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五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完)

这个就是了,你没实力,那么就真不行,不被人灭了,那都算是不错,可你有实力,那真是,还是那话,灭别人啊。就是这样儿,你没实力,那是不行,还得有实力,那是。没实力就不用多说了,有实力那就是,别人怕己方了。刘备有实力的话,要是超强,那么他还用防着孙权,怕江东人马来吗?孙权要是有超强的实力,还用怕曹丕来吗?他是早带兵去进攻刘

备一方了,那是。反正你有实力,只要够了,那么肯定就不是现在这样儿了。有实力大多时候就不用想那么多了,直接想到就去做,这个肯定是。就像孙权,他很想去进攻刘备,可他们就得防御,防着北方,防着曹丕,而且也没什么人马去进攻了,哪有那个实力?所以说

也是,实力强了,你就能随便去进攻,曹丕就算是来了,你也是一点儿不惧,不怕什么什么,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真的。可现实不是你这没什么实力吗,那就没办法了,有实力是一个样儿,那么没实力,就是另一样儿了,确实。所以说刘备和孙权,都是那样儿,

也确实是没办法啊,无奈了。曹丕是有实力,至少比孙权比刘备强,但是也并非绝对的实力,要不然的话,不说是为所欲为,其实也差不多了。这就是有实力和没实力了,确实大不同啊。那是没错,这个有实力和没实力,不说就是天壤之别,可差距最大的,也真就是那样儿了。如果双方实力接近,自然不那样儿,可差距太大,那可不就是那样儿了。当然了,有

实力和没有实力,这个差距,不应该很小就是了。是啊,再小也不会很小,结果还是大,这个对,那是不错。就像说曹丕一方,曹魏强,而孙权和刘备,这个吴和蜀都弱,那是没错。所以说他们之间的差距,那可不小。从历史来说,曹魏是占据了天下大势,实力第一,势力

也是第一。有最多的人马,也有最多的人口。有最多的百姓,有最多的钱粮,可不是孙权和刘备他们能比的,那是。所以说就算是后者两方加一起,联合联盟,一起对付曹魏,最后其实也没占便宜,这个是。反而是让曹魏一方给各个击破了,那真不假。先灭了蜀汉,后灭

了东吴,最后是三分归晋。这个就是人家曹魏一方的实力了,哪怕蜀汉和东吴加一起,也依旧是没灭了人家,反而还让人家给灭了,不就是如此。这个就是实力了,那一点儿没问题。曹魏强,而和人家一比,那东吴和蜀汉就弱了,那没办法。是,他们加一起,也是三分了天下多少年,可最后终究是让人给各个击破了,这个真是,你东吴和蜀汉终究是不能力挽狂澜。

是啊,终究是不行,历史也证明了,还是三分归晋,哪怕两晋不怎么样儿,可人家最后还是一统了。这个就是本事,而最开始的话,西晋还算可以,反正也就是开头儿。不过越往后是越完,当然了,前面的话,也不是说都好,那八王之乱什么的,那也都是刚开始,所以……

越往后越完,那是一点儿没错,所以这个也是,不用多说了。但是一统了,终究是能比战乱时候强,这个也对。如果说一统之后,这个再没有乱世时候好了,那么历史就倒退了。可历史不会说那么退步,它是有不好的时候不假,但是要说直接就倒退了,这个还是不会的。历史的车轮,那终究还是前进的,没错。怎么说还是要发展,那肯定是啊,而不是说就……

你无法阻止历史的前进,该往前走,那还得向前啊。从分到合,这个终究是好的,你问问老百姓,他们想不想一个乱世,一个分的朝代,这个他们终究是不想的。因为只要一战争,那么损失最大的,还得是他们。可要是合呢,一个一统的朝代,再怎么乱,也不会说比乱世还要乱,最多也就是差不多罢了,那样儿。所以说这个也是,老百姓是想着一个一统的朝代

好,他们可不想来个什么乱世。但是一个乱世,那其实已经是历史的选择了,不是谁就能决定的,确实。你决定不了,我也决定不了,他更是不行了。但是你也许是能当个催化剂之类的,不过想要让本来的天下大势,分一下变成了合,合一下就变成了分,不是说就做不到,

可确实,一共能有几个?穿越的没准是能做到,而历史上的其他人呢?只有说时候到了,你自然是做到了,那么时候不到的,有多少做到的?有做到的,不过就只是少数而已,真的。最简单说,太平天国怎么样儿,他们算是做到了,不过最后还不也是失败了,哪怕是占据了

大清的半壁江山,可最后还是败了。这个算是败在了自己人和洋人的手里,这个可真没办法了。连大清都不是洋人的对手,更别说是你太平天国了,真的。那历史上其他时候,基本上也都没洋人什么事儿,结果太平天国的对手,一下就多了个洋人,那确实,他们不败亡谁败亡呢?那时候洋人的实力,你就得承认,确实是强啊。不过大清也是,关键时候,你把洋

人都给拉上了。本来是自己家里的事儿,自己家人的矛盾,结果你把外人给拉上了,一起对付自己家人。所以说大清早就该灭了,真的,这确实,不按套路来啊,这个根本就不按照套路出牌。自己家里的事儿,和洋人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呢?当然了,如果说朝廷还是大清,

那么确实,洋人的利益有保障,那个没错。可要真变成是太平天国了,那么他们的利益,也就没什么保障了,这个也是。说白了,他们能从清政府那儿得到不少的好处,利益确实挺大,那可不就是。但是却不能从太平天国那儿得到多少好处,甚至对方还有反对他们的地方。

哪怕太平天国,看着好像是有舔洋人的地方,可洋人也不少,知道自己一方的好处,到底说在谁那边儿。自然是在清政府那儿,而不是太平天国啊。而且越往后,太平天国内部的问题就越多,绝对不少。而清政府那边儿呢,一个曾国藩,太平天国就已经是斗不过了,更别说还有其他人了。一个湘军,就一直跟着太平天国死磕,哪怕都要全军覆没了,最后曾国藩

还能组织出来和太平天国死磕,这个真是,不服不行。曾国藩这个人,不管怎么评价他,至少有一点,那是一点儿没错。就是其人为了朝廷,为了清政府,那绝对算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真是。大清没有曾国藩,不说早被人灭了,可也确实,绝对是更完,那

是一点儿没错。其人被评价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那绝对是实至名归,真是。曾国藩这个人,那比那三个,贡献其实都大。要说没有曾国藩的话,没准大清都被灭了,所以还说其他的什么,那都没用了。确实,所以说曾国藩那对朝廷对大清的贡献,可以说是太大了,这个没错。当然了,其他几个贡献也不小,但是一比较的话,还得是曾国藩,那这个不用多

说了。是啊,大清都要没了,那么还说别的有用吗?没曾国藩的话,大清真就没准就要亡了,这个都不一定啊,是。要怎么说曾国藩确实是贡献大呢,他那一个湘军,不要朝廷的钱,就自己解决。清政府正规军是不好使了,就得靠着湘军那样儿的地方武装去对付太平天国。团练,不要朝廷的钱,去对付太平天国。湘军差点儿全军覆没,曾国藩都要跳河了,这个也

真是,不容易啊。不管怎么说,曾国藩对大清,那确实,绝对够意思了,也是尽力了,那真是。而且他还不光就他一个人,应该说是一个家族的,他那几个弟弟,不都是给清朝卖命了吗,那不都是。所以说曾国藩贡献最大,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那绝对是实至名归。不

管老百姓是什么想法,至少在上位者看来,曾国藩这样儿的,报效朝廷报效国家的人,那么肯定是越多越好。怎么说多了都是利大于弊,那是没错。但是清政府确实,早已是不是当初的那个大清了,从根儿上就已经是腐朽了,哪怕有曾国藩、左宗棠这样儿的中兴名臣,可

能救得了清政府一时,但是不可能一世。几十年没问题,可等他们都没了,大清也挺不了太久,最后不是也没了。曾国藩是一八七二年死了,清朝是一九一二年灭亡,这个四十年。清政府还是支持不住了,已经都到那时候了,别说是一个曾国藩了,就算是三个,都不能力挽狂澜,真的。要说李鸿章、张之洞,也不是说就没本事,一个比一个厉害,但是结果呢,

也还是不行。前者的话,争议太大,但是李鸿章对朝廷对大清,那确实没说的。后者的话,是没李鸿章那么多骂名,主要都是去办实业了,张之洞对华夏工业的贡献,那真是不小,那都没错。不过他们也没改变清朝的根本,虽说是改变点儿,那是没错。可清政府那样儿,终

究不是你李鸿章、张之洞就能一下给改变的。结果两人都没了,清朝没几年也没了。其实走到那一步,应该说很正常。清朝被灭正常,要不被灭了,那才不对呢。从太平天国之后,还苟延残喘了几十年,也是更屈辱的几十年,这个也不用多说了,丧权辱国啊,都是国耻。

可不就是,本来鸦片战争之后,已经是够丧权辱国的了,结果太平天国之后,更是了。这个也没办法,清朝就那样儿了,那么结果,也是改变不了。只有穿越重生的,那是再说,历史就……马超此时是召集了众人,说了下一步的战事,他的意思,要进攻孙策江东军的地盘儿,而不是兖州军的,和曹操没关系了。而进攻江东军的地盘儿,自然不会是扬州,而是交

州,这个就是马超的想法。而凉州军众人,他们听了自己主公的话,也都没什么意见。关键是对他们来说,只要有战事,有事儿做,其实就比什么都好,那是。而进攻什么地方,那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就是。所以说自己主公说去进攻交州,他们也就去了。不过那地方远了

点儿,至少不挨着实力,还得南下到了荆州,在去进攻交州,就是这样儿。而这么一段路的话,虽说不那么远,可相比之下,与你进攻挨着的州郡,那自然是远多了,真的。并且补给什么的,肯定要从荆州给运送过去了,这样儿。不过好在荆州不是什么穷地方,虽说战乱

了那么多年不假,可补给上面,还是没问题的。就像之前的并州,那地方穷是不假,可那么多年都没战事,马超凉州军又经营了那么多年,所以说就算是再穷的地方,给十万人马的补给,那还是没问题的,确实。要是凉州军一下来个二十万人,那那地方的负担是要大点儿,可就十万人马,那真就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不过就那么十万人,那还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并州穷归穷,可还是那话,那么多年都没什么大战事了,凉州军又经营了那么多年,那么承担一次的补给,十万人马,没问题。你要总来总来,那确实,负担大了。可凉州军什么最多,还就是钱粮最多,那么确实,那不管什么事儿。哪怕就算是并州缺少钱粮了,那么从其

他地方确实也能给补充上,那真不算什么,谁让凉州军财大气粗呢,就有钱粮,那没办法,真是。兖州军和江东军,他们都比不上。

第三二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十九)第九五一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二十五)第三六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五十八)第八五九章 兖州军进攻并州(十)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说利害第一二三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九)第八二二章 战事毕冀州事宜(八)第二六八章 南蛮军使者到来(续)第五四二章 司马懿游说曹操(续)第六二三章 进雁门初战楼烦第四一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〇三)第二五一章 三江城凉州停战第六六六章 夜袭乌巢烧军粮第二五三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十九)第六〇六章 颜良骂阵斗徐晃第八五七章 兖州军进攻并州(八)第一六二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一)第一六四章 中军帐内作解释第一五一章 凉州败南蛮军胜第一五四章 孟获聚众说敌计第三八七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七十八)第九五六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三十)第一七四章 奉圣旨崔鸿返茂陵第四〇五章 马超带兵奔银坑第二一三章 马超兵进函谷关(二)第九七五章 西陵出兵斗李典第三章 论大势父子对话第一一六章 天使到达宛城第一百零九章 崔安城下骂阵第一五二章 朴克大帐见石全第一三七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三)第七五七章 兖凉两军战冀州(三十三)第六二〇章 虎豹骑先登交锋第七四三章 吴子远再临关头第三五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四十六)第四三八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四十七)第八三八章 玄德兵进零陵郡(续)第二六四章 马孟起帐中见俘(完)第四六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五九)第五十六章 凉州军四战联军第三一六章 凉州兖州战南阳(三)第五二一章 见马超询问范强第三六六章 南蛮王劝阻国主(完)第五五八章 兖州军死战西阳(七)第五七二章 曹操带兵进徐州第四一八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二十七)第八十七章 辽东出兵拒兖州第五五三章 桂阳郴县三人会(续)第六六四章 再战江陵终登城第八十二章 凉州军强攻西陵(续)第八七〇章 兖州军进攻并州(二十一)第四七四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八十三)第六六八章 文丑异心奔西南第二〇一章 剿叛贼刘宏再派兵第二九三章 崔福达又战孟优(续)第九三五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九)第四一三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二十二)第六五九章 函谷关孟德问询第四八二章 孟起带兵返凉州(续)第二四七章 马孟起游说大才(续)第四六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五六)第二七四章 银坑洞孟获设宴(再续)第八章 见马腾表字孟起第九五七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三十一)第六四七章 张绣桂阳做太守第五〇一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一一〇)第五二六章 文仲业逃到酉阳第七一七章 兖州军破平阳城第四章 联军终破西陵城(四)第三六三章 凉州军再次退兵第二六七章 张绣带兵攻新城(二)第五〇〇章 汉军援军到零阳(续)第五八五章 凉州军决战江夏(十二)第六九九章 杀鸡儆猴迫世家第一四二章 遇埋伏汉军初败第八九三章 刘备宴请夏侯渊第一〇七章 凉州军攻略苍梧(三)第四一九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二十八)第四十六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一)第六八二章 三将带兵攻函谷第三七三章 见士卒刘协出面第二四三章 凉州军战弘农城(五)第三四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三十六)第四十四章 联军约战凉州军(续)第八二八章 擂鼓聚将欲进攻第一八五章 南蛮王再会杨锋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舆试兄弟第一九七章 入陇县终见老师第八三一章 战事毕冀州事宜(十七)第三九七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六)第七四〇章 兖凉两军战冀州(十七)第一三八章 凉州军夺取郁林(二十四)第八八二章 诸葛亮劝说刘备(续)第四六一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五二)第四八〇章 寻得说客说张任(续)第一章 马腾喜得麟儿第八十五章 甘兴霸兵败归来第七八四章 孙伯符帐中摆宴第九十八章 马超宫中见张让第四七九章 寻得说客说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