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快与慢

邓瀚自是知道前世的黄忠在帮着刘备和曹操竞夺汉中得时候,在定军山上将夏侯渊一刀砍之,因此一仗,使得刘备军在汉中的争夺一事上大占上风,并随后终究将曹操赶出了汉中,进而有了刘备进位汉中王的资格。

而今这一世,不仅汉中早早的被刘备纳入手下,兼且凉州,雍州也是刘备的掌中之物,当然没有称王汉中,却又定位汉宁,自然这字面上内含的意味可是要比之前的汉中更加的雄心勃勃。

议事大殿上,此时自然只剩下了荀彧,诸葛亮,庞统,邓瀚,廖立等文臣,加上张飞,赵云,周仓,等一众武将。

雍州之事如今,也就只能如此了,新派了黄忠,法正,孟达,加上他们各自的麾下的兵马,虽然并不能让刘备一方的兵力在雍州战场上占得上风,不过若是能够凭借着这些援军的能力,将雍州的局势稳定,然后再从容的布置,将雍州的那些预备役的战力也都纳入统筹,却也应该不会让曹军在雍州更为有利。

而今不仅仅是两家诸侯的针锋相对,却是天下诸侯一并用力荆州刘备,没有了天子的存在,故而使得这场战事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对于天下的争霸。

虽然当下刘备一方,不管是面对着哪一方面的敌人,数量上都是不占有优势,若是按照常理的话,却是最好利用刘备一方占据的种种的地势和地利上的便捷,磨损曹操,孙权他们的锋锐之气,然后再徐徐图之。

可是有句话,便是久守必失,即便实施情况并不一定会这样,可是作为守备的一方却是会在受到攻击的时候,必须付出更多精神上的紧张和关注的。

对于大规模的战事,攻守之势却是不能拘泥成例,毕竟不管是攻击又或者是守御,都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

而今曹操的大军自然此时的大部分的精力都会瞩目于北地的夏侯渊所部,加上从眼下的情报看来,徐晃所部自是巍然不动,可是从许都而出的曹操中央军团却已经有了向并州方向移动的意思了。

如今的曹军却也并没有最终决定他的大军的终极攻略,毕竟不管是从潼关,还是青泥隘口,又或者是径直进攻荆州,哪一处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处关隘,自是自古以来的难关。而对于荆州,之前的曹操可是已经有过一次不太愉快的经历的。

而今的刘备自然不是当初那个只有新野一城之地的落魄之人,而且如今的新野也不再是当初那座城墙低矮的小县城。随着这几年的发展,面对着囤积了大量军士于宛城的徐晃军团,荆州却也将新野这里当做了荆州方面在面对曹操的前头阵地。

在当初从曹军的手上顺手拿到了新野之后,依据当时的情况,本就没有多少居民的新野城,荆州方面的高层自然也就没有继续来充实新野人口的计划,却是将这里当做了一座军事要塞的地位来发展,毕竟如此做,却也和新野这里的地形有些关系,有博望坡,鹊尾坡等等从宛城方向南下的交通要道都通向新野,因此将新野这里当做一个要塞来布置,倒也不是劳民伤财的动作。

有新野为堡垒一样的布置,加上随后从新野往南,樊城等一路上的小县城池,却也是连连的防御设施遍布,再有到了襄阳城外的汉水为屏障,这一路对于曹军来说,突破防御的障碍,其难度也不可小瞧的。

当然这些防御设施,自然不会不便利于荆州守军的出击,想来以诸葛亮,庞统等人的智谋,总不会将己方用什么闭关锁国的设置来守备的。

不过即便如此,此时的荆州军方面也不能够随意的出兵域外,至少当下不可以,尽管之前的每次战事中,像赵云的白马义从,多次的是出兵于敌军境内,却也因此屡立奇功,可惜的是,如今的情势还是不怎么明朗,毕竟如今的江东孙权的军力行动还是不为人所知。

当然这不是说以中司马府为首的荆州的情报部门不努力,不作为,却是因为,江东的水军毕竟不凡,通过遍布江东各地的水路纵横之势,江东的水军的行踪却是要变得让人异常的难以捉摸的。

加上相对于曹操哪一方面的人多势众,以及曹军的那种纵横捭阖天下的霸者之气,孙权这位的两面三刀,或者说是墙头草,随风摆的变幻莫测也是让人不好把握的。

当然如今的孙权自是要和荆州为敌,不过基本如此,他的用兵方略,大军所向,还是让人有些不好猜估,作为和荆州比邻而居的江东,对于荆州的了解自然要比曹操那一方为深,毕竟江东对于荆州的渴望,可是要比曹操更为强烈的,故而如今有了这些种种迷惑人的行动,使得荆州方面没有那么轻动,自然也是孙权之功了。

要不然,以荆州的白马义从的强大,自然是要进军于域外,好再给他的敌人们带去些好梦的。

如今的白马义从当然要比几年前的更为强大了,毕竟不仅这些年中他们不断的长进着自己的战术战力,有了新装备,新武器的他们这种战力上的提升那时自然的。

不过正是由于江东,曹操两方面得势力如今也只是在交战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终究用兵策略,并没有显露,所以像白马义从算是荆州的王牌军力,当然也是需要当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面对着如今的这般情势,荆州刘备一方自然还只能做随机应变的方略,故而赵云,张飞,甘宁,等等分布在荆州各地的兵力,也只能继续的持重相候。

不过此时的黄忠所部却是需要快速的激进雍州,至少,他们需要在夏侯渊的大军不深入到渭水沿岸的雍州繁华之地之前,赶到雍州的。

所幸不管是黄忠,还是法正他们都是明白当下情势的人,即便是孟达,却也在刘备的指令并没有到来之前,也都在积极的做着战事的准备,毕竟这个时候,却是像孟达这些人物热切期望的建功之时。当然,机会也是准备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故而基不浪费片刻的时光,黄忠和法正两个人初到南乡,此前暂作镇守的黄叙却是已经将大军的行装做了很好的布置。而等黄忠一到,将南乡的攻守之势和向宠略作交代之后,黄忠便领着他麾下的两万老兵向着雍州开拔。

随着黄忠北上的两万老兵自然是从当初黄忠在上庸的时候,便一起跟随着黄忠转战四方的兵士了。经过这些年的训练和调教,和当初相比,跟着这个荆州方面最为擅长射术的老将军,这些兵士们自然在射箭一方面也都有相当水准的。

当然如今荆州有了诸葛亮发明的连弩,再加上有了后来马钧加入后对于诸葛连弩的改进,使得这荆州独一份的瞬发武器的威力大大的提升了,不过在黄忠这一只部队中却是少有连发弩的存在。

毕竟作为一个神箭手的尊严,虽然黄忠也知道连发弩的威力,可是他的军中还是对于那种简便的大威力武器没有太多饿重用。

当然对于连发弩来说,其威力,自然是极大,不过在平日里,战事之前,却是需要耗费已定的时间去装填弩箭的,另外不管马钧如何的改进,到现在为止,连发弩的力量倒是不小,可是它的射程还没有达到黄忠麾下这些射术惊人的弓箭手的程度,这也是黄忠到现在,还没有看上连发弩的原因之一。

当年黄忠在上庸的时候,对着徐晃的来袭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却也是靠着诸葛亮初始在上庸城外摆设的八卦石阵,轻易的将徐虎的军队击溃的。

自从那时起,虽然对于诸葛亮的连发弩看不上眼,可是黄忠倒是在黄叙和关平两个小辈的引导下,对于诸葛亮发明的那八卦之阵有些兴趣。却也是从那时起,黄忠便有意识的让麾下的兵士们按照那八卦之阵的意思来进行训练。

此时黄忠的两万兵,自然便是当初黄忠以上庸兵为根基,慢慢的调教过来的精锐之士。当然黄忠却也是知道,那平日里护卫在刘备身边,经过陈到组建,也是借鉴了诸葛亮的八阵之法,而组建而成的白耳精兵自是百战精锐。

和那些白耳精兵相比,黄忠自知,两者在兵力上的多寡,在投入力量上的多少等等方面自然是有差距的,他手下的这些将士,自是还要兼顾射箭,等等战击之术的锻炼,而那些白耳精兵,作为护卫兵,却是不会再这方面太过用心。

所以黄忠倒也不希望他的麾下的这两万精锐老兵,既能够射远,也能够及近,毕竟身为普通一兵的这些人,能够有一项为先,便是于他而言为成功了。

故而对于那种太高的要求和奢望,老将军也是现实的很。

不过即便如此,借鉴了八卦之阵又积极练兵而成的黄忠麾下的这些神射军,却果真英武,至少此时他们在急行军北上雍州的路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耐力和速度,还是让平日里时常见识自家身边护卫们身后的法正,为止赞叹。

“主公麾下的这些个将军们,虽然平日里彼此间倒也能够打成一片,不过却也是互相都有些斗气的,子龙将军有白耳精兵,三将军却也锻炼出了燕云骑,魏延那里弄出个神骠骑,关君候那里自由他的五百刀斧手,而今这位黄老将军,却是人老不服老,在南乡这些年中,倒也好生的弄出了一队好兵啊”

此时正一心赶路的黄忠对于法正的神情自是少了几分关注,毕竟他们此去可是要作为援军北上的,救兵如救火,他们这里多赶些路,雍州那里自然也就少了几分损失,要知道这些年中,为了将雍州的故貌恢复,每天从南乡这条送到雍州去的物资,可不在少数,自是从行伍之间一步步打熬起来的黄忠,自然对于那些财物中包含的血汗多有了解。

好不容易经过这么些年的打造和努力,让雍州大地恢复了些几分昔日的繁华,任是谁人也不会轻易的让敌军给破坏了的。

加上此时的夏侯渊所部占据的地方乃是北地,要知道,那郑国渠的上口处,便是泾河左近,而北地却又是泾河流经之地,要是夏侯渊在这条灌溉了秦川八百里的水利设施上动手脚,先不说雍州的农田粮草的损失,用水计,将雍州腹地的长安等城池来个水淹泽国,那那危害可就不知如何统计了。

对于夏侯渊会不会这么做,黄忠自是不能把握其心态,不过不怕一万却是要怕万一。毕竟事件可是没有后悔药的。

为了不让那惨剧发生,此时的黄忠却是不断的让麾下的精兵们加快脚程。使得像原本需要穿行旬日的子午谷,在这些黄忠的手下的兵士们的脚程中,也只不过用了八天的时间而已。

虽然说如今的子午谷经过这几年的修缮,扩宽道路,可是其间仍然是多有阻碍的,不过而今在黄忠率领下,这些英勇的将士们,愣是跑出来一个让人瞠目的速度来。

本来像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兵士,对于将领们的这种急行军的要求,总是会有很大数目的丢失兵士的情况发生的,有时候,在一些急行军中,往往有不下于二三成,或者近乎四成的人员逃亡,就像夏侯渊,虽然他是曹操手下的神行将军,不过每次夏侯渊领兵奔行的时候,他初始开拔的时候的兵士总是尽可能的多,即要在目的地达成一万人马的兵数的话,他在开拔之际,却是会指挥不下于一万五千人的军士动身的。这样做自然是为了防止在路上急行军的时候赶不上趟,跟不上脚步的那种情况的。

而一路上法正当然也担心黄忠的这些手下,到时候能够剩下多少,他也曾有意提醒过黄忠,毕竟从黄忠这位领军之人算起,黄忠已经是年近七旬之人,这种长途疾驰,别说他这样的老人,即便是那些青壮也是不一定能够撑的下来的,不过每次看着意气风发的黄忠的时候,法正倒也不好开口相劝。

尽管法正在益州的时候,脾气大,而到了荆州,因为刘备的看重,对于一些人,也是有些傲然之意,不过此次他奉令北上却是为黄忠之参谋,辅助黄忠成事的。

加上两人也是初次同行,彼此间自然也是有些话说不开,若是在路上行军的过程中,作为谋臣的法正,对于黄忠的布置,说些什么的话,彼此之间会生些什么出来,总是会有碍他们两人今后的合作的,毕竟两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建功立业的心思,要想达成所愿的话,至少他们需要精诚团结一些的,况且此次北上,能够从荆州以及其他地方调动的兵力,眼下也就只有黄忠手上的这两万人,他法正总不能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去和夏侯渊手下的十万人马对敌。

故而这一路上,法正只好对黄忠做出的那些个行军事务,少做发言,毕竟这些兵马可是黄忠一手调教而来的,相比于他,黄忠自然更为熟悉这两万人的实力的极限。

随着一路上的行程匆匆而过,法正倒是对于黄忠的这些手下的实力渐渐的在心中有了计较,而对于黄忠这位老将军的用兵之法,调教之手段也是有了些了解。

而且渐渐的法正,似乎也在黄忠偶尔看向的他的眼中觉察到了黄忠这一路上和他少有关于行军路上的事情的商量的意图,那便是,第一两人毕竟是初次合作,彼此之间也是少有接触,要说了解,也多是平日里的点头之交,或者他人之间的评语,正所谓要精诚合作,自然要对他合作的伙伴有个深入的了解,黄忠乃武将,法正是谋臣,谋臣用谋,自是要做到知己知彼,这知己知彼,首先要做的便是知己,非如此,其余的便是不用指望的。

故而行军这一路,黄忠自是要让法正好好的看看他的这些个手下的能力,当然在这一路上,黄忠自然也能够通过日常的关注,看看这位法正先生是不是那种口无遮拦之辈,毕竟有时候谋臣用谋也需要无所不用其极,所谓慈不掌兵,对于战场之上的事情,他也该有可忍,可不忍处的话说。

好在两个人同行了这一路上,对于彼此的心思,都有了不错的了解。故而当黄忠领着这两万多人马,一路通行到武功的时候,待法正觉察到,居然他们这一路上从南乡到武功,蜿蜒转折不下于两千余里,不过花费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要知道他们在荆州领命的时候,恰是八月下旬,到此时也才不过九月下旬,而在这一路上中司马府的消息却也是时时的同传,倒也没有发现夏侯渊那里有什么太过分的进展,故而此时的黄忠和法正两个人却是先放下了一路上的担心。

“黄老将军,今后还要靠将军领兵啊”

“呵呵,也要看孝直先生运筹帷幄了”

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切记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52章 将无将(五)第74章 雍凉风云(二十一)第103章 雍凉风云(四十六)第92章 雍凉风云(三十五)第105章 雍凉风云(四十八)第44章 明心见性不易,壮志难酬也憾第40章 理万机,家国事,内外有别第142章 先就这么着第49章 江南春暖第154章 绕梁第8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四)第27章 闻名不如见面第57章 怎么办呢?第58章 雍凉风云(五)第120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95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十八)第101章 荆南第132章 春风又绿江南第181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四)第61章 雍凉风云(八)第29章 哀默第106章 陆逊第154章 绕梁第69章 驿马动,火迫金行,大利西方第164章 自有老匹夫第4章 隐见风雷第42章 气势凌人,千古风流钟秀第91章 制限(四)第24章 才堪大用否,莫欺少年穷第38章 神打(上)第97章 赶不上也得赶啊第49章 江南春暖第74章 关前阳奉,关后阴为(上)第137章 泪流满面第14章 掉窝里了第28章 纵第28章 姻缘千里牵,拳脚刀枪剑第53章 人心可,已知足最终卷之二终第118章 雍凉风云(六十一)第124章 不争是为争第93章 雍凉风云(三十六)第90章 雍凉风云(三十三)第155章 定(上)第104章 雍凉风云(四十七)第14章 嘴上没毛第62章 等与不等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权,兵多非好事第84章 迷雾重重,山雨欲来第197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二十)第88章 制限(一)第10章 曹操心想第11章 三顾第93章 制限(六)第115章 再战衡阳城(五)第48章 伤寒第126章 本道柳暗花明第180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三)第98章 虽无长坂坡第33章 雨住风未止第119章 雍凉风云(六十二)第98章 凭空生出百万兵第52章 一门心思又或两厢情愿第55章 雍凉风云(二)第34章 火了第26章 搬家第62章 等与不等第147章 彩云之南(上)第44章 明心见性不易,壮志难酬也憾第118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上)第205章 天下安(五)第137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二)第83章 忽闻塞外青草香,暗流涌动第192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十五)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闲适自在话东西第26章 鹊尾坡上的一地鸡毛第58章 雍凉风云(五)第84章 雍凉风云(二十七)第185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八)第100章 虽无长坂坡第107章 虽无长坂坡第31章 扰敌第89章 制限(二)第82章 雍凉风云之话外篇终第35章 成野第66章 争执(中)第38章 白幡如云第195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十八)第57章 前言有期,待时未济第42章 自知第55章 龙抬头,又是一年春第23章 阎行的心事第23章 两人为斗,三人且乐第151章 大姑娘上轿第86章 雍凉风云(二十九)第59章 林花谢了春红,公不枉思第159章 胸怀第14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第19章 本心第127章 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