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袁 谭

(ps:感谢其实星星是我撞晕的、天生劳碌命两位童鞋的打赏,两点了,求三江)

临淄历史悠久,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是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现如今又是青州的治所所在。

临淄城内的首府,乃是孝和皇帝时期修建的,但时至如今也不显得惨落或是破败,相反地,太守府油光明亮,颇有气势。只因自打袁谭到任平原之后,击溃了田楷,攻走了孔融,占领了整个青州便多次修葺此太守府邸的缘故。

袁谭的性子和他父亲袁绍一样,比较注重仪表,所以对于太守府的修葺工作,也是非常的上心,自打接手整个青州的要务之后,袁谭几乎每隔数月便将太守府由里至外的装潢一次,虽不铺张奢华,却也是极具威严之貌。

正厅之内,此刻的袁谭正手捧着一抹竹简,端着茶盏,默默的读着简上的内容。

他面相长得颇为庄严周正,一张白净的俊脸,颌下一缕青须,看起来刚正不阿,颇具英气,可是仔细看去,就会发现他的眼中偶尔会闪过几分阴霾。

“这小子,居然也会给我书信?端是奇事!”

袁谭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一句,话音中似嘲讽,似不屑,五味翻杂,让人听不懂个中之意。

袁谭下首,坐着一个中年文士,闻言面色不动,嘴角却暗自升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他便是刚刚受袁绍之命前来青州视察的辛评。

辛评原为韩馥部下,初平二年,他曾与荀谌、郭图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州牧位予袁绍,对袁绍鼎定冀州的大业颇有功劳,辛评也因此受邀成为了袁氏的部下。

辛评人虽在冀州,但在立嗣的意见上却一直与审配和逢纪不合,他不喜欢空有其表的袁尚,反倒是比较欣赏袁谭,在辛评的眼中,袁谭在袁绍的几个儿子当中,属于是杰出的人物........比起袁熙的怯弱胆小,袁尚的自大傲慢,颇有战争天赋的袁谭,不知比他们要强出不少。

不得不说辛评的眼光也是颇有依据,在建安元年,袁谭刚刚率兵前往青州的时候,只占有平原一县之地,但他后来却连续击败了田楷、孔融,占领了青州全境,也算得上是能征惯战,颇具雄姿。

虽然袁谭此人颇为崇尚勇力,做事习惯于但凭喜好而为之,但在辛评的眼中,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毕竟袁谭还很年轻,日后只要善加诱导,要改正应该不是难事。

况且袁谭乃是长子,长子继承父业,本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之事。众多的原因交杂在一起,自然而然的,辛评渐渐地就成了袁谭一系中人。

“大公子手中的书简,莫不是三公子亲手亲手所书?”良久的沉默之后,辛评率先开口,打破了厅中的安宁。

袁谭将紧盯在书简上的目光收起,抬头盯着一脸笑容的辛评:“仲治好毒辣的目光,我这边还什么都没说,便让你一语猜中,不错,这简求援信确实是三弟他亲手书写与我的,请我出青州之兵往南接应。”

辛评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动,道:“那大公子心中又是作何感想?”

袁谭的眼皮微微的跳了一跳,笑道:“官渡之战,我率青州兵马屯扎与右方大营,不曾在父亲身边出力献策,得亏三弟机警聪慧,先是驰兵救援乌巢,后又是出兵南下,分散曹军兵力,功勋显赫,如今经徐州回师青州,我这做兄长的.....理当出兵接应。”

辛评闻言点了点头,道:“大公子想的周到,既然如此,在下便先行告辞回冀州去了。”

说罢,便见辛评作揖起身,转身欲走。

袁谭见状急了,慌忙起身言道:“仲治来了不过数日,我还尚未以上宾礼仪待之,却为何这般着急离去?莫不是袁谭这里对先生照顾的有什么不周?”

辛评转头淡然一笑,摇头道:“大公子待辛评甚厚,评来青州三日,公子也是照料周详,并无丝毫的不妥之处。”

“那先生为何还着急要走?莫不是冀州有什么要紧之事?”

辛评摇了摇头,道:“冀州暂时无碍,多不多辛评一人并无大碍,只是大公子不愿与辛评交心,言语中有所保留,辛评留在这里也无甚益处,倒不如归附冀州,也免得在此做个白食之人。”

袁谭闻言顿时愣住,脸上的肌肉在不知不觉间来回抽动,似犹豫,似紧张,似愁苦。

过了一会,方见袁谭长叹口气,拱手言道:“先生教训的事,是袁谭藏私了。”

辛评的脸色露出了一丝笑容,道:“请大公子重新斟酌,告诉辛评,对于三公子此次率兵归来,大公子心中究竟作何感想?”

听了辛评单刀直入的话锋,袁谭脸色的笑容渐渐收拢,眼眸中,一抹深深的仇恨却一闪而逝。

是的!不是别的,是仇恨!

打心眼里讲,袁谭恨袁尚,那股仇恨从小就是深藏于内,刻骨铭心!

自打他的母亲张氏去后,袁尚的母亲刘氏就成了袁绍府邸的正治,刘氏心狠,偏袒袁熙,袁尚不说,还每每在袁绍面前刻意诋毁打压与他,每一次袁谭与刘氏相见,刘氏眼中那怨毒的目光都能被袁谭看在眼里。

那是一种不着掩饰的仇!她气闷袁谭占据着长子之位,阻拦了她亲生儿子的承嗣道路。她恨不能希望袁谭一出门,就立刻被马车碾死,用他袁谭的血肉,为自己的儿子铺出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

更恼人的是,袁绍对自己也远不如当初的喜爱了,对于自己的赫赫战功,袁绍并不曾多予鼓励,反倒经常在一众文武面前,夸赞三儿子袁尚的仪容姿貌有乃父之风,颇有自己年轻时的神韵。

而且愈发可怕的是,近年来,袁绍在不知不觉间,似是有了废长立幼的意向。

那种宠溺,那种偏颇,那种骄纵,都令袁谭打心眼里深深的嫉妒。

那个混蛋小子?他有什么能力,他有什么本事,他有什么功绩,能担得起上天对他的这诸多眷顾?

不知不觉间,一股阴冷的气氛在厅内开始盘旋弥漫.........

“仲治,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就不瞒你了,最近几年,父亲对我这个长子越来越疏远,越来越不予宠信,他虽然不说,但我也能猜的出来,在他的心里,其实最喜欢,最想传以基业的人,是三弟!只是碍于三弟无有大功和长幼有序的礼法,一直不曾明说而已,但如今却不同了,与曹操之战,三弟表现卓著,全军上下尽皆佩服,父亲表面上不说,想必心里也是高兴的不行........仲治,不是我袁谭乱相猜忌,若真是这般任其下去,我这青州刺史的位子,不知还能再坐上几年。”

辛评轻轻的绕了绕下巴上的胡须,慨然叹道:“时也,势也.....公子空负雄才壮志,可惜却不得其时,惜哉,惜哉。”

袁谭抬眼看了辛评一眼,道:“如何行事,还望仲治教我。”

辛评闻言慨然不语,只是轻轻的摇头,一边摇一边自言自语的道:“如今河北,当真是风雨飘荡啊,外有强敌曹操在侧,内有黑山贼张燕盘踞于境内,难啊,难啊。”

袁谭的眉头皱了一皱,似是不明白辛评突然拉扯起曹操张燕做些什么。

却见辛评微笑不语,摇手指了指西面,又伸手指了指南方。

袁谭见状愣了一下,仔细的琢磨了一会,终于是略有所悟。

曹操是幌子,他真正所指的,是黑山贼张燕!

自从当年袁绍与吕布在境内与黑山军交战之后,张燕便对袁氏记仇在胸,甚至与公孙瓒联盟,派部将杜长带兵协助公孙瓒,可惜最终被袁绍击败。

后袁绍愤怒与张燕屡次兴兵与之为敌,下令大剿黑山军,张燕等众在冀、并一代难以生存,只得率兵屡次迁移,双方结下了几近于不解的仇怨。

最近得查,张燕的兵马,目前正屯驻于青州边境,只因袁军一直与曹操相持,故而未曾理会,以张燕与袁氏之血仇,若是让他知晓袁绍爱子经青州而归,未必不会.......

想到这里,袁谭的双眸顿时亮了。

第327章 联 合第460章 主动出击第55章 夏侯涓的求助第167章 无双守将第412章 亦敌亦友第202章 连环计(二)第359章 暴戾校尉第155章 反客为主第193章 贤内助第295章 四大骑兵第213章 婚 礼第393章 宴席丧事第590章 诸葛之谋第577章 官渡之战(六)第443章 决意谋反第289章 袁曹恶战第471章 血战长安(三)第523章 败撤下邳第559章 敌有人质第331章 攻陷洛阳第471章 血战长安(三)第232章 第三方兵马第547章 徐州平定(二)第266章 移花接木第265章 曹军来至第16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21章 意外的人第533章 袁尚承诺第514章 假意救人第34章 异曲同工第553章 心忌猜疑五百一十一章 鬼才动向第201章 连环计(一)第570章 最后角逐第208章 闭幕曲第731章 旧日恩怨第216章 蜜月之旅第441章 派将劳军第148章 闪电攻青州第410章 刘协自立第647章 第一场比试第201章 连环计(一)五百六十五章 曹睿诞生第739章 老谋深算第152章 先 登第649章 第二场比试第374章 黄孙激战第734章 弑父之仇第622章 交卸兵权第246章 滥竽充数第491章 里应外合第269章 马腾之心第196章 邺城之战第357章 久别重逢第576章 官渡之战(五)第699章 雄兵一亿第637章 招亲郡主第336章 翩翩公子第328章 凤雏第338章 谁也别跑第61章 叶原之战(一)第330章 节节胜利第579章 毒士前来第480章 开始反击第20章 围攻许都第622章 交卸兵权第262章 狼多肉少第121章 意外的人第478章 釜底抽薪第21章 放哨骑第365章 商贾袁三第98章 暗流涌动第111章 游玩诱敌第494章 问罪天上第325章 撤离长安第187章 尔虞我诈第232章 第三方兵马第316章 成 双第757章 天下一统第45章 曹操曰:十浊一清第10章 袁绍出兵第672章 火烧博望第300章 刘备行动第722章 兵贵神速第717章 老当益壮第314章 凌 乱第489章 针锋相对第119章 懿第76章 第一次的相遇第11章 奸 雄第166章 北上攻河东第431章 上贡国宝第298章 防 范第53章 猛将第378章 水贼劫粮第743章 蛮王攻蜀第625章 阳平鏖战(一)第136章 追赶袁谭第588章 北面来风第369章 猛将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