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兵谏洛阳

在天下现在所剩下的几大势力中,势力最大最强的是袁尚,其次是西川刘备,荆州关羽集团,再稍稍次之的是东吴孙权,而在这三大势力中,生存在夹缝中的最弱小的势力,无异于天子刘协一方也。

可即便刘协仅仅占有洛阳的弹丸之地,然现今三分天下的三大诸侯却没有一个人敢轻易出手灭了他,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天子,他是正统之尊!王道之主。

汉室虽然没落,但天下士族之心依旧向汉,轻易的去动汉朝的筋骨,稍有不慎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果,好比如说董卓,势力熏天,独霸一方,天下诸侯皆拿他没有丁点办法,可事做太近其势终必早尽,他最终就是因为不得士人之心,凌虐皇帝,而落得个被点天灯的下场。

历史上曹操爵拜魏王,声名已铸,犹自不敢轻易废汉自立,足足拖了两代人才做到,其中自然有曹操以汉臣自居的客观原因,然更重要的是,曹操他很明白,汉庭天子毕竟是当时的正统,一旦废帝,必招惹天下士子唾弃,即使是再强大的势力,在这个时代失却正统士族的支撑下,根本无法守成长久,如此行事则等同天下尽失,所以等闲不得轻动。

所以,想要对天子动手,实行兵谏,就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至少是在表面上来看能够安抚得住天下世家,堵住悠悠众口的理由!

而什么理由又能够比得上勾连外族逆贼,霍乱自家来的更好呢?

袁尚这一次连辽东之地的安危都搭上了。自然是下了一大盘的豪赌!辽东虽然是重镇,但但为了能把皇帝刘协这个眼中钉收拾了。区区一郡之地,也值个了!

此时刘协的兵马已经直入中原之境,由于天子的名望加上中原各州各县的镇守新降袁尚,举棋不定,再加上中原目前没有主心骨,一时之间倒是令天子新军乘风破浪,在洛东之地打下了一片不小的疆土。

然而,随着袁尚昭告天下的檄文一下。形势便立刻走了样!

建安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子时,天子军派往各方的密探昼夜不停的匆匆奔波而回,将消息带给了刘协。同时带给刘协的,还有那几份袁尚公布天下的诏书与葛公的证词。

当这些东西活生生的摆在了刘协的面前时,刘协两腿一软,险些没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

刘协身边,伏完急忙伸手将他扶住。

刘协在伏完的搀扶下。在御营主位上坐下,半晌没回过神来,好久之后,方才见他目瞪口呆的转头看向伏完,喃喃的道:“国丈,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伏完也是满头大汗。颤抖着道:“陛下,老臣刚刚接到消息,辽东那面的李儒和拓跋力微,虽然已经开始起兵向着冀州腹地进击,却也同时打起了陛下所敕封的‘护国将军’‘燕王’的旗帜。摆明了是坐实袁尚的檄文内容,且听闻袁尚大军一到白马渡。就立刻调兵回返,近三十万的袁军中军主力没有一兵一卒前往河北,仅有田丰一人回返邺城主持大局!组织河北各地州县着手消灭乘着辽东之乱起变的地方小股异族势力……”

刘协冷汗戚戚,牙齿不停的打着颤,哆哆嗦嗦的道:“朕,朕……朕他娘的让李儒和姓袁的给坑了……给坑了!……这帮狼崽子啊!全是狗养的!”

堂堂天子,居然张口骂人,可见刘协此刻慌张愤恨到了什么程度。

伏完沉默半晌,方才开口劝谏道:“陛下保重龙体……”

“朕保重个屁!”刘协猛然站起身来,他此刻身穿金甲,背披红袍,雍容华贵,外貌凌人,但上色却已经完全没有了一方统帅的熬视群伦的雄劲,反倒是一副疯狂之色。

“李儒啊李儒,朕真是错信了你,你这卑劣小人,居然联合袁贼如此算计于朕,你一定会遭到报应的……点兵,火速点兵!形势已经如此,不论如何,都要迅速打下司隶全境,朕不能白白的让人耍着玩,就算是破釜沉舟,朕也要跟袁贼拼他个鱼死网破……”

“报~!”

刘协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见一名斥候急急忙忙的跑进了御帐,单膝跪倒,焦急地禀报。

“启禀陛下,关中赵云,打出兵谏斥王命的旗号,起雍凉精锐并羌兵,约有十数万关中军,兵锋直指洛阳西城,兵马沿渭水而行,破我方在渭西布下寨栅十余处,赵云兵马所向披靡,前部先锋马岱的封狼突骑的锋芒此刻已经是直指洛阳城了……”

听了这话,刘协不由得呆在原地,愣住了。

“赵云……赵云起十数万关中军……攻朕?他想干什么?想造反吗?”

伏完在一旁擦了擦头上的汗,道:“若是换成原先,他此举确实是形同谋反!怎么收拾他也不过分,怎奈如……如、如今我们在义理上屈于下风,赵云兵谏洛阳,倒也是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胡言乱语!”

刘协猛然一拍桌案咆哮着怒道:“朕是天子!是天下至尊!大汉天下的一切都是朕的,朕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他赵云算什么东西?屠夫而已!也敢跟朕面对面的公然叫板!朕一定要诛他的九族!”

伏完面色惨白,低声道:“陛下想要诛杀赵云九族,且待日后再说,只是赵云坐镇雍凉,又统领羌部,麾下十数万汉羌兵马都是在当初的阎行之乱中,浴血拼杀所筛选出来的精兵,其麾下有张绣,王平,马岱,郝昭,温恢,姜冏,高柔,贾逵等为羽翼,更有羌首迷当。俄何烧戈,雅丹协助。洛阳此刻空虚,若不严防,只怕旦夕可破……”

“别说了!”

此刻的刘协已然慌乱,面对伏完滔滔不绝的解释,恼怒的挥手打断。

他在大帐内原地转了三圈,接着猛然转头瞪视了一眼伏完,压低着声音道:“徐庶呢?徐庶何在?”

伏完小心的看了刘协一眼,低声道:“徐庶……徐庶留在了洛阳。负责城池守备了。”

刘协皱起了眉头,不满道:“留在洛阳,他身为右将军,此番出征关东不在朕的身边为朕出谋划策?怎么留在那边了!”

伏完闻言苦笑道:“陛下,这……是您钦点的啊……”

“罢了罢了!别说那么多了,洛阳乃朕之根基,丢失不得。咱们现在就反师回去,另外宣旨卓徐庶仔细守城!不得有失!待朕回洛阳后,再做定夺不迟!”

伏完急忙接圣上旨意,同时又暗叹一声,徐庶在洛阳的兵马只有五千,大多还是刚刚招募的新军。此刻天子身边亦是不过两万五千的新募士卒。赵云的关中军有十好几万,就是这些兵马都在,也未必能够守护的住啊。

这一次,是真的遇到难题了。

却说赵云集合了关中军十数万,抢占天子军在渭水的寨道。势如破竹,直奔洛阳城而去。

前部先锋马岱所率领的关中王牌军封狼突骑千里奔袭。进军速度极快,眼看就要抵达洛阳,却被赵云飞鸿传信,命其原地待命,不可轻举妄动。

其后赵云的大军循规蹈矩而进,在行至洛西百里之地后,便开始排兵演武,以震士气。

对于赵大都督的这种行为,诸将大为不解。

营盘的校场之中,旌旗蔽日,马蹄震天,赵云身着劲装,亲自督导一万精锐演练阵法,场中气势浑厚,肃杀之气冲天,虽无喊杀之声,却有搏杀之气。

当年袁尚整合阎行借机整合出来的关中军,经过这短时间赵云的带领,已经彻底成型,成为了一支不输于当年曹操青州军的虎狼之师。

赵云亲自督演一万兵马演习,他自己坐得住板凳,但不代表他麾下其他人坐得住。

十支雕翎箭之一的王凌性子较急,最先坐不住的就是他了。

来到场间,看见站在点将台上,沉寂肃然的赵云,前来谏言出兵的王凌不由得有些肝颤。

自打阎行之乱以后,王凌就明显的感觉到,这位赵大都督,跟原先似是有点不太一样了。

当年的赵云,如同一柄可以横扫天下的锋利神枪,意气风发,豪气盖世!以自身的神勇以及绝不服输的气势,带领着关中诸将奋发向前,勇者无惧!

跟着那时的赵云,王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畏惧,什么都不担忧。

而阎行之乱以后,王凌逐渐的发现,赵都督在表面上虽然还是原先的样子,但内在之中,显然有些跟原先不一样了。

在赵云的双眼中,王凌找不到他与原先的那种无所畏惧的锋芒了,相反的,现在的赵云的眼中所带给他的感觉,沧桑更多一些,稳重更多一些,思虑更多一些……

赵云处理雍凉诸务的方法,与原先也大为不同,遇到重大事宜,现在的赵云心中无论有谱没谱,都必然先去征求温恢,姜冏,贾逵,张既等人的意见,权衡利弊多做筹划之后,方才敲板定夺。

当年锋芒毕露的神枪,如今却变成了一柄收身在鞘的宝剑,虽不复那种豪气干云,却光华内敛返璞归真,越来越让人琢磨不透。

王凌来到点将台上,却见赵云虽在阅兵,却不着甲胄,甚是怡然自得。

点将台上平铺桌案,赵云手执豪笔,挥墨于绸,笔楚力劲豪迈,望见王凌前来,他并不惊讶,和蔼的冲着他微微一笑点头。

王凌是个急性子,说话一点不拖泥带水,张嘴就问:“大都督,洛阳已是近在眼前,天子兵马东征,其城内不足五千余众,就算洛阳城高堑深,然我关中雄兵出动十四万,要拿下他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可都督进军为何如此之慢耶?”

赵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着摇了摇头,道:“本督自有想法。王将军不必太过着急。”

王凌心中这个闹挺啊,想当年那个义薄云天,豪气纵横的大都督,现如今怎么变得这么肉呢?

“中原那边有消息吗?”赵云没有回答王凌的问题,反倒是向他提问。

“大司马大将军已经回师许昌了!”王凌似是赌气般言道。

“嗯。”赵云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主公马上就要跟关羽对持了?”

王凌点了点头,道:“不错。关羽和天子一样,都以为是辽东叛乱,主公必定收兵而回,意欲乘虚染指许昌,他此番调动了荆州马步三军,势头不小,主公就算回了许昌。面临的想必也是一场硬仗!”

赵云耸然动容,手中笔锋一颤,双眸露光。

沉思良久之后,便见他怅然一叹,道:“不能亲眼目睹主公与关云长之战,实乃人生一大憾事也。”

王凌闻言有些无奈。道:“大都督,现在这时候,你还管主公和关羽怎么打?咱们还是好好的想想天子的事吧!主公布了这么大一个局,就是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出兵洛阳,您可倒好。兵马到了这里,就按兵不动了!主公要是知道。非得被您给气死!”

赵云闻言,哈哈大笑,摇头道:“不然,纵然是主公布局,水到渠成,但兵谏之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就会被天下唾弃,不可不慎重之,我若是就是这么一股脑的杀进洛阳城,才会把主公活活气死呢。”

说罢,便见赵云停下笔墨,拿起适才一直在写的白绸,然后拿将起来,轻轻的吹了一吹,一字一句道:“此番兵谏,主公其实不一定非要动用我关中军马,他有此调令,分明是想对我试探一番,看我赵云现如今的本事如何……”

说到这里,便见赵云欣然一笑,道:”他既有此心,我自当谨力而为之,以敬主公此番布谋之大成。”

王凌见状,心中不由得暗叹,自己身为十支雕翎箭之一,极得赵云信任,但自从阎行之乱,他觉得自己好像是越来越看不懂,越来越琢磨不透这位大都督了。

但见赵云将手中的白绸折成一块,起身交付到了王凌手中,道:“把这封信交给温恢,让他派使者送往洛阳,不要偷偷摸摸,一定要大张旗鼓,咱们的营盘此刻距离洛阳大概有百里之地,这百里送信,切记一定要大张旗鼓,必须得迁延时日,最好是在五日之后才送到,惹得路人皆知,懂吗?”

王凌闻言一愣,道:“百里之地,快骑的话一日就可送到,为何要迁延五日?”

赵云微微一笑,拍了拍王凌的肩膀:“你只管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王凌:“………”

洛阳,徐庶府邸。

刘协东征,负责总览洛阳政务与防务的人,一个是徐庶,另外一个乃是卢毓。

自打袁尚将檄文遍布天下后,二人的心情就一直不是太好,如今又听闻赵云领关中军十余万前来兵谏,二人的心更是如同火上浇油。

依照徐庶看来,这次兵谏的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赵云一定会火速进兵,如此自己在长安和洛阳的这段道路上,就可以设计破之,要么火攻,要么伏兵,怎么地也可以先折一折关中军的锐气。

但徐庶万万没想到,除了让马岱迅速的破了己方在渭水的布防之外,赵云大军的整体行军速度犹如龟速一般,行军缓慢不说,且是稳扎稳打,让他丝毫找不出一丁点的破绽。

这一点对于徐庶来说确实很头疼,他不怕敢于冒险,烽火如雷的将领,因为那样的人想的在全面也一定会有破绽,可是面对一个行军严丝合缝的将军,徐庶的智计再高却也是无可奈何。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说的就是这个理。

…………

…………

而也就是今天,赵云的信使则是敲锣打鼓的来到了洛阳城,将赵云的那封亲笔书信上呈给了徐庶。

当然,与其说是给徐庶,倒不如说是给刘协。

因为那信函乃是一臣子之名,对天子进行的上奏。

上面的内容无外乎他们这些汉臣对刘协赦免李儒,敕封拓跋力微的举动表示多么多么的不满,表示多么多么的悲哀,表示多么多么的痛心。

上书的最后,言之己方此番前来兵谏,实乃是为了大汉的安危着想,并对天子提了三点要求。

一是恳请天子收回成命,取消赦免李儒的诏书,驳斥拓跋力微的燕王封号。

二是请天下下诏罪己,对天下人以及汉民诚恳的道歉。

三是请天子移驾邺城,由大司马大将军袁尚辅助天子,匡君辅国,治理天下云云……

看完了这封诏书,卢毓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道:“这赵云到底在想些什么?三点上奏,第一点也就罢了,第二点和第三点陛下绝对不会答应的!下诏罪己,那就是承认这件事陛下做错了,到时候天家威望何存?而迁都邺城更是荒谬之说,无疑于羊入虎口,陛下岂能为之?”

徐庶将赵云的那封上书看了好几遍,接着仰天长叹,摇头道:“赵云当然知道陛下不会答应,他也没有指望陛下答应,他这一手,是玩给天下人看的……”

卢毓闻言道:“什么意思?”

徐庶苦笑一声,道:“就算陛下此刻声望大跌,但他毕竟也是天子,兵谏之举,着实大逆不道,赵云若是一来就强攻洛阳,势必会令天下震动,士子厌恶,动摇袁氏的名望根基,故而他先玩一招先礼后兵!”

卢毓闻言似是有所明悟了:“如此说来,他是要以此法绝天下之谤?”

徐庶闻言苦笑道:“正是如此。”

卢毓想了想,道:“那咱们不理会他如何?”

“如何不理?百里之地,赵云的使者走了整整五天,大张旗鼓闹得洛阳周边世人皆知,陛下若不回诏,如何解释于天下?”

“这……”卢毓闻言顿时蔫了。

徐庶长叹口气,继续道:“陛下若是拒而不纳,如我所料不错,赵云必还会派人继续来上书直谏,估摸着至少也会三辞三请!待陛下三次拒绝,赵云以此为由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之后,必然会大举犯上,强攻洛阳!”

卢毓闻言有些慌了,道:“这个赵云,怎么会这样精明?他不过是袁尚手下的一勇之夫,屠夫将军而已!论城府,他当年连阎行都斗不过,怎么会……这一定是袁尚教的!”

徐庶点了点头,道:“若果真是袁尚教的,那倒是好了……”

说到这里,徐庶顿了一顿,感慨言道:“老实说,这个赵云自打当年受制于阎行之后,就已经不在徐某的对手名单之列了,可谁曾想到此人遇挫之后,非但没有堕落,反倒是浴火重生,更进一步,此等人物日后天下何人再敢轻视哉?”

“…………”

第571章 全力发难第25章 东游记第457章 京兆之战第653章 时势而论第741章 诈死夺关第730章 偷袭江南第752章 最终决战(一)第445章 宋建出兵第560章 兵入兖州第16章 善 后第75章 灾 民第684章 刘备震怒第506章 魔高一丈第673章 东吴出手第514章 假意救人第602章 你当大哥第740章 反无间道第202章 连环计(二)第306章 第三件事第134章 病 危第34章 异曲同工第88章 终回邺城第32章 宴 会第294章 三件事第522章 放弃彭城第44章 不似人君第667章 计中有计第667章 计中有计第407章 功在千秋第253章 暗藏杀机第508章 一代名师第259章 大战前奏第457章 京兆之战第175章 挑拨众诸侯第508章 一代名师第297章 成 败第757章 天下一统第217章 漠 北第145章 校场检武第564章 阵前约战第16章 善 后第710章 诱饵战术第677章 关秋挽歌第568章 决战官渡第3章 大厦将倾第495章 兵谏洛阳第230章 匈奴出马第6章 酒徒淳于琼第753章 最终决战(二)第235章 三位丈人第582章 要饭使节第497章 攻打洛阳第613章 定计洛阳第279章 女 将第652章 国太出题第615章 君臣离心第523章 败撤下邳第462章 赚取汉中兵第552章 无路可走第398章 诸葛定策第486章 割须弃袍第27章 仁义之师第155章 反客为主第252章 受 降第381章 各方招降第488章 毒瘤之毒第455章 毛遂自荐第654章 第三场比试第655章 摔琴谢知音第538章 谋指鬼才第424章 三家联盟第449章 败将不堕第714章 重大意外第453章 迷途老骥第478章 釜底抽薪第590章 诸葛之谋第231章 吓匈奴第186章 增援黎阳第461章 子午谷奇谋第84章 道高一尺第324章 袁尚行动第9章 尽力拖延第518章 出兵中原第16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648章 反败为胜第65章 最后的策略第155章 反客为主第604章 定军山(二)第496章 斗智斗勇第418章 李儒宋建第136章 追赶袁谭第477章 封狼突骑第423章 三小争宝(四)第666章 苦肉之计第659章 天赐佳婿第644章 招亲开始第17章 退兵之议第456章 斗将童飞第26章 不回河北第314章 凌 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