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常山中军真倜傥(下)

午前军食,吃过饭,让部队消消食,等到过了午时,赵云传下军令,命黄迁率部出营。

因是诱敌,所以黄迁出营时毫无掩蔽,旗帜鲜明,做出了不小的声势。

很快,城中守将张闿就接到了军报。

“荀军分出一部,往泗水渡口方向去了?”

“是。”

“有多少人马?”

“约得千人上下。”

黄迁出营时,不止旗鼓喧哗,而且做了伪装,拉长了部队正常行军时的长度,并带了些民夫,所以误导了城中的斥候,让其误以为有千人之众。

张闿叫这斥候退下,对堂上的军官们说道:“这赵云竟果是为击泗水渡口而来!”

军官中有人说道:“昨日我从都尉登城观看荀兵军容,见赵云所带之部卒至多三千人上下,除去运送军粮、军需的民夫,能战之卒应在两千余之数,凭他这两千人,是断难打下我下相城的,他只能是为夺取泗水渡口而来。”

又有军官说道:“渡口不可失。赵云既已遣兵去攻泗水渡口,都尉,我部当速援之。”

张闿却不急,他闭上眼,思考了会儿,睁眼说道:“泗水渡口固当援,可应该怎么援,却得好好谋划。”

“都尉何意?”

“君等试想:在我遣出兵马,去援助泗水渡口后,赵云会有何对策?”

“他还能有何对策?不外乎遣兵截击。”

“正是。赵云所带的部卒共约三千上下,便算是其中的战卒只有两千余,那他现在营中至少还有千人可战之兵。他留在营中的这千余战卒,必就是为截我援兵而预备的。”

“……这又如何?他虽是在营中留了千余兵卒,可我城中、城外的兵马人数却是远胜于他,自也可以再遣兵反过来截击他。”

“这便就是我所说的‘好好谋划’了。”

“都尉之意是?”

张闿恶狠狠地说道:“我的意思是:吾等不妨就趁这个机会,毕其功于一役,把赵云给打掉!”

“怎么打掉?”

“遣援军往赴渡口,待赵云的余部出营截击,再起主力,先把其余部灭掉,然后再与渡口守军和援渡口的兵马共力,把打渡口的那股荀军给歼灭掉。”

听了张闿此话,诸军官皆细思量。

张闿的意图很明确:他要趁赵云分兵的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先把赵云留在营中的一部打掉,然后再把进攻泗水渡口的那一部消灭掉,从而取得胜利。

军官们考虑过后,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赞同的说道:“赵云兵马既少于我,临我坚城,却又分兵,此兵家大忌!都尉欲趁机而灭此敌,此高策也!”

反对的说道:“我有坚城可倚,何必尽起军马,与赵云野战?胜之固喜,可如若败了?城池难保。”

张闿说道:“就算一时不利,我军也可退回城中,有何‘城池难保’之忧?”

淮陵、徐县两地之陷,正如许仲所言,半是荀军将士之功,半是阙宣内应之力,下相远在下邳郡北,阙宣的影响力达不到这里,——便是阙宣的影响力达到这里,布置的有内应,张闿在得知淮陵、徐县失陷后,也早已对城中进行了戒严,不但把守卫重要区域的兵士都换成了丹阳兵,由自己的亲信防御,而且把城中的豪强大姓都给严密地监视了起来,所以他完全没有会不会在他主力出城后、城中出现内乱的担忧。

既无内忧,那么就算是主力出城,城池也不会因此而丢。

因此,诸军官再细细思量,觉得张闿这话说得也是,反正城池在他们的手中,那么即使野战不利,完全也是可以退回城中,再倚城而守的。

现在就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值不值得这么做。

就像反对者说的:他们有坚城可以倚靠,赵云去打渡口,他们派兵去援救渡口便是,又何必一定要尽出主力,与赵云野战?

张闿说道:“荀军入境至今,连胜,已取下邳半郡之地,现我军急需一胜,以提振士气。今赵云犯昏,给了我等这个机会,我等岂可不将之抓住?这一仗打胜,诸君名声必将大显,方伯的恩赐也必将丰厚!吾闻之,‘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诸君,还有何疑虑?”

张闿与陶谦是乡里人,本地方轻侠,有些勇名,故而为陶谦所用。今他虽已居任比二千石的都尉之职,可身上的轻侠气却还保存十足。轻侠和大部分的士人有一个共通之处,那便是“好名”,眼见当前有了一个扬名的好机会,并可因此而得到大量的赏赐,张闿怎能按捺得住?

军官们听了他这话,大多亦怦然心动,遂俱道:“便如都尉言!”请张闿下令。

张闿当下指派诸人,分派任务,却是从城中遣了千人出援泗水渡口。

有军官不解,问道:“缘何不调城外人马,反从城中调兵?”

张闿笑道:“此谓‘出其不意’。赵云屯营城东,逼近我军的城外兵营,我料之,这必是因他认为我会调城外兵援渡口,可我偏调城内兵往援,从城西出城,使他阻之不及!”

赵云筑营之地距城外的守军兵营不是太远,而距城西却颇远,也就是说,如调城外兵出援,赵云营中的余部很快就能够将之截住,可如调城内兵从城西出援,赵云营中的余部就需要追赶一段路程,这样,就能给援军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使优势倾向张闿他们这边。

诸人道:“都尉高见!”

调了兵马出援渡口,张闿又传令给城外兵营:俟荀军营中的赵云余部出营之后,便截击之。

传下这两道军令,张闿又点了几个军官,说道:“赵云营中尚有余部千人,只营外那八百人是难以胜之的,到时,汝等各带本部,亦出城截击赵云余部。我在城头亲观汝等战!”

得令的诸军官应道:“诺!”

分派停当,当即,奉命去援渡口的军官即出堂归营,调集人马,出城赶赴渡口。余下得令的军官也各自回营,部署调动,只等赵云营中的余部一动,他们就出城进击。

……

赵云营中。

得报张闿没有从城外营中调兵,而是调了城中守军的一部从城西门出城,去援助泗水渡口,赵云不觉笑了起来,说道:“张闿虽无谋,亦小黠也。不调城外兵,反调城内兵,这必是因知我定会截击他的援军,恐他的城外兵一出营就会受到我军的截击,所以而如此为之。”

严猛问道:“他既没有调城外兵,我军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一仗,赵云定下的目标是:佯攻渡口,调城外守军出营,然后击灭之。

现下,没有调动城外兵,却把城内的兵马给调出来了一部,接下来是继续打,还是不打?

赵云忖思片刻,说道:“张闿虽没有调城外兵往援,但只要汝等出营截击他的援兵,我料之,他城外的兵马定然坐不住,还是会出来的,以图反过来截击汝等,所以,不管他现在调不调城外兵,结果都是一样,只是他的城外兵在出营的时间早晚上有些不同罢了。……严军侯、何司马,你二人可率部出营了!”

严猛、何仪接令,立即归本部,带本部兵士,加上赵云拨给他们的兵卒、骑兵,迅速出营,绕过城南,急往渡口方向,追击已然出城前去渡口的敌人援兵。

……

接到军报,张闿看罢,叫传给左右看。

他笑对左右说道:“君等且看,如何?如我所料,赵云留在营中的兵士,果是为了截击我的援军。既然他留在营中的余部已出,可令城外军士出营,并城中军士也可出击之了!”

“赵云的余部虽然出营,可他不会空营而出,他的营中肯定还会留有人马,都尉,需得防他用计啊。”

“他就那么点人马,去打渡口的有千人,此时前去截击我援军的又有千人,顶多,他营中也就是剩下个几百人,多则四五百,少则二三百,区区数百人又能翻起什么浪?况且,你们没有看到军报中说,去截击我援军的荀军中,打得有‘中军校尉’旗,此赵云之旗也。连他都亲自出营了,他营中莫说最多只存数百人,便是尚有千人,无主将坐镇指挥,又有何惧?”

左右军官皆道:“是。”

很快,军令传到,城外守军出营,同时,早前接到命令的城中数部兵士也开东城门而出,两支人马汇合,衔尾追击严猛、何仪部。

得报城外守军出营,赵云令击响战鼓,带营中剩下的五百精卒倾营而出,横阻敌进路。

张闿登上城头,亲自观战。

……

赵云带兵出营之时,黄迁已到了泗水渡口,渡口的守军昨夜听了张闿的告警,一直保持戒备,所以反应很快,没等黄迁部近前,就已经摆好了防御的阵势。

虽是渡口守军提前摆好了防御,黄迁却不以为意,因为他本就不是为攻占渡口而来的。

故此,他根本就没有理会渡口的守军,在离渡口还有几里地的位置便停了下来。

他令部卒分成两部,一部面向渡口,摆开守势,一部面向渡口的对面,亦摆开守势,两部各两百人。他自带百人居中,为此两阵的预备队。

渡口守军一时间不知他这是在干什么,没有贸然出击。

便在布阵之时,那从下相城中来的援军却已到了。

——泗水渡口在下相县的西北方向,这支援军是从下相城西门而出,距渡口较近,故而虽是后出,却在黄迁到渡口后未久,便也赶到了。

这有些出乎了黄迁的意料。

他登高望之,见这支敌人的援军主力人马离本阵尚远,可前头的骑兵却已将至。

他细望之,估算敌援军的主力大约有千人上下,再看那突前来袭的敌骑,只有十七八骑,人数虽少,来势汹汹。

黄迁心知,这定是援军的主将发觉他正在布阵,所以遣了军中的骑卒先来冲扰一番,以延缓、甚至阻止他的阵势列成。

黄迁默算这十七八骑的速度,发现当他们冲到自己阵前时,自己的阵势还不能列成。

步卒对抗骑兵,全凭阵型,阵势如果不成,就真的会被这十七八骑将己军扰乱,而敌援军的主力紧随在敌骑之后,己军一乱,它必会趁势而击,到那时,后头泗水渡口的守军不用说,看到便宜处,肯定也会出寨来击,这样一来,底下的仗就没法打了,必败无疑。

黄迁心道:“敌援军千人,泗水渡口守军五百,我部只有五百人,本就是以寡击众,断不能再让敌骑冲乱了我部。”当机立断,令部中军官,“汝等速布阵!”令部中的蹶张士开弩搭矢,预备弩射,又令弓箭手也预备射击,最后点了二十余精卒,令随自己出阵,拦截来骑。

二十余精卒皆重甲猛士,持大盾,挟铁矛,分成两排,列于正在形成中的主阵前,如一堵厚墙。黄迁提铁矛,立此小阵最前,紧盯来骑,做好了一旦弩射不中,便要亲迎敌逆击的准备。

很快,敌骑到了强弩的射程。

阵中的大弩相继拉动,粗大的弩矢呼啸而出。

随之,弓箭手开始抛射。

敌骑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中,因数目不多,又不是密集的冲锋阵型,弩矢与箭矢的射击准确性都不高,直到敌骑接近,也只射倒了七八敌骑,尚余下十来敌骑。

弩、箭都需时间才能再射,而敌骑已近。

黄迁喝令身后的重甲士举盾迎敌,他自己却没有立在原地,而是挺矛而出,对准最前奔来的一骑,侧身躲过那骑的来势,手中铁矛刺出,正中这一敌骑胯下战马的右边侧脖,深深地刺入其中,那战马受创,嘶鸣一声,带着铁矛向前又奔驰了数步,旋即轰然倒地。

黄迁揉身扑上,环首刀已在手中,越过战马倒地的身体,一下扑到了敌骑的身上,不等他反应过来,手起刀落,将之斩杀。

只听得马蹄急骤,黄迁看去,见是两个敌骑分从左右,从他的身边奔驰而过。——这两敌骑不是没有看到黄迁杀了他们的战友,只是马速太快,来不及去杀黄迁,就奔驰了过去。

这两敌骑来不及去杀黄迁,跟在后边的几骑却有时间调整马速和方向,顿便有两骑离开原奔进的路线,改向黄迁杀来。

其中一骑稍快,黄迁刚站起身,他便已奔至近前,二话不说,举矛就向黄迁刺来。千钧一发之际,黄迁闪身躲过,丢掉手中的环刀,猛然探手,抓住了矛杆。这敌骑没有想到黄迁会来这一招,索性借着坐骑的奔行冲力,闷喝一声,想要把黄迁挑起。

战马奔行的冲击力很大,这敌骑又用力向上挑动,黄迁难以立稳,身不由己地随着战马的去向踉跄后退,亏得他身长体雄,加上披挂甲衣,自身的重量不小,那敌骑这才没能把他挑起。缓过了这股劲,感觉到从矛杆上传来的敌骑力量变小,抓住这个空隙,黄迁大喝一声,双足猛地在地上一踩,借助腰劲,双臂发力,却是反把这个敌骑从马上挑了起来。

这敌骑离马落地。

“砰”的一声,黄迁亦仰面倒地,——却是战马的去势太大,黄迁再有勇力,到底比不上战马之力,终被战马带倒,不但带倒,只觉腰肢疼痛,双腿似折。

当此之际,黄迁知万不可倒地不起,不然就是身死命丧一途,强忍疼痛,以手撑地,从地上站起,见那被挑落地上的敌骑挣扎欲起身,哪里肯给他这个机会?立刻纵身扑了过去。此时,黄迁手上已无兵器,压在敌骑身上,探手用力,将他的兜鍪拽下,往他脸上便砸去,生死之时,本有的十分力气更多出了两分,只砸了两下,鲜血迸射,这敌骑便不再动弹了。

烟尘泛滚,却是另外一敌骑奔到。

黄迁这时手无兵器,浑身剧痛,已是不能再战,却勉强支撑着起来,实在无法站直,单腿跪地,迎着奔来的敌骑,毫无惧色,大喝道:“来!”把手中的兜鍪用力掷出。只见那敌骑随即而倒,黄迁一怔,看去,原来那敌骑却是被本阵中的弩矢射中。

黄迁以步迎骑,连杀两骑。

比起关羽、张飞这等万人敌,这点战绩不算什么,可对寻常军吏来说,这却是了不得的。不管是那二十余重甲猛士也好,抑或是本阵的五百军卒也罢,一时皆士气奋发,敌骑虽至,重甲猛士不退,本阵军卒不乱。盾矛共举,弩弓再发,硬是挡住了敌骑的攻势,并将之打退。

重甲猛士奔到黄迁处,在敌援军主力到达前,把他救回了阵中。

部中有樊阿的弟子,行军医之任,忙给黄迁治疗伤势。

黄迁将之推开,观察本阵,见阵势已成,又望向渡口方向,见渡口的守军现下还没有出来,这才放下心来,对左右说道:“军令:死战,退者,斩!”

先有黄迁奋不顾身地鼓振士气,继有死战无退的严令传下,这五百的部卒现而今莫说两线作战应对约一千五百之敌,便是迎对数千的敌人,就算陷入包围也足可一战了。

……

黄迁稳住阵脚,迎击两面敌时,赵云带部卒正面拦住了追击严猛、何仪的城外敌军和出城敌军。

城外敌军约八百人,出城的敌人约千人,总计约千八百人,其中城外敌军里有二百是骑兵。

以五百人阻击千余人,黄迁尚不惧,况乎赵云?

他徐徐令道:“升吾旗帜。”

……

遥见城外列阵横阻的那支荀军中也升起了一面“中军校尉”的旗帜,张闿左右有人讶然,说道:“那里也有赵云的旗?”

张闿笑道:“故布疑阵罢了。观彼人马,至多五百众,便是把荀广陵的将旗升起,也挡不住我军的攻势。”命左右道,“传令,叫他们快点把这股荀军击破,然后再去灭了那两支荀军的主力!”——“那两支荀军的主力”,自便是指黄迁和严猛、何仪部了。

左右应诺,自有人摇旗传令。

……

张闿的军令传到,城外敌军立时加快了动作。

先是试探性地进攻,分出了数百步卒,配合百余骑兵,前骑后步,冲击赵云阵。

赵云的军职名号是“中军校尉”,何为“中军”,主帅所在的位置,能被选入中军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比起黄迁、何仪的黄巾部曲,比起许仲麾下的大多数部曲,赵云的本部兵马都是战力胜之的,能与赵云部卒相提并论的,整个荀军里边也只有刘邓等寥寥数部而已。

数百敌人步骑的进攻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五百人组成的阵型依然坚固。

短暂的接战后,见击不动赵云的阵型,这数百敌步骑便退了回去。

一番厮杀,双方都没有多少伤亡。

但试探过后,就是敌人的大举进攻了。

赵云骑在马上,居高望之,观察敌军。

见敌人把步卒分成了三阵,前有两阵,分处左右,后有一阵,居前边两阵之中而处其后。敌骑则是游离在敌步卒阵的左边,——敌步卒阵的右边是下相县城,地域较窄,不利骑兵驰骋。

随着敌人旗帜的纷飞挥动,敌人前边的两个步卒阵开始移动,其左阵正对着赵云的本阵,而右阵则是向着赵云本阵的左边而去,敌骑也慢慢地开始了行动,朝着赵云本阵的右边而来。

形势很明确了。

敌军这是想以左阵来击赵云,用右阵来击赵云的左翼,而用骑兵来冲击赵云的右翼,却是仗着在人数占上风的优势,试图三路夹击,一举将赵云本阵击破。

赵云虽把部中的骑兵交给了严猛,可他的亲卫兵卒也还是有坐骑的。他对左右亲卫说道:“敌欲三路击我,不可等他们阵势形成。我欲出阵先击之,以乱敌部署,汝等可敢从我?”

左右俱道:“唯校尉马首是瞻!”

赵云即令本阵打开一个缝隙,带着十余亲卫策马奔出。

赵云本阵的右边是敌人骑兵,他自不会去与敌骑拼杀,两个步卒阵中,正朝己阵而来的显是敌人之主攻部队,赵云便径直往此敌阵驰去。

与黄迁对付敌骑的方法一样,敌阵很快弩弓连射,但也与黄迁部的兵士不能把敌骑悉数歼灭于阵前一样,这些弩矢、箭矢只射中了两三个赵云的亲卫,——之所以敌阵弩弓的战果不如黄迁的部卒,却是两个缘故,一来是因为敌阵的弓弩手不如黄迁部的弓弩手,二来是因为赵云和他的亲卫远比攻袭黄迁阵的敌骑娴熟战事,骑术既好,战术修养也更好。

迎着敌阵的弩矢、箭矢,赵云等冲入敌阵。

敌阵正在行进中,没有办法立即停下,这就减轻了赵云等突入其中的压力。

……

城楼上,张闿注意到了这一幕。

起初,他不当回事儿,但随着赵云在他的阵中冲突无前,不多时就贯阵而出,他就不能不被吸引住注意力了,不禁说道:“荀军中竟有此勇将?”说着话,他的视线随着赵云移动。

他离交战的场所远,看不清个体的人,只能看到由赵云带起的一条波浪,只见凡是赵云到处,前头的己阵就会被他迎面劈开,如战舰冲潮,劈风斩浪,一往无前。

当赵云只是贯穿他的左阵时,虽引起了他的注意,却还是没太重视,可随着赵云又从他的左阵冲入右阵,仍是所向无前,无人能挡,右阵又被赵云贯穿,继而赵云又折返回来,再一次把他的右阵冲破,并趁势再一次攻入他的左阵,又穿阵而出,最后,甚至迎上前来围击的骑兵部队,以少击多,仍能且战且走,毫发无伤地顺利退走后,他已不知不觉,不知何时离开了坐塌,站在了城楼边上,手扶护栏,身体向外探出好长一截了。

望着赵云退回本阵,张闿又惊又喜,说道:“此人必是赵云!”

惊者是赵云之英武,喜者是此处的“中军校尉”旗帜竟然是真的,赵云只带了五百人在此。

张闿说道:“赵云虽然未得中郎将职,然其校尉职号‘中军’,可见荀广陵对他的倚重厚爱,今如被我擒杀,此大功一件!”断然令道,“开城门,我亲带兵马出与他战!”

69 乐文谦领兵北上119 郭奉孝东阳说反 刘玄德广陵先至263 袁子远掌筹舟师80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下)15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274 夏侯渊传捷坎谷(中)15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5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9 做下何事引敌惊乱10 搜山千骑入深幽(一)47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八)73 赠马刘备关张喜67 志怀霜雪曹孟德(上)92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66 燕雀安知鸿鹄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5 命令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64 欲得铁马先得人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贼名水上号锦帆133 圣旨一下赴冀州(三)181 一潘当先下襄贲34 招揽乐进21 徐羊各献破敌策136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二)128 军民两屯粮百万12 郡兵曹椽9 结交34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五)212 幽兵临冀可谋兖78 好立功业潘文珪 乳虎欲夺猛虎功?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89 智勇兼备褚飞燕99 董仲颖毁弃洛阳 孙文台拔剑立誓292 陈国相襄军第一(一)6 初夜70 土为季夏序主养 将临战至纷请前68 司空病薨长安里 相国倒行洛阳城40 兵非无情不可掌6 闻寇66 急击则负缓则胜117 袁本初议废天子 戏志才笑其无谋84 处弱先击为惑敌 假败归营而骄贼107 冠盖里中安诸将 上兵当以先伐谋51 动手前夜42 鲍信烛下劝离洛27 如梦40 荀攸之志18 一赌约定先锋注 两骑策行入孔营54 胆大妄为豫州儿269 先叹董卓再叹民57 我为君取彼良驹(三)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60 刘备月下图远志 关羽林中慨为驱44 龙腾潜渊风云汇 再得虎臣潘与凌269 先叹董卓再叹民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41 虚虚实实48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九)130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三)63 荀姚谒见陶恭祖 江湖豪气陈元龙65 私家谁顾公家事 唇齿未必肯相依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262 荀休若盐铁开府54 诈死37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八)219 再选英俊固徐方72 宽仁信义刘玄德(下)265 会於汶北将击章71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63 同道53 送粮36 什伍15 原盼劝贼42 三见迟婢201 择妇寻姚问北孙15 问世间谁主沉浮50 人谋不藏实堪浩叹252 曹孟德私意图北200 遣使入豫议盟幽51 谋算将战233 数骑星夜报州郡90 袭阵兵退夏侯惇(八)46 吕布撤围南渡汝84 捕拿张直(下)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121 陈群筹粮械颇备 荀彧荐高才使彭101 许逢共上辣毒计 二袁不谋而意和300 陈国相襄军第一(九)38 初步23 劫人77 演武荐贤(下)5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7 董卓难断凉并事 吕布驰兵入荥阳75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49 圣如仲尼也好名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35 文远突陷颍川营(上)43 李通难择良木栖171 许显临机能应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