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动

早在孙权一征黄祖之前,孙策就于公元199年与黄祖交过手,那年黄祖遣子黄射引船军五千人助刘勋。孙策复就攻,大破刘勋。黄射亦遁走。孙策收得刘勋兵二千余人,船千艘,便前进夏口攻黄祖。时刘表遣从子刘虎、南阳人韩晞带长矛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孙策与之交战,大破刘表、黄祖。黄祖于198年杀掉祢衡,祢衡,字正平,辞赋家,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么一个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动乱、军阀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他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了。

建安初年,汉献帝接受曹操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这里,但自视甚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有人劝他结交司空掾陈群和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后来,祢衡终于结交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代孔融,另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可能是才气学问相当并且气味相投的原因,他们三位不仅比较谈得来,而且相互之间还曾有过肉麻的吹捧,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

孔融于是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尽量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因此虽然恼怒,也不好加害。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就召他为击鼓的小吏。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污辱祢衡,没想到这个才子在换装束(有专门的鼓吏衣帽)的时候,竟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使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送给荆州牧刘表。

刘表及荆州人士早就知道祢衡的大名,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所以对他并不歧视,相反还礼节周到,把他奉为上宾。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定,在工作上可以说对他放手使用,十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其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把别的秘书得罪光了!他不但经常说其他秘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本来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很优待,也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祢衡开头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不仅写得十分得体,而且

许多话是黄祖想说而说不出的,因而甚得黄祖爱赏。有一次,黄祖看了祢衡起草的文件材料,拉着他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祢衡和黄祖的长子、章陵太守黄射是要好的朋友,祢衡只要稍微收敛一下锋芒,稍微克制一下过强的个性,对周围的人稍微礼貌些,黄祖虽然是个急性子,但总不会无缘无故乱杀人吧?然而让人扼腕的是: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这个“死老头,你少啰嗦!”当着这么多的人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也是秘书!)便立时把他杀了。时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二十六岁。

祢衡的死使人感到惋惜,他太傲慢了,又生活在一个群雄逐鹿杀人如同儿戏的时代。如果隐逸山林或躲匿民间也可全身而退。但在游走于朝廷庙堂之上,如同游走在刀刃之上的年代。祢衡目空一切、心高气傲、出言不逊、狂傲无礼,他的死也被注定。山越直到建安十一年才被平定。

此时刘备驻扎新野,荆州名士都前往归靠刘备,引起刘表不得不提防。原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州)长社县人的徐庶,字元直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但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但徐庶的党羽一起来将徐庶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不再舞枪弄棒,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去求学。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公元201年(建安六年)他认为刘备是皇室宗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曹操仍在顾及北方战事,但是不仅取得了一些军事上的成果,政治上也取得了成果。建安八年(203),曹操因丧乱以来,学校多废,后生不见仁义礼让之风,遂下令郡国各修方学,县满五百户,即置校官,选乡中俊才教学。公卿、六百石以上官吏及将校子弟为郎、舍人者,皆可诣博士受业。能通一经以上,由太常分等授官。曹操派使者周近侍玄玉璧出使匈奴,赎回流落匈奴12年的才女蔡琰。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东汉末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辩,精通音律,蔡邕曾在夜里弹琴,弦断了,蔡琰说:“第二弦断了。”蔡邕开始以为她是偶然猜中的,于是又故意弄断一弦,问她,她说:“第四弦断了。”当时她还是幼童,已精通音律。她初嫁河东卫仲道,夫死回归娘家。献帝初平三年(192),在战乱中她被掳掠到匈奴,后为匈奴左贤王所得,生二子。在匈奴生活12年后,于建安八年(203),被曹操赎回中原。蔡文姬回到中原,根据记忆整理了亡父蔡邕4000卷书中400余篇,整理收集了其父蔡邕遗著,同时,她还追怀悲愤,感伤离乱,作《悲愤诗》12章,一为五言,一为骚体,叙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和自己不幸的命运,情辞激烈真挚,哀婉感人。她的《胡茄十八拍》如泣如诉,一共19章,郭沫若称赞它“实在是一首自屈原的《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蔡琰归汉后,对保留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建安九年(204)正月,曹操为进攻袁尚盘踞的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命令军士修通白沟,以通粮道。白沟为一小河,在今河南浚县西,发源处靠近淇水(今河南北部,古为黄河支流),东北流下接清河(古水名,源出今河南内黄南)。曹操使人作堰截淇水入白沟加大

水量,并疏通白沟,使其能通航运粮。白沟修成后,接通淇水和清河,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水运干道,日后将今河北威县以南的清河亦称为白沟。

建安九年(204),割据辽东(今辽宁辽阳)的公孙度病死。公孙度(?——204),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少时为辽东郡吏,后历任尚书郎、冀州刺史等职。董卓专擅朝政,以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郡,以诛杀立威,郡中名豪大姓被灭者百余家。后东伐高句丽(今朝鲜),西击乌桓,威行海外。初平元年(190),公孙度见中原大乱,认为汉室将灭,乃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依天子礼仪行郊祀天地、藉田等礼,又僭服天子之服,遂割据辽东。建安九年,曹操表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侯,公孙度将印绶置于武库,不予理睬,不久病死。

建安九年(204),任峻死。任峻(?——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河南中牟东)人。汉末,曾与中牟令杨原起兵自保。曹操入中牟,任峻收宗族、宾客、家兵数百人归附,曹操任为骑都尉。建安元年(196),曹操开置屯田,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于许(今河南许昌)屯田,得粮食百万斛,大获成功。自此开始大规模实行。屯田之举由羽林监枣祗首议,成于任峻之手。任峻以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

建安十年(205)八月,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赵犊、霍奴等聚众起事,杀幽州刺史及涿郡太守。曹操亲自率军进讨,击斩赵犊、霍奴等人。建安十年(205)夏,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攻略犷平(今河北东部),围攻左度辽将军鲜于辅。八月,曹操在击破赵犊等人后,渡潞河(今北京通县以下的北运河)援救犷平,乌桓逃奔出塞。献帝好典籍,读《汉书》,每嫌其文字过多,难以记诵,于建安十年(205)前后命荀悦仿《左传》体例,用纪年体的形式另撰《汉纪》,诏尚书给笔札。悦撰成奏献,书共三十篇,文简事详,自序称著书之意在于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建安十年(205)四月,势力盛于一时的黑山军首领张燕率其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曹操封其为安国亭侯。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为征讨三郡乌桓,开凿平虏、泉州二渠以通水运。平虏渠起自呼沲(今滹沱河),入于泒水(上游即今沙河,下游经今天津海)。泉州渠南起泉州(今天津武清西南),故称泉州渠,其渠上承潞河(今北京通县以下的北运河),下接沟河(源出今天津蓟县北,下游经天津宝坻东北流注蓟运河)河口入鲍丘水(今天津蓟县、宝坻境内,东南流入蓟运)。二渠开通以后,黄河以南的物资可以通过白沟,以此二渠入海,然后经海运直达辽东。于此,曹操为北征乌桓作好了物质上的准备。曹操打破乌丸,建安十一年(206)三月,曹操平定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后,以别部司马梁习为并州刺史。时并州经战乱之后,残破不堪,匈奴等少数族又大量徙居并州,国家编户民为逃避赋税,经常逃匿其部落中,加以少数部落首领专横跋扈,拥兵自重,形势极为混乱。梁习到职,着手解决少数族问题。他先以礼召其族中豪右,荐举他们出任幕僚,然后发丁壮以为“义从”,借大军出征之机,招其勇力充当士兵。然后将其家属迁往曹操的政治中心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前后送者数万余口,有不从命者,即发兵征讨,前后斩首千余级,招降万余人。经过梁苦心经营,并州境内的少数族问题得以解决,各单于皆拱手服从,其部落民从事生产,形同国家编户。与此同时,梁习劝课农桑,选拔人材,于是并州形势大为改观,百姓安居乐业、境内清平、秩序井然,并州大治。当地父老有口皆碑,称颂梁习之政,认为自有刺史以来,从没有过像梁习这样好的。曹操三次击败乌丸后,成功把北方平定,开始着手南下了。郭嘉的死仍是对他影响很深,也在这时候,徐庶向刘备推荐一个人。

(本章完)

第九十四章 平定汉中外记(三十一)伪善系统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绍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吴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宫之争外记(三十一)伪善系统外记(十二)庞羲别传第十四章 濮阳大战第二十一章 辕门射戟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绍第二十五章 吕布丧命第七十八章 计取桂阳第六十六章 口舌争锋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旧制度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八十六章 赵云截江第九十一章 卷土重来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旧制度外记(四十五)西晋西北名将外记(三十四)道德改革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外记(三)笮融小传第十章 长安之乱第九十一章 卷土重来第一百零七章 蜀汉兴兵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外记(二)劫持献帝的乱局第九十章 计捉张任第一百七十三章 东汉中期第一百六十四章 惨无人性外记(八)皇帝梦第八十三章 离间之计第一百零七章 蜀汉兴兵第八十二章 西凉再反外记(十八)黄巾余贼外记(七)袁绍的失败第二十四章 再击吕布第六十六章 口舌争锋第一百二十四章 辽东策应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夺嫡第五十七章 再败汉津第二十三章 大战袁术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宫之争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四十二章 江东基业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旧制度第十五章 再次交锋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乱第九十七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零七章 蜀汉兴兵外记(二十一)曹休败仗-石亭外记(三)笮融小传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义第四十九章 江东英豪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战外记(三十五)东吴孙氏外记(二十二)月英其人外记(二十一)曹休败仗-石亭第五十五章 长坂怒吼第六章 玉玺争锋第四十章 对峙博望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乱外记(四十五)西晋西北名将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旧制度第七十一章 蒋干渡江外记(二十四)司马懿的悲剧第四十四章 三顾茅庐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门之后外记(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三十一章 刘备败走外记(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四十六章 必争之地第八十八章 黄魏争功第八十八章 黄魏争功外记(二十)山阳国第一百零二章 奸雄数终第二十三章 大战袁术第五十一章 计献荆州外记(十)渭南之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合肥新城外记(二十五)司马子元第十六章 劫持献帝外记(二十)山阳国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托孤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变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二十六章 许田打猎第四十七章 卧龙之理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陆宿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世间冷暖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军压境第六十二章 胜利烦恼第二十三章 大战袁术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门之后第一百章 暗藏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