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风雪夜刺(上)

荀贞辞官归家,在家“读书养望”的这大半年里,仔细考虑过该如何应对黄巾起义。

他如今手下虽也有二三百人,但和席卷天下的黄巾浪潮相比,这点人手只能算是沧海一粟,若把“保全性命于乱世”的希望全部放在这些人身上,怕是远远不足。要想更安全一点,上策还是得依靠郡府。毕竟,个人的力量再强,也比不上官寺。

“济阴人唐周上书朝廷,告钜鹿人张角谋反”这个新闻,他是在荀衢家听到的。

荀攸、荀彧、荀祈、文聘等人也在场。

说这个新闻的是荀成。诸人本在听荀衢讲《春秋》,他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打断了。

荀衢问道:“这消息你从哪儿听来的?”

“我在街上碰见了廷椽胡勉。他驾着车不避人的直闯,险些撞住我。我拉住他,问他作甚去,为何如此慌乱?他告诉了我这个消息,说县君召他商议。”

荀衢丢下书简,转望窗外,抚膝长叹,说道:“噫!熹平五年,杨公伯献代袁隗为司徒,以为张角等执左道,称大贤,诳骗百姓,且遇赦不悔,党羽滋蔓,因上书天子,请诛张角党人渠帅。去年,刘子奇复上疏,言钜鹿张角伪托大道,妖惑小民,支党遍布州郡,不可胜计,州郡因忌讳,却隐瞒不上报,并说‘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觇视朝政’,请天子下明诏,重募角等。惜乎天子皆未听。今张角果露反意,始显杨、刘先见之明。”

“杨公伯献”即杨赐,“刘子奇”就是刘陶。刘陶是颍阴刘家子弟,作为他的老乡,荀衢对他上书的经过十分清楚。

他注目窗外,沉默了会儿,接着低声说道:“这天下,怕就要乱了。”

时值初春,正当上午。窗外阳光澄澈,离窗户不远有棵枣树,旧叶已落,新叶方生,铁黑色的树杈默默地直刺向天空。或许因受了“张角谋反”这个惊人消息的影响,室内诸人随着荀衢的视线看去,看着这棵枣树,竟不约而同地好似感觉到了一股凛然的杀气。

荀成来的急,出了一身汗,这会儿汗水下去,穿堂的冷风袭身,打了个冷战,强笑说道:“朝廷已追究冀州,令逐捕张角等。只要抓住张角,他的党羽再多,群龙无首,也掀不起甚么大浪。”

荀衢默然片刻,站立起身,问荀成:“家长知道这个消息了么?”

“还没去禀报家长。”

“今张角被朝廷名捕,走投无路,必会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冀州若拿住了他,当然好;若拿不住呢?我虽不怎么出门,也知吾郡民中多有信奉太平道的,一旦张角逃脱追捕,举旗一呼,……?这不是件小事,不可大意轻忽。你们立刻分头去通知各房长辈,请他们速到家长宅里,大家坐下来,一起商议个对策出来。……,文若,你看可好?”

荀彧是族长荀绲的爱子,又是荀氏族中年轻人里最出色的一个,荀衢征求他的意见在情理之中。荀彧撩衣起身,面色肃然,答道:“正该如此。”

荀衢点了点头,对文聘说道:“仲业,你现在就去县寺,找几个你相熟的吏员,问一问县君对此是个什么章程。县里一有决定出来,立刻回来报与我知。”

文聘年少,闻“张角谋反”,并不怎么恐骇,反而有种莫名的兴奋,一跃而起,大声应道:“诺!”往外走了两步,回头看荀贞,“荀君?”

室内诸人,谁对黄巾起义最了解?只有荀贞。荀衢只是猜测张角可能会“逃脱追捕”,他则十分肯定冀州肯定抓不住张角。

他慢慢松开手,把差点捏散的竹简轻轻放在席上,整了下衣冠,缓缓起身,借助这顷刻的冷静,整理好了思路,对荀衢说道:“适才听仲兄说,早在熹平五年,杨公就看出张角欲图谋不轨,可见其人久有反志。他苦心经营多年,定然早已准备万全,朝廷匆忙下诏,恐怕是拿他不住。他号称‘大贤良师’,党羽弟子遍布州郡,如仲兄所言,只咱们郡就有极多黔首信奉其道。他这一发动,声势绝对不小。吾宗吾族该如何才能保全?事关重大,关涉存亡,请仲兄与家长议之。”

荀成说道:“没这么严重吧?张角是钜鹿人,在冀州,离咱们颍川上千里地,就算冀州拿不住他,也不会影响到咱们颍川吧?”

说起来,这太平道的组织能力确实厉害。张角登高一呼,旬日之间天下皆反。即使放在后世,这也是令人瞠目结舌、不敢置信的。何况当下?要知,以当下的交通条件,去个邻县,百十里地都算是出远门了。荀成质疑不足为奇。

荀贞很想抓住荀成的衣襟,告诉他:“我是从后世穿越来的,你就相信我吧!”可这话只能想想,不能说,他深吸了口气,说道,“《书》云:‘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小心总无大错。”

荀攸、荀彧都是谨慎的人,深以为然,俱道:“贞之所言甚是。”

荀彧说道:“颍川,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倘若张角果然逃脱罗生乱,则我颍川必遭兵祸。贞之言之有理,谨慎些总是好的。”

荀攸说道:“既如此,咱们便同去拜谒家长,请他早做决定罢。”

荀贞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去,我不去。”

荀攸楞了下,问道:“你要去郡府?”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劲儿,说个开头他就能猜出答案。荀贞颔首说道:“正是。”

文聘问道:“去郡府作甚?”

“阳翟人波才、波连兄弟是吾郡太平道渠帅,张角支党。铁官丞范绳亦信奉太平道,与波才、波连相交勾通。我要上言太守,请他收捕彼辈,以安吾郡,防患于未然。”

——

1,熹平五年,杨公伯献代袁隗为司徒,上书天子,请捕张角党人。

“先是,黄巾帅张角等执左道,称大贤,以诳百姓,天下繦负归之。赐时在司徒,召掾刘陶告曰:‘张角等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且欲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何如?’陶对曰:‘此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庙胜之术也。’赐遂上书言之。会去位,事留中。”

2,去年,刘子奇复上疏。

“时,巨鹿张角伪托大道,妖惑小民,陶与奉车都尉乐松、议郎袁贡连名上疏言之,曰:‘圣王以天下耳目为视听,故能无不闻见。今张角支党不可胜计。前司徒杨赐奏下诏书,切敕州郡,护送流民,会赐去位,不复捕录。虽会赦令,而谋不解散。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觇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宜下明诏,重募角等,赏以国土。有敢回避,与之同罪。’”

17 偏将军用计赚盖110 宣高节义英雄志 乱世臣亦择人君86 慈仁兵则不能使 将军临机最无情59 奋武意收黄巾用2 光和六年(下)39 点将封侯趁少年31 督邮一怒(上)81 不足忧惧刘玄德143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九)131 圣旨一下赴冀州(一)46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七)121 陈群筹粮械颇备 荀彧荐高才使彭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6 压豫州取占先机 猛刘邓拒领校尉50 励士出征65 短歌12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21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二)64 报闻荀兵入符离 徐州群臣心各异40 雄豪满座乳虎声(中)38 阴入县寺持短长81 擒贼先擒王(中)2 郡留四杰内外镇 兵分六部旌旗扬15 李孟续仗剑榻前 荀公达夜还如意43 焉可自弃学陈项226 藏宣高请子入府109 父子两路齐上阵32 督邮一怒(中)41 一诺从来许杀身72 诸荀居家交豪俊 长文将至更添才60 樽前豪杰意难决1 上任38 列得严阵詈以挑42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三)165 常山中军真倜傥(下)56 买马(下)1 光和六年(上)230 兖州刺史左右难22 今有颍阴乳虎(下)34 大胜(上)61 曹刺史安定济北70 今才知君是谁人168 满营呼拥张益德(中)83 访贤非为邀名故 群鸟投巢广陵城36 争锋唯数刘邓劲 夸功最推高素雄61 一朝食尽分别去 令使英雄气填膺57 二月习射(上)128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一)51 佳客翩翩洛阳来(上)132 圣旨一下赴冀州(二)55 毁容212 幽兵临冀可谋兖31 名重徐州陈元龙16 五日九战(上)80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下)6 压豫州取占先机 猛刘邓拒领校尉3 路见白骨露於野45 渡汝过澺沿途闻9 太守长史两不负94 感故念旧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269 先叹董卓再叹民85 姚叔潜丹阳募兵 辛玉郎颍川议粮76 张飞宿将袭如狼(上)231 徐州将军逐敌易70 刘玄德率部西攻7 每思内战常啮指190 非荀侯无以安徐10 督邮在此(下)99 郭奉孝惑敌扰巨野85 风卷雷动诛邺赵(一)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1 今有颍阴乳虎(中)97 贾文和出谋分守 戏志才献计驰击35 潜光为养羽翼成2 双喜临门(下)38 范绳9 联军虽盛心思异 孔伷步骑到颍川74 太谷甲士逆战败 前头报来吕奉先229 卞驺黄巾待驱行73 孔伷病榻不足忧 孙坚兵进略如火49 本初情谊铭记不忘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58 我为君取彼良驹(四)293 陈国相襄军第一(二)6 闻寇69 荒年之谷扬名威 巧舌如簧动人心80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下)56 允诚书从济北来26 当过小城取大敌 自领中阵分左右18 西乡蔷夫294 陈国相襄军第一(三)73 赠马刘备关张喜149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六)17 推功相让100 将军百战以奇胜102 会猎书来满城惊14 臧霸风从元直言63 荀贞之两问治郡事 张孟高席间相托私37 起行95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