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下邳定计

听了陈登的话,郭嘉登时来了兴致,忙道:“哦?你有计策能够斩杀袁尚和孙权?快点说来听听!”

陈登呵呵一笑,道:“说自然是可以的,不过还请郭祭酒能够答应陈登适才的请求。”

郭嘉眉目一挑,装傻充愣的道:“什么请求?”

陈登不急不恼,只是微笑着言道:“就是请祭酒在我死后,能够为陈家以及吾子谋一条坦荡之路的请求。”

郭嘉缓缓的将眼睛闭上,沉默了半晌终于开口。

“陈元龙,让郭某答应你的要求倒也不是不行,只是郭某需要你拿出相应的回报,而这回报是什么,想必你应该也明白,是吧?”

陈登闻言,急忙单膝跪地,拖着虚弱的身体冲着郭嘉深施一礼,道:“郭祭酒放心,在下一定尽力而为!”

………

………

少时,陈登将计谋对着郭嘉讲解完毕,郭嘉便即刻命人将陈登抬了出去,送往客房好生休养,接着便即询问诸人的意见。

“诸位,对于陈登所言以及适才所谋,你们有什么看法?”郭嘉此刻,仿佛继承当年曹操的习惯,不论胸中是否已经做了定论,都要征求一下手下诸人的意见。

臧霸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陈登此人,不可信任,末将请郭祭酒不要理会他,要么杀之,要么驱除,留在此处,始终是个祸害!”

郭嘉转头看着臧霸,笑着言道:“宣高将军是根据什么出得此言?”

臧霸哼了一声,道:“根据他以往的所作所为!”

郭嘉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其他诸将,道:“别人呢,还有什么想说的?”

短暂的沉默了一会之后。却见李典出班。

“郭祭酒,末将有话说。”

郭嘉笑着抬了抬手,道:“曼城将军有何话讲,但说无妨。”

李典筹措了一下语言,然后方才慢慢的道:“郭祭酒,请恕在下眼拙,请问那陈登之病,依您之见,是真的还是装的?”

郭嘉微微一笑,不答反问:“曼成将军怎么看?”

李典想了想。道:“依照在下之见,应该是真的。”

郭嘉哈哈一乐:“郭某也这么认为。”

李典闻言,似是松了一口气,道:“如果是真的,那就好说了,依照在下之见,陈登原先屡叛其主,盖因为家族利益,而如今他病入膏肓。自料时日无多,为其子与陈家寻求一个靠山则确是迫在眉睫,所以说,依照在下之见。他适才所言,八成应该是真。”

郭嘉闻言点了点头。

“另外,陈登与吕布之女有不共戴天之仇,投靠袁尚对于陈家来说并无任何好处。依照陈登之精明,应该不会办出这么蠢的事情,毕竟投袁对于他来说。风险实在太大,若论稳妥,还是继续侍奉曹氏,让徐州在曹氏的掌握之中,他陈家这条船才不会翻了,再加上他适才所献之计,虽然说能够杀死袁尚和孙权未免夸张,但却也并非良策,我看陈登是真的想借着祭酒之力,在其死后为陈家寻一大树乘凉。”

郭嘉闻言点了点头,表示对李典话语的肯定,借着又把头转向张辽,道:“文远将军,你怎么看?”

张辽想了想,道:“是真是假,暂时不明,不过陈登所献之计,不妨一试,若是败了,其人在我下邳城中,立刻杀之,以绝后患,若是成了,则我方大可借此宣扬一番,令袁尚和东吴都知道此策乃是陈登所献,则陈登和两家的仇怨,只怕更是无解,到时候心甘情愿为我军所用,岂不妙哉?”

听了这话,郭嘉的眼睛才顿时一亮,点头道:“张将军之言在理,与郭某不谋而合!”

此时,袁尚的大军和东吴兵马依旧是在广陵对战,双方各有胜败,胶着不下,各有损伤,唯有郭嘉一军在下邳,坐山观虎斗,很是逍遥,偏偏双方又拿他没有办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下邳的陈登向袁尚献上了一封迷信,上言郭嘉旧病复发,身卧床榻不能理事,城中无主,他陈登愿意向袁尚献上城池,以求庇护。

而皆止到目前,陈登暗中归附袁尚的事情,只有军中的几名最高将领和袁尚本人知道,其余将士都被瞒在鼓里,一见此信,则各有各的见解。

有的将领说这是郭嘉的谋略,不可信,而有的则是认为,郭嘉身体羸弱,天下皆知,如今又来了徐州,操心劳累水土不服,病发亦是在情理之中,广陵陈登一向市侩,见袁军势大,投降乃是在情理之中。

各持己见的两方争执不下,几乎都能在帅帐内打起来,袁尚也不说话,只是任凭意见相左的两方吵完之后,方才说自己需要考虑一下,着众人暂且先出去,只是留下了知道内情的高级将官。

众人出去之后,帐内知道内情的诸将才开始细细商议。

逄纪身为此刻徐州战场的谋主,当先忙道:“主公,陈登送来的这封投降信,是什么意思?是计谋?还是郭嘉真的病重?”

袁尚沉思了一会,方才笑道:“是计谋,这一仗,是陈登为了取得郭嘉信任,排除下邳城内诸曹将疑心而做的设计,是一场必须要打的仗,说白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场必败不可的仗,而我们必须要配合他!”

诸将闻言,皆是默默无语,配合陈登去打一场败仗,任凭谁听了,谁心里都会不舒服。

袁尚微微一笑,道:“大家不必泄气,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郭嘉乃是天下奇才,不把戏做足了,他焉能轻易上钩?对付非常之人,就要用非常之计,这也是为了最后的胜利所做的布局,大家不要有所芥蒂。”

张郃拱了拱手,道:“主公的意思,我们能够明白,只是我想请问主公,我们这面一旦对下邳有所行动,东吴那边,又会如何?”

袁尚笑了笑,道:“不清楚,我只是知道,依照陈登的智谋,在给我们诈降书的同时,对东吴应该也是有所对策,我们只管做好我们的,配合他打这场仗就可以,其余的不在我们的思考范围内……逄纪,立刻派人给陈登回信,就说本将军接受他的投降,隽乂将军,即刻整备兵马,按照陈登的诈降书约定的时间和指示,向着下邳进军!“

“诺!”

果然如袁尚所料,陈登在给袁尚他一方送完诈降书后,对东吴一方果然也做出了迅速的施策,不过他没有给东吴送诈降书,只是派人直指广陵的东部和丹阳等地,作出大幅度征调兵马的举措,那里距离东吴的大寨较近,情况和容易就可以被东吴的斥候查探的到。

果然,徐州东南境郡的兵马调动,很快就由斥候传到了吴军帅帐,孙权自觉有异常,急忙召集周瑜等人商议。

周瑜在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思考后,随即对孙权道:“吴侯,就目前曹军的兵马调动的动向,我估计只能有两种可能,一是郭嘉要集结兵马,出下邳与我方和袁尚做决一死战,二是下邳城出了巨大的变故,城内有变,故而调遣周边精锐将士前往护持。”

孙权闻言忙道:“那依照公瑾之见,这两种可能,哪一个比较大些?”

周瑜想了想,道:“曹军目前的主要战力都在中州正面与袁军相抗,且还处于劣势,徐州这里兵力和势力不及袁尚,郭嘉想要图存,唯有自守自保,出城决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除非他疯了。”

孙权闻言点头,道:“此言有理,公瑾,那当下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周瑜想了想,笑道:“下邳城有变,袁军的瞩目程度一定要远远的甚于我们,听说袁军的探子遍布四海,且看袁尚如何动作,我们再做计较不迟!”

…………

不久之后,东吴的斥候带回消息,袁尚整备兵马转兵左向,直奔下邳城的方向而去了。

周瑜知道后,冷笑一声,道:“看来下邳城果然有变,袁尚这是要乘机夺取城池了!我们不可给他机会,要乘此良机收取渔利,吴侯可给我一支劲旅,瑜愿为吴侯率军,驱逐袁尚,攻克下邳!”

“好,公瑾,我信你!”

………

不久之后,袁军的兵马抵达了下邳之境,兵马陈列在下邳城外泗水边的不远处,只等陈登的消息。

果然,袁军到了没有多久,陈登就送来了消息,请袁尚在两日后的子时时分,率兵前往下邳城,城中举火为号,由陈登打开城门,迎袁军入城!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瑜所率领的一支偏师,暗中潜伏到了下邳的边境附近,他们不敢太过深入,唯恐引起袁军和下邳曹军两方的怀疑。

陈登约定的当夜子时,袁军终于有所行动,而东吴军也因为听说了袁尚的动向而开始行进。

…………(未完待续。。)

第557章 死而后生第689章 请君入瓮第409章 天子猫腻第739章 老谋深算第279章 女 将第137章 二虎竞食第447章 火烧囤粮第136章 追赶袁谭第18章 奇袭许都的人选第623章 御驾出征第386章 主臣相见第192章 水来土掩第349章 脱离升天第238章 漠北才女第525章 各自试探第225章 塞北群雄第215章 新婚之夜第70章 高览收租第475章 狼狈为奸第490章 诈降之计第552章 无路可走第537章 水淹鏖战第353章 袁尚检讨第392章 抬棺赴宴第116章 赵云约三事第88章 终回邺城第605章 定军山(三)第413章 昔日故人第286章 惊 讯第678章 英雄末路第71章 胜利返航第267章 智算两军第400章 邺城小歇第296章 暗 钉第494章 破铁车阵二百四十二章 东征第153章 亲征平原第542章 下邳决战第717章 老当益壮第493章 一语成祸第462章 赚取汉中兵第581章 王者之战第487章 各献一计第一百一六十一章 寻华佗第676章 关庞之战第241章 转眼辽东第327章 联 合第708章 司马定计第96章 无极雏形第334章 节节而胜第584章 忠心汉室第320章 贾诩劝植第493章 一语成祸第482章 心理战术第668章 从善如流第338章 谁也别跑第146章 将计就计第536章 下邳定计第100章 初见迭逢第391章 设计黄祖第6章 酒徒淳于琼第717章 老当益壮第8章 定计守粮第54章 各有分工第445章 宋建出兵第497章 攻打洛阳第677章 关秋挽歌第315章 乱点鸳鸯酒第470章 血战长安(二)第571章 全力发难第46章 谁能为师?第387章 左右使诈第56章 哑女的归宿第203章 连环计(三)第690章 赵云之威第749章 西方来援第755章 最终决战(四)第223章 三王首领第392章 抬棺赴宴第192章 水来土掩第51章 深深的疑问第26章 不回河北第546章 徐州平定(一)第556章 置之死地第470章 血战长安(二)第283章 不自量力第607章 定军山(五)第652章 国太出题第254章 反叛迹象二百四十二章 东征第754章 最终决战(三)第129章 十面埋伏第462章 赚取汉中兵第86章 袁谭断案第393章 宴席丧事第277章 攻无果第170章 离箭计第42章 汉室潜龙第355章 宝刀村长第497章 攻打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