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议取西蜀

马超兵败渭南逃到边塞胡人那里,曹操追剿到安定,苏伯又在河间反叛,曹操要率军东还。这这时,凉州参军杨阜,字义山,径来长安见曹操。对曹操说:“马超有韩信、黥布的勇猛,极得羌、胡等民族的拥戴,西部边境的人都敬畏他。如果您的大军回师后,不作周密准备,陇上诸郡恐怕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曹操深表赞同,决定撤军,留夏侯渊屯兵长安,夏侯渊保举冯翊高陵人,姓张,名既,字德容,为京兆尹,与夏侯渊同守长安。曹操班师回都。献帝排銮驾出郭迎接。诏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汉相萧何故事。自此威震中外。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璋听说曹操将派兵到汉中征讨张鲁,心中恐惧,张松又劝说刘璋:“现在州中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怀异志,如不能得到刘豫州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乱民骚扰,必定走向败亡。”刘璋又听从了张松之言,立刻派法正率部队迎接刘备。刘璋的主簿巴西人黄权劝阻说:“刘备有骁勇的名声,现在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对待他,就没法满足他的心愿;要是以宾客的身份对待他,一国不容二主,造不是使自己安全的办法。”从事广汉人王累将自己倒吊在益州城门上劝阻刘璋,刘璋全都不予采纳。刘璋为刘焉幼子,母费氏,是后来娶了刘璋女儿的费观的族姑。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刘焉向汉灵帝建言设立州牧总管各地军政大权,自己出任益州牧,而刘璋与兄长刘范、刘诞都留在京城,只有刘瑁随刘焉入蜀。刘璋后来出任奉车都尉,受朝廷派遣诏谕刘焉,刘焉就把他留下不再返回朝中。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刘范在长安与马腾密谋进攻权臣李傕,泄露之后与刘诞一起被杀,而刘璋则得以幸免。刘焉的世交议郎庞羲保护刘焉的几个孙子,送入益州。刘焉因为逝子之痛,又逢绵竹城中大火,不得已迁治成都,背疽发作逝世。刘焉死后,益州官吏赵韪等希望利用刘璋温仁,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诏为益州牧,同时任命赵韪为征束中郎将。将领沈弥、娄发、甘宁起事反对刘璋,被赵韪打败后奔荆州。

在此以前荆州牧刘表上书告发刘焉僭越身份,在乘车器物衣服方面和天子比拟,因此赵韪驻兵朐腮以防备刘表。当初南阳、三辅的几万家百姓流亡到益州,刘焉将他们全部收为部众,称为“束州兵”。刘璋性情柔弱宽容,缺乏威信谋略。束州入侵凌横暴,成为百姓的灾难,刘璋没有能力制止,旧有的士人相当埋怨并且叛离。赵韪在巴中,很得百姓士兵的欢心,刘璋将大权交给他。赵韪见到民心不和,就暗中勾结州中的世家望族。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赵韪反动叛乱,蜀地多处响应,幸得刘焉之前收容荆州、三辅流民建立的“东州兵”拼力死战,才平息了叛乱,杀赵韪于江州。

刘璋为人懦弱,原本依附于刘焉的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但多次被张鲁所破。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亲自率兵征讨荆州,刘璋于是派出使者致以敬意。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其兄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璋因此派别驾从事张松到曹操那裹,但曹操没有按礼节接待。张松心怀怀恨,回来后劝说刘璋同曹操断绝关系,他对刘璋说:“刘豫州与您为宗室兄弟,可以与他结交联盟。”刘璋皆以为是,故派法正前往与刘备结好联盟,随即又指示法正和孟达送去数千兵卒帮刘备抵御曹军,法正完成使命归还。但是心无大志,渐渐让其他人离心,其中就有法正。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不久后曹操在赤壁战败,刘备势力得以壮大。刘璋于是问应该让何人出使刘备,张松于是举荐法正。法正一开始辞让,后来不得已只好前往。刘备见到法正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遂与张松密谋协规,决定暗中戴奉刘备为主。刘璋听说夏侯渊讨伐张鲁,便决定让法正迎接刘备入川与孟达各率两千人出使刘备。

刘璋的邻居张鲁张鲁是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在张陵死后,张鲁父张衡继行其道。张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张鲁通过其母与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刘璋以张鲁不顺从他的调遣为由,尽杀张鲁母及其家室。又遣其将庞羲等人攻张鲁,多次为张鲁所破。张鲁的部曲多在巴地,刘璋于是以庞羲为巴郡太守。张鲁袭取巴郡。于是割据于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短暂的政教合一的反动政权。据史料记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称“祭酒”,各领部众;

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社会动乱,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如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张鲁还得到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张鲁在汉中二十多年,信徒众多,成为汉末一支颇有实力的割据势力。当时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无暇顾及汉中,遂拜张鲁为镇民中郎将(一作“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统治巴、汉近三十年。

后来有人在地下挖到了玉印,众人都想要尊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劝谏道:“汉川的百姓,户口超过十万,财富很多而且土地肥沃,四面地势险固;上可以匡扶天子,那就成为齐桓公、晋文公之流,最差也是窦融之类的人,可以不失富贵。现在承制设置官署,势力足以决断事务,不用称王。希望您暂且不称王,不要先招来祸患。”张鲁听从了阎圃的意见。所以两人的势力也让曹操很不放心。

曹操回到京城后,于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因马超之事诛杀马腾,并夷灭三族,其中杀掉有马铁、马休两个弟弟。

周瑜死后,庞统身为周瑜的功曹,送丧至东吴,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凤雏,等到庞统准备回去的时候,一起送庞统到昌门,其中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于是告诉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对全琮说:“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于是东吴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于庞统深交而还。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综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说:“此人乃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孙权说:“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道:“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说:“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庞统笑道:“我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孙权平生最喜周瑜,见庞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庞统说:“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庞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说:“主公何不用庞士元?”孙权说:“狂士也,用之何益!”鲁肃说:“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孙权说:“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鲁肃出谓庞统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统低头长叹不语。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统不答。鲁肃说:“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庞统说:“我欲投曹操去也。”鲁肃说:“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庞统说:“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鲁肃说:“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庞统说:“此某平生之素志也。”乃求鲁肃书。径往荆州来见刘备。

此时孔明按察四郡未回,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庞统不拿出鲁肃、诸葛亮书投呈,但答道:“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刘备说:“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庞统思道:“刘备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有人报知玄德,言庞统将耒阳县事尽废。刘备怒道:“竖儒焉敢乱我法度!”遂唤张飞分付,引从人去荆南诸县巡视:“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问。恐于事有不明处,可与孙乾同去。”

张飞领了言语,与孙乾前至耒阳县。军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独不见县令。张飞问道:“县令何在?”同僚覆道:“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张飞大怒,欲擒之。孙乾道:“庞士元乃高明

之人,未可轻忽,且到县问之。如果于理不当,治罪未晚。”张飞乃入县正厅上坐定,教县令来见。统衣不整,扶醉而出。张飞怒道:“我兄以你为人,令作县宰,你焉敢尽废县事?”庞统笑道:“将军以我废了县中何事?”张飞说:“你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安得不废政事?”庞统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飞大惊,下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庞统乃将出鲁肃荐书。张飞说:“先生初见吾兄,何不将出?”庞统道:“若便将出,似乎专藉荐书来干谒矣。”张飞故为孙权说:“菲公则失一大贤也。”遂辞统回荆州,见玄德,具说庞统之才。刘备大惊道:“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张飞将鲁肃荐书呈上,刘备拆视之。书略: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忠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

刘备看毕,正在嗟叹,忽报诸葛亮回。刘备接入,礼毕,孔明先明道:“庞军师近日无恙否?”刘备说:“近治耒阳县,好酒废事。”诸葛亮笑道:“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亮曾有荐书在士元处,曾达主公否?”刘备说:“今日方得子敬书,却未见先生之书。”诸葛亮说:“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刘备说:“若非我弟所言,险失大贤。”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玄德下阶请罪。庞统方将出孔明所荐之书。刘备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刘备喜道:“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我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法正受刘璋委托来见刘备参拜已毕,呈上书信。刘备拆封视之。书道:“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蜀道崎岖,未及赍贡,甚切惶愧。璋闻吉凶相救,患难相扶,朋友尚然,况宗族乎?今张鲁在北,旦夕兴兵,侵犯璋界,甚不自安。专人谨奉尺书,上乞钧听。倘念同宗之情,全手足之义,即日兴师剿灭狂寇,永为唇齿,自有重酬。书不尽言,耑候车骑。”刘备看毕大喜,设宴相待法正。酒过三巡向刘备献策:“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为根本,凭借天府之国的险阻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刘备说:“备一身寄客,未尝不伤感而叹息。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蜀中丰余之地,非不欲取;奈刘季玉系备同宗,不忍相图。”法正说:“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刘季玉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今日自付与将军,不可错失。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将军欲取,某当效死。”刘备拱手谢道:“尚容商议。”当日席散,孔明亲送法正归馆舍。刘备独坐沉吟。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诸葛亮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这符合我们的隆中策。”刘备便答应了于是遂请孔明,同议起兵西行。诸葛亮说:“荆州重地,必须分兵守之。”刘备说:“我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公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刘备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刘备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临行时,忽廖化引一军来降。刘备便教廖化辅佐云长以拒曹操。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章 东兴之战外记(四)宛城阴谋第四章 关东联军第一百零四章 废汉自立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托孤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门之后第五章 江东猛虎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第五章 江东猛虎外记(二十七)东吴豪族第二十章 平定江东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定鲜卑外记(二十五)司马子元第一百一十五章 阴谋阳略第八十八章 黄魏争功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将争功第八十章 蜜月阴谋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五十一章 计献荆州第二十四章 再击吕布第四十一章 坐领江东外记(十五)曹丕三路伐吴下篇第六十三章 临危受命第三十三集 初战失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报应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灭外记(四十四)魏西北名将外记(十九)袁绍部将外记(十二)庞羲别传第四十四章 三顾茅庐外记(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外记(十三)逍遥津之战第一百四十八章 诛杀奸贼第八章 界桥争锋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归天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外记(十五)曹丕三路伐吴下篇外记(十)渭南之战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革风波外记(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剑阁身死外记(三十)九品中正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风前夕外记(二十九)天命正统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记(四十五)西晋西北名将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风前夕第一百四十三章 清洗朝政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乱外记(十三)逍遥津之战外记(七)袁绍的失败第九章 美人心计外记(二十三)兴势之战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辽东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义外记(二十五)司马子元第四十二章 江东基业第八十三章 离间之计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争斗第三十六章 古城聚义第十九章 江东幼虎第十四章 濮阳大战外记(二十一)曹休败仗-石亭外记(三十九)三国亲戚第十九章 江东幼虎第四十五章 隆中对策外记(三十九)三国亲戚第四十章 对峙博望外记(十七)南方叛贼外记(四十六)西北守神人外记(三十)九品中正制第一百七十三章 东汉中期外记(十)渭南之战第七十九章 义释黄忠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亲旗帜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将争功外记(十二)庞羲别传外记(十一)荀彧之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记(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统第九章 美人心计第一百四十四章 因果报应外记(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九十九章 汉中称王第九章 美人心计第三十八章 袁尚争锋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与坏弟弟第七十三章 火烧赤壁第二十五章 吕布丧命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与坏弟弟第四十七章 卧龙之理第二十八章 袁术败亡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第五十二章 携民南下外记(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三十一章 刘备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