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取天下唯造时势 图兵胜当行正奇

电脑坏了,修了半个多月,刚修好,今天开始正常更,这月还是至少三十更。

——

荀贞讶然问道:“伯槐,卿为何事求助?”

“林得家中信,林从父为河内王太守收系,举宗震怖,林实在无法,只能求到君侯这里,求君侯相助。”

原来是常林的从父被王匡给抓了。

荀贞心道:“伯槐是我的家丞,王公节不会不知,那伯槐的从父被他抓了,想来定是有缘由的。”因问道,“卿从父缘何被王太守收系?”

常林说道:“林从父家中有一徒客,因小事而触怒了林从父,林从父遂挞之,结果被县中诸生告之了王太守,王太守因将林从父收系。”

荀贞与荀攸、戏志才等对视一眼,皆觉错愕。

所谓徒客,也就是佃农、食客之类,触怒了东家,被东家打上几下,作为荀贞来说,他对常林从父的这个举动肯定是不赞成的,这是在仗家资欺人,可实事求是的说,确也不至于罪至被收系,——因为当下本来就是一个存在“贵贱等级”的社会,身为东家,别说打几下佃农、食客,便是把人给打死了,触犯了国法,只要有钱有势也能遮掩过去。

可常林的从父却竟因此而被收治了。

常林家在河内也算一个大族了,不看常家的面子,荀贞的面子呢?常林可是荀贞的家丞。王匡也不看?

细想下王匡到任河内郡以来的各种政令、举措,他不看荀贞的面子也还真是一点儿都不奇怪。

为了给袁绍起兵筹措粮秣、钱饷,同时,也是为了镇压郡中的反对力量,树立威望,王匡这些时在河内着实抓了不少人。王匡年轻时就和蔡邕交情不错,其为人又有侠气,轻财乐施,所以在士人中颇有美名,尤其在正值热血年纪、仰慕大侠名士的年轻士人中很有威望,因此,他就以“诸生”,也就是在郡、县学校里读书的年轻儒士们为耳目,使之探伺郡中,无论士、吏、民,凡有过错者,一概收捕之,考以钱谷赎罪,稍有延期未缴的便灭其宗族,已经夷灭了好几个宗族了,常林的从父是正好撞在他的枪口上,也难怪常林的从父一被抓,他族中人便皆震怖,无有敢出头营救的。

常林是实在没有办法,这才不得不求到了荀贞这里。

荀贞心道:“王公节竟真有如此酷烈!”

当年在颍川,有人说荀贞是酷吏,和今之王匡相比,荀贞自叹不如。

荀贞对常林说道:“伯槐勿忧,我这就书信一封,立刻遣人快马赶去河内,面呈王太守。”

说着,他铺开纸墨,提笔给王匡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大概是:今州郡起兵,诛天下之贼,顺应天时是也,河内表里山河、士众民殷,占北国地利是也,倘使能任用贤人,再得人和,则于诸路义军之中,王匡必能独占头筹,高立功名,常林从父素有清名于州郡,闻今以细过而被抓,恐王匡会失郡中人望,不利讨董,因窃以为不如放了他,以示恩德郡中。

书信写就,封了口,荀贞即叫人进来,命立即送去河内。

常林伏拜在地,再三致谢。

有了常林这一打断,等他退出去后,荀贞等便不再讨论董卓是否会退出洛阳,而改以议论当下的军事。

曹操曾在给荀贞的信中说,说酸枣的那些人不思出战,假以时日,用不了多久,必会因粮尽而散。荀贞、孙坚两部联军现在倒是暂时不愁粮秣,他俩先后从孔伷那里弄来了不少粮食,可是荀贞却也不能在颍川多留,孙坚还好,长沙太守已成了他的旧职,他而今是颍川太守,在颍川待多久都行,荀贞的本职却还是广陵太守,广陵远在颍川东边数百里外,徐州又不安稳,郡外有刺史陶谦阴伺,而荀贞任广陵太守这个职亦是去年才上任的,换言之,虽经过种种的努力措施,他在郡中尽管此时已算根基较稳,可却也不能长时间在外,身不在郡中的。

所以,主观上来说,荀贞是希望速战的,希望能快点把董卓这事儿搞定,该捞的好处捞到,该得的名望得到,然后他就可以赶紧回广陵,为下一步的群雄逐鹿做准备。

可是,客观上来讲,却是万难速战。

酸枣诸军十余万,不动;袁术屯兵鲁阳,不动;袁绍意在冀州,也不动,看似声势浩大的四路义军,除了荀贞和孙坚这一路,只有曹操、鲍信敢于出战,可经过前番之战,他二人大败而归,便是重再分别募兵,锐气已失,短日内也断难再战了,现下敢战、也能出战的只剩下了荀贞和孙坚这一路,前时虽从孔伷手里夺了点州兵到手,可就算把州兵也加上,也不过才几万人马,只凭这点兵马,却也是无法再次出击的,如强要出击,也是落败一途。

荀贞对此,可谓左右为难。

不过还好,因清楚历史走向之故,早在出兵前,他对此就有了心理准备,所以为免后顾之忧,提前在广陵布置好了一番局面,至少到目前为止,广陵郡中尚还安稳,陶谦虽窥伺在侧,却因袁绥和姚升等理政井然、陈褒等陈兵郡界,以及郡中士大夫多拥护荀贞之故,暂时也还没有什么举动,故而荀贞倒是仍可以安心地待在颍川,等待战机,以再次出战。

“等待战机”,这个战机,指得自然是董卓兵“厌战思归”之时。

现在天子刚西迁不久,董卓亲坐镇洛阳,又是散财、又是掘墓、又是赏赐妇人,财货美人的激励下,董军上下的斗志尚高,可洛阳毕竟已被烧为废墟,城内外的居民也都被迫迁徙去了长安,待以时日,那董军的将士中胡人众多,便是汉人兵士,因多来自凉、并这些汉胡杂居之地,亦有不少都沾染了胡人的习俗、脾性,换言之,大多是野惯了的,肯定会不耐在此人烟罕见的废墟之所久待,必有思归之意,而只要他们起了思归之意,这仗就好打了。

说到底,打仗打的是士气、是人心。

董军将士都想离开洛阳了,不想在这里待了,便是他们人马再多,器械再精,战力再强,人心一去,士气一无,便是袁绍、袁术兄弟和酸枣联军仍不肯出战,只荀贞和孙坚两支人马,荀贞也有一定的把握击败他们,获取胜利。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中,为何在曹操、鲍信、孙坚接连败北后,孙坚能败而复胜,甚而一鼓作气,抓住机会,长驱直入,进一步地把吕布、董卓都又接连击败,终兵入洛阳,成就为后世赞颂的忠烈威名,其中固是有孙坚猛鸷之因,可最根本的缘故,在现今掌兵已久、熟知沙场兵争事的荀贞想来,应也正是因为那时的董兵已无了斗志,都厌战思归了,要不然,孙坚再猛,肯定也是难以进洛阳半步的,——要知,即使在董卓死后,那凉、并集团却依旧兵势盛壮,还又把持朝廷、扰乱天下了很久,由此足可见其强。

孙坚之胜,非因人力,实因时势。

人力有时而穷,时势却是无可违逆。

荀贞这几年位居高位,通过与曹操等人的结交,也算是亲身介入到了朝中高层中的争斗,通过亲身的感受,加上他对历史发展的了解,两相映证,他渐渐明悟到:争权势也好,争天下也罢,争得不是人力,争得其实就是时势。

有那么一等人物,能够抓住时势,借时势而起,可在荀贞看来,这等人物却还算不得英雄,至多是个豪杰,真正的人杰应该是不但能借助时势,还能因力施力,在目前时势的基础上再创造出一个有利自己的新时势,此即所谓之“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荀贞之前给曹操的信,信中写天下英雄气,曹操独占五斗,严格说来,这一句话不算“奉承”,汉末之际,群雄并起,可既能抓住时势、又能创造时势的实则无几,曹操为其魁首。

也因了有此明悟,闲暇时,荀贞现下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时势”了。

讨董,是个时势,能够借机起兵;董兵思归,也是个时势,可以借此名压诸侯;讨董之后,群雄逐鹿,也是个时势,可借之夺占地盘;可再之后呢?

荀贞以为,他就该创造时势了。

不能总是顺应时势,顺应时势的豪杰不少,袁绍、袁术、张邈、桥瑁、刘岱等等这些人,包括后来割据各地的诸色人等,他们都可以说是顺应时势的,要想从他们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非得再造时势不可,只有造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时势,借助其浩浩荡荡、无人可以违逆的势头,也即所谓之“天下大势”,又可称之为“人道天命”,才能轻取天下,再造乾坤。

可是,这个时势他又该怎么造呢?

他现在还没有一点头绪。

收回思路,把目光重投注眼下,荀贞听到荀攸正对他说道:“君侯,今我军虽暂归颍川,屯驻休养,可为来日与董军再战计,以我愚见,似最好也不要空坐等机,不防未雨绸缪,先下些闲着。”

“下些闲着?”

“正是。”

“如何下些闲着?”

“我有一计,君侯如肯按计行施,来日或可用上。”

!!

92 兵临西华(中)14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四)29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134 圣旨一下赴冀州(四)92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18 未到轻身入京时33 破敌(下)48 惟是小人最难养64 欲得铁马先得人116 三战尽复东郡地(一)87 袭阵兵退夏侯惇(五)5 且以盗贼付太守5 寻贤不遇(上)81 漫笑将军弱无胆 当斩青绶以励气15 原盼劝贼183 商应拜奉州印绶123 吕布剑客意亦雄107 转战十县至平舆(上)27 朱公伟奉天子诏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贼名水上号锦帆220 陶恭祖数求归乡182 元龙片言郯城开5 且以盗贼付太守32 君为虎士50 吕奉先攻胜李通(下)123 吕布剑客意亦雄90 胡徐吕内斗兵乱 甘潘凌初战先功13 志才出山216 征役备物筹入鲁42 鲍信烛下劝离洛47 武贵立功85 袭阵兵退夏侯惇(三)74 花开是为迎卿来23 市中美人96 会师城下(下)32 督邮一怒(中)10 荀家五虎度陈仓(上)175 阴德献上削贼策63 讨董未成岂可还 以孝为名事能成62 桥元伟恃功身灭 陶恭祖侵迫彭城15 命令17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上)71 此子存有难测之志20 屯田从来积粮策267 荀贞之态渐枭雄15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7 无赖26 威震郡北33 督邮一怒(下)53 灭族(上)51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上)60 不知诸卿欲从文从武?44 练军方略91 陶谦坐视待成败 董卓谋备据相国5 冀董幽田两名俊154 沙丘台上旧时月(九)78 开阳连营屯兵地 陶谦厚待泰山军54 胆大妄为豫州儿2 郡留四杰内外镇 兵分六部旌旗扬80 恨天失我傅南容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86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7 每思内战常啮指65 延揽勇士(上)259 宣文教何劳三请15 玄德仁义愧独生197 周幼平如熊举将(下)78 了却山中寇贼事(二)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32 阳平文谦侵如火 常山子龙稳似山7 计划59 文若誓愿扶汉室 贞之笑辱董仲颖4 风雪夜刺(上)167 满营呼拥张益德(上)159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四)83 袭阵兵退夏侯惇(一)21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二)113 诏讨东郡出汝南(下)119 郭奉孝东阳说反 刘玄德广陵先至43 焉可自弃学陈项77 北边健将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众3 董卓兵掠颍川地 孔伷借兵陈国中28 君子报仇17 推功相让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38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九)99 董仲颖毁弃洛阳 孙文台拔剑立誓79 了却山中寇贼事(三)33 程偃92 兵临西华(中)209 州举茂才郡孝廉92 先留锋锐鞘中掩 稍容待得变后出49 登门23 文聘(中)70 相见恨晚堂上欢91 陶谦坐视待成败 董卓谋备据相国287 彰廉礼贤下邳行(下)229 卞驺黄巾待驱行50 人谋不藏实堪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