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臧子源主动请缨 荀贞之感慨风月

侧堂里,臧洪已等了会儿了,见荀贞进来,起身行礼。

荀贞落座,笑道:“起来吧,……坐下,坐下。大晚上的,你不在家待着,跑来见我作甚?扰人清梦。”

臧洪一脸严肃,没有接荀贞说笑的茬儿,也没有坐下,而是往堂外看了眼,见堂外无人,仍觉得不保险,又往前上了几步,驻步在离荀贞坐席不远的地方,目注荀贞,压低了声音,说道:“明公,袁本初可是要起兵讨董?”

荀贞大惊,心道:“袁本初讨董之事极其隐秘,郡中唯我与志才等人知,郡吏并无一人知晓,……藏子源却是从何处知道的?”心中吃惊,脸上从容,故作惊笑,说道,“袁本初要起兵讨董?子源,你这话是从何说起,从谁那里听说的?我怎么不知?”

“明公!都到这个时候了,你也不必瞒我了。我这里有封信,明公请看。”

臧洪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趋前两步,躬身呈给荀贞。

荀贞接住信,借案上烛光,展开观看,却是张超写给臧洪的。

他一目十行,很快把信看完,心中了然了,心道:“却原来是张孟卓将此事告诉了子源。”

张超的这封信讲的主要内容是:袁绍遣派了一个使者,秘密谒见了他,说是袁绍决意要起兵讨董,叫他到时在郡中响应,他手下无得用之人,故此想请臧洪离开广陵,改而去助他起事。

荀贞慢慢把信合好,递还给臧洪,心念电转,想道:“张孟卓倒是够信任子源,也够看重子源才能的。”口中徐徐说道,“原来是张公给子源写了信啊!子源,那你是怎么想的?是留下来助我,还是有意去找张公?”

“明公,这不是要紧的事。”

“那什么是要紧的事儿?”

“明公明知故问。”

臧洪收好信,又转头往堂外看了眼,堂外夜色悄然,无有人踪,他转回头,紧盯着荀贞,低声说道:“袁本初要起兵讨董这件事看来是真的了?明公也已经见到袁本初的密使了?”

“袁君的密使我没有见着,我见的是孟德的密使。”

“孟德?曹操?”

“正是。”

臧洪想起了前几天的确是有一个姓曹的人来见过荀贞,他顿时甚为不满,埋怨似的说道:“明公!这等大事,你为何对我只字不提?是因为信不过我么?”

荀贞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臧洪等郡吏,倒也不全因是不信任他们,主要是因为“人多口杂,事不密则泄”,离起兵讨董至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如果知道此事的人太多,万一出个纰漏,走了风声,未免不妥。

他答道:“子源,你我相识虽短,但对你的为人秉性我却是已然十分了解,你素慷慨重义,我怎会不信任你?之所以尚未将此事告与你知,是因为我还在考虑此事该怎么谋划。”

“那明公可考虑好了么?”

荀贞不回答他,而是反问他的意见:“子源,袁本初欲起兵讨董,请我等于州郡响应,你觉得此事可行不可行?”

“当然可行!”

“噢?此话怎讲?”

“董卓,一武夫耳,恃兵自雄,操纵朝堂,朝中公卿,竟不敢言!中兴以来,何曾出现过这等事?董卓,是必须要讨的,如不讨之,则汉家从此再无威严可说!”

“如此,卿是赞同讨董了?”

“正是!洪虽不才,家亦世受汉恩,值此汉家危亡之秋,正是洪慨然报国之时!”

这“汉家威严”也好,这“慨然报国”也罢,说到底,还是董卓做为一个武人集团的代表,他试图掌握朝政,和士人集团的利益发生了不可缓和的冲突,不能解决的矛盾,要想维护士人集团的利益,臧洪作为士人的一份子,他只能、也必须“慨然报国”。

当然,如前文所述,现下来说,虽然士人阶层里的任何一个明白人都知道,他们和董卓这个武人集团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了,汉室的政权要么归他们,要么归董卓,已经是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但董卓毕竟坐拥雄兵,而且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政治手段,已经“掌握”住了洛阳的大部分朝权,所以却也不是每个士人都有胆量在这个时候起来和他刺刀见血的,更多的只是“坐望”,待时局变化得更加清楚一点而已。可是,臧洪和这些“坐望”的士人不同,他性慷慨雄烈,可以说是士人中的“少壮派”,故此却是一听袁绍要起兵讨董,看到张超的信之当时,他就无条件地支持和赞同,并且一看完信,就不顾已是晚上,马上来求见荀贞。

“好一个‘慨然报国’!”荀贞一边夸赞臧洪的忠义,一边从案后起身,下到堂中,负手在堂上踱了几步,转到臧洪身边,沉吟问道,“子源,卿既赞同讨董,那卿可有讨董章程?以卿之见,我广陵该如何响应袁本初的讨董?”

“当务之急,自是筹粮、募兵!”回答完了荀贞的这个问题,臧洪才忽然想起,荀贞还没有就讨董这事儿表态,遂又问道,“明公,对此事,公是怎么看的?”

“正如卿所言之,不但卿家世受汉恩,我家也是世受汉恩。国家养士二百年,当此之际,没什么可说的,是我仗剑死国之时!唯此,方能上报国恩,下应民情。事如能成,虽死无憾!”

臧洪大喜,又是欢喜,又是激动,说道:“明公既有此意,洪愿倾家相助!”

“张公不是请你去助他么?”

“张公长者,待洪恩厚,洪素敬爱之,如是张公遇难,便是九死不得一生,洪亦会倾身相赴!这是私情。而今讨董,张公虽忠厚长者,军伍之才却不及明公,洪留下来助明公,想来应会更有助于讨董。这是公事。”

“公私分明。好啊!这么说,你是愿留下来助我了?”

“洪不自量力,愿为明公门下马前驱!明公但有何驱遣,洪必倾力而为。”

“子源,我刚才说我‘还在考虑此事该怎么谋划’,这一句不是假话。现在就有一件事,十分令我难做啊。”

“敢问明公,是何事也?”

“你适才说,如今当务之急:一是筹粮,一是募兵。秋收方始,筹粮还没到时候,但募兵却的确是现在的当务之急,理应着手了,然我再三思酌,却想不到一个好的募兵的由头啊。”

“此事何难!明公交给我去办就是。”

“卿有何好借口?”

“便以‘青、兖黄巾逼压我州,郡兵老弱,不堪战,为保郡土,需更募兵’为名就是。”

“以此为名,不会引起郡人的怀疑么?毕竟我郡离青、兖颇远啊。”

广陵郡在徐州的最南边,青州、兖州在徐州的西北和北边,青、兖黄巾再逼压徐州,受到压力的也只能是琅琊、东海、彭城,换言之,也该是陶谦和彭城相薛礼,而不该是广陵。 шшш▪ ttKan▪ c○

“数十万郡人的安危,岂能尽托于邻郡之手?事不预则废。以此为借口,纵是郡人有疑,也无话可说了。”

其实,荀贞找不到募兵的好由头,主要不是因为担心“郡人生疑”,主要是担心“郡吏生疑”。好端端的,忽然要大肆召兵,郡人可能不会多想,但同在郡府、了解郡府情况的那么多郡吏却定会有不少因而生疑的,别的不说,就郡府缺粮之事,郡吏皆知,缺着粮还要募兵,这不是在人为地再加大郡府的负担么?不但定会有不少郡吏生疑,还定会有不少郡吏上书劝谏。

事实上,臧洪现在主动揽过此任,本身就已经是帮荀贞解决掉这个大麻烦了,——臧洪是郡功曹,在郡中威望挺高,郡吏中有很多是他的好友,如郡贼曹掾陈容,还要很多一向仰慕、敬重他的,由他来牵募兵的头,无形中就已经减轻了大部分郡吏可能会有的怀疑,以至阻力。

荀贞当即拍板,说道:“好!那就依你的意见,便这么办!”

“募兵之事,洪可负其全责,但有二事,却需得先请明公示下。”

“你说。”

“兵从何处募,此其一;募多少,此其二。”

“吾郡去年遭黄巾之乱,户口颇损,只从本郡募必然不行,丹阳兵天下闻名,我修书一封,写给丹阳太守,今次募兵,可部分从本郡募,再从丹阳募一些来。”

丹阳郡就在广陵的南边,两郡接壤,去丹阳募兵是很方便的。

丹阳太守周昕和袁绍、曹操的关系都挺好,荀贞此前为借粮种等物已经给周昕写过一封信去,周昕虽然没有借给他,但回信的措辞很客气,也很热情,特别还说到:多次从本初、孟德处听闻颍阴之名,久思一见,广陵、丹阳虽分属二州,然郡界相接,今贼寇蜂起,将来如再遇到大的贼乱,两郡可以守望互助。粮种等物周昕可以不借,那是因为丹阳可能也缺,但兵源丹阳却是一点不缺,荀贞有十成把握,只要一封信去,到丹阳募兵这件事周昕必会答应。

臧洪大喜,说道:“丹阳素出精卒,如能到丹阳募些兵来,自是最好不过!”

“至于募兵的数目,郡府缺粮,便是等到秋收后,纳了秋粮,郡府也仍不宽裕,这个数目,我看啊,最多两万人,不能再多了。”

“是。”

“如此,此事就托付给子源了!”

“明公放心,我必将此事办好!”

堂外夜色渐浓,一阵凉风吹入室内,堂中烛影摇红。

凉风不但吹拂到了烛焰,也吹拂到了荀贞的发髻、衣襟。

他转首堂外,院中风动林叶,半满的明月悬挂夜空,洒下清辉。

他不觉感慨万千,说道:“人生一世,几番月明,几番风凉?去日苦多!子源,国家养士二百年,深恩难报,现在是你我仗节死国之时了。我还是那句话:事如能成,虽死无憾!”

臧洪胸怀激荡,立在荀贞身侧,同迎凉风,同望明月,应道:“事如能成,虽死无憾!”

165 常山中军真倜傥(下)61 一朝食尽分别去 令使英雄气填膺147 沙丘台上旧时月(二)69 英雄志气袁本初97 出身未捷身先死94 愿以区区当芹献130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五)53 佳客翩翩洛阳来(下)64 难居人下刘玄德 文动天下陈孔璋93 孙文台一战破营 荀贞之喜得徐荣1 风物迥异江南地69 孔公绪郁积染病 荀贞之喜得麟儿21 赏钱162 一将功成万骨枯(中)30 归家诸事7 遍观诸郡(上)78 了却山中寇贼事(二)94 感故念旧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72 宁舍济北取任城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37 无礼赔罪79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上)8 势先造成计乃行54 胆大妄为豫州儿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75 曹纯少贵气吞虎3 先表北海刺青州161 一将功成万骨枯(上)95 冀州北望气如何5 寻贤不遇(上)5 邯郸陌上九月秋(五)81 不足忧惧刘玄德14 性格64 难居人下刘玄德 文动天下陈孔璋46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七)15 出城激战9 高子绣髡发代首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124 三战尽复东郡地(九)36 什伍56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六)94 愿以区区当芹献88 风卷雷动诛邺赵(四)32 督邮一怒(中)5 冀董幽田两名俊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16 乱将至中流击水49 登门158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三)43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四)130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五)158 刘玄德两战援徐60 五更鼓角声悲壮(上)10 荀家五虎度陈仓(上)198 舍泰钦名臣之望7 清洗颍阴(上)38 名将不必后世知 取义安雅各有道14 荀家五虎度陈仓(五)50 排场204 财用不足何以补49 登门18 未到轻身入京时61 一朝食尽分别去 令使英雄气填膺59 刚孝好义朱公伟(下)90 袭阵兵退夏侯惇(八)84 袭阵兵退夏侯惇(二)33 程偃137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三)82 了却山中寇贼事(六)7 置彀在此请君入23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四)50 祭祀族宴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63 下邳相旧习难除107 克曹而后可图荆68 司空病薨长安里 相国倒行洛阳城86 慈仁兵则不能使 将军临机最无情90 揭竿而起为招安107 克曹而后可图荆50 吕奉先攻胜李通(下)80 恨天失我傅南容75 曹纯少贵气吞虎56 善练兵者必练胆气48 许君卿计败张辽36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七)3 路见白骨露於野4 最风流之武评(一苇)89 袭阵兵退夏侯惇(七)254 飞檄八郡召兵至13 荀家五虎度陈仓(四)27 如梦60 刘备月下图远志 关羽林中慨为驱5 江禽96 鲍允诚兵败被杀 赵子龙进克历城(上37 生来无计避征徭27 举荐戏忠42 孙郎威震定颍外76 臧子源主动请缨 荀贞之感慨风月92 北海郡邑黄巾满 孔融襟抱称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