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招揽乐进

第二更。

——

官寺的格局是一大两小三个院子。

中间的院子最大,归荀贞使用。两边的院子较小,一为乡佐、佐史办公之处,一为游徼驻足之地。

——游徼是由郡中派下来、配合县乡维持治安的,就好比郡级的治安巡查员,通常不止负责一个乡,像小一点的乡,可能一个游徼得负责两三个乡,所以需要不停地巡查各乡、诸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但人不是铁打的,也不可能每天都巡查,所以在乡中给他留了一个小院,连办公带歇息。

乐进从后门进到主院,见一个带冠、黑衣的佩剑吏员刚好从堂中出来,低着头往院外走。乐进瞧了两眼,转到堂前,登阶而上,堂内只有荀贞一人,正跪坐在案前,在一片简牍上写字。乐进在门口脱下鞋,向荀贞揖了一揖,说道:“贞之,在忙呢?”

“文谦?……,你起来了?”

“惭愧,惭愧。这几天赶路有点累,一觉睡到现在了。”

“知道你累,昨儿你睡着后,可是鼾声如雷啊,吵得我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就睡不下去了。……,灶上给你留的有饼、羹,吃了么?”

乐进在案几侧边的一个榻上坐下,答道:“昨晚饮酒略多,病酒头疼,没有胃口吃饭。沐手的时候,就着瓢喝了点井水,——你舍院里的井水不错,冰甜可口。”问道,“我刚进院时,见有一小吏出去,垂着个头,心不在焉的,有什么为难的公务么?”

荀贞先不回答,说道:“你等我片刻,等我将这封信写完。”笔尖蘸墨,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在竹简上续写了几行字,最后两行分别写道:“谨伏地再拜”、“忠马足下”。

乐进坐在榻边,看不清他写的内容,不过能看到大概的格式,问道:“这是给谁在写信?”

“阳翟有个朋友,姓戏名忠。我给他写封信,邀他有空来乡中看看。”荀贞洗了洗笔,将之放到笔架上晒晾,收好书简,印上封泥,先放到一边,这才接上乐进方才的问题,说道,“不是有为难的公务。刚才那吏员是本乡的乡佐黄香,他是来向我告辞的。”

“告辞?”

“本乡有一大姓,高氏。黄香与高家子有矛盾,发生过争执,所以他前两天去找了县君,提出请辞。县君将他安排去了别处。”

地方大姓逼走长吏的事情都常见,更别说逼走一个乡佐了。乐进也不奇怪,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问荀贞,“那这个黄香一走,乡佐岂不是空缺无人了?”

“黄香带来了县君的吩咐,叫我推举一人。”

“可有人选?”

荀贞把手放在案几上,冲着乐进略微倾身,笑道:“我觉得文谦你就不错。乡佐一职,君可愿为否?”

“贞之,且莫笑言。”

荀贞哈哈一笑,说道:“我的确是在笑言。文谦,你文武兼资,有学问,有勇略,怎么能屈就一个斗食的乡佐呢?……,我昨天给你说,今日有事与你商量,你还记得么?”

“我正为此事过来。贞之,你有何事要与我商量?”

“你打算在我这里待几天?准备什么时候走?”

乐进想道:“这话怎么听着像赶人呢?却不似贞之作风。”荀贞待他一直都很热情,突然问出这么句话,难怪他疑惑不解。他说道:“我本打算多待几天。不过你要有不便,我下午就可以走。”

“诶!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问你,你家中还有何人?”

“父母皆在,有一兄。”

“噢!……,你还有一个兄长。”荀贞心道,“不记得乐进有兄长啊?”随即想道,“也许是早死了,也许是只是常人一个,故此泯然无闻,史书不载。”又想道,“他家有长兄倒是件好事,对我下边要说的话有利。”笑道,“文谦,我适才问你对乡佐一职是否有意,固为笑言,但是有一点却不是说笑。”

“什么?”

“我确实很想你能留下来啊。……,你愿留在本乡,为我佐助么?”

“留在……。”乐进完全没心理准备,陡然听荀贞说出这么句话,登时一愣,回过神来,说道:“留在本乡?”

“你也看到了,我今为乡有秩,治下虽不过一乡之地,民众只有万余,但要想治理好,也是不易。我身边的这几个人,如阿偃、小夏等,大多有勇力而不通文书,文谦你文武双全,我很想你能留下来助我。”

“这,……。”

荀贞一面留意乐进神情,一面佯作大笑,说道:“文谦,我这绝非是在勉强你,你若是不愿也没关系!我也知这乡中太小,恐怕留不住你这个大才。你有何想法,尽管言来。”

乐进已经加冠,是可以出仕的年龄了。他原先在乡中时也有过出仕的念头,只是因他一个出身不高,二来又无名师作为招牌,故此默然无名,不被乡人所知,虽有此心,奈何无人引荐。

不过,此时听了荀贞的话,他却也没有欢喜,而是踌躇不定。

他想道:“贞之待人友善,与我一见如故,在一起的时间虽还不长,但我二人言语投机,意气相投。以他的为人,我若留下,他必不会亏我。且家中有长兄在,也不必担忧父母。从这两方面看,我留下来也是无妨。……,只是?”他环顾俭朴的堂内,又望向院中的窄小。

“只是贞之今才为乡有秩,治下一乡之地,遍数吏员,五六人而已,且多是斗食、佐史。——我留下又能做些什么呢?乡佐非我愿,佐史还不如乡佐。难不成做一个吃闲饭的宾客?”这更不是他愿意的。

他尽管出身寒门,不敢说有远志,但也是有些志向的,很小的时候就羡慕县令、郡守出行的壮观场面,曾经私下里憧憬:“有朝一日,若能宰百里之地,佩黑绶,为一县之守,我愿足矣!”有这样的志向,肯定不想当一个吃闲饭的宾客。

他沉吟忖思,不做声。荀贞也不催他,只静静地等他做出决定。他在思忖,荀贞也在琢磨。

荀贞注意着他的表情,想道:“文谦这次回来得不早不晚,刚好赶上我迁为乡有秩。如果我还在繁阳亭的话,这番留他的话断不敢说。今日我为乡有秩,一乡虽小,寺中的佐史小吏也皆不入流,但至少我‘入流’了,能佩戴印绶,‘有了秩’,为一少吏了,勉强算有些‘权势’算是入仕的正式开始。更重要的,加上我‘荀氏’的名头,也许能打动他?”

乐进只是沉吟不语,表情变幻。荀贞又想道:“我也知今日贸然开口,有些鲁莽,但这次若不能留下他,他家在兖州,与颍阴相距几百里,待他走后,再想与之相见就不知是在何时了。”

放在后世,莫说几百里,几千里也朝发夕至,但放在当下,几百里就是一个遥远的距离。就像乐进这次奔师丧,他徒步而行,几百里地足足走了半个多月,便是骑马也得好几天。——今次若不能留下他,放他走了,下次相见还真的是遥遥无期。

荀贞这鲁莽之举也是不得已为之。他暗叹一声,想道:“我这也只是因为无奈。”

乐进起先思忖的时候,不知不觉身体放松,这时复又挺起腰,眉头也舒展开来,转脸看向荀贞。荀贞知他做出了决定,脸上带笑,心中忐忑,问道:“文谦,考虑的怎样了?”

“进与荀君,这次虽才只是第二次见面,但荀君待我如推赤心入腹中,赠钱送马、解衣推食,无微不至。君的恩情厚意,进不能不报。”乐进这番话说的很严肃,很正式。荀贞约略猜出了他决定,饶是城府深沉,也按捺不住欢喜,开心地笑道:“文谦,你这是答应留下了?”

乐进颔首,于榻上拜倒,说道:“进虽智谋浅短,庸庸碌碌,蒙君不弃,愿为君效犬马之劳。”

荀贞大喜,自榻上一跃而起,绕过案几,把他扶起,笑道:“只恨与文谦相识太晚!”

乐进考虑了这么长时间才做出决定,荀贞知他必是权衡利弊、做了很大的矛盾斗争。不过,他本也就没想着自己一句话就能引乐进折腰,人都不傻,如果没有利益,谁会甘愿相投?——这些事知道就行了,不必说出。他想道:“文谦所以答应留下,如我所料不差,八成原因应是因为我荀氏的名头。……,有一个世家的出身,果然占莫大的便宜。”

他猜的一点不错。最终使乐进决定留下的正是他“荀氏”的出身。

荀氏乃天下名门,今之郡守又与他们有族姻的关系,并且乐进想起来昨天那个报讯的佐史曾说:县君对荀贞也很赏识,在荀贞立大功前就有意擢为门下主记。——既有郡守为其族姻,又得到县令的赏识,出身名门,弱冠俊彦,荀贞今虽才为乡有秩,但前途不可限量。

反过来看乐进,寒门小户的出身,没后台没背景,与其苦苦寻找机会,不如就此依附在荀氏的这棵大树上。——这也是寒门士子常用的出仕办法,汝南袁氏为何能门生故吏遍天下?故吏,是过去的下吏;门生,便多是主动依附上来的寒门士子了。一旦与世家大族连上关系,不但容易获得名望,并且在诸如孝廉、茂才等等各类的举荐中也容易获得机会。

世家因门生众多而势力庞大,门生因依附世家而平步青云。对此二者而言,两全其美。

荀贞与乐进相识一笑。

荀贞忐忑过后,骤然放松,握着乐进的胳臂,笑着看他,略带得意,颇有成就感地想道:“这招揽‘名将’似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么?”忽然心有所思,转头看案几上写好的书信,笑容滞了一滞,得意顿时飞散,“唉,招揽‘名将’不难,是因乐进出身孤寒。……,招揽‘谋士’就太难了!”

他自与戏志才在荀彧家见过一次后,再无二次相见,虽说彼此有书信来往,但总觉得有一道隔阂横在他两人之间,戏志才总客客气气的。他想将两人的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却不能,实在是为此头疼万分。

院外有人进来,脚步匆匆。

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107 转战十县至平舆(上)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111 争徐未起州已乱 治徐终究用徐人43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四)92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77 曹隐袁进皆贵宦52 佳客翩翩洛阳来(中)181 一潘当先下襄贲222 临将战复授机宜49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44 董卓狼顾问英雄(中)76 演武荐贤(上)13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三)44 高家232 前军轻剽入任城233 数骑星夜报州郡46 吕布撤围南渡汝138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五)138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五)5 言而有信荀贞之55 我为君取彼良驹(彼一)4 郡吏士民齐声请 颍川太守挂印归51 故事222 临将战复授机宜71 宽仁信义刘玄德(上)139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六)15 问世间谁主沉浮50 排场59 轺车从事雷霆来99 董仲颖毁弃洛阳 孙文台拔剑立誓84 诛赵家者在今日琢磨下情节走向,明天更15 燕赵意气多豪侠(上)11 回天转地将军手 身轻名士一文钱72 初见一龙(下)50 忠勇士舍身忘死 善战者后发制人5 寻贤不遇(上)13 志才出山51 兵前先有礼臣至 软在硬后声威夺魂87 恐将危矣数请救 营有公覆必能撑209 州举茂才郡孝廉181 一潘当先下襄贲58 胡轸奔袭鲁阳城 王匡兵败小平津233 数骑星夜报州郡91 忽然闻得故人到216 征役备物筹入鲁2 光和六年(下)125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19 闯中军咄咄逼粮 到帅帐讶见有客166 城头暮升英雄旌33 鸾凤择良木而栖105 先登陷城斩刘辟27 敬老64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141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七)82 了却山中寇贼事(六)14 守城初战4 冀州牧迎节以征6 东汉诸侯王178 袁绍表举豫刺史25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六)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5 秦项建言取济南(上)55 毁容108 震张北进以逼兖116 陶恭祖荏不可轻 荀友若敢问争徐54 焉知生死麹义勇149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六)46 盗马92 虚席问贼进退意202 议得良策增民户40 隐秘非只君可寻8 推衣19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下)73 大丈夫宁鸣而死187 分用能臣郡国守6 秦项建言取济南(中)295 陈国相襄军第一(四)25 郡府回文7 夜眠营中叙旧情 郭嘉不辞尊者赐4 冀州牧迎节以征14 荀家五虎度陈仓(五)23 劫人87 再访郡士揽为用 军政虽妙徒然功39 班底67 鲜卑复又寇幽并74 太谷甲士逆战败 前头报来吕奉先54 焉知生死麹义勇22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三)30 回家115 张益德轻取定陶87 风卷雷动诛邺赵(三)49 郭公则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6 秦项建言取济南(中)47 将军何尝真无情42 可愿南下?151 沙丘台上旧时月(六)77 演武荐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