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七章 战事毕马超回家(十九)

但是看了小说,这哪怕一堆虚构的,可只要你能分辨出来什么是真实的,记住那些真实的历史,这个其实就是有大好处,情节什么的,你要觉得有意思,那也算是好事儿,确实,看小说不就是为了后者吗,情节吸引你就能看下去,要不然就看不下去了。再说人才,之后是不能和之前比了,要不然的话,当然是要更精彩,可实际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个没办法。其

实在历史上,三国后期基本上也是没有多少人口了,这个绝对不是小事儿,要不然能出来后期的那什么事儿吗,所以说这个……三国最后是多少人口呢,反正到了二八〇年,差不多就是三千万人,是不到这个数儿。而二〇一七年,华夏重/庆市的常驻人口就已经是超过三

千万了,这那个时候全国的人口,还没有现在的一个直辖市的人口多呢。而东汉的时候,一五七年那时候还有六千五百万人口呢,所以说这一百多年,死了多少人,一半都超过了,真的。这一百多年,直接就损失了超过三千万的人,这个可是比三国最后二八〇年的总人口

还要多。也可以说是损失了比整个一个重/庆还多的人口,而且华夏可有不少省份都没有三千五百万的人口啊,这个也是。这个对比就是这么样儿,你要非说三国时期的人口,那还是超过了现在华夏的不少省份,这个这么说也对,确实。可那时候的人口对比,从一五七年到二八〇年,人口下降太多太多了,足以见得一个三国时期,百年到底让华夏损失了多少人。

三国时期,这是让多少人都是很感兴趣,觉得是有意思,英雄辈出啊,可以这么说。但是赶上那么一个乱世,这人口损失了那么多,可以说是有罪,这个真是。所以也别光想着感兴趣的那些,也想想当时损失了那么多的人口,是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这就是乱世。

如果说汉人不损失那么多的话,也许没有之后让异族那么疯狂的时候。当然了,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可至少汉人反抗的话,不至于说那样儿,这个你得承认。当汉人连人数上都没有大优势的时候,那确实,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就对了,一点儿没错。所以说三国时期是有罪

啊。也许这么说,有人还觉得不是,可至少三国时期是逃不开责任的,这个肯定是。都说两晋是事儿多不持久,活儿差还重口,这个没错。可三国时期呢,直接就让汉人少了三千五百多万,这个影响实在是……应该说是很大的影响,而且还不好,这个确实没错。毕竟那个时代,古代的时候,一百多年,准确说是不到一百三十年的时间,一下就少了三千五百万人,

这个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就对了,真的。那时期的人口到底有多重要?其实三分天下,三路诸侯打来打去,是为了一统天下,这个不假。可说起来还不就是为了争夺地盘儿,地盘不就是人口吗。没有人的话,你拿什么和人家去争霸天下,都没人了,你还打什么啊,直接让

人给灭了吧。就说那个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才是多少岁,因此这人口实在是重要,一点儿没错。你问三大诸侯,问他们重要不重要,没一个说不重要的,心里也好,是嘴上也罢,这点都得承认,确实那样儿。可不到一百三十年里,这居然是损失了那么多的人口,不得不说,是损失大发了,真是。要说人口不说持续增长,哪怕到了乱世,你少损失点儿,也比损失多

了强啊,这个确实。也只有说太平盛世的时候,人口才能说有一个持续的增长,就算不持续,可也是能增加的,如此。总比乱世强啊,乱世不是说人口不能增长,只是和太平盛世一比,那绝对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一点儿没错。而且还得说什么呢,乱世终究是人口少的下降的时候要多点儿,增加的时候,呵呵,相比之下是少了。其实一想也是,别的不说,就

光说这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时候,那时候是死了多少人?太多了,还没说因为吃不上饭饿死的呢,就算是战争身死的,老百姓还有军队的人,那真是太多太多了。其他方面,因为没饭吃饿死的也不少,最缺粮的时候,说是饿殍遍野,其实也真是了。想想曹操那诗句,“白

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是个什么场景,真就是那样儿。所以说乱世不死人那不可能,不过就是多少的问题,而显然,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那损失的人口,实在是多啊,一点儿没错。汉人少了,问题自然就来了,这个没办法,人少还能没问题吗?本身这就是个大问题,

人多也是,毕竟人一多,问题也就多了,这个也是没错。那话说得挺对,再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是大问题,这个确实,而如今华夏人口早到过十三亿奔着十四亿去了,这个确实也没错。而再大的问题,除以十三亿,都会变成小问题,就是这样儿啊。人多是有人多的好处,这个肯定是。人少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人少的问题。人多的时候,问题也来了,人

多的问题是一方面,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都是。可你要想国富民强,人多肯定有用。当然不是说人少人家就不能国富民强,这个一样儿。人口多少,不是决定性因素,这个肯定是。不过确实,人多点儿的话,最后还是要比人少了强,至少在古代来说,就是如此。现在的话,

问题太多,有什么资源能源不足,又什么环境污染等等吧,古代的话,可没一点儿这样儿的问题,人再多,可几千年下来才变成如今这样儿的,可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变成如今这样儿问题这么多的,确实。而且古人的那个思想,不说是所有,可基本上都是说,家里头多子

多孙,儿女双全,人越多,才能算是家族的兴旺,这个一点儿没错。至于说人多什么经济负担,那再说别的。可对那些大家族来说,确实不是问题,谁家族的人多,那绝对都是大家族,这样儿一说出去,我是谁家谁家出来的,那是有面子的事儿。而且一般般的人,都不敢惹,真的。毕竟一个家族的人越多,其实就代表了其家族的实力。别的不说,就说族人真受

欺负了什么的,家族里别说都出来,那不可能,可就出来百分之一的人,都能把你给平了,这样儿的家族一般的人能不怕?反正普通来百姓的话,那肯定是不行,那个年代还得是有权势的,或者说是有实力的,那才能好使。前者的话就是当官的,所谓是“民不与官斗”哪怕

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也都知道和官员打好关系,甚至他们就是一伙儿的,甚至就是他们家族中人,这都没什么不可能。要不就是你有足够的实力,这个可以是你自己个人的实力,像是吕布那样儿的万人敌,那你可以牛×一下,确实。要不就是你有背景,不是背影啊,你身后有实力,那也可以,只要能用,那么就好使。所以说无非就是这么两种,也就是了,如

此。说白了,其实归根结底,那还是实力,不管说你是当官的,还是别的什么,你自己有实力还是你身后有实力,最后都是要归纳为实力,这个一点儿没错。在乱世当中,你没有实力,那最后下场也不会说太好。当然了,你不惹事儿,同样儿别人也不找你麻烦,那样儿是最好了,可显然,乱世这个就不一定了。有时候还可能“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呢,那

都不是说什么不可能的事儿,确实。有时候你是觉得没什么,可实际上你还不一定会碰到什么倒霉的事儿,那可不一定。谁敢说自己一辈子不倒霉,这个是相对的。平时你看到别人倒霉,碰到什么不好的事儿了,可能有的人没太多想法,但是有的人绝对幸灾乐祸,结果不

会太晚,不一定什么时候,你也会一样儿倒霉,甚至就更倒霉,甚至甚至碰到和对方一样儿的事儿,这个就是相对的,很有意思。当然你要是不在这个世界上了,那么什么事儿和你也基本上都没太大关系了,这个确实。你都不在了,那么就算是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儿,对你

来说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话确实,而且如果你还活着,那么你的存在,那就是有意义的,这个确实,看你是什么想法吧。其他的,那都是人生啊,你的幸运,你的倒霉,那都是有的,别人也一样儿。可能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更倒霉,可比你还倒霉的,那不有的是吗,确实,真就如此,你也就只是在一个中间的位置,比你强比你弱的,那肯定都是有不少。除

非说你能到达最顶级,不用说是第一,可就是前几个,那也就够了,确实啊。这个其实也是,反正如今马超觉得自己其实做得就不错,至少在天下来说,不说是第一,那也是首屈一指的了,己方实力那是第一,这己方也是最能一统天下的,这个对自己来说,当然是太重要

了。要说自己二十多年拼死拼活都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早日一统天下,早点儿解决异族问题,自己最后带着糜贞一起归隐,这也不算是来这儿一遭,真的。而如今来看,确实,己方的脚步,其实是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哪怕之前冀州大战己方都败了,都丢了两

个郡(国)。可说实话,马超也不是都安慰自己,而是实实在在去说,这己方败了,那才是很正常,要说己方一直那么胜了下去,一路就都是奏凯歌的话,那么己方是早就该一统天下了,确实啊,可人家兖州军和江东军的联合却没有那么弱啊,真的。江东军不说,就水军比己方强,可兖州军呢,人家要不强的话,还能赢了己方?哪怕只是一时,可那也是赢了,

这个确实不错。不过总体上来讲,依旧是己方天下第一,有最强的实力,不过在州郡实力上面,是变成了兖州军第一了,但是那个马超他不是最在意的,关键还得是看实力,这个确实如此。在他看来,只要己方有实力,能调兵,也来个二十万,别说是两个郡(国)了,就

算是再多两个,马超觉得一样儿能夺回来。当然了,这个是理想的状态下,用二十万的人马,能拿下兖州军的四个郡(国)。他觉得己方不是做不到,可要做到,确实是不容易,几率渺茫啊,除非有什么奇迹,那还差不多。就之前兖州军算是占了大优势,可也只是从己方

手里夺去了两个郡(国)而已,那么己方的话,其实应该也差不多,如此是马超的想法,他觉得应该是那样儿,两个郡(国)差不多,多了的话,多一个那都是要几何难度的增加,这个……不是马超小看己方,他从来没有,可也不会太过高看己方,这个肯定也是,没说就真有那么大的信心。而马超也不敢小看了敌军,但是也一样儿是不会太过高看对方,这个肯

定也没错,他军旅都快三十年了,经验什么的都太丰富了,除了在家里“工作”外,那就是在军中了,所以说这个……这首先己方的单兵战力,那是依旧要比兖州军单兵战力强那么点儿的,哪怕他们如今已经有很多人其实都加强了,这个确实。不过要和己方比,这己方那

种强度的训练,可并非一朝一夕才变成今日这样儿的,那是二十多年的习惯,一直都如此,谁让己方就不缺少钱粮呢,他们兖州军的话,才训练多少个月?

第一〇七章 凉州军攻略苍梧(三)第五六八章 遇灾害众人撤兵第五一四章 杨奉差人请白波第四七四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八十三)第三七七章 长安城司徒身殒第五五〇章 马孟起出城单挑第二二五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八)第七五〇章 联军夜战临湘城(续)第九七四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四十八)第七四六章 兖州军激战函谷(续)第十章 马府中兄弟远谋第九四八章 周公瑾游说满宠第四四六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五十五)第十一章 联军终破西陵城(九)第四〇六章 马超带兵奔银坑(续)第二十四章 比武艺赵云战崔马第六十四章 马超带兵回长安第四三五章 阅兵毕离开南郑第八〇五章 兖州军破函谷关第九五一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二十五)第二一〇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四十九)第五章 凉州军进攻中宿(四)第九七五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四十九)第五〇四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一一三)第八八六章 兖州军进攻并州(三十七)第六十七章 西陵城三人座谈(续)第七九〇章 刘玄德带兵南下第三二九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十)第四十二章 武安国拜主马超第八八六章 马超聚众议敌军第二七二章 谋士计破烧当(五)第五六六章 陈珪下邳教吕布第一〇五章 兖州军大战辽东(六)第五五五章 鲁肃张辽离郴县第六十八章 西陵城三人座谈(完)第四〇九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〇〇)第四二六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三十五)第三九六章 战南郑三面攻城第八六六章 马超带兵到襄阳第九三三章 孙伯符说孙叔弻第六一一章 凉州军决战江夏(三十八)第七五七章 江东军进攻蕲春第二三六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二)第四十三章 凉州军攻四会城(十七)第九八三章 周徐伯宁帐中谈第四八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七九)第五七六章 兖州军探马入营第七四七章 兖州军激战函谷(完)第七二七章 兖凉两军战冀州(四)第二九四章 为说飞将赠赤兔第六四二章 兖州军兵进司隶第三九七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六)第二六二章 马孟起帐中见俘第二三八章 为请罪徐晃回许(续)第三一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第一八六章 襄平城中赚石全(三)第七三一章 霍仲邈再问徐庶第四七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六八)第二五七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二十三)第九十三章 回陇西去汉阳陇县第五二二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一三一)第六〇五章 凉州军决战江夏(三十二)第四九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八四)第七一二章 曹操许都称魏王(四)第九五三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二十七)第三九五章 马孟起兵临南郑第六四五章 张任赴荆做太守第三〇四章 凉州军终战合浦(三十九)第七五四章 伯符公瑾离临湘第七四一章 凉州趁机袭江陵(再续)第八一二章 兖州军破函谷关(七)第七六七章 孙周说服庞士元(完)第二七二章 带来木鹿回银坑(续)第六四一章 曹孟德问询三人第六二九章 兖州江东攻罗县(续)第九七五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四十九)第六一六章 凉州军决战江夏(四十三)第一三五章 凉州军快马传报第五〇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九一)第五二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一五)第二十七章 联合进攻西陵城第四九二章 陶谦被迫让徐州第四十六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一)第三八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七十八)第二十章 丁原势迫吕奉先第四四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三四)第五一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〇二)第二六五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完)第二八五章 说服木马归己方第一一五章 曹操兵进长社第四四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三八)第三〇八章 马超领兵返长安(续)第七二〇章 张飞燕投靠马超第二〇六章 甘宁张辽带兵回第五九〇章 离穰县子扬告辞第一五四章 石全进入襄平城第四四〇章 战绵竹连日败退第一八四章 襄平城中赚石全(一)第三九四章 益州军退守成固第二一四章 为兵器求见郑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