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改天换日 二

西州。

西州的疆域基本上是昔日的西域都护府疆域,毗邻安息三州和贵霜州,东接敦煌州,是中原连接西域的一个纽带,也是近年热闹鼎盛的地方,来往之商旅多如牛毛。

随着丝绸之路的组建兴旺起来,西州是最先崛起的西部州域,连带着西部的其他五州都开始进入快速的发展之中。

这一切的功劳都来源于一个人。

昔日曹魏王朝的丞相,当今朝廷西部巡阅使,荀彧。

荀彧自从曹彰叛乱就出山入职,这些年在西部干的是踏踏实实的,丝绸之路的发展虽然说朝廷下了大本钱,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来主导,根本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从前从玉门关西出,抵达西州,昔日最少要一两个月的时日,但是如今,最多只需要半月,如果赶路迅速,十日就已经横跨的西州和敦煌州。

对很多人来说,昔日的丝绸之路也叫死亡之路,无数人在这条道路上丧命了。

但是如今的丝绸之路,到处都是驿站,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水源,西部五州和雍洛西凉几州联手,如今在沙漠之中发掘了不少绿州。

这条路,已经成为了打开了困住中原百姓向外的心。

无数的中原百姓对西部开始有了向往之心,所以这些年商旅开始越来越多,从西域走中原,从中原走西域,多不胜数。

商业的发展,自然就带动了经济的飞跃。

西州首当其冲,无论是百姓的收入,还是城池的修建,已经开始逐渐向着的中原靠拢。

……

日落时分。

夕阳映照。

西部巡阅衙门府邸。

“陛下就是陛下,我本来就不相信陛下会葬身战场,但是陛下出现在我面前,我还是有些惊讶的!”荀彧迎来了一个客人,一个让他十分震惊的客人。

“你对朕很有信心!”

孙权站在楼塔之上,双手背负,迎着夕阳,晚风轻轻,衣袍猎猎。

他在返回中原之前,来到的西州。

本来面见荀彧是在计划之外,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中原的变故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还真不知道,原来孙伯符在群臣之中居然有如此地位和威势,终究是小看了这个历史上名留青史的江东小霸王。

“信心是有的,毕竟能击败明公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容易的折损在西部战场上,不过担心也是有了,战场诡谲莫测,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荀彧站在旁边,微笑的道:“一旦陛下真的折了,那么这好不容易才营造的大吴盛世会瞬间崩溃!”

“你还真说的不错,朕这一次还真的差点折了!”

孙权苦笑,目光看着忠心左右的大将赵云:“不是子龙来得及时,朕现在已经是一副白骨了!”

“都说赵子龙是陛下最忠心的大将,我看不尽然,他恐怕还是陛下的福将啊!”

荀彧斜睨了一眼赵云,赵云神色漠然,仿佛一尊铁塔,一双锐利眼眸扫视四方,十分注视安全。

“当然!”

孙权点头:“他是朕的福将,有子龙在,老天爷也受不了朕的命!”

“可是陛下既然活着,为什么……”

“这能从海上回来的时候,消息已经传出去了,所以朕将错就错,就是试一试,没有孙仲谋的大吴朝廷,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孙权坦然的说道。

“陛下可知,你这一念之间,让大吴朝廷遭受何等的损害!”荀彧眸光有一丝阴霾。

这一次朝廷必然动乱频繁。

就算最后孙权收拾了残局,大清洗之下,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已经在所难免。

“知道!”

孙权淡然的道:“但是不做也做了,要不朕下一个罪己诏!”

罪己诏。

这就是天子认错的一个形式。

“呵呵!”荀彧笑了,笑的很讽刺。

“好吧,朕真的是错了,本以为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但是有些人还是超出了朕的预料之外,让朕有些措手不及!”孙权叹气,无奈的说道。

“你小看孙伯符!”荀彧一针见血。

“嗯!”孙权不否认,点点头。

他就是太小看孙策了,本以为孙策怎么闹,在短时间之内很难登基,最多就是的以摄政王的名义,夺取朝廷大权。

但是从中原反馈回来的消息,却让他有些无奈。

“那你现在准备如何?”荀彧问道。

“金陵城局势已经被孙伯符给镇住了,张昭张纮还是程普等人都摆明车马支持孙伯符,那么如此看来,孙伯符登基已经在所难免!”

孙权平静的道:“既然如此,朕成全他!”

“可惜了!”

荀彧看了一眼孙权,突然开口,沉声说道。

“这是他自己选的路!”

“陛下,其实孙伯符没做错,或许他是有一些私心,但是面对如今的局势,我认为他更多的是在稳定朝局,而这个局势,是陛下营造出来的……”

“他没错,那就是朕错了,但是朕不能错,所以他必须是错的!”

孙权绕了一圈,意思倒是表白的很清楚。

“那内阁军机处也要大清扫!”荀彧叹气,孙权说的是事实,有些事情,皇帝是不能错的,这不是因为不敢认,是不能认,这关乎民心的大事。

“大清扫已经是在所难免!”

孙权点头,太多人站在孙策那边了,清扫已经是一件不得不错的事情,拔出萝卜带着坑,到时候朝廷地震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说着,孙权的目光凝视这荀彧两柄白发,这个昔日的王佐之才有些苍老了,但是他的一双眼神还是灼灼如火:“文若,看来这些年你在西部做的的确不错!”

“托陛下洪福,还能有一个展示才能的地方!”荀彧微笑。

这些年在西部,他兢兢业业,一刻不敢放松,看着西部六州之地在他的统帅之下,开始从一个个贫寒疾苦的小村镇变成了如今热闹繁荣的城市,他感到很满足。

“想不想换一个地方!”

孙权问道。

“比如?”荀彧闻言,眼眸划过一抹精芒,看着孙权,

“比如内阁!”孙权回答的很平静。

“内阁?”

荀彧心中一动,他知道孙权这是准备给内阁大换血了。

“陛下相信微臣,陛下应该知道,微臣当初为何出山入仕,其实微臣……”

“你是臣,我是君,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如今这就是一个事实!”

孙权打断了荀彧的话:“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认,你的所作所为已经取得了朕的初步信任,如此大才,不能主持大局,却浪费在局部地域,太可惜了,所以朕认为,你应该返回朝廷中枢!”

“既然陛下愿意相信微臣,微臣也不和陛下客气!”

荀彧很爽快的答应下来了。

人的心是会变的。

这些年在西部,他一直都在努力告诉自己,他只是为了曹彰恕罪,只是为了西部百姓,不是为了大吴朝廷。

然而不知不觉之中,他就突然融入了朝廷。

作为西部巡阅使,他不仅仅管理美索不达米亚州在内的西部六州,他还负责与朝廷沟通,没有朝廷的鼎力支持,丝绸之路和西部疆域根本不可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

现在的他,早已经是朝廷的一员了。

所以他又有了不愿意居于人之下的念头,有才华的人都是骄傲的,昔日他是曹魏丞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可是如今,哪怕一个随随便便的内阁大臣都能对他指手画脚,他那口憋屈的气也压抑的太久了。

孙权倒是有些意外,本以为还需要花费一些口舌,倒是没想到荀彧这么顺利的就答应了。

“不用看着我,我不是圣人!”

荀彧淡然的道:“自然也没有超凡脱俗的意思,昔日不愿意,那是因为过不了自己,如今木已成舟,我自然不负明公,不负曹魏,自然也不需要太过介怀,而且昔日我贵为丞相,管人管的多了,也不太想让人在我面前指手画脚,如果有机会自然要向上爬,比如内阁首辅的位置!”

“哈哈哈!”

孙权闻言,楞了一愣之后,突然大笑:“荀文若,有没有说,其实你就是一个心里傲娇的闷骚男啊!”

荀彧不是很理解这来自现代的流行词语,但是不妨碍他对这句的表面认识,一张脸顿时黑乎乎的。

*

今年金陵城的除夕估计是大吴立国以来,过的最紧张的一个除夕,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大街小巷除了兵丁巡逻,到处一片萧冷。

除夕过去,就是新年。

一月一日,一年之始,原始之日。

钟山封禅台。

大吴有两座封禅台,一座是泰山封禅台,一座是钟山封禅台。

钟山封禅台当初的修建是因为孙权的加冕称帝。

这一座封禅台的规模和气势自然是远远不如泰山封禅的规模和气势,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在此地也可作为大吴朝新君加冕之地。

这一天,天上的云朵之中夹带着一朵朵乌云,天气有些阴沉沉的。

在钟山的上下,已经人头涌涌。

“江国公真的要继承皇位吗?”

“听说是朝廷议会决议的!”

“而且太子殿下不是下了诏书,以父在子不争之理,谦让皇位与江国公吗?”

“陛下战死之后,朝廷不可一日无君,江国公乃是先帝长子,登皇位而镇天下,也是一件美事!”

“可是这皇位毕竟是陛下的,陛下就算战死沙场,不也应该传给大皇子殿下,最不济也应该是太子殿下继承,江国公强行夺皇位,难道是报复当年陛下抢夺了属于他的位置!”

“当年玄武门之中,先帝三子孙翊叛乱,江国公身受重伤,陛下力挽狂澜,所以江国公才禅让位置与他,怎么就是陛下抢夺他的位置!”

“这都是官府公布的,玄武门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这样好不好,当年还是二王子的陛下,率大军入城,抢夺豪气,夺取了兄长的王位,你说江国公会不会记恨在心!”

“都别吵了,上面谁当皇帝与我们何干,我们还是祈求新君继位之后,天下能太平吧,这些时日,各地都混乱,盗贼四起,我的商货都被劫了几次,平时还能赵神捕司的人帮忙,但是现在神捕司忙住追击锦衣卫,根本就没有力量剿匪,这样下去,如何了得啊!”

“说的是,谁当皇帝都好,只要天下太平就行!”

“……”

无数百姓已经拥簇在封禅台的山脚下,在等待之中,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正午时分。

天空之上,虽没有阳光普照,但是乌云散开了很多,阳光也开始变得明朗起来了。

封禅台之上,孙策一袭黑色龙袍,头戴平天冠,昂然而立,虽然独臂,但是气势不减,霸气如龙。

大乔温婉娴熟,身穿凤袍,落落大方,站在他的旁侧。

她是一个很单纯的女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她都坚定的站在夫君孙策的这一边。

宣读继位旨意的是孙静。

宗人府宗正。

他手握一份黄金帛书,面无表情的宣读圣旨,孙伯符的骄傲自然不需要制造一份假的的遗旨,所以这是一份强行登上皇位的上天旨意。

张昭,张纮,军机大臣,内阁大臣,大部分都出席了,有人激动,仿佛熬出头了,有人漠然,事不关己,有人暗暗冷笑,表面顺从内心反对。

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孙策要登基为帝的决心。

这一天过去之后。

大吴的天变了。

孙策继位,尊先皇孙权为天权帝,成为了大吴第三任君主,改年龙策,大赦天下。

……

龙策元年,一月三日。

鲁肃李儒等人在豫州许都誓师,手握皇后懿旨,拥簇太子为储君,列举孙策叛乱罪状,以平叛威名,发出勤王令,号令各州总督,起兵入京。

不出三日,西北行营总督,雍州总督,洛州总督,冀州总督,蜀州总督,川州总督……一共十七个总督联名反孙策,纷纷号令各地兵马,准备勤王之战。

龙策元年,一月十七日。

东治军营新兵司令官徐琨联合孙权二子孙翰,以拥护太子登基为名义,率十万东治海军新兵,沿长江直入金陵城,兵临城下。

大战一触即发。

龙策元年,一月二十三日,刚刚兵临城下,尚未站稳脚步的徐琨大军突然遭遇北侧强行渡江而下的狂狮军团的偷袭。

三日战役,徐琨大军完败,战船损伤无数,兵卒死伤过万,徐琨孙翰被俘虏。

龙策元年,二月,孙策下令整理东治新兵海军,并且号令四方新兵军营,立刻入京收检,然后他以军机处之名,组建大吴东治军团。

龙策元年,二月中旬,孙策下令,以孙贲为主帅,率领东治军团南下,扫平东南。

龙策元年,三月上旬,以长江为界限,连带吴州在内的东南八州,臣服于新君朝廷之下。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东宫 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天下之大第五十一章 吴夫人见蔡琰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战况分析,纸上谈兵!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天权八年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西部会师 续四第八百五十章 汉中血战 三第1296章 地方制度的编制 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科举初考第五百五十一章 坑杀 上第八百四十三章 砸锅卖铁也要打最后的感言第六百零二章 官渡落幕之先登现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前奏第七百四十五章 并州争夺战 一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决战关东之郭嘉的反扑 下第一千二十二章 决战关东 一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谈判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灭匈奴 十七第一百四十五章 南昌城风云 完第一百一十二章 去长安?第三百二十三章 荆州行 六第五百零七章 顾雍和陆逊第四百九十五章 蹴鞠大赛 十四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吾以余生换他一命第六百零六章 打?还是不打?第八十一章 袁绍占冀州,曹操入兖州!第九百七十七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开学典礼第七百六十七章 关中之乱,李涅夜见马超!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一击 一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孔明夺希腊 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等待第八百八十五章 朔方血战 四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破釜沉舟一击 十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孙翊的野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天下之大第二百七十八章 鲁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兄长,你又输了 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开春大战 二第七百四十章 双雄谋汉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驾崩 七第四百八十二章 蹴鞠大赛 一第六百零三章 官渡落幕 终幕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昌城风云 上第四百一十章 邺城,风云欲来!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哈德良长城之战 续第二百八十七章 一战成名,赵子龙 一第九百四十四章 益州郡的决战 续一第九十一章 血战吴县之声南击西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灭匈奴 十二第九百八十七章 要议和了 下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决战关东之曹丕之野望第五百八十四章 金陵城之李贾再战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第二次北巡第四百七十三章 西陵血战 十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围杀 上第五百三十章 蠢蠢欲动的孙翊第四百零九章 黑山之变 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吕布战马超 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成都兵变 五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血战并凉 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徐庶的来信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色雷斯战役 八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决战关东之最后一战 十四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兵临阿尔卑斯 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官渡战始 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血狼军团,赵云!第七十九章 江东之变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诸侯反应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变 下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塞维鲁之死 十一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塞维鲁之死 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江东军欲备战,一统江东!第七十一章 黄雀在后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夺长安 三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破釜沉舟一击 三第六百四十章 灭晋之最后一战第七百一十二章 划时代的战争 十一第八百九十二章 孙刘大战 三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龙虎斗 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战成名,赵子龙 三第二十三章 孙权的执着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夺长安 九第六百三十四章 北疆血战之突袭第三百四十四章 会猎于鲁 九第五百四十二章 赤壁 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蹴鞠大赛 一第六十六章 醒来第七百二十六章 武烈王自传第九百六十三章 第一次北伐 十三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马超的算盘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他赢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决战关东之张辽分兵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前奏第六百九十四章 北地商会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天权二年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决战关东之最后一战 十三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龙虎斗 十七第三百三十九章 会猎于鲁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