升官发财,反而还受到强烈的打击,原因只有一个,他爱清谈。

那时候的何晏,专门喜欢对各类官员评头论足。而且,何晏不光一个人搞,还拉拢了一帮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天天聚在一起,还组成了一个专门评价别人的团队,号称“八达”。而何晏带领的这些人,就包括日后都成为高官的夏侯玄、诸葛诞、邓彪,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吃喝不愁的花花公子,都有很显赫的家庭。

然而,何晏他们的这种搞小团体互相吹捧的行为,大大惹恼了当时的皇帝曹睿,因为,曹魏帝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它必须保证评价人、用人的权威和权力,十分靠谱的掌握在国家手里,像何晏搞的这种民间评议,又把东汉时代的那套东西搞了出来,要是何晏的这种行为再被人认可,那曹操当年折腾半天不是白折腾了吗?

曹睿一怒之下,把这几个“八达”全都免了官,叫他们挨个滚蛋。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何晏最初的清谈,正是东汉末年评价人物的那种清谈,只不过后来,在何晏创造了玄学以后,清谈才有了讨论道家思想的内容,然而评价人物,仍然是他清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可惜的是,在何晏死后,清谈和玄学一起,越来越偏离它们的本来面目,渐渐演变成扯淡高于一切的狗屎哲学和一种纯属装高雅的必修功课。这种装高雅的思想,并没有随着曹魏帝国的灭亡而灭亡,反而越来越风靡全国,以致于没过多久,曹魏帝国以及西晋王朝的上上下下,把谈论和现实生活有关的一切事情都看成了低俗、庸俗。

于是乎,当武将的以谈军事为耻,当文官儿的以谈政治为耻,当法官的以谈审案为耻。总之,就是干什么的不能吆喝什么,否则你就是俗,别人就看不起你,西晋就这样陷入了变态高雅的泥潭之中,再也没能拔出来。

(本章完)

第八十五章 刘备入川第二十九章 大战前夕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三十三集 初战失利第九章 美人心计第十三章 新盟诞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一百六十四章 惨无人性第六十八章 孙刘联盟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与坏弟弟第五十二章 兵临城下外记(四十六)西北守神人外记(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记(二十二)月英其人外记(二十六)再论太和浮华案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鲜卑第二十八章 袁术败亡第八十五章 刘备入川第二十四章 再击吕布第九十七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零三章 孟达叛变第九十一章 卷土重来第七十六章 刘备曙光外记(三十八)士族阶级第一百零六章 刘备称帝第九十三章 单刀赴会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外记(二十八)明元郭皇后第四十一章 坐领江东第九十七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外记(十五)曹丕三路伐吴上篇第六十一章 襄阳闹剧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四十五章 隆中对策第四十二章 江东基业外记(四十四)魏西北名将外记(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八十一章 大宴铜雀台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三十九章 郭嘉遗计第三十章 带诏败露外记(三)笮融小传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风前夕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统第二十一章 辕门射戟外记(二十八)明元郭皇后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鲜卑第十章 长安之乱外记(一)濮阳之战第六十三章 临危受命外记(二十四)司马懿的悲剧第二章 洛阳之乱第七十七章 江陵坚盾外记(七)袁绍的失败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十三章 新盟诞生外记(四十二)千年西北外记(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决战合肥第九十一章 卷土重来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外记(六)孙策遇刺的背后(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阴谋阳略第一百六十四章 惨无人性第一百零四章 废汉自立第一百二十九章 内政之乱第九十章 计捉张任第四十五章 隆中对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旧交替外记(四)宛城阴谋外记(十五)曹丕三路伐吴上篇外记(九)毛玠与崔琰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离人心外记(四十)荒漠鲜卑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旧交替第五十九章 营中对策第五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第十九章 江东幼虎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东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动外记(十一)荀彧之死第四十八章 托孤遗言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旧功臣第一百六十四章 惨无人性第七十章 初战三江口第七章 争霸序幕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旧功臣第七十七章 江陵坚盾第一百七十章 一统决心第五十一章 计献荆州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吴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一百零五章 宫闱斗争外记(六)孙策遇刺的背后(一)外记(三)笮融小传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亲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