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成都兵变 一

翌日。

王宫,御书房。

孙权神色有些凝重,盘坐书案侧位之上,而站在他面前的是内阁首辅张昭,次辅朱治,蒯良,吏部尚书顾雍,教育司司长蔡邕。

“孤希望,今年能举行第一届的科举。”

孙权一双琥珀晶莹的眼眸扫过几人,沉声的道:“所谓科举,就是开科取士,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之下,以出题大考为手段,选贤用能,为吴国朝堂输送新的官吏苗子!”

“开科取士?”

张昭还在细看科举的每一条详细的策略,举孝廉已经维持的几百年的选吏制度,一朝被推翻,他也有些的沉默。

他抬头,目光细细的看了看孙权刚毅的脸庞,这个年轻的君主还真的不能小看,一出接着一出,永远都不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么。

当年侍奉孙坚,他都没有这么累过。

“有问题吗?”孙权看着张昭,内阁首辅,当年吴国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某同意试一试!”

张昭沉吟半响,把科举了一条条政策看的仔细无遗,才答应了下来。

要是几年前,他一定反对,毕竟那个时候,读书人加起来也没有几个,开科取士,有多少人来考试都不知道。

现在倒是可以一试,当今天下,吴国的书院鼎盛,不说江东书院,金陵书院,这两座高等规模的学府,其他的,鹿门山书院,交州书院,辽东书院,皆然都是有人才输送的学院。

再加上今年教育司推广的书院政策,在每一个郡府都建立一座高等书院,把读书人普及到百姓之中的去。

科举,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官吏选举制度。

“大王,如此贸贸然的去改革官吏的推选制度。必然会推翻之前的举孝廉制度,不少人大儒手中都握着孝廉名额,会不会……”

蒯良没有说下去,但是那个意思在场所有人都明白。

权利二字。没有多少人能逃得了,平时不在庙堂的那些读书人儒者,手中唯一的权利就是握着可以举孝廉的名额。

突然没有了,自然会引发一些不满。

读书人不好惹,特别是读书出名的人更不好惹。看看如今的孙权就知道了,他堂堂一个吴王,见到那些读书成名的老不死,还要毕恭毕敬。

好像蔡邕郑玄这等级别的大儒,随便一个都能拧起他来打,打完左脸,他还要乖乖的把自己的右脸贴过去。

这些大儒,那一个不是门生遍布天下的,他们要是彻底的闹起来,可就比之前变法的风暴还要猛烈三分。

“这就要看蔡司长的能力了!”

孙权微微眯眼。目光看着自己的老岳父,笑眯眯的道。

御书房里面的几人听此言,顿时一双双目光皆然看着蔡邕起来。

“微臣突然明白了,大王当初千辛万苦以教育司的大计划,诱引微臣从江东书院出来,原来就是为了今日这一出!”

蔡邕的面色不太好看,就差没有吹胡子瞪眼睛。

又被算计了!

以彼之道还于彼身,这一招,孙权用的纯火炉青。

孙权亲自改革科举制度,那就是和一众的大儒作对。和整个士林作对。

然而,蔡邕是大儒,而且还是吴国最顶级的大儒,要说门生天下。谁比得上他啊,如果有蔡邕亲自改革的科举制度,就算是在士林之中牵动狂风暴雨,那也只是读书人之争。

“有一步,看三步,不服也不行!”

张昭几人心中有些感叹。当初他们不明白一向比较孝顺的孙权为什么死皮赖脸的拉着年事已高蔡邕进入朝堂这浑水。

原来是为了这么一天。

的确,有了蔡邕鼎力支持,就算读书人有意见,那也只能和蔡邕辩论,和蔡邕这么一个大儒辩论,不是找死的行为吗。

“呵呵!”

孙权讪讪一笑:“正所谓能者多为,父亲难道就不想看着科举政策落实吗?”

“微臣自然是想要看到科举制度落实,开科取士,一视同仁,没有寒门士族之分,乃是微臣心中少有的理想,但是大王利用微臣的这一笔账,微臣心中可记住了!”

要不是这么多大臣在,饱读诗书,有些固执在礼仪上的蔡邕必须要给孙权这个君王留点面子,他早就翻脸发飙了,绝对不会微臣微臣说的这么咬牙切齿。

老泰山和女婿较劲,内阁的几个巨头也管不了,张昭他们也只能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大王,科举不是不可以,不过今年这一界,乡试和会试,是不是得放一放!”

半响之后,顾雍沉声的道:“目前乡野之间可没有会这么多读书人!”

孙权提出来的科举政策,是以明朝发展成熟的科举制度为根源,从乡试,会试,到殿试而分为三级。

不过如今虽然读书人已经不少,但是相比吴国庞大的疆域之下,却并不明显,还是处在一个稀有动物的阶段。

殿试倒是可以,但是乡试,会试,却有些不够成熟。

“孤也想过了!”

孙权点点头,道:“今年第一届举行的科举,毕竟只是过渡,还是要给那些读书读了一辈子的老不死点面子的,所以孤把这一届的科举制度和举孝廉制度结合了一下,乡试会试以举孝廉而代替,让地方儒者而推举出来,赴京考试,但是殿试必须要金陵城举行,公开公正,不得有任何的徇私之举!”

“诺!”

众臣闻言,皆然松了一口气,孙权能弄一个过渡期,已经算是退了一步,这么一来,加上蔡邕的影响力,这一项政策,落实的可能性已经达到九成。

“第一届科举,张昭你可要重视起来!”孙权眯着眼,道。

“微臣明白!”

张昭想了想,才拱手的道:“这一次科举必须要有教育司亲自主持。而内阁,我们会排除蒯良次辅为辅助考官,而吏部尚书顾雍也为辅助考官!”

“此安排很好!”

孙权目光扫过三人,沉声的道:“此次科举。就你们三人负责,九月份京城开考,但是现在就要准备起来,至于考什么,你们自己决定!”

“微臣领命!”

蔡邕三人面容凝重。连忙点点头,躬身的行礼。

“朱治先留下,孤还有话说,你们可以回去做准备了!”孙权摆摆手,淡淡的道。

“诺!”

几人离开了御书房,朱治一人留了下来。

“君理叔父,刚才我们所说的只是文科举,你要负责的是武科举!”

孙权把武科举的卷宗递给朱治:“今年只是举行文科举,明年文武皆然科举选贤!”

“武科举?”

朱治一双铜铃般的眼眸看着卷宗上的记录,武人从军。他的神色凝重起来:“这不是军方的事情吗?”

“对!”

孙权点头,道:“所以你要代表内阁和军方做出沟通,武科举的学子将会成为军人,不过你也不要太着急,今年只是看看文科举的反应,武科举最少也要明天才举行,你还有时间,可以慢慢调和!”

“诺!”

朱治点点头。

————————————————————————————

五月是春夏交替,天气温和,六月却如火。

进入六月。天下平静的局势也开始的躁动,六月二日,马腾誓师长安城,北伐河东金国。号称出兵三十万。

关中局势大变,风云变化。

作为天府之国的蜀地,平静的表面之下,也开始的暗涌潮流起来了。

成都城。

邓芝是一个二十出头青年,职位是丞相府的一名小文吏,工作是从丞相府传递奏书给到大王的御案之上。简单,不受重用,然而却消息灵通。

每天丞相府上奏蜀王刘璋的奏书,他都能过目一遍,蜀国的运行他了如指掌。

结束了一天繁重而沉闷的工作之后,他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如同平日一般,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城西的一座普通的院落。

日子苦寒,尚未娶亲的他,本为义阳新野人,汉末之初,年仅十岁出头的他就已经来到的蜀地,这些年兜兜转转,却也一事无成。

不过自从四年前,他遇上的一个贵人,从此之后他的运程大变。

“大人!”

邓芝作息时间很规律,他刚刚合衣睡下,一个幽灵般的身影出现在他厢房之中。

“杜毅,你不吓唬某家,会死啊?”

邓芝揭开被褥,合衣站起来,眼眸撇了隐藏在黑夜之中的黑衣人一眼,冷冷的道。

“大人,小的之无心之失!”

杜毅嘿嘿一笑,自从廖豪离开之后,他和邓芝两人一文一武,搭配无间,主持蜀国千户所的事情,交情深厚。

“说,深夜前来,有何事?”

邓芝点燃的油灯,四平八稳的坐在案首,沉稳的身躯散发出一丝大将之风。

没有急事,杜毅不会来打扰自己的,毕竟陈登那个残废正在全城的寻找锦衣卫所在,任何一丝暴露就会让锦衣卫在成都城全军覆没。

“刘备今夜去了城北军营!”杜毅面色凝重起来,低声的道:“他和魏延已经密码会面!”

“诸葛亮呢?”

“也悄无声息的离开的丞相府,不过没有出现在城北军营!”杜毅道:“他去庞羲的府邸!”

“庞羲手握数万精锐,坐镇巴西!”邓芝目光一亮:“诸葛孔明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眼光真不错!”

“他会成功吗?”杜毅问道。

“不知道!”邓芝摇摇头,道:“当初廖指挥使还在蜀国的时候,就拉拢过一次庞羲,但是失败了,还死了几个暗子!”

“这么说,庞羲对蜀国还算是忠义的!”

“也许就是忠义,才会让诸葛孔明有机可乘!”

邓芝冷声的道:“有点才能的都能看出来,吴国早晚会攻入蜀国,刘璋是稳不住吴国的攻势,想要找一个挡得住吴国的,想来想去,也只有刘玄德了!”

“你说的,我有些听不明白!”

杜毅是一个武人,听了有些脑昏头乱。

“不用听明白,我明白就行了,你去给我做一件事情!”邓芝也没有细说,他面容发出一丝冷意般的幽芒:“诸葛亮去了庞羲府上的事情,想办法让黄权知道,对了,尽量不要用锦衣卫的力量,陈登看的紧。”

“明白!”杜毅点点头。

“看来他们是坐不住了!”

邓芝冷然一笑,道:“也好,我们也该动了起来,大王的旨意,三个月之内,一定要让他们动起来,时间不多了,杜毅,通知廖指挥使,计划可以发动了!”

“是!”

杜毅点点头,一双阴鸷的眼眸散发着幽幽的冷意。

“对了!”

邓芝接着道:“传令锦衣卫,速速查清楚如今张任练兵所在之地!”

“你想把张任调回来?”

“我一个小小的官吏,哪有这个能耐啊!”

邓芝笑了笑,道:“况且,如果张任这个时候回来了,必然会震慑刘备,他们也许就不敢有行动了,我需要是刘备杀了刘璋死了之后,张任能迅速出现在成都城。

这时间点要把握好,不然会出岔子,诸葛孔明这个人太恐怖了,要不是他在明,我们锦衣卫在暗,恐怕我们都已经被算计了!”

他在丞相府,所以对诸葛孔明整个人有些直观的接触,这个人的智慧,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

黄权是压不住这个人的,在他的注视之下,短短的时间之内,丞相府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力量已经被诸葛孔明拉拢。(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血战并凉 三十九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分关中二州第九百二十二章 狠辣诸葛 中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个聪明的女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决战关东 九第七百二十四章 乐极生悲第五百二十五章 噩耗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烽火大草原 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旱灾之后,水灾?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孙仲谋之死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前奏第六百一十三章 左慈再现第九百一十四章 见死不救第六十七章 猛虎归来第七百五十一章 关中之乱,结束还是开始?第三百二十四章 荆州行 七第三百一十章 最新大作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潘凤的不甘心第一百零六章 破虏将军府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哈德良长城之战 上第五百零一章 七月江东,梅雨成灾!第六百四十章 灭晋之最后一战第三百二十六章 荆州行 九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秣马厉兵的罗马帝国第九百九十八章 两代人的思想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雒阳风云 六第五百二十九章 猛虎归天第三百二十三章 荆州行 六第八百二十九章 江东书院派系的雏形第八百零四章 青州之战 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卧龙!凤雏!冢虎!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跨时代的发展 四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席位之争第二百七十章 天子驾崩 五第七百三十五章 科举的时机第455章 落地生根第二百七十四章 卧龙!凤雏!冢虎!第四百八十五章 蹴鞠大赛 四第三百零八章 平静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决战关东之风起萧关 中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灭匈奴 十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大吴变法之顺利进行中第六百八十九章 乌丸部落的礼物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灭魏第一战,雒阳乱 下第八十二章 郭异的决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曹操要迁都第四百七十四章 西陵血战 十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北疆之乱落幕第六百零二章 官渡落幕之先登现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安分第八百一十九章 贺齐的无奈第九百七十八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猘儿难与争锋也第七十八章 锦衣职责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灭匈奴 十四第七百一十九章 幽州战报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塞维鲁平乱 二第九百六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十九 2/20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冬季大作战 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金陵城之十招第九十四章 血战吴县之等待中的潘凤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卧龙归来第三百九十一章 朝堂风暴 六第八百二十六章 葛玄第八百一十七章 归途 上第六百零三章 官渡落幕 终幕第八百零三章 蜀国的局势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前奏第九百七十六章 第一次北伐 二十六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哈德良长城之战 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宣战 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双张会师 下第八百一十五章 突围血战 下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决战五丈原 二第一百零七章 孙家的温馨第九百九十九章 大吴西征,灭贵霜 一第七百一十二章 划时代的战争 十一第九百八十二章 第一次北伐 三十二第三十一章 论天下第七十五章 吴县动乱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决战关东之最后一战 七第一千零二章 大吴西征,灭贵霜 四第一千二十二章 决战关东 一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大战紫禁之巅 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暴怒的赵子龙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退兵叙利亚第九百二十五章 刘禅登基第三百五十章 会猎于鲁 十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贾诩的猜测第六百八十四章 民心第九百九十七章 蔡邕病重第五百一十七章 瑜亮初战 四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血战并凉 三十一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张郃述职第三百四十七章 会猎于鲁 十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大吴变法之流言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开春大战之凤鸣九天第八百一十一章 青州之战 十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平静的一年 上第六百零四章 丞相府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