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

本朝顺帝年间,距现在大约六七十年前,也有一位叫吴资的太守,泰山郡人,是为巴郡太守。

这位巴郡吴太守在巴郡的任上时,风调雨顺,几乎丰收的年景不断,因此他颇被当地的士民爱戴,郡人歌之曰“习习晨风动,澍雨润乎苗。我后恤时务,我民以优饶”。在这位吴太守离任巴郡之后,郡人思慕,又曰:“望远忽不见,惆怅尝低徊。恩泽实难忘,悠悠心永怀”。

这两首所谓的歌谣,用字讲究,韵调合律,明显是巴郡士人,没准儿就是这位吴太守郡府中的某个笔杆子所作,绝非是乡野百姓自发所歌的,但不管怎么样,至少此吴太守留名至今。

和这一位同名同姓、官职也相同的吴巴郡相比,而下的济阴太守吴资,却就显得差了不少。

实事求是的说,但凡能在兖州、豫州这样的海内大州中,担任郡守的,百余年来,无不都是出众之士,或者才干过人,或者德望清高,至不济,也得有权贵的背景,毕竟兖州、豫州文化发达,州内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就是清议结党的名士,没点能耐的,还真是在这里站不稳脚。

就拿于下的山阳、济阴、东郡、陈留四处来说,现任的太守,山阳袁遗,那是袁家子弟;东郡曹操,本身的才略不提,其家也是汉室豪贵;陈留张邈,“八厨”之一。再有李瓒,乃是一等一的大名士李膺之子,现为东平相。就算是小的不能再小,只有三县之地,南北、东西各不过二百里远近,曹操、荀贞刚在那里大打了一场的任城国,其历任的太守也俱是来头不凡,如此前的刘儒、杨秉等等,要么是名满天下,要么是三公之后,又抑或同时身兼二者。

济阴太守吴资,在他们其中,确是就显得默然无闻了些。

但这不代表吴资没有能力。

吴资在济阴为太守已有数年,擢用本地士子,爱护百姓,亦是很被济阴士民称赞的。

唯是他欠缺军略之才,故是在黄巾、董卓相继乱后的当下乱世之中,未免有点力不从心。

шшш✿тTk ān✿Сo

不过与张邈不同,吴资没有什么野心。

因此,曹操上次檄召济阴郡兵,吴资当即遵令;这回,曹操叫他遣兵出定陶,佯援昌邑,他亦丝毫不作拒绝,得到曹操的传文当时,他便唤来帐下的骑督将杨章,给其兵马千人,命之奉令行事。

杨章得了兵符,到营中取了步骑千人,未做耽搁,即出定陶,渡过济水,赴昌邑而去。

一路之上,杨章果然大张旗帜,人马在后,声势先行。

向东行了约六十里地,出了济阴郡界,再往前行,就是山阳郡的昌邑县地了。

一骑从北边驰来,自称是刘若、史涣的部曲,求见杨章。

杨章在中军,勒马道边,候这骑来到,见他满面风尘,知是路上疾行之故,问道:“刘校尉可已到济水北岸?”

那骑下马,恭谨地垂手而立,答道:“刘校尉与史司马,出了乘氏以后,择小路潜行,因是走的小路,又要隐匿行迹,半路上且遇到了数百盗贼,斗了一战,将之尽杀,故而路上慢了些。小人奉令来寻督将时,刘校尉、史司马部,离昌邑北的济水渡口,还有二十里。”

乘氏的东北边、巨野的西边,有一片大泽,方圆数百里,汪洋无尽,即是鼎鼎大名的大野泽,又叫巨野泽。此泽占地已广,沿岸并多草木、芦苇,往常天下无事时,此处就常有盗贼聚集,如今海内战乱,百姓流离,不少都逃到了这里,加上黄巾的溃兵残部,泽中的贼寇,却是远比往昔为多了。贼寇一多,胆子就壮,少不了出来到周边的县、乡掠夺。

刘若、史涣及两人所部,半道上碰到的,就是这么一股大野泽的盗贼。

杨章是济阴本地人,而且其家就在乘氏,对大野泽的情况丝毫也不陌生,听了那骑如此回答,点了点头,说道:“碰到的那股盗贼,想是大野泽的贼寇了吧?”

“正是。”

杨章叹道:“我郡府君吴公,早就想整治一下大野泽,把隐匿其间的贼寇,悉数剿灭了。奈何先有黄巾之乱,继有荀贞之侵我兖境。吴公竟是不得遂意。真是苦了沿泽诸县的百姓!刘校尉、史司马今诛其众数百,亦算是为我济阴的生民稍微除害!”

那奉令来寻杨章的骑士,仅是个勇悍的兵卒罢了,听不出来杨章话中皮里阳秋的含义。

李通等奉曹操之令,在乘氏屯驻已然颇久,屯驻期间,除了时常问乘氏县的县令索要粮饷、酒肉之外,对地方上的治安则是半点不管。大野泽的西南头,离乘氏仅四十来里地,然而李通等对泽中的贼寇却是视若无睹,任其掳掠乡、邑。

杨章闻同乡的士人说过此事,自就难免会对李通等小有微词。

杨章这是不理解曹操的苦处。曹操怎会不知大野泽的贼寇,是济阴的一个祸害?曹操不是无情无义的人,对百姓,他也是很怀怜悯的。只是,曹操刚出任兖州刺史,根基尚且未稳,为了不引起吴资的警惕和敌视,故而,他才交代李通,不许掺和济阴郡内部的军、政各项事宜。

那骑士答道:“是。”

杨章问道:“刘校尉、史司马遣你来,是为何事?”

“刘校尉、史司马遣小人偷渡济水,南下来寻督将,是为看看督将领兵行到何地了。刘校尉请督将,尽量加快进军的速度,以吸引济水北岸徐州军将许显的视线,从而好方便刘校尉引部渡河。”

“许显部现在何处?”

“其主力何在,目前不知,但济水沿岸的渡口,根据我部斥候的侦查,都有徐州的骑兵出没。”

杨章听到这里,明白了刘若、史涣为何会要求他加快行军的速度,心道:“原来是济水北岸的诸个渡口,皆有徐州的侦骑。刘若、史涣现下可以暂隐匿行踪,但一旦开始渡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势必会被许显部的侦骑发现行踪。

“而许显部的主力何在,刘若、史涣到现在也还没有搞清楚。如此一来,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刘若、史涣正在渡河的功夫,许显部的徐州兵士突然杀到。半渡而击,刘若、史涣败之必矣。”

既清楚了刘若、史涣眼下面临的困境,杨章遂便说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告与刘校尉、史司马,就说我两天之内,就可抵至昌邑城外。”

那骑士应道:“是。”

向杨章行了个军中礼,翻身上马,也不休息,便就马不停蹄,赶回去复命了。

杨章传下军令,命将士加快行进。

行军至暮,夜宿一晚。

翌日一早,拔营继行。

路经一亭,亭舍已然败落,舍内荒草丛生,无有一人。

两头狐狸,蹲在颓倒的门扉边,探头探脑地朝路上的这支军马窥视。

杨章技痒,取出弓矢,搭弓而射,两支箭,连珠而出。

两头狐狸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瞬间分被二箭刺死。杨章用的弓强,二箭射死了两狐后,去势犹劲,刺入了地面。却是把两狐的尸体牢牢地定住在了地上。

从在其侧的数十骑兵,齐声叫好。

两骑驰奔过去,把那箭矢拽起,提了两狐过来。

两头狐狸都是黄色,皮毛寻常,且脏兮兮的,很不好看。

杨章瞟了眼,笑道:“赏给你们了!”

济阴、山阳接壤,杨章很熟悉山阳的地理。

此亭名叫金亭。过了此亭,再走不到二十里,即是昌邑县城。

杨章收起弓矢,心中想道:“府君嘱咐于我,说曹东郡言道:徐州兵或会抢占梁丘城,以遏我部的道路。然我昨日遣出的斥候,今晨归来禀报,说梁丘城尚在山阳郡兵的控制下,山阳郡府的五官掾檀节亲带了兵马四百,守卫甚严,内外并无徐州兵的身影。

“莫徐州兵是因为被东缗县阻隔,故此不得在我部到前,将梁丘抢占么?若果是如此,曹兖州又何必兵分两路?只管一路从定陶而出,往援昌邑,不就行了?”

杨章知道曹操有擅长用兵的名声,倒也不因曹操的任城之败而就小看于他,反复思量,来回斟酌,又想道,“曹兖州非不知兵者,他既然认为徐州兵会抢占梁丘,那么就必然有他的道理。我不可大意。当再遣斥候,前去打探,务必要探查透彻。”

就暂驻不前,又选了斥候数人,命往梁丘打探。

梁丘在昌邑城西南的三四十里处。

杨章的部曲,现下也在昌邑城的西南方向,正好位处在昌邑、梁丘一线的中间往东。如果把杨章现在所处的位置,和昌邑、梁丘这两个位置,互相连成线,三点恰形成一个三角形。

换言之,如是不顾梁丘,杨章径直赶赴昌邑,而徐州兵却在梁丘的话,那杨章部队的后背就等于是暴露给了徐州兵。这是兵家大忌。也就难怪他这般小心了。

遣出的斥候中午归来,禀与杨章:“小人等到了梁丘,没能入城,但山阳郡府的五官掾檀公,在城头与小人等进行了对话。据他说,近日以来,一直都没见有徐州兵出现附近。”

杨章彻底放下了心,一边派人赶紧回定陶禀报吴资,陈说梁丘还在昌邑之手的事情,请吴资考虑要不要再遣兵马来援昌邑;一边率领部队,开始继续东进。

行到近暮,昌邑城池已可遥见。

昌邑是座较大的城,纵横皆六里,周长十余里。

在城邑县东南方向十里许处,有座山,就是山阳郡主簿刘巍提到的“阳山、金乡山”两山中的阳山。在阳山的西北五里外和北边不远,又各有两山,一名葛山,一名鱼山。因为阳山在诸山之阳,故得此名。早年间,山阳郡的郡城便在阳山下。

阳山以美石众多出名,和葛山、鱼山,并肩耸立,拱卫昌邑的西北。

因为此数山离昌邑都不远,故而,在看到昌邑县城的时候,这几座山黑绿的峰体,也映入到了杨章的眼帘。

西北群山,北为济水,昌邑坐落其中。

水光山色,景色优美。

杨章记起他小时候,他的父亲曾带他来昌邑访友。

昌邑县内行人如织,人声鼎沸,端得摩肩接踵,挥汗如雨,入城之时,亦如而下,是傍晚的时分,县中各里的百姓,家家升起炊烟。

那种热闹、喧哗而充满烟火气息的市井味,使杨章深深铭记,难以忘怀。

“往日不可追矣!也不知何年何月,我兖州大地、我华夏神州,可以战火弭灭,百姓可以再安居乐业!”

杨章方自慨叹不已,忽闻兵士骚乱。

跟从他身边的骑兵中,好几人不约而同地指向东边,惊慌叫喊:“督将,快看!”

杨章转目看去,一支骑兵,沿着东边的官道,向他们这里疾驰而来。

这支骑兵的速度非常快,转眼已至近前。

一面红底的大旗在这支骑兵部队中间,上边写着五个黑字:“鹰扬将军辛”。

杨章立刻猜到了这支骑兵是哪里的部队。

鹰扬将军辛瑷,乃是徐州荀贞帐下威名赫赫的上将,这支骑兵,不用说,肯定是徐州兵马了。

杨章来不及去想辛瑷及其部曲是从何处冒出来的,急忙命令左右的骑兵立刻上去迎敌,指挥余下的步卒列阵,试图能够趁本部骑兵阻击辛瑷的时间,布置出一个防守的阵型。

他的想法很快落空。

那数十济阴骑兵,才迎上辛瑷的部队,交手未及半合,即被杀散。

徐州骑兵叱咤呼叫,驱马挟矛,杀向杨章部的步卒。杨章部的步卒顿时大乱,多半的士卒丢下兵械,转身就逃。队列乱成一团,你拥我挤,自相践踏。

杨章却有胆勇,挽弓拈箭,引亲兵十余骑,催马绕过混乱的步卒,驰到徐州骑兵的南边侧翼,望能靠着自己的射术,射杀掉徐州骑兵的一二将校,以盼可以借此,暂时阻止住他们进攻的势头。

七八个徐州甲骑的护卫下,一骑跃马骋前。

杨章注意到他铠甲精良,料到此人定是这部徐州骑兵的勇将,便引弓急射。

箭矢射及,不意那骑的铠甲着实太好,杨章所用,纵是强弓,也不能把箭矢射入。

那骑扭脸往杨章这边看来。

杨章见他脸上戴着个青铜面具。

这骑兜转马头,风驰电掣也似,奔近杨章马前。杨章拨马欲走,被这骑追上。这骑把手中的长矛刺出,打在杨章的甲上。巨大的冲击力,使得杨章坐马不稳,掉到地下。

跟从于这骑身边的数骑,有的截击赶来救援的杨章亲兵,有两个从马上跳下,按住杨章,将之杀了,砍下首级,悬挂马头。

杨章的亲兵见杨章战死,俱无斗志,四散逃走。

戴着面具的,自是辛瑷。

辛瑷麾众掩杀,杨章部的兵卒,或死或降。

63 同道68 司空病薨长安里 相国倒行洛阳城184 拣选英俊充州任124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三)152 沙丘台上旧时月(七)2 佳妇何人陈家女15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25 我公恩信结人深208 督军要务需先试17 身负海内盛名望 云起河内亦如龙116 陶恭祖荏不可轻 荀友若敢问争徐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56 熔铸264 军旗纷至聚昌邑13 荀家五虎度陈仓(四)86 风卷雷动诛邺赵(二)45 董卓狼顾问英雄(下)27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八)76 聚於今宵兮欢乐极84 废汉帝陈留登基 察云气程嘉附会166 城头暮升英雄旌5 江禽71 此子存有难测之志120 冤句一头传诸县28 三军兵至董营外 刘关驰挑敌将前61 太守行春(上)76 聚於今宵兮欢乐极29 盘点筹划48 雷霆80 恨天失我傅南容74 爆竹声里辞旧岁(上)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51 得领汝南意不足92 事了挂印江湖去(下)108 转战十县归平舆(中)63 不朽曰三次为功18 府主簿拒降守名6 初夜1 虎士76 贵显何氏两将军188 聚得干才羽愈丰(上)15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50 孰谓盗跖不知义1 飞书问君何所欲90 周毖巧言说董卓 袁绍得赦拜渤海50 励士出征63 荀姚谒见陶恭祖 江湖豪气陈元龙82 冠军将呼太史慈(四)99 做下何事引敌惊乱145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十一)15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50 励士出征1 谋北要在泰山郡188 聚得干才羽愈丰(上)129 孔融一怒杀名士4 飞檄琅琊御冀方148 沙丘台上旧时月(三)36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七)263 袁子远掌筹舟师70 今才知君是谁人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34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一)101 许逢共上辣毒计 二袁不谋而意和91 袭阵兵退夏侯惇(九)66 谋大计暂敛英眉 郡童子显傲刚强124 狂士骂荀以求死19 恶奴131 圣旨一下赴冀州(一)5 江禽39 开练87 袭阵兵退夏侯惇(五)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51 兵前先有礼臣至 软在硬后声威夺魂8 收得颍川吏士在 酸枣有信急骑来32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三)1 光和六年(上)7 每思内战常啮指30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一)21 徐羊各献破敌策77 演武荐贤(下)178 袁绍表举豫刺史54 灭族(下)122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谋迫薛礼(上)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22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三)62 太守行春(下)100 英雄岂止班定远58 孙坚37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八)55 买马(上)150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5 大计22 旋舞75 时当秋收堂上议 夜读淮南闺中乐44 龙腾潜渊风云汇 再得虎臣潘与凌10 曹孟德四策御敌48 正旦之日89 从征汝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