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夜夜磨我削葵刀

第一更。

——

堂外来的人是夏侯兰。

夏侯兰与赵云同乡同里,自小相识,赖赵云的推荐,夏侯兰得以入仕到荀贞的麾下,而又因夏侯兰在书信上对荀贞的推崇,赵云终也来投奔荀贞。两人相见,自有一番热闹。

荀攸、戏志才闻讯,亦先后赶来。

赵云、严猛、董植等自杀出真定之后,一路马不停蹄,风餐雨卧,奔行了数百里,今次来到邯郸可谓是远路迢迢,难免疲惫。荀贞体贴人意,虽然还有很多话没对赵云说,比如想细细问他常山的贼情、比如想一叙别后的思念,但还是早早地结束了这个“欢迎会”。

府吏安排好了赵云等人的住处,荀贞亲自把他们送过去,笑对赵云说道:“子龙,卿等不以我鄙陋,翻山越水前来相投,此份深情无以回报。我与卿数月未见,今晚本该摆酒置宴,为卿等洗尘,只是一则卿等远来疲惫,二来仓促间也难置办好宴,卿等且休息一晚,待恢复了精神,明天晚上你我众人再把酒尽欢。”

赵云说道:“褚燕、张牛角一起,州内又生兵乱。云等一路观见,赵郡尚好,常山郡内盗贼蜂起、四野不安,道上倒尸处处,乡亭几无人烟,此冀州倒悬、百姓如处水火中时,云等今来投奔中尉,不为别的,只为家乡百姓,来日中尉如进兵讨贼,云等愿为前驱。”

赵云这番话说得很婉转,但荀贞等人俱是人杰,却听出了他话里的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婉言推辞了荀贞为他摆酒置宴,而今“冀州倒悬、百姓如处水火”,大摆酒宴似乎不合适;第二层意思是因为知道无有朝廷之调令、郡兵不得出郡,所以不敢求荀贞现在就带兵出境、救援真定,但如果朝廷有调令,希望荀贞能够尽力帮助他们收复真定。

刘备跟在荀贞的身左,见赵云年纪虽轻,却举止稳重、应对得当,不觉称奇,遗憾地想道:“我以往在涿县时却怎么没有听说过常山赵云之名?如能与子龙早识……,唉,可惜可惜。”

刘备虽不是冀州人,是幽州涿郡人,但涿郡离常山不远,中间只隔了一个中山国,相隔不到二百里,从真定到涿县如果骑快马也就是五六日的路程,可算半个老乡。同处北州,相距不远,两郡的地方人情、民间风俗、说话口音以至乡谚里谈颇有相似之处,两郡的士子、豪杰彼此也都相知,适才在堂上的时候,刘备和赵云尽管交谈不多,然而很有共同语言。

他俩在堂上交谈时,荀贞于侧旁听,当时曾暗暗想到:“玄德与子龙虽非同乡,然乡梓近在咫尺,这大约就是为何他俩在公孙瓒帐下一见如故以及子龙最终追随玄德的一个缘故吧。”

各个不同的州往往会结成各个不同的政治集团,一个是因为当下交通不便,各州士子、豪杰、人物的交际圈大多局限于一郡、一州之地,再一个则是因为生活习惯,例如豫州和冀州,这两个州要说相距不远,可日常饮食就有不同,口音也有不同,荀贞和赵云说话时彼此都得用洛阳正音,而刘备与赵云说话时直接用方言就可以,俗谚有云:“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方言一说出来,就会让人觉得很亲切,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荀贞慨然应诺,说道:“子龙心忧家乡,此情吾知。卿且放心,我今日就上书州府,询问方伯平贼之策,如有需我赵郡出力之处,我必会以卿等为先锋,为卿光复家乡。”

赵云、严猛、董植下拜致谢。

荀贞把他三人扶起,笑吟吟地亲自把他们送入舍中休憩。

离开客舍,转回府中堂上,路上,荀攸凑近荀贞,低声问道:“中尉,真要上书州府?”

皇甫嵩离任时,荀贞、荀攸、戏志才讨论过新刺史上任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其中一条就是新刺史到任后可能会调赵郡郡兵出郡击贼,那时荀贞虽然没有多说,可荀攸与他总角相交,俩人是一块儿长大的,对他知之甚深,非常了解他,已然看出他是不太情愿拿自己的兵马为新刺史卖命的,而今天却又闻他慷慨应诺,主动答应赵云说会上书州府,不免觉得奇怪。

荀贞知道他的疑惑,微微一笑,心道:“如今中山、常山、博陵、巨鹿、魏诸郡国烽烟遍地,贼众纷起,州治高邑亦陷入危险之中,料来新来的刺史王芬已经是焦头烂额,恐怕很快就会有调令下来,命我带兵出郡,与其等王芬的檄令下来,不如我主动问之,……再则,如能得到子龙真心实意地为我效力,莫说带兵出郡,便是与褚飞燕、张牛角打场硬仗也未尝不可。”

赵云虽然来投了他,可眼下还不算是他的帐下吏员,顶多是“客卿”的身份。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既然费劲心思数月,终于等来了赵云,如不能把他彻底收入帐下,那才是“可惜可惜”。

回到堂上,荀贞说写就写,即令宣康磨墨,亲提笔写了道文书,命人加急送去高邑。

颍川有乐进,帐下有文聘,又来了赵云,此数人此时虽尚名气未显,然均是日后三国时的名将,假以时日,料俱能成为方面之才,饶是荀贞常自惕切勿骄傲,却也忍不住有点欣喜。

人一高兴,话就会多,戏志才、刘备、卢广等看出了他与往日的不同,也猜出了他高兴的缘故,面面相觑,均想道:“中尉定是为赵云来投而高兴,赵云固然可称出众,可到底是个没有加冠的少年,值得中尉如此欢喜?”不管怎么样,因为荀贞的态度,众人高看了赵云一眼。

众人在堂又说了会儿话,讨论了会儿贼情,见落日西沉,余晖染红了院中花木,乃各自散去。

荀贞心情不错,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到后宅。

在后宅门外,荀贞停下脚步,问扈从身后的典韦:“阿韦,你快一个月没休沐了吧?今晚不用当值了,好好歇上两天。”

“韦不累。”

“什么不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嘛。现今州内虽乱,我赵郡独太平无事,黄髯、王当诸贼尽灭,你也不必担心会再有什么刺客。就这么说定了,你好生休息两天。”

“这……。”

荀贞故作不乐,板起脸道:“这什么这?这是军令!”见典韦仍是一脸的不愿意,无奈笑道,“罢了,罢了,阿韦啊,子龙来了,明后两天我打算和他畅叙别情,应该不会出府,在府里边我还能有什么危险?这样吧,如果我出府的话,再派人去叫你,如何?”

“是。”

典韦感念荀贞对他的知遇、厚待之恩,和同样感念荀贞厚恩的许仲两个可以说荀贞麾下最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许仲坐镇兵营,尽心竭力地遵奉荀贞之令操练新、老兵卒,典韦则日夜侍从荀贞左右,为了保护荀贞的安全,他不但白天寸步不离,而且晚上也不远离,荀贞给他的有舍院,他却几乎没有在里边住过,差不多每晚都睡在后宅门边的塾室里。

如此忠诚、谨重,亦难怪在原本的历史中曹操闻他死后恸哭不已,并且追思不忘。不过话说回来,统军帐之任非是极其亲信之人不能为之,荀贞对典韦的信用亦是旁人难及。

两人可谓君臣相得。

典韦细细交代原中卿、左伯侯,命他两人宿卫宅外,不得懈怠,然后方才回久未踏足的舍院。

……

赵云来了,荀贞很欣喜,想去和吴妦分享这份愉快,正要往陈芷住的屋中去,却见吴妦从旁迎上,盈盈下拜迎接。

时当暮春,日和天暖,府中的侍婢均换下了厚服,穿上了春衣,吴妦也不例外。

只见她头挽堕马髻,身着黑底红花的襦裙,莹白的丝带缠绕腰上,垂落于左下,足踏纨履。

——堕马髻是先帝年间跋扈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发式,和高髻不同,发髻较为松垂,往下侧垂至肩部,并分出一缕头发散落额前,与人发髻散落之感,犹如女子甫从马上摔落之姿,和“愁眉涕妆”一样,俱是一种以“模仿病痛”为美的病态审美,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发髻样式落在男子的眼中,确实可增加女子楚楚可怜的诱人之态,使男子不觉顿生怜惜。

可惜的是,吴妦的这般美姿却没能使荀贞生起怜惜,反而让他想起了那一夜在她身上的恣意妄为,隐约记得那一晚,当疾风骤雨过后,吴妦的发髻似也如今日一般松垂蓬乱,如似坠落。

说来也是怪了,自荀贞允可了迟婢之请,不再把吴妦禁闭屋中之后,吴妦对荀贞是越来越恭顺,最开始,她在屋外的廊上遥迎荀贞回宅,接着她在院中相迎,再到现在又变成了在宅门口相迎,而且在相迎的时候,行礼非常恭谨,必是五体投地,甚至比普通的婢女还要恭谨。

不知是襦裙不合身,抑或是她这些月好吃好睡地被荀贞养着,又增丰腴,此时她屈膝伏首地拜倒地上,荀贞拿眼看去,只觉得她身上的这套襦裙好像小了一号,越发衬得她股圆臀翘。

如往她臀上插一小尾,眼前这般模样,就如一只被驯服的野狐在希求主人之怜爱。

荀贞心火上浮,心道:“这女子愈发勾人了。”

他有心重温那夜**,瞥眼瞧见迟婢地立在不远处的凉亭前,正手拈花枝,幽怨地看过来。

这两个月,荀贞忙着操练兵卒、击讨山贼,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回宅时常已夜深,即便不是夜深的时候,他也早已累得没有其它的心思,所以虽明知迟婢的心意,却一直没有报之。

老实说,迟婢现如今在后宅里住,两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荀贞也是早蠢蠢欲动,一边按下对吴妦的**,吩咐她起来,一边往迟婢走去,想道:“阿𫊸离乡背井地前来投我,美人之恩不可不报。过两日找个机会给阿芷说说,便把她收入房中吧。”

吴妦从地上爬起,目送荀贞去到迟婢身前,目光在立刻变得欢喜快活的迟婢脸上停了一停,留意到迟婢朝她这里瞧了眼,温顺地低下了头,在两个“监视”她的壮婢的看护下,顺着细石卵铺就的道路,慢慢地穿过院子,回到了院角自住的屋中。

等那两个壮婢把门关上,屋中只剩下她一人时,她先溜到门后,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了会儿外边的动静,继而又蹑手蹑脚地到临院的窗前往外边看了几眼,见无人注意屋中,乃来到床边,蹲下身子,探手到床头下,从床板的间隙里摸出了一支银簪,——这支银簪是她上次借“托言感谢迟婢为她求情”之机在迟婢屋中偷来的,拿了银簪在手,接着她又取来装放脂、粉、眉笔诸物的硬木奁,随后开始如磨刀也似,小心地在硬木奁上磨砺簪尖。

在院中的恭顺之态此时已不翼而飞,她咬牙切齿地磨着簪尖,想道:“我日日拿低做小,故作温顺,应该已经打消了这狗贼的警觉,我就不相信他还能再忍几日!”

吴妦不是什么贞洁烈女,可也不是容易屈服的人,她为她夫兄、丈夫报仇的念头从未放弃。

254 飞檄八郡召兵至7 生死之恩何以报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14 臧霸风从元直言110 兄弟一心共御敌118 欲进故退曹孟德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65 奉孝高卧怀栖逸72 诸荀居家交豪俊 长文将至更添才11 孟德穷窘设摸金57 市恩6 生子当如孙伯符5 寻贤不遇(上)168 满营呼拥张益德(中)19 辛瑷(上)4 留钱159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四)63 下邳相旧习难除63 讨董未成岂可还 以孝为名事能成183 商应拜奉州印绶144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一)127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二)10 查封10 边文礼攘臂不齿96 善将兵何如善将将47 山雨4 初雪15 搜山千骑入深幽(六)55 买马(上)51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上)67 鲜卑复又寇幽并53 佳客翩翩洛阳来(下)83 光阴似苒流如箭(下)131 圣旨一下赴冀州(一)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118 谋议取徐分优劣 战起要在以速胜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0 江东猛虎兵将近 豫州精甲摆车前108 转战十县归平舆(中)103 殊死鏖战破敌营(中)17 推功相让62 太守行春(下)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99 董仲颖毁弃洛阳 孙文台拔剑立誓42 固知功业不易立 败而不馁真英雄15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27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八)166 城头暮升英雄旌34 孟涂敢弃夜袭利76 江东猛虎方列阵 并州飞将已出营24 河南诸侯荀曹雄150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 虎士77 了却山中寇贼事(一)226 藏宣高请子入府64 裨将军新旅建组13 倏忽如白驹过隙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77 曹隐袁进皆贵宦38 阴入县寺持短长166 城头暮升英雄旌84 袭阵兵退夏侯惇(二)77 布植党羽养虎豹59 吾候诸君久矣12 敬事49 本初情谊铭记不忘81 冠军将呼太史慈(三)92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136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二)43 李通难择良木栖8 清洗颍阴(下)65 归来解甲抵足眠123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二)137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三)26 威震郡北76 聚於今宵兮欢乐极295 陈国相襄军第一(四)125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103 归来美酒洗征尘125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四)84 袭阵兵退夏侯惇(二)11 荀家五虎度陈仓(中)4 墙下相托79 吕布既遁援将到 两路先取胡文才27 举荐戏忠181 一潘当先下襄贲68 司空病薨长安里 相国倒行洛阳城118 谋议取徐分优劣 战起要在以速胜80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下)106 汝水岸边降何仪2 双喜临门(下)31 督邮一怒(上)124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三)63 荀贞之两问治郡事 张孟高席间相托私24 铁官见闻60 五更鼓角声悲壮(上)14 守城初战49 吕奉先攻胜李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