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离人心

早在交州战事还刚开始进行的时候,司马炎就已经发现单单靠武力,是很难平定东吴的,如果东吴上下一心,又有长江天险做依靠,那么想要正视东吴,都是十分困难的。自从曹操开始,对东吴已经发动过好几次大规模的进攻,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历次的失败,让司马炎决定换一种对抗思路。

所以在军事压制的同时,司马炎决定运用政治招降的手段,分化、离间东吴帝国的高级将领。

司马炎采用四川人文立的建议,开始大量任命因为蜀国灭亡之后逃到各地的、原来蜀国大臣的后代当官,其中就包括诸葛亮幸存的孙子诸葛京。在灭蜀战争中英勇战死的蜀将傅佥幸存的儿子傅著、傅募,因为是罪犯家属,被西晋罚做苦役,司马炎也赦免了他们,恢复他们的平民身份。

司马炎这一系列善待前蜀国地区官员后代的善举,使得当时四川地区的人们对西晋十分的感恩戴德,当然,司马炎的这个善举,可是另有目的,这是做给东吴看的。司马炎就是要告诉东吴的官员们:我们西晋是不计前嫌的,只要你投奔到我们这里来,优待绝对大大地。

那么这招真的管用吗?

自从登基以后,孙皓越来越禽兽,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拼命的虐待他的大臣和百姓,凡是历代残暴荒淫的帝王做过的恶行,孙皓都要努力的学着做一遍。在屠杀亲人、残害大臣、横征暴敛之外,孙皓还开始任用一些来历非常低微的小人物,然后对他们委以重任,放任他们作威作福、危害人间。

在刚登基的这几年里,孙皓最信任的一个亲信就是何定。

何定本来在孙权跟前当差,但是只是个小杂役之类的人物,估计孙权对他根本没有什么印象。等到孙皓即位的时候,何定就给孙皓写了封信,说自己是皇帝身边的旧臣,希望能够继续给当今皇帝继续当差。也不知道是何定的信写得太让人感动,还是孙皓突发奇想,还是两人早就有旧关系,总之是何定一下子就被任命为楼下都尉(楼下禁卫军司令),主管东吴帝国所有的采购任务。

在那个士族掌权的年代,出身低微的何定如此咸鱼翻身,本来就招致东吴士族的集体不满,可是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像孙皓一样,何定也在中了大奖之后,也忘了自己姓什么,好像整个东吴就孙皓老大他老二了,顿时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而且不断在孙皓面前得罪过他的大臣,孙皓也就真的力挺何定,只要何定说谁坏话,他一定会让谁遭殃,很多大臣没有任何罪过,就被全家流放,甚至是全家灭族。

东吴的大臣已经都不敢把孙皓看成凡人,而是魔鬼。在孙皓的统治下,作为东吴帝国支柱的士族阶层,已经对他们的这位皇帝连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东吴皇族内部。孙皓发起飙来,连亲弟弟都敢杀,而且一杀就是两个,本来应该最拥护孙皓的东吴皇族,现在一提起孙皓就吓得屁滚尿流。

孙皓有个同族的兄弟叫孙秀,他的爷爷叫孙匡,是孙权的亲弟弟,从血缘角度来说,孙皓和孙秀有着共同的太爷爷——孙坚。

孙秀防守在夏口(湖北武汉),这个地方,东连着首都建业,西连着进入四川的三峡。如果把建业和西陵比作东吴长江防线的两个鹰爪,夏口正好就是中间突出的鹰头。

按说孙秀是孙皓的堂弟,守卫的也是数一数二重要的军事重地,这么看的话,孙皓应该是挺器重孙秀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有小道儿消息说,孙皓特别讨厌孙休,总有一天会对他下手,孙秀虽然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这么招孙皓不待见,可是又不能去问孙皓,只好整天生活在噩梦中,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就在孙休本来就万分忐忑的时候,公元270年年末,孙皓指派他的红人何定带着五千人来孙秀这里打猎,孙秀一想,打猎用得着带五千人么,摆明了就是来抓我的,现在不走,以后就走不了了。于是,在听到何定到来消息的当天夜里,孙秀就带着老婆孩子和几百个亲信卫士逃出了夏口,投奔了西晋。

司马炎对东吴皇族孙秀的投靠,十分重视,马上任命孙秀做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会稽公。司马炎政治招降的措施刚刚实行,就取得了重大成功。

孙秀是东吴帝国第一个出逃的皇族将领,这么重要的军事将领,只是见到孙皓的红人,就怕的连夜逃到了西晋,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东吴大臣此时对无人性孙皓已经害怕到了什么程度。而且最糟糕的是,孙秀是孙皓的堂弟,和孙皓是一个祖宗,孙秀的出逃给了司马炎这样一个信号:孙皓已经众叛亲离,东吴帝国这个西晋最强大敌人的末日,看来真的要到来了。

万事开头难,凡事只要有带头的,就有跟班的。

孙秀投奔了西晋并受到大大的优待,给了众多的东吴官员一个重要启示:伺候不了孙皓,还有司马炎啊,干嘛非要一颗树上吊死?

我们前面说过,东吴有三个最要害的军事重地:首都建业(南京)、夏口(湖北武昌)和西陵(湖北宜昌),建业和西陵好像两个鹰爪,夏口好像鹰头,保护着东吴帝国的整个长江防线。

夏口的孙秀刚刚投奔西晋,另一个重镇西陵的将领就又投靠了西晋。更要命的是,孙秀只不过带着几百人出逃,这一位叫步阐的仁兄可是直接带兵反水,把西陵献给了西晋。

说起来这位步阐叛变的原因,其实和孙秀简直如出一辙。

步阐老爸步骘(治),是孙权的铁杆儿,他从孙权刚刚掌权不久就已经侍奉孙家,后来接连当上了东吴的交州(广东广西)刺史、丞相。步骘在当交州刺史的时候,干了一件对我们中国意义十分重大的事:重新建造了原先被毁的现代广州城的前身——番禹。步骘后来开始负责守卫西陵,步骘去世以后,按照东吴当时的世袭领兵制度,步骘的长子步协继续守卫西陵,步协死后,他的亲弟弟,也就是步阐,继续担任西陵督(西陵守卫司令)。

272年8月,步阐接到孙皓的命令,让他到首都去。

步阐守卫着步家守了四十多年的西陵,应该说是比较兢兢业业,在任内也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差错,接到孙皓去建业的命令,心里就开始哆嗦:这是我犯了什么错了,还是有人在无人性面前说我坏话呢?总之,现在的孙皓在东吴大臣的眼中简直就是人间阎王,被他叫去死掉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活着回来的可能性。步阐觉得现在不应该去见阎王,所以在9月,他命令西陵全城戒备,派侄子到洛阳去当人质,宣布投降西晋。

听到这个消息的司马炎,简直感觉像天上掉下馅儿饼,东吴如此重要的西大门,竟然就这样被打开,司马炎立刻给步阐来了个火箭式升迁:任命步阐都督西陵军事、卫将军、侍中(皇帝高级顾问),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广州刺史,封宜都公。同时,司马炎命令荆州刺史杨肇(照)领兵直插西陵去救助步阐守卫的西陵;同时命令车骑将军羊祜统率主力部队进攻江陵,来牵制东吴军队;巴东(四川奉节)监军(军队监察长)徐胤率水军沿长江东进,去攻打距离西陵相当近便的建平郡(湖北秭归)——三路部队,同时出动。

东吴这边,也很快得到了步阐叛变的消息,孙皓一听守卫西陵四十多年的步家人居然也背叛了自己,狠的牙根都要碎了,马上命令陆抗去平定叛乱。

陆逊的两个儿子一个文,一个武,长子陆凯成为了丞相,次子陆抗成为了大将军,陆抗正在与羊枯打交道时候,听到步阐背叛的消息,马上派将军左奕(义)、吾彦去进攻步阐。同时,他命令军队没日没夜的建造坚固高大的围墙,把西陵团团包围了起来。

阱抗白天黑夜地催促建造进度,好像西晋军队明天就要来到眼前似的。东吴的士兵每天起的比公鸡早,睡的比猫头鹰晚,成天净干一些扛沙子垒土墙的活儿,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找上级将领求情,希望不要这么白费功夫。将领们其实也觉得光这么造墙是浪费时间,就都劝陆抗:“目前我们的军队刚刚到达,士气正旺,应该趁着这个时机马上去打步阐。这样西晋的援军还没到,我们就应该能攻下步阐,何必去做没用功,在城外再造围墙。这样下去,恐怕晋军没来,我们自己倒先累垮了。”陆抗说:“西陵地势十分稳固,武器弹药和存量都很充足,我以前就守过西陵,了解这个地方的布局,我肯定一时半会儿我们攻打不下来。到时候晋兵打过来我们又没有防备,内外受敌,靠什么来防御?”

不过,陆抗看出来将领们还是不服气,就命令他们试着进攻一次西陵,果然没有占到便宜,还死了不少人,将领们这才服气,齐心协力建造包围墙。

与此同时,都督荆州军事(湖北军区司令)的羊祜,已经带领主力五万人到达江陵城外,想要切断陆抗的退路,配合杨肇给陆抗来个两头夹攻。东吴的将领们都认为应该赶紧救援江陵,防止被切断后路。但是陆抗认为,江陵城有重兵防守,城防又十分坚固,不会被轻易打下来。即使丢掉江陵,也没多大关系。因为当时东吴的江陵城在长江南岸,四面地势比较平坦,即使晋兵攻下了江陵,也不容易防守;如果晋兵占据了西陵,东吴的西大门就会大开,西晋军队就可以乘船顺着长江直插湖北湖南。将领们都被陆抗缜密的分析折服,于是就跟着陆抗继续进攻西陵。

当初,陆抗因为江陵以北的道路平坦开阔,曾命令江陵守将张咸修筑大水坝截流,使河水漫上平地,这样既可以阻止敌人从水路入侵,又可以防止叛乱者出逃。羊祜军团

到达江陵北岸以后,故意散布消息说要破坏大坝,让自己的步兵通过。陆抗听到这个消息,反而命令张咸迅速拆除大坝,将领们都迷惑不解,问陆抗:“干嘛要拆掉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大坝,这不是正好让羊祜把步兵送过长江吗?”陆抗说:“江陵城坚固,兵员足,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假如敌人得到了江陵,必然守不住,我们的损失小。如果晋兵占据了西陵,那么南山的众多夷人都会骚乱动摇,这样的话,祸患就不可估量了!”

谜底很快揭晓,原来,羊祜的真实目的是想利用大坝阻住的水流来运送粮草物资,他故意放出掘坝的风,恰恰是怕吴军把大坝给毁了。等羊祜听说大坝已经被毁,不得不佩服吴军的好眼力,只好改用车辆来运粮,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进攻江陵的节奏也就缓了下来。这样,陆抗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最关键的那个敌人——步阐。

11月,陆抗终于等来了西晋负责援助步阐的杨肇兵团。由于杨肇的路途比较远,所以比主力部队羊祜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稍晚一些。按照以前定下的方案,陆抗命令公安守将孙遵率领陆军在长江南岸抵御羊祜,命令水军都督留虑率领水军,遏制住西晋徐胤率领的水军,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凭藉之前抢修的围城抵住了杨肇。

在这个时候,东吴军中又有一名叫俞赞的将领,出逃到了杨肇那里,形势对陆抗更加不利。因为这个俞赞,虽然官衔不高,但他是东吴的老将领,对陆抗军队的底细了解的十分透彻。陆抗当时率领的兵中,因为地域的关系,招了一部分出身湖南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士兵,当时被称作夷兵。可能是因为当时普遍存在的民族歧视等原因吧,夷兵的军事素质比较低下。陆抗料定俞赞投靠杨肇后,一定会指引晋兵先打东吴军队最脆弱的部分——夷兵防守的地方。于是,陆抗连夜换下夷兵,全都用精兵把守围墙防线。

第二天,杨肇按照俞赞的指引,果然集中兵力攻打原来夷兵防守的地方,陆抗在墙上,马上下令反击,箭和石块像下雨一样落下来,杨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士兵变成刺猬和肉泥。

这样,两军相持了一个月,杨肇在围墙外攻不进来,步阐在围墙内又逃不出去,眼看粮草就要耗的干干净净,杨肇无计可施,只得决定放弃救援步阐,带领部队趁着夜里逃走。陆抗在围墙上一看晋军撤退,就想领兵追出去,又担心步阐趁这个时候从西陵城里杀出来,自己的兵力不够分开对付两头,就命令士兵擂鼓呐喊,作出要追赶的样子来。杨肇的部队在寒冬腊月里冻了两个月,又打了败仗,本来就军心不稳,一看吴军这阵势,以为陆抗真的要追击过来,吓的丢盔弃甲、抱头鼠窜。陆抗趁这个机会,派出轻骑兵冲击晋军,杨肇部队大败,损失严重。

杨肇一路被陆抗击败,使得西晋掌握西陵的计划彻底泡汤。还在进攻将领的羊祜和率领水军的徐胤一看这种情况,也只好退兵,十分够意思的把步阐自个儿留在了西陵等死,没过多久,陆抗攻克西陵,杀死步阐和与他同谋的官员共几十人,把这些人的三族,就是爸爸一族、妈妈一族、妻子一族来了个群体灭绝,把剩下的士兵都赦免了。侍奉了东吴几十年的步家,就此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西陵之战的结果是,东吴陆抗凭借着高超的谋略和大胆的战略,凭借着个人能力避免了东吴整个湖北湖南地区的一次灾难,有效的暂时遏制了东吴大臣叛逃的歪风。而相对的,西晋军队一共三路,再加上西陵步阐的守军,最少在八万人,而东吴陆抗的属军最多超不过三万,别说支援和控制西陵,连步阐本人的身家性命都没能救下来,使得东吴大臣对西晋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也大打折扣,以致于此后东吴再也没有发生重大叛变。更糟的是,西晋失去了一次得到整个湖北湖南地区、进而严重打击东吴的大好机会。司马炎对此次战役的结果十分恼怒,把直接负责救援步阐的杨肇一撤到底,让他做了老百姓。

孙皓兴奋了。这么一次严重的叛乱,竟然被自己轻轻松松的就平定了。孙皓让大仙儿给他占卜是否能得到天下,大仙儿掐指一算,说在公元280年的时候,孙皓的车盖会进入洛阳。孙皓一听,这个乐啊,从此以后就一心一意地谋划怎么消灭西晋,继续做着统一全中国的春秋大梦。每次我看书看到这里,总是觉得大仙儿有时候还真有两把刷子,孙皓在280年进入洛阳是没错,不过如果孙皓知道自己去洛阳是因为成了俘虏,他肯定要把大仙儿的脑袋割下来当球踢。

而此时的司马炎和他的文武百官,也终于知道了平定东吴的长期性和艰难性,但是这次失败,反而更坚定了西晋消灭东吴的决心。司马炎和他的名将们,开始以更大的精力,去酝酿自己任期内最大的一项长期工程——消灭东吴、统一中国。

(本章完)

第四十六章 必争之地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义第八十六章 赵云截江外记(八)皇帝梦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变第三十二章 白马解围第八十七章 孙权艺术外记(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归天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旧制度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动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战第六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第二十六章 许田打猎第一百零六章 刘备称帝第一百零三章 孟达叛变第八十六章 赵云截江第七十章 初战三江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风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风前夕第一百七十章 一统决心第七十一章 蒋干渡江外记(四十四)魏西北名将第四十章 对峙博望第十九章 江东幼虎第八十七章 孙权艺术历史注明第二十章 平定江东第六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灭第一百五十章 风雨欲来外记(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国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风五丈原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鲜卑第十章 长安之乱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争斗第一百章 暗藏杀机第四十八章 托孤遗言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报应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与坏弟弟第一百六十二章 名义上的大将军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动第二十八章 袁术败亡外记(一)濮阳之战第十一章 总观乱世外记(四十三)曹魏统治西北第八十八章 黄魏争功外记(六)孙策遇刺的背后(二)外记(三十五)东吴孙氏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归天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灭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零八章 火烧连营第四十四章 三顾茅庐外记(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国第九十一章 卷土重来第五章 江东猛虎第二十八章 袁术败亡外记(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国第八十章 蜜月阴谋第一百七十章 一统决心第五十四章 单骑救主外记(三十八)士族阶级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灭第一百五十章 风雨欲来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汉中第七十七章 江陵坚盾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记(四十三)曹魏统治西北外记(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国后期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与坏弟弟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门之后第一百零五章 宫闱斗争第七十二章 黄盖伪降外记(四十九)人物生卒蜀国第四十二章 江东基业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汉中外记(四十四)魏西北名将第二十四章 再击吕布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外记(四十一)鲜卑衰落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一百四十一章 决战合肥外记(十六)少数民族群雄(二)外记(四)宛城阴谋第七十四章 智算华容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外记(二)劫持献帝的乱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将争功第五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伐蜀受挫外记(十五)曹丕三路伐吴上篇外记(二十四)司马懿的悲剧第九十七章 夺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