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四)

石全也是有办法,他自认为是能搪塞过去的。毕竟这如今辽水这边儿的战事,其实就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当然了,他也相信,是有公孙康他们的眼线在这儿,可他们真就能活到那个时候?这个确实是未必啊,哪怕他们真就能在撤退的时候还能保住性命,那自己也不会怕什么。至少在辽水这儿的战事,不管如何,只要自己尽力了,那么公孙康他们就说不到自己

一句,毕竟自己本事有限,他们三个谁不知道呢?如果说自己本事不小,没尽力的话,那他们是都有说辞。就算自己是他们,那也是要说点儿什么。可是如今这一个大前提,不还是自己本事不行吗,一个三流的武将,拿什么和人家兖州军比?更何况还有凉州军和江东军,

这根本就不是自己所能比的。如果自己真有那本事,还是那话,自己可能就不在辽东这儿了,更别说是投靠辽东军,给他们做事儿。如果说自己,哪怕就是个二流的将领,自己都得想办法去投靠兖州军,这在辽东这儿,可真是没什么发展。还别说,别看石全这个人如何,

至少他想法是对的,因为二流的将领,那才是诸侯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毕竟三流的一抓一大把,根本就起不到什么太大作用,而一流的话,那自然是更少,所以当然二流才是那柱石。这个连石全他都清楚,所以可见这个也不能算是什么秘密了,毕竟不管是对曹操来说,还是对马超孙策他们来讲,其实都这样儿。无论是兖州军,还是说凉州军江东军,他们都是如此。

对于三方来说,确实,一流将领怎么都是有限,就那么些人,虽说他们是都希望己方这一流的将领越多越好,可显然,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像那样儿的人才,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啊。并且要如今来说,除非你能把其他两军的一流将领给整到你这一方来,要不然

的话,估计是再也遇不到一个那样儿的大才了。所以说三流将领是一抓一大把,自然没什么稀奇。那么二流的武将,就绝对是一个军中的中流砥柱,那才是主要的组成。说起来看实力,肯定也是不光要看谁人马多,战力强,有财力物力的,关键一点,肯定是有这个二流将

领,谁军中的二流将领,这中流砥柱多,那么谁就占优,这个必然,就是如此。所以说石全都知道,那么其他人呢,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而此时两军或者说是四方,毕竟凉州军和江东军,其实也算是兖州军以外的两支人马。他们四方是拼死厮杀,这个已经不能说就是激烈了,绝对是惨烈,不说这个时候是哀鸿遍野,可估计最后也是如此了。毕竟是四方的大战,

这可绝对是不容易见到的。为什么这么说,毕竟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是盟友没错,所以自然是经常联合,这个不算是少见。可兖州军和凉州军呢,他们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联合的可能,哪怕就是江东军,他们和凉州军,可以说还是有点儿可能联合的,但是兖州军呢,显然

他们是没和凉州军联合的可能。就说江东军能变成三方之中最强的那个吗?显然,就算有了大意外,估计都不可能,那么兖州军和凉州军联合的基础在哪儿?所以这就不用多说了,如果说兖州军和凉州军都能成为盟友,那么联合起来,那除非是出大了大事儿,就像异族联合来攻,或者更大的事儿,那就是你不想联合,最后都不可能,因为那是必须的,没跑儿。

所以这个时候,没有异族,就只是辽东军,因此,他们的联合,其实就已经属于是难能可贵了。确实,如果不是辽东军,就说兖州军和凉州军,他们的联合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所以这个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此,这如今因为有了辽东公孙度称王,实际是他儿子整的,不过这个天下人都不看,就只知道是公孙度当了辽东王,就足够了。最后天子诏书去了长安

和建业,孙策那边儿不用多说,就说马超那边儿,成了,马超派兵来辽东,这样儿促成了三方的联合,可以说绝对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得一遇的情景。可以说除了当初的诸侯讨董和几方一起去讨伐袁术之外,这如今的三方联合,确实是非常非常难以见到的了。毕竟

诸侯讨董是什么情况,那个时候的大汉是如今这样儿吗?那个时候的董卓,是如今辽东的公孙度所能比较的吗?除了他称王,董卓没称王之外,其他方面,他辽东军连董卓的一根毛估计都比不上吧。这绝对不是贬低他们辽东军一方,也不是夸赞董卓他们,实在是这事实就

摆在眼前,你不得不这么认为啊。难道说还可能是辽东军他们比董卓一方更强?这怎么可能呢,开玩笑也不至于说这样儿吧。事实就是事实,至少这个确实,是改变不了了。人家董卓好歹是能带兵和诸侯联军抗衡,可辽东军呢?他们有那本事?开玩笑,所以辽东军就是比

不上人家,确实如此。而此时虽说辽东军还不至于说大势已去,但是这个情况,确实是让石

全觉得太憋屈,这战力根本就不如人家,这差距确实是有,还不小。并且己方可只有三万人马啊,但是人家有九万呢,所以这差距……石全这个时候也不再多想,实在真是,一想就全都是眼泪啊。如果说没这么大差距的话,他自然是不会想着什么逃走之类的,可如今这个

情况,还真是,不得不让他是之前那么个想法。如果说他石全这个时候都不想着逃跑什么的,那也就不是他了,真的,估计是换人了。而别说是他了,就算是公孙康他们几个都在这儿,话说他们就肯定没逃跑的想法?说起来也许他们还不如他石全呢,这都不是什么没可能

的事儿,反而还很有可能。公孙康几人未必就比石全强多少。当然了,这个就是说公孙康比其人贪生怕死,没强多少。如果说真以本事来论的话,那自然还是公孙康比石全可强多了,至于说那两个将领,和石全是半斤八两,就这样儿。毕竟石全不过就是个三流将领而已,而公孙康他怎么说都是二流的武将,这个就是差距,是石全拍马不及的,没错。双方,其实也

是四方,四支人马,此时厮杀惨烈,对他们来说是谁都希望己方胜利,不过这个是不可能,要不就是兖州军他们三方占优,要不就是辽东军他们,双方这个时候想要打那么几下就退走,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之前的话,那是有可能,不过如今来说,是没可能。兖州军他们

是想着要早**退了辽东军他们,然后好兵进襄平,早日破了城池,就比什么都好。至于说辽东军,他们自然是想着能拖住兖州军他们,要是能拖住他们在大雪的时候还没破了襄平,那么就算是他们的功劳了。虽说他们都没认为能在辽水这儿拖住兖州军到大雪,但是怎么说呢,肯定是能拖住他们越久就越好,这个是肯定的。可如今来看,这实在是不容易,甚至就

可以说是不可能。不过哪怕如此,辽东军在石全的带领下,他们依旧是顽强拼搏,不玩命儿不行,那样儿的后果就是身死。这你不玩命儿,那就是个死,什么都别说了。你想跑,那么你得先摆脱得了人家兖州军他们再说,至于说其他的,都不重要了。石全是大汗淋漓,确实也是汗如雨下,那汗流得就和下雨也没太大区别,实在是让他太过劳累,他想自己要是被

兖州军他们给追杀,估计应该是比这个还要更累吧。不过为了自己小命儿着想,就算是自己累死,自己宁可那样儿,也不能让自己落到兖州军他们的手里!石全别看是惜命,这个一点儿没错,但是他却也知道,还是最好别落到兖州军的手里,毕竟他就不相信,他们不知道

自己看重自己的家人,可自己那些亲人,如今可还在襄平呢,所以这自己要是真落到了兖州军手里,他们认为自己不能为他们所用,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至于说自己要是直接就投靠了兖州军,那自己小命儿倒是保住了,可自己在襄平城内的家人呢,肯定公孙康要杀了他

们,所以石全知道,自己宁可身死,也别落到兖州军手里。当然了,落到他们手里,家人的安全保证不了,自己也只能是一个死,就是这样儿。因为只要自己死了,自己在襄平城内的亲人也就安全了,不是吗。至少相识那么多年,可以说石全还算是比较了解公孙康吧,怎么说其人人品再如何,至少他还是有他自己原则的。如果说自己给辽东军尽忠,那么他公孙

康怎么都不会再对自己家人下手。而且也不得不承认的是,他那个时候就有了顾虑,第一,对自己家人如何,对自己都没有了影响,因为自己已经身死。可他要是对自己家人下手,那么其他的辽东军将士,该如何看待他?所以,他公孙康不傻,自己身死,他不但不会动自己

家人,反而还得是照顾有加,因为只有那样儿,才能去收买人心,让更多的辽东军士卒,给他卖命,就是这样儿。他公孙康可不傻,所以自然是不会去做那赔本生意,因此,石全已经是想明白了,自己落到兖州军手里,那就是一个死,所以哪怕兵败,最后让公孙康处罚自

己,也比落到兖州军手里强,除非是能保证自己家人的安全,那样儿的话,自己可就没什么顾虑了。不过这个事儿,石全怎么觉得,都不太可能。话说兖州军会为了自己这么一个辽东军将领,就去解救自己家人?他认为这个多少还是不现实的,所以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比什么都重要。很多时候,自己也觉得,也许投靠了兖州军,怎么也比辽东军强,至

少不用像如今这样儿,提心吊胆吧。毕竟在辽东军这儿,是要被兖州军他们灭,可在兖州军那儿呢,至少不用担心被谁灭了。至少江东军是他们盟友,而且孙策他也没那个实力,至于说马超凉州军,他们有实力倒是不假,可试问马超这个时候真就会和曹操兖州军死拼?这

个就连石全都不相信。如果说马超的凉州军实力非凡,兖州军的实力就和江东军那样儿,估计马超会赶紧灭了兖州军和江东军的联合,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兖州军还没那么弱,并且非但不弱,还很强,不比凉州军差多少,所以马超至少他此时此刻,是不会和兖州军像对汉

军那样儿死磕的。所以这个时候,石全也是想了,投靠兖州军的话,是比较安全。当然了,

前提还是他们能解决自己家人的事儿,要不然的话,自己也只有一死了之了,没办法。自己是不想死,可却没有选择,不是吗。如果说能保住自己家人,自己又不用死的话,自己当然会选择这个,可要不就是兖州军给自己解决了这个事儿,自己投靠他们。要不就是自己身死,然后公孙康那边儿会好好照顾自己家人。要不就是自己跑回去,然后自己家人自然也都

没事儿,如今也不过就是这样儿。而这三个每一个都有一样儿的地方,那就是自己家人的平安,这就是自己最看重的,哪怕是牺牲了自己小命儿,那也是在所不惜。所以石全他是早已打定了主意,自己该如何去做。最好的结果是兖州军给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自己投靠他们。

最不好的,那自然就是自己身死,然后公孙康为了收买人心,他也得照顾好自己家人。

第四〇三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十二)第八二〇章 孙伯符欲攻临湘第九七〇章 激战临沅终破城第七四〇章 凉州趁机袭江陵(续)第二八三章 刘宏崩何进被杀第九十五章 刘宏安排马孟起第三七八章 凉州军追击敌军(续)第三一五章 凉州兖州战南阳(二)第三七五章 凉州军火烧藤甲第六八五章 霍仲邈求教徐庶第四三三章 去校场孟起阅兵(续)第一一六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二)第三二五章 祝融夫人终妥协第一三九章 说董卓李肃出言第二六八章 谋士计破烧当(一)第九三四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八)第四三四章 去校场孟起阅兵(完)第九七四章 江东军边界动向(续)第一三七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二十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国第四一五章 凉州军继战葭萌第八〇一章 凉州军兵临安陆第七八五章 庞士元计取临湘第二五七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二十三)第三一五章 崔福达生擒带来第六八二章 凉州军收复两地(十五)第四八二章 孟起带兵返凉州(续)第四三六章 阅兵毕离开南郑(续)第四〇七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十六)第六〇七章 凉州军按兵不动第五六〇章 凉州军再攻辰阳第一九〇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二十九)第七七二章 兖凉两军战冀州(四十八)第三七一章 孟子敬带兵回营第八二六章 战事毕冀州事宜(十二)第五三〇章 凉州军二攻酉阳第一二九章 赵弘趁夜袭宛城第八七八章 子初出手促结盟(完)第四二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一一)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献城第一七三章 入宫中刘宏做决断第四〇一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十)第五八五章 凉州军占领辰阳第九六三章 凉州军兵进长沙第一七二章 张辽带兵到襄平第八一五章 刘备军夜袭临沅第一五八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四)第二六六章 汉军大战羌兵(续)第九四一章 孙刘联军攻坚城第五一五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一二四)第七四四章 兖凉两军战冀州(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凉州军进攻中宿(二十三)第四六七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七十六)第一五四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四十)第一七三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十二)第八三四章 凉州军终破江陵(一)第三八七章 凉州军又攻三江(续)第五六二章 凉州军趁夜袭营第六九一章 黄汉升城头问询第八三八章 凉州军终破江陵(五)第二〇八章 禁孟优兄长用心第七九〇章 战事毕马超回家(十二)第四七八章 凉州军再攻作唐第四十六章 联军继战凉州军(续)第二六一章 张绣带兵到新城第七九一章 孙叔弼战黄汉升(续)第八六一章 马孟起意取襄阳第一〇一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二)第四四一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五十)第九三一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五)第八五五章 兖州军攻破弘农(三)第二〇六章 甘宁张辽带兵回第四五九章 奔江夏过路襄阳第九五〇章 兖州军樊城夜战(完)第五五八章 召伯瞻马超叮嘱第二八三章 刘宏崩何进被杀第六十章 凉州军决战联军(续)第四三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二八)第九十四章 骑兵渡河袭辽东(六)第六〇七章 关羽阵前斩颜良第二八五章 凉州军终战合浦(二十)第七十五章 关羽大战崔福达(一)第四一七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二十六)第八六二章 凉州军奇袭襄阳第二九三章 崔福达又战孟优(续)第一〇四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五)第一六六章 甘宁张辽带兵回第一〇六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七)第七三七章 兖凉两军战冀州(十四)第一三三章 兖州军大战襄平(十二)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报议下步(续)第三二八章 汜水关下战吕布(完)第二九七章 凉州大战三江城(续)第二十一章 张飞带兵退西阳第九六一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三十五)第四八五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九十四)第九三三章 孙伯符说孙叔弻第二一七章 再遭擒蛮军再败(续)第七一九章 凉州军大营问询第七十七章 马孟起欲见张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