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归来美酒洗征尘

第一更。

——

一子落错,满盘皆输。

事已至此,张飞燕也无计可施,只能按照荀贞的意思,放弃杨氏,退回常山。

张飞燕退得心不甘、情不愿,荀贞、荀攸在接到他率贼兵诸部撤离杨氏的消息后也是心有不甘、充满惋惜,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堂上的张飞问道:“贼兵撤离杨氏,光复巨鹿全境指日可期,这是好事儿啊,中尉缘何叹气?”

“可惜方伯没有采纳公达和田公的平贼之策。”

荀贞说的是荀攸、田丰英雄所见略同的那个平贼之策,即:建议王芬遣州兵击真定,以此分裂贼兵内部,同时调褚飞燕回援真定,然后荀贞、郭典率两郡之兵与王芬联合,前后夹击之。

荀贞叹道:“方伯如能采纳公达此策,不但必能给褚飞燕以重创,而且……,子龙,而且我军说不定还可以趁势收复真定等常山诸县,而今却只能坐视他实力无损的安然离开杨氏。”

赵云是个忠厚守礼的人,尽管也为王芬没有采纳荀攸之策而感到惋惜,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王芬这个本州刺史该有的尊重,说道:“牧伯或许是别有考量。”

“本以为能借机助卿收复卿之乡里,这样一来,恐怕短日内是没有机会了。”荀贞殷勤询问赵云,“子龙,要不要我派人潜去真定,把你的家人先接到赵郡?”

“褚飞燕虽逆反不道,对县中的大姓、士绅却还称得上有礼,应不会侵害云之家人。”

褚飞燕毕竟是真定人,又抱着“从良”的念头,因此他对真定的冠族右姓、豪杰名士是很礼敬的。赵云虽然拒绝了他的招揽,逃出了真定,可依褚飞燕的行事,应该不会为难他的宗族。

荀贞点头说道:“如此最好。”

两天后,郭典率千余巨鹿郡兵来到阜城。

荀贞与他合兵,共计四千余步骑,分两道北上,攻复巨鹿郡南诸县。

褚飞燕带着贼兵的主力走了,巨鹿郡郡南诸县中的贼兵外无援军,均无斗志,不等荀贞、郭典到就纷纷弃城逃跑,或北遁入博陵、中山,或西入常山。

五六日中,巨鹿全境光复。

荀贞、郭典联名上书州府,王芬大喜,许诺为他两人上表请功。

巨鹿已定,荀贞达成了这次出兵的目标,辞别王芬、田丰等人,率部归郡。

行军数日,荀贞部出了巨鹿境,入到赵郡,是夜在柏人驻军。

柏人令、柏人尉和奉荀贞令驻守柏人、中丘两县的陈褒在柏人县寺里为荀贞、荀攸等归来的将士摆下酒宴,为他们洗征尘。

这一次的巨鹿之战历时近一个月,虽然大战没有,小战也不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荀贞和张飞燕在斗智,但战果却不小,解了瘿陶之围、逼走了贼兵主力、光复了巨鹿郡郡南诸县,这其中固有郭典带领的巨鹿郡兵之功,可最主要的却是赵郡郡兵之功,分到出征诸人身上,每个人都能分得不少,这种既无血战,又能得军功的战争谁不喜欢?因此之故,酒宴上江禽、刘邓、文聘、高素、李骧等人都很高兴。

尤其是李骧、高素。

李骧这次被荀贞任为前部先锋,在追击褚飞燕、攻占阜城等战斗中俱是头功,在荀贞帐下的地位可以说是直线上升。

高素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头功,但不耽误他给没有参加此战的陈褒吹牛:“……打阜城那一仗你知道么?城里的贼兵压根就没有想到我军会来,城门大开,根本就无防备。中尉带着我等出现在城下的时候,贼兵还以为我等是褚飞燕派来的!阿褒,你当时是没见,太可乐了。李元钦头一个冲进了城内,阿邓紧随其后,第三个就是我,你知道么?我冲入城里时,对面的贼兵一脸茫然,还不知道我这是要干什么,我手起刀落,……噗,那血喷的啊!”

高素说得唾沫星子乱溅。

陈褒以袖遮面,笑道:“血喷成什么样我没见着,不过子绣,你这唾沫星子溅成什么样儿我可是见识到了。”

坐在陈褒、高素附近的江禽、刘邓诸人哄然大笑。

高素不以为意,揪住衣袖,探身往陈褒的脸上胡乱擦了两把,说道:“大丈夫不拘小节,些许唾沫算得什么?阿褒,你以前可没这么娇若妇人。……我帮你擦掉就是了。”

堂中主位上的荀贞被柏人令、柏人尉频频敬酒,略带了酒意,顾盼席上,找着了李骧,召手说道:“元钦、元钦,你坐那么远作甚?过来,来我近前。”

李骧和何仪、蔡迁等降将俱坐在席末的位置,听得荀贞召唤,李骧连忙离席,提着衣袍的下摆,小跑着来到荀贞案前,躬身垂手,听候吩咐。

荀贞端起酒樽,亲手斟满,递给他,说道:“今次巨鹿一战,你为我部先锋,连立头功。这杯酒,卿满饮之!”

李骧没想到会在满席诸人之前给他端酒,满心喜悦,接住酒杯,一饮而尽,伏拜地上,大声说道:“骧昔从贼,玷污家声,幸因中尉,乃得重生。为中尉效死,骧之愿也!”

“我记得你曾经说:‘你习兵法三年,小有成,习骑射槊剑三年,大有成’。”荀贞解下自佩之剑,递给他,笑道,“此剑尚算锋利,送给你了。”

“此剑乃中尉所爱,骧不敢受。”

荀贞的这柄佩剑是国相刘衡送给他的,据说价值百金。

“我所爱者,非剑也,我所爱者,是如卿这样的忠勇之士啊!”

李骧感激涕零,不再推辞,起身接住佩剑,复又伏拜在地,把剑高高地捧在手中,说道:“骧以斗筲之才,蒙中尉厚恩重爱,虽肝脑涂地,未能为报!”

旁坐的柏人令、柏人尉眼见荀贞这等视财如土、视人为宝的大气,不禁为之心折。

席末的何仪、蔡迁一个受过荀贞的救命之恩,一个被荀贞两次俘获而皆释之不杀,本来就对荀贞充满感激,此时见同为降将的李骧受荀贞这等信爱和器重,更是坚定了对荀贞的效忠。

有因为这一幕而动了“以后要与李骧多加来往”念头的人,也有因为这一幕而更厌恨李骧的。

厌恨李骧的不是别人,正是江禽。江禽身为西乡旧人,一向轻视李骧,视其为降虏,李骧多受辱,去年击左须一战,两人又起了冲突,彼此更是不和,而今见荀贞赠宝剑给李骧,江禽暗自想道:“贼兵降虏也配得荀君佩剑?我早晚就收拾整治他!”

荀贞端酒赠剑给李骧是筵席上的一个小小插曲,插曲过后,诸人重开怀饮酒。

饮至深夜,快散席时,堂外来了个不速之客。

一个值夜的县吏进来,贴在柏人令的耳边低声轻语。柏人令神色一变。

荀贞笑问道:“何事也?”

柏人令恭谨答道:“外边来了个州府的信使,说是有檄令送呈中尉。”

“噢?……请他进来。”

州府的信使来入堂上,只见他鬓角散乱,尘土满面,显是连夜赶路,刚到柏人。他把王芬的檄令呈给荀贞。

荀贞展开观瞧,笑意渐渐不见,脸色沉了下去。

荀攸问道:“怎么了?”

“褚飞燕围攻常山郡治元氏,方伯令我等火速驰援。”

荀攸哑然。

褚飞燕才回常山没有多少天就又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荀贞沉下心,仔细想来,却也能理解他。

自从接替张牛角、成为了贼兵联军的第二任主帅之后,褚飞燕可以说是事事不顺,先是不能为张牛角报仇,不得不撤围瘿陶、退入杨氏,接着,“在杨氏打一场胜仗”的盘算又落空,被荀贞逼回了常山,而在退回到常山郡后不久,——前几天荀贞接到了一份军报,军报上说贼渠帅杨凤以“褚飞燕不能为张牛角报仇、接连丧地兵败”为借口,拉拢了几个贼渠帅,与褚飞燕分道扬镳,回中山去了。事事不顺,内部不稳,褚飞燕现在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而且这场胜利还不能是小胜,还必须是大胜。

只有大胜才能聚拢军心,才能稳住士气。

而如果想要一场大胜,摆在褚飞燕面前的选择不多,只有两个:打下高邑或者打下元氏。

高邑是州治,元氏是常山郡的郡治,只要把这两个地方打下其一,就能重振声势。

相比而言之,打高邑的风险太大,高邑的驻兵比元氏多,并且离巨鹿、赵郡不远,高邑是州治,刺史在焉,仗一开打,巨鹿的郭典和赵郡的荀贞必会前去驰援,这是褚飞燕不想看到的。

排除了高邑,就只有元氏了。

元氏驻兵少,离巨鹿、赵郡远,且不是州治,只是常山一郡的郡治,打起来风险小得多,更有把握。

只是对他来说虽更有把握,对荀贞而言却是为难了。

在筵席上,荀贞没有多说此事,待筵席罢了,回到营中,他用冷水敷了敷面,祛除了酒意,与荀攸细议王芬的檄令。

“公达,对方伯的这道檄令你怎么看?”

“驰援元氏,有利有弊。”

“利为何?”

“贼兵内部分裂,褚飞燕的实力大为削弱,这是对我部有利的地方。”

“弊呢?”

“常山不同于巨鹿,常山大部都已陷入褚飞燕之手,我部如深入常山,恐会四面受敌。”

“也就是说,我部如果驰援元氏,胜负各占五成。”

“然也。”

如果是事关生死,别说五成的把握,便是一成的把握荀贞也要试上一试,可现在,莫说五成把握,就是十成把握他也不想入常山。

为何?

褚飞燕早晚会向汉室请降,有何必要去与褚飞燕硬拼?在之前的巨鹿一战中,他就千方百计地在避免与褚飞燕正面交战,好容易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收复了巨鹿,赚得了军功,再去常山与褚飞燕打硬仗?还是算了吧。王芬不心疼他的部曲,他心疼。

他心中想道:“褚飞燕围攻元氏应是为了凝聚军心、稳固他黑山主帅的位置,等他把自身在联军中的主帅地位稳固住之后,也许用不了太久他就会向朝廷请降了。……,只是,我虽然知道他将会请降,王芬却不知道,而又不能将此事对王芬明言,却是该如何是好?”

去常山,不愿;王芬的军令,不能违背。

又一个两难之局。

荀贞心道:“总不能再用望气卜筮之说糊弄王芬。”

他坦言对荀攸说道:“公达,五五之数太过危险,方伯此令,我不愿从之,卿可有良谋?”

荀攸早料到荀贞不愿驰援元氏了,老实说,他也不愿,荀贞辛辛苦苦就拉出了这么五千步骑,有此五千步骑在,赵郡可保无恙,万一折在常山,赵郡可也就难保了,他说道:“要想不从令,只能如上次一样说服方伯改变主意。”

“该用何辞说服?”

“可用唇亡齿寒之辞说之。”

荀贞是当局者迷,被荀攸一语点破,抚额笑道:“是也!我却怎么没想到。”

所谓唇亡齿寒,不是说元氏与高邑唇亡齿寒,而是说赵郡与高邑唇亡齿寒。

高邑与元氏虽然同在常山郡,但高邑距元氏远,离赵郡近,只要赵郡安然无恙,就算元氏丢了,高邑也不会有事,可如果赵郡被贼兵占据,高邑必失无疑。

荀贞当即亲笔书写回文,写道:“褚燕贼众,常山诸县多沦陷其手,贞如往之,万一失利,则赵将乱。赵与高邑唇亡齿寒,赵如有失,高邑必危,眼下之计,似当以保赵郡为重。”

书至高邑,王芬深以为然,回文荀贞,不再要求他驰援元氏,改而叮嘱他务必要守好赵地。

……

五月初,荀贞率部回到邯郸,刘衡、黄宗、戏志才、许仲、刘备、李博等人出迎。

在迎接的队伍里,荀贞发现少了个人,没见郎中令段聪。段聪喜谈武事,往次荀贞凯旋,他必是会随从刘衡出城相迎的。荀贞不好当众问之,待回入府中,才从刘备处得知,段聪挂印辞官,回洛阳去了。

刘备不齿地说道:“段聪托言足疾、归京就医,究其根本,实是畏贼逃遁。”

段聪早有逃归洛阳之念,挂印遁逃不足为奇。

荀贞与戏志才、许仲、刘备、李博等近一个月未见,正欢言谈笑间,外边来了一人求见。

59 荀君为政(上)81 了却山中寇贼事(五)56 我为君取彼良驹(二)127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六)210 岂可因己污主名72 诸荀居家交豪俊 长文将至更添才48 雷霆226 藏宣高请子入府27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八)4 豫州乳虎第一威4 初雪90 胡徐吕内斗兵乱 甘潘凌初战先功59 刘玄德乡亭杀吏 荀贞之道边得民81 擒贼先擒王(中)261 重儒引风导以良6 生子当如孙伯符2 佳妇何人陈家女137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三)40 铁营79 毋要临渴而掘井37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八)75 时当秋收堂上议 夜读淮南闺中乐35 集合15 原盼劝贼39 班底97 贾文和出谋分守 戏志才献计驰击63 田边断案(下)20 屯田从来积粮策162 一将功成万骨枯(中)73 赠马刘备关张喜91 事了挂印江湖去(上)298 陈国相襄军第一(七)89 智勇兼备褚飞燕28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九)7 夜眠营中叙旧情 郭嘉不辞尊者赐110 兄弟一心共御敌210 岂可因己污主名138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五)65 安之若素使人奇123 吕布剑客意亦雄46 室暖临怀春情在50 排场74 如何练兵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2 安南借重荀与张45 取天下唯造时势 图兵胜当行正奇47 张飞急袭葛陂西49 吕奉先攻胜李通(上)8 士族33 破敌(下)169 满营呼拥张益德(下)33 战罢将军色不改 愿以剩勇取全功154 沙丘台上旧时月(九)15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7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上)124 狂士骂荀以求死13 荀君有召78 了却山中寇贼事(二)74 如何练兵58 曹子孝奉令趋行15 出城激战92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50 孰谓盗跖不知义15 玄德仁义愧独生26 祖宗德泽在遗黎86 风卷雷动诛邺赵(二)85 袭阵兵退夏侯惇(三)82 程荀陈舟船相见 孔文举出任北海56 桥蕤称权当知变 文直再入鲁阳城34 飞蝇逐路厕之臭126 玄德愁闷业不立11 雪夜攻庄59 轺车从事雷霆来31 除恶务尽4 郡吏士民齐声请 颍川太守挂印归19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下)287 彰廉礼贤下邳行(下)100 将军百战以奇胜8 程嘉献策难吴辑53 佳客翩翩洛阳来(下)6 初夜105 豫方郡国唯貌恭 荀家诸俊各有长106 汝水岸边降何仪162 开阳都尉假彷徨1 谋北要在泰山郡53 灭族(上)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43 焉可自弃学陈项17 身负海内盛名望 云起河内亦如龙7 计划79 毋要临渴而掘井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1 上任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69 荒年之谷扬名威 巧舌如簧动人心116 三战尽复东郡地(一)4 郡吏士民齐声请 颍川太守挂印归121 陈群筹粮械颇备 荀彧荐高才使彭172 许显临机能应变(下)40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