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媒归婚得两家允

定下了军资供给、役夫征用和兵马调动,以及遣间入鲁、兖诸事之后,就只等孙坚请徐州出兵的州檄送到了,戏志才等人各归本署,遣吏用掾,着手落实各自负责的事项。

荀贞独自留在堂上,命人展开地图,细看鲁国、任城等郡的地理形势,想及孙坚将要攻陈、梁二国,又看了看陈国和梁国的形势,看到陈国时,突然想起一人,却便是陈国相骆俊。

荀贞早年从皇甫嵩讨豫州黄巾时过境陈国,骆俊远迎劳军,荀贞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对此人的印象很深刻;黄巾起于八州,百万之众,横卷东西,北地的郡县泰半因之残破,而荀贞在陈国境内却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民乐于安,当时所睹之景亦令他赞叹难忘。

想及此人,又想到此人的籍贯是会稽,家在江东,荀贞不觉就心中一动。

以孙坚的知兵敢战,刘宠有再多的弩,骆俊再得国人拥戴,就算是再加上梁国、陈留的援兵,也必非孙坚敌手,陈国肯定是保不住的,那么待国破之时,能否请骆俊来徐?

想到这里,荀贞摇了摇头,心道:“我与文台之谊,天下皆知。陈国如破,骆俊必不会应我之辟。”又想道,“便是不应我辟,我给文台去封信,请他在打下陈国后,对刘宠和骆俊待之以礼,最好遣人把骆俊送回会稽乡中,却或也能由此而与骆俊结一段善缘,许能用之以后。”

写封信不费什么劲,如真能因此而与骆俊结下一段善缘,日后若是可以用上的话,却是赚了不少,并则今日程嘉归来,随行带了孙坚的回赠,也需要给孙坚去封信表示收到。

当下,荀贞想到就做,因是给孙坚的私书信,故而没叫陈仪过来,自提笔思酌写就。

写道:“三月二十九日,贞白:文台无恙?竟十日无卿信,是卿未书,抑或道亡?程嘉归,视卿赠物,琳琅满目,阿左极喜响球,短匕,季夏之爱也。卿前信言:‘汝南郡县仍通二袁,思择三两诛之’,贞信答之,以为不可,反复思量,仍持此意。豪强之属,除可得实,名士州望,戮将失德。嘉述卿将攻陈梁。名将在豫,二国款曲陈留,心向远冀,非智实愚,值公孙南噬,本初不得旁顾,击所固宜,除免后患,唯弹丸之域,不足扬将军威名,陈相骆俊,吾昔尝见,智识虽短,尚能抚民,陈人以骆名子,礼遣还乡,必可展州牧仁德。近常念昔长沙之游,驰猎山野,清觞流欢,快意难忘,董卓虽西,尚暴于朝,关东互攻,功未可期,贞不才也,与卿披艰扫秽,共扶王室。《孙子》手注,策如有疑,可书来我知,细以答。贞白。”

“响球”,是时下儿童的一种玩具,与后世给婴孩玩用的声响类玩具形制类似,都是在一个球体里边放些弹丸,摇动时沙沙作响,可锻炼婴儿的视力和听力。

“竟十日无卿信”,这个“信”指的不是书信,当下书与信的意思是不同的,书就是书信,而信则是“信使”之意,指的是送信的人,荀贞和孙坚书信不断,多时三五天便能收到对方的一封信,少时也旬日可得一信,从上次收到孙坚的信到现在为止已有十来天了,所以荀贞说:竟十天不见你的信使来了。

“豪强之属,除可得实,名士州望,戮将失德”,荀贞知道孙坚轻脱,对士人不够尊重,他昔年起兵讨董,从长沙到南阳,先逼死荆州刺史王睿,再杀掉南阳太守张咨,此二人皆为名士,而被他逼、杀如狗,为了防止他在豫州还这么干,荀贞每次给他去信,都会劝他屈己下士,特别在他上封信里见他流露出了想杀掉几个和二袁通讯的汝南名士的意思,更是不得不劝,上封给他的回信里,荀贞已经劝过他了,只怕他不听,所以这次去信仍然继续劝,真要想杀,与其屠戮名士,使郡县离心,不如杀几个豪强,还能得到点财货的实惠。

“陈人以骆名子”,这说的是因为骆俊的一项德政而使陈国如今风行的一种现象。

荀贞此前为增加徐州人口而定下的几条政策中,有一条是遵循前代旧律,只要有百姓怀孕,即令郡县送以米肉,以增加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骆俊和荀贞一样,也考虑到了战乱中的人口减少问题,为保证人口数量,他在陈国也是鼓励生育,不过可能是因现下难产、婴儿夭折的比例较高之故,所以他不是在孕妇怀胎时,而是在国人顺利生下孩子后,不管是男是女,再送上一份米和肉,因此之故,陈国人感其恩德,很多人就以骆俊的姓来给生下来的儿女命名。

信函写成,荀贞将之封好,唤堂外的小吏进来,命信使即刻给孙坚送去。

等小吏拿着信出去,荀贞低下头,手按地图,继续看察地形。

看未多时,听见堂外有人说道:“媒氏归来,明公还不相迎?”

荀贞抬头看去,见堂门口立了一人,正是姚升,遂掩了地图,笑迎说道:“叔潜回来了?”

姚升除去鞋履,步入堂中,下揖行礼,说道:“幸不辱命。”

“噢?有吴郡右姓允婚了么?”

“四姓虽暂无人应答,余族却有允者。”

吴郡的士族里除了“顾陆朱张”这四姓之外,别的大姓也有不少,听得四姓里边无人允婚,而别的大姓里有答允的,荀贞虽略感不足,却也没有太过失望之意。

吴郡的士族不能和关东、关中、蜀地的冠姓相比,却也颇有世宦高位,族脉远长的,如顾陆朱张,又如沈、应、徐、皋,等等,除了少数是近代才迁入吴郡的,多为世居吴地之民,代有名宦,彼等各族既是姓右江东,又多历代高官,再加上吴郡地处江表,风气偏向保守,因而虽然四姓皆未允婚,只有其余的两个大族同意了联姻,可也不算太低于荀贞的期望。

吴地士人的乡土意识比关东等地士人更重。

首先表现在学术上,今之关东等地,古文经已有取代今文经之势,而吴地却还是以今文经为主,古文经的家法师法不固定,且五经皆习,但今文经重家法师法,并严格制约专治一经。吴地的士族通常是家学世传,如会稽虞氏,到今之虞氏这一代已是五世治《易》。

其次表现在治史上,当下最早的两部地方史志书就是吴人所著的《越绝书》和《吴越春秋》。

再次就是表现在婚姻上,吴地士人以本地联姻为主,关东、关中等地的士族虽也多是本地联姻,比如钟繇家,和同郡的李膺家接连两代联姻,但因与外地士人交往频繁,并且历代出仕朝中的士族多,所以和外州联姻的也有不少,荀氏就和荆州的南阳阴氏有联姻。

吴人乡土意识重的根本原因在吴人与外地的联系太少。

西有江水为阻,与外界来往不便,吴人出游者少,主动与外地联系的不多。

吴地开发较晚,经济落后,人口少,“蛮夷”众多,扬州八十余县,设令者只有南昌和吴,余皆为长,会稽一郡在析出了吴郡后,辖地仍比徐州还要大,可置县不过十余,其南部至今时有诸越作乱,因此,北士向以江东为“卑薄之域”,认为“英才大贤不出其土”。固然,江东今之经济、户数与往昔相比已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北人的观念未变,蔡邕避难到吴,被称为“远迹吴会”,远者,远离中心之意,可见北人之轻视吴地,故关东士人又少有人至。

南北风俗不同,是以北人多仕北国,南人多仕南土,江东士人出仕多在扬州,稍远点,也至多是如广陵这样的近地,比如现下会稽周昕为丹阳太守,吴郡陆康为庐江太守,吴郡太守盛宪是会稽人,早前的丹阳人陶谦为徐州刺史,俱皆是任不远本地。

本地人出去得少,外地人来得也少,而出仕为官者又多在扬州本地打转,几个缘故合在一起,吴地士人的乡土意识想不重也是不可能的了。

除了乡土意识重,江东三郡现下还算安稳,荀贞掌了徐州,下一步会干什么?吴郡士人必有猜测,四姓等不肯允婚,或亦有不想在时局开朗之前就被荀贞拖入关东乱战中去的缘故。

荀贞问道:“允婚者何姓?”

“钱塘全氏,永安沈氏。”

听了是者二族,荀贞原先的略感不足更是所剩无几了,颇为喜悦,因此二族虽不及四姓,却也相差不远。

“钱塘全氏,许的何女?”

姚升说道:“全柔的从妹。”

全氏族中这一代中最有名的当属全柔了,此人早年被举孝廉,数迁,补尚书郎右丞,逢董卓乱政,遂弃官归乡,州辟他为别驾从事,后被朝中授为会稽东部都尉。

荀贞点了点头,又问道:“沈氏所许何女?”

“仲则之妹。”

“仲则?可是沈仪么?”

“正是。”

沈氏的族姓与全氏相当,其先本非江东土著,前汉时迁居九江,已是显宦,族中有官居骠骑将军者,入到本朝,有名沈戎者,被光武封为海昏县侯,辞不受,又举族徙至会稽,遂世居至今,顺帝时,分会稽为吴郡,其乡被拨归吴管,因又从会稽人变成了吴郡人。

沈戎迁到会稽后,其族裔与会稽和后来吴郡的名族通婚不断,如沈仪的祖父沈鸾,本身是陆稠的外甥,又娶了陆稠的女儿,而沈仪的外祖则是盛宪。

荀贞喜道:“我闻沈仲则守道不移,不妄交纳,今却将妹许给了我族中的弟子!”

姚升笑而不语。

姚升是不好直说,以沈仪的性格,本是不愿意允婚的,但姚升为荀氏子弟求妇的事情被盛宪知道了后,盛宪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插手其中,这才有了沈仪许妹之事。

荀贞又说道:“虽只得二姓女,然出自全、沈,必佳女也,足可配我家弟子了。”

吴郡士族颇多,按理说,以荀贞现下的权势、名望,就算吴郡的士人再保守,再有乡土意识,也应是不该只有全、沈两家许婚的,事实上,姚升到吴郡后,本来也的确是有好几个大姓都有意应允的,可之所以后来除了全、沈,其它的都不再提许婚之事,乃是因为一件事。

只是这件事,姚升也没办法对荀贞明言。

这件事是:在姚升为荀氏子弟求妇的消息传开后,吴郡中的清议者发表议论,说:“公明不娶,二龙应之,司空违命,公沙割席,广陵攻州,无诏非义,盛名之下,乃有虚士”。

“广陵攻州,无诏非义”说的自是荀贞,说他没有诏令,以郡攻州,是不忠不义。

“司空违命,公沙割席”说的是荀爽,北海有望族公沙氏,荀爽与其族中一名叫公沙孚的友善,两人年轻时相约,出不得事贵势,后来荀爽被董卓强征,九十三日而为司空,公沙孚认为荀爽违命,便在其后的一次见面时,与荀爽割席而坐,不肯与之共席。

“公明不娶,二龙应之”说的是桓帝末年,中常侍唐衡想把女儿嫁给汝南傅公明,公明拒之,唐衡转把女儿许给荀彧,荀绲同意了,荀绲是荀氏八龙中的二龙,是以说“二龙应之”,这是在嘲讽荀绲没有清直的刚正气。

六句议论,两句讽刺荀绲,两句暗指荀爽趋炎附势,两句抨击荀贞,虽是只有仅仅二十四个字,却是接连贬低了荀氏两代人,贬低的还是这两代人中最出色者。

发此议论的吴人,不排除其中确是有生性高洁,是在真心批评荀爽和荀贞的,但其中却也一定有不少是想趁此机会,通过贬低荀氏这个关东右族,从而来抬高江东吴士声价的。

由是之故,姚升此次回吴郡,只给军中的诸荀说成了两门婚事。

吴人的这几句议论,不但说了荀贞,还说了荀爽和荀绲,既是为荀贞的尊者讳,也是担忧荀贞闻此会勃然大怒,日后真要兵入吴地时,恐会有害于吴之士人,所以,这件事姚升不能说。

79 毋要临渴而掘井35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六)54 焉知生死麹义勇295 陈国相襄军第一(四)35 集合26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七)49 吕奉先攻胜李通(上)73 众议讨董能行否 首事忠云连薛礼8 收得颍川吏士在 酸枣有信急骑来34 孟涂敢弃夜袭利24 铁官见闻212 幽兵临冀可谋兖69 丈夫做事应如北风扫雪293 陈国相襄军第一(二)69 丈夫做事应如北风扫雪48 惟是小人最难养96 贾诩忧山东再起 董卓欲求和阵前45 欺人22 枉费心机空费时54 胆大妄为豫州儿1 上任7 清洗颍阴(上)6 闻寇27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八)265 会於汶北将击章147 沙丘台上旧时月(二)92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52 围魏救赵乱其阵139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五)51 谋算将战70 陶谦虽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44 而今本为多事秋81 了却山中寇贼事(五)21 今有颍阴乳虎(中)257 徐元直献策危行75 爆竹声里辞旧岁(下)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56 善练兵者必练胆气49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11 朋党33 战罢将军色不改 愿以剩勇取全功42 可愿南下?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97 孙文台单骑陷阵210 岂可因己污主名31 除恶务尽91 事了挂印江湖去(上)102 殊死鏖战破敌营(上)44 许仲程偃91 忽然闻得故人到79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上)141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七)1 谋北要在泰山郡75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29 钟繇301 陈国相襄军第一(十)65 私家谁顾公家事 唇齿未必肯相依96 会师城下(下)59 刘玄德乡亭杀吏 荀贞之道边得民13 黄巾围城118 三战尽复东郡地(三)265 会於汶北将击章180 四陈并力厚丘陷39 开练11 督邮属吏107 冠盖里中安诸将 上兵当以先伐谋25 临水慨叹古今事 莅敌思量远近兵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70 陶谦虽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79 广陵悬榻迎陈登49 登门150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300 陈国相襄军第一(九)22 鹄备分得胜负机5 风雪夜刺(下)72 宁舍济北取任城41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二)31 程普谏止回师救3 习射12 驰援50 排场68 凤集西乡(下)78 好立功业潘文珪 乳虎欲夺猛虎功?84 捕拿张直(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轻 荀友若敢问争徐229 卞驺黄巾待驱行40 铁营78 好立功业潘文珪 乳虎欲夺猛虎功?8 守职岁满乃为真68 志怀霜雪曹孟德(中)128 军民两屯粮百万74 花开是为迎卿来28 三军兵至董营外 刘关驰挑敌将前31 何机点兵趁夜袭 关羽惜刀不杀贼60 樽前豪杰意难决126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一)74 爆竹声里辞旧岁(上)雷电灾害啊,晚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