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

荀贞掀开车帘,问里监门:“我家家长怎么了?”

里监门说道:“荀君不知么?君家家长于去冬十二月时故了。”

去年冬十二月,那时荀贞已经在长沙接到了族中寄来的第一封信了,但信中却没有提及荀绲病故之事。荀贞心知,这定是族中不欲他为此伤神,更是怕他为此而奔丧归家,危及自身。

不意刚至里外,尚未入门,便先闻此噩耗!

荀贞定了定心神,紧紧抓住车帘,问道:“文若呢?”

“与他诸兄现皆在县外庐墓。”

荀贞是不自觉,里监门、吴妦却皆已听出他的声音都变了调。荀贞强自镇定,艰难地咽了口唾液,拍打靠着驾驭位置的车厢内壁,说道:“转头,去县外墓地。”

驾车的是一个义从,不知荀家的墓地在县外何处。原中卿、左伯侯知道,原中卿上去接替这个义从赶车。荀贞顾不上和刘备等人多说,一叠声地催促原中卿快点转头出城。

眼看着荀贞的坐车突然调头往回走,跟在他车后边的刘备、程嘉、栾固、魏光等人俱皆奇怪,左伯侯过去告诉他们:“君侯家的家长去年冬十二月时病故了。”

荀二龙之名,如程嘉、栾固、陈仪、刘备者亦尝听闻。

闻得是荀绲病故,刘备诸人皆道:“我等当去拜祭。”

却被程嘉阻拦。程嘉说道:“君侯潜行归家,不欲外人知,他独去拜祭即可,我等万毋跟从。”

诸人听了,觉得有理,因也就不再提跟荀贞一起去县外拜祭之说,目送荀贞车驾远去,他们自先入里中,由左伯侯领着先去荀贞家中。

却说荀贞急急命车,驰奔出县,沿路急行,不多时,前面一处水抱林环之地,便是荀家的墓地所在了。汉之墓域设门,门外立阙,远远地即能看到。

到了墓地外,荀贞吩咐车内的吴妦不要出去,独自扶着车门出到车下,入到墓域门中,只见一片坟丘、郁郁苍柏中,搭建了几个简陋的茅屋,他只觉脚下一软,险些跌倒。

典韦和从车前跳下的原中卿忙扶住他,三人往茅屋处去。

子遇父母之丧,服丧期间在墓旁搭建小屋居住,守护坟墓,名为“庐墓”,这几个茅屋便是“庐”了,显是由荀彧兄弟搭建而起的。他们现就在这几个茅屋中居住。

人未至庐前,庐中已有人先看到了荀贞。

一个庐中出来一人,身穿斩衰,手拿苴杖,却是荀衍,是荀绲的第三子。

荀衍见是荀贞来到,愕然复惊,一边疾步上迎,一边连声叫其它几个庐中的兄弟们。

荀谌、荀彧等纷纷出来。

“贞之,你怎么回来了?”

“……家长的墓呢?”

“在这边。”

荀衍兄弟引着荀贞来到荀绲的墓前。

荀绲去冬十二月方故,至今才有半年,比起周围荀家祖辈的坟丘,其坟之丘不甚高,周围栽种的柏树也尚未茁壮,——汉人认为柏树辟邪,故在墓域多植苍柏。墓之两侧摆放了石兽数个,其前立了一碑,碑右写着:汉故济南相荀君碑。碑文所述,皆是荀绲生前事迹。

荀贞看眼前这黄土一抔,忆荀绲生前的音容笑貌,思及自己本非“嫡脉出身”,而却一向得荀绲淳淳看顾,虽有过隐隐的预感,然而却实在是没有想到,中平元年一别,再归来时竟真的已人鬼殊途,便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亦不能再得一见了,悲从中来,顿时哀戚,伏地恸哭。

他这一哭,荀衍兄弟也悲伤地跟着一块儿哭起来。

典韦、原中卿亦下拜伏地,陪同共哭。

这一场痛哭,直小半个时辰方止。

在典韦、原中卿的搀扶下,荀贞从地上起来,转顾荀衍兄弟,见他几人皆形销骨立,不觉又是哀痛,抹去泪水,劝慰他们说道:“逝者已去,不能复返。诸兄、文若,节哀啊。”

前汉之初,子服父母之丧的丧期没有严格的规定,武帝尊儒,从武帝起至哀帝之世,渐行三年之丧,入到本朝,明令大臣、二千石、刺史、中官等行三年丧期,皇帝亦不例外,对于一般的官吏、士民,在法律上没有规定要求,但亦不乏有遵孝道守三年丧者,如袁绍曾经就是。

荀氏乃是当世名族,世传儒术、仁孝之家,袁绍的生父袁逢在世为司空时举过荀爽为“有道”,荀爽当时虽没有应,但袁逢也算是荀爽的“举主”了,因在袁逢死时,荀爽为之守孝三年,对举主尚是如此,况乎对父母?荀衍兄弟显然是打算要长住茅庐,为荀绲守孝三年了。

守孝期间,也即住在墓边庐中的这三年期间,生活条件是很差的。

首先,“居倚庐,不涂”,“倚庐”即“庐墓”之意,人子住的这个庐是用草木等物盖成的,“不涂”,就是说外边不涂泥,晴天尚好,一旦刮风下雨,庐内可想而知,再若是到了冬天,四面漏风,如再遇到下雪,冻死人也不足奇;其次,“居倚庐,寝苫枕块”,在庐中休寝时,睡在草席上,以土块为枕,这日子是很不好过的;再次,庐墓期间有严格戒律,一是不能离开墓所,二是食粥,不饮酒食肉、不食盐菜,三是不近妇人、不聘妻,四是不作乐、不访友。

这种苦行僧似的日子,三年守孝下来,再健壮的人也吃不消。

这才几个月过去,荀彧兄弟便都已是皆形销骨立、骨瘦如柴了,——这其中固有他们哀伤之故,生活条件太差却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

因是之故,荀贞劝他们“节哀”。

原中卿去邻近的乡里中买来了些酒,奉给荀贞。

荀贞洒酒于地,露祭荀绲。

祭毕,荀衍诸人请荀贞入庐。

分宾主坐定。

荀衍兄弟中,荀彧与荀贞最为友善,乃启齿问道:“阿兄,你何时归来的?”

荀贞目注荀彧,见他除了削瘦许多、精神不好之外,别的倒无太大变化,答道:“我刚到颍阴,在里监门处闻得家长故去,遂驱车来此。”

荀衍叹道:“贞之,你罪名未脱,却怎在此时归家?万一被人知晓?……就是怕你回来,所以即使当吾父故去时,族中也没有告诉你!你却怎么?唉,却怎么还是回来了?”

“兄长勿忧,我此次归来,潜行悄伏,并无外人知道。”

“话虽如此说,可没有不走风的墙。”

荀衍责备了荀贞几句。

荀贞与荀衍兄弟多年未见,此时相见,自有许多话说。

说完了各自这些年的经历,叙完了久别重逢的喜悦,荀彧了解荀贞,知他此时归家必是有所求图,因兜回话题,说道:“兄此次归家必有缘故,不知是为何事?”

在座的都是自家族人,荀贞没必要隐瞒,见荀彧既然问起,便答道:“京都政乱,诸兄、文若可曾闻知?”

荀彧兄弟这半年来虽长住茅庐,未曾远离,可族中时常有人来看望他们,因此对洛阳的政乱却皆知晓。荀彧说道:“略有所知,只是……,兄此次归家与京都政乱有何关系?”

荀贞斟酌了下措辞,说道:“我在赵国、魏郡时,与汝南袁本初常有书信来往。袁本初久有诛宦之志,今他以大将军之举荐而得居司隶,手握雄权,以我度之,诛宦之事必将发也。”

荀衍兄弟俱是聪明人,闻弦歌而知雅意,顿时明白了荀贞的意思。

荀谌抚须说道:“贞之的意思是说,袁本初会奏请朝中,赦汝之罪?”

荀贞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袁绍、何进将会召“四方豪杰”统兵入京,因为这件事还没有发生,所以只能告诉他们这么多,听了荀谌的猜测,顺水推舟,说道:“正是。”

荀彧几人低头思量,奈何他们几人虽皆为智士,却因远离朝堂,对洛阳时局并不十分清楚,因也琢磨不出“袁绍奏请赦免荀贞之罪”的可能性会有多大,但荀贞今时不比往日,往日在颍阴时的荀贞最多只是个郡兵曹掾,现今的荀贞却是在外仕宦多年,已贵至故二千石、故颍阴侯了,想来他的眼光见识只能比荀谌几人强,不会比他们差,所以也就相信了荀贞的推测。

荀衍喜道:“汝南袁氏与我家祖、父有故交,贞之今与袁本初结交,也算是世交了,……若真能赖袁本初之力而得赦汝罪,最好不过!”

荀绲这一代时,荀氏族中出为二千石者甚众,因了党锢,到得荀贞这一代,现而今出为二千石、或者说曾经任过二千石的却只有荀贞一人,——事实上不止荀贞这一代,近年来荀氏仕宦州郡的虽然颇有,可能贵为二千石、拜为县侯的,也是只有荀贞一人。

荀贞现今名声既已高远,若能再得赦起家,重入仕途,对荀氏一门自是大有益处。

荀彧见来拜祭荀绲的只有荀贞,问道:“公达没有与兄同归么?”

“公达被我遣去洛阳,于月前因大将军之举荐而被朝中拜为黄门侍郎,……他没给家里写信么?”

荀攸还真是没有给族中写信,他去到洛阳后,全副心神都放在了探看洛阳局势、给荀贞飞书传信上,却是一直忘了给族中写封信。

听到荀攸出仕朝中,荀彧兄弟并无喜色,反倒面面相觑。

看到他们几兄弟的表情,荀贞方才醒悟,荀攸的曾祖是荀彧兄弟祖父荀淑的同产兄,也即荀攸与荀彧兄弟的血缘关系还是很近的,未出五服,荀彧兄弟是荀攸的再从父,荀彧兄弟的父亲荀绲去世,荀攸理当奔丧,而不应在京都为吏。

荀贞马上说道:“我立刻写信给公达,叫他归来。”

京都大乱在即,也不知袁绍何时就会杀入宫中,荀攸身为黄门侍郎,职在侍从天子左右,如被误伤可不得了,即便不被袁绍等误伤,若是被张让、赵忠等挟持,更是不妙。荀贞在回颍阴的路上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打算叫荀攸近期归乡,现在正好以荀绲病故为借口来用了。

在庐中与荀彧兄弟说了半天话,眼看天色将晚,再晚就进不了城了,荀贞遂与荀彧诸人暂别。

登车去县,荀贞在车中探出头,向后回望,遥见墓域内的绿绿苍柏间升起袅袅炊烟,却是荀彧兄弟在生炊烧饭了。

行路前行,暮色中,颍阴在望。

到得颍阴县门,典韦驰至车边相告:“君侯,小荀君与君卿诸人在城外迎候。”

荀贞撩帘外看,见三四人立在城下,一个是荀成,一个是许仲,一个是辛瑷,一个是戏志才。

115 孙文台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气吞声7 每思内战常啮指54 诈死51 兵前先有礼臣至 软在硬后声威夺魂12 荀家五虎度陈仓(三)59 慨叹41 一诺从来许杀身185 星罗雄杰满部中(上)138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四)123 三战尽复东郡地(八)50 人谋不藏实堪浩叹86 风卷雷动诛邺赵(二)47 山雨29 钟繇15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54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四)51 无中生有兵家计11 荀家五虎度陈仓(中)48 惟是小人最难养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2 佳妇何人陈家女98 戏忠建言攻山阳169 满营呼拥张益德(下)54 焉知生死麹义勇57 市恩5 大计1 上任155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11 朋党121 三战尽复东郡地(六)100 英雄岂止班定远166 城头暮升英雄旌132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五)22 今有颍阴乳虎(下)59 慨叹208 督军要务需先试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37 无礼赔罪171 许显临机能应变(中)207 丈夫岂可受人轻38 初步1 从朱俊看东汉寒士之入仕艰难及试论朱俊之81 捕拿张直(上)151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49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六)73 众议讨董能行否 首事忠云连薛礼72 凌霄鸿鹄颍阴侯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33 破敌(下)264 军旗纷至聚昌邑56 行若纯儒实怀诡39 班底4 将近临湘桃花盛77 薛礼高踞临下问 刘备席坐从容答4 初雪22 今有颍阴乳虎(下)192 诸葛瑾携弟俱至53 劝降非是一路使 临敌当有攻守备59 刚孝好义朱公伟(下)19 恶奴8 推衣65 为政之要宣文德 轻车简从访张纮43 为今之计223 调派署威压山重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87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一)63 下邳相旧习难除62 太守行春(下)4 冀州牧迎节以征135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一)77 张飞宿将袭如狼(中)95 冀州北望气如何131 圣旨一下赴冀州(一)31 唐儿62 桥元伟恃功身灭 陶恭祖侵迫彭城19 围不赦以威生仁17 第一天(中)115 孙文台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气吞声15 出城激战24 文聘(下)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102 欲攻昌邑先断援282 今贵旧勋徐与冀125 豪强应曹为投机50 祭祀族宴19 恶奴56 买马(下)86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95 徐荣单骑入太谷 胆勇兼备得雄关23 劫人110 兄弟一心共御敌23 文聘(中)5 江禽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93 孙文台一战破营 荀贞之喜得徐荣53 劝降非是一路使 临敌当有攻守备211 抚戒刺吓二策行75 许县陈氏1 从朱俊看东汉寒士之入仕艰难及试论朱俊之35 文远突陷颍川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