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〇章 商定欲围长安城

李傕听着老苏的话,然后点了点头,说道:“你继续说!”

“诺!各位将军请想,如今只要我们不断地收拢士卒,那么当士卒越聚越多之后,就不再是我们去请朝廷赦免,而是朝廷要与我们妥协了!此时的我们已经从几千人马到了如今的几万人马,而如果再从几万人马到了十几万人马,甚至是几十万人马之后呢,试问朝廷还会被各位将军所放在眼里吗?”

李傕几人一听老苏所说,都不住地点着头。心说确实如此啊,如今自己等人手中不过才几万人马罢了,根本就还不够啊,但是要真是有了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人马的话,只要带大军一围攻长安,保证让朝廷那帮人马上没脾气了。

所以这时候说到底,还是如今自己等人的实力不行,没有底气,所以这才舔着脸去求人家朝廷的赦免,结果人家朝廷还不讲情面,那自然朝廷已经不仁了,那就不要怪自己等人不义了。等到自己等人坐拥十几万大军之时,就是兵困长安之际!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更何况朝廷还如此作为。正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这些东西,李傕他们可没一个不懂的。

“哈哈,老苏你所言不错,我看就该如此,就该如此啊!不知各位以为呢?”

郭汜、樊稠还有张济叔侄也是连忙点头,郭汜则说道:“对了,我看啊就得这么干!他娘的王子师看不起咱们,是一点儿面子都不给啊,那咱们还给他什么面子?面子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挣来的,他王子师既然自己都不要了,那咱们还给他什么!”

听着好像有点儿绕,但是众人都不住地点头,郭汜他说得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儿啊。

樊稠则笑道:“不错,我看如此甚好!如今我们的人马正不断地增加,看来十几万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到时我们便兵发长安,看朝廷还能如何!”

张济最后说道:“济有个想法,也许可让士卒的士气高涨,转攻长安!”

几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儿,围困长安啊,士气高涨,那敢情好啊,没准把长安破了,自己等人也能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李傕向张济问道:“计将安出?”

张济一笑,说道:“到时其实我们只需和士卒们说,就说差人去长安恳求朝廷的赦免,结果朝廷不只是没有赦免我们,反而是马上就把我们定为了乱党。而一切与丞相有关的人等,朝廷是一个都不准备放过,要全部诛杀!而到时,士卒听到这个消息后,安能不效死命,围攻长安?”

“好,太好了,我看就这么干吧!”

郭汜笑道,他一听说要让士卒直接去攻长安,他都是热血沸腾的。他郭汜就是个好动好战分子,虽然说是没什么大本事吧,但是却还爱打仗,这个可是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的。

“咱们如今的人马却还是不够,等到收拢十万人马之时,我们自然就会兵进长安!”

最后还是李傕他拍板儿了,他坚定地说道。而他现在就是几人之首,基本上其他几人都是以他马首是瞻。所以他一发话了,其他几人都没有意见。本来就都同意如此,所以如今更是没什么不同意见了。其实他们几个人里,除了郭汜一个是好战分子之外,其他几人倒也不是特别好战的人。但是在没有什么实力的时候,自然就是,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也得卧着。

但是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实力马上就能大涨,尤其还是王允是那种态度,他们确实就已经是再也忍受不住了。之前跟着自己主公的时候,谁敢对他们如此?但是之前的委曲求全却换来了什么?所以几人没有再去想什么让朝廷赦免的事儿,如今是直接就准备跟朝廷对上了。

--------------------------------------------------

对于老苏的到来和离开,对王允来说,连个小小的波澜都算不上。如今王允可谓是意气风发,是啊,能不如此吗。诛杀董卓,虽然行动的是他吕布,但是谋划却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做的。至于士孙瑞、李肃了,那都是陪衬,他们不过就是绿叶而已,反而衬托出王允这朵红花来了。

而王允立下了大功,在朝中一时是风头无两,就连吕布也比不上他。他吕布再厉害,也只不过就是个武将而已,要说文人可真是没多少能真正看得起武将的,更何况吕布这人的污点也真不少,所以真是让很多人都是不屑与之为伍。

要说以前他杀了丁原丁建阳,已经是让不少人记住了的话,那么这次他杀了董卓,更是让天下人都记住了。但是虽说人们都知道是他吕奉先诛杀了董卓,但是吕布却没因此落下什么太好的名儿来,应该说如今算是一半一半吧。

有人觉得吕布这是弃暗投明,真正做出了自己应该做的选择,是真正的大丈夫所为。但是也有人却不屑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吕布这就是典型的卖主求荣。因为董卓他无论如何,对他吕布好像真就没做过什么特别对不起他的事儿。只不过就是杀了个小妾而已,但是杀得又不是吕布的小妾,而是人家董卓自己的小妾,所以你吕布就为了一个女人,然后就把自己的主公给杀了?

天下那么多人可都知道,吕布的赤兔马那是人家董卓给的,然后之后吕布的地位,那也是董卓给的,然后除了小妾杀了没给他之外,基本上董卓对吕布好像真没吝啬过什么,但是最后的结果他却是被吕布所杀。然后吕布则是立了功,受到了皇帝的封赏,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和王允几人共秉朝政。所以很多人认为吕布他这就是卖主求荣,如果说这还不是的话,那么什么样儿才算是呢。

但是吕布还真就是不太在乎这些东西,因为对他来说,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还真就不是那么重要。而自己最在乎的是实际得到的利益,而实际的利益就是,董仲颖那老匹夫已经死了,自己没有了他的威胁。而自己也受到了陛下的封赏,受到了陛下的赏识,这个可以说就是更重要的了。

吕布他觉得自己做得其实都挺值得的,但是他却还是比不上王允的兴奋,而王允才是那个最得意之人。因为自己的谋划,董贼死了,自己主持着朝政,算是手握大权了。也不用再提心吊胆地去面对董贼了,而如今陛下还年轻,朝中也还不稳定,所以自己是分担了不少朝中事务,而对此自己还算是很满意,如此才能去做那中兴之臣啊。

王允觉得自己正在一步步地向着大汉中兴之臣迈进,也许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史书上会写如此写到:司徒王允公,除董卓,扶汉室,使四海升平,乃大汉中兴之臣也!而他王允确实是个忠心于大汉的人没错,但是他可不是圣人,要说没几个人会嫌自己手中权利大的,更何况是王允这样儿的人。尤其他还要去做那中兴之臣,他觉得权利也是不能少的。

但是他却忘了,他头顶上还有个皇帝呢,虽然皇帝如今还算年轻,但是再年轻他也是个皇帝。王允这次确实是有些想当然了,而犯了皇帝的忌讳。哪怕皇帝知道你是个忠臣,但是好像没有哪个皇帝喜欢权臣吧,更何况是他刘协,他可是刚刚经历过董卓乱政的。所以他虽然一方面确实感激王允没错,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恨王允。

因为在他的眼里看来,董卓就和王莽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他是个中途就已经失败了的王莽。而王允他当然不是王莽了,但他却是霍光啊,只不过他是那还没有成功的霍光而已,而这就是刘协眼中的董卓和王允。王莽不用说了,但是霍光呢,有皇帝会喜欢他吗,也许有吧,但是这个谁知道呢,反正刘协是绝对不喜欢他就是了。

怎么说呢,如果两人同时出现了的话,比如王莽和霍光,必须有一人存在,一般来说,皇帝会选择霍光。但是霍光存在之后,皇帝可能又希望没有他就更好了。这个和刘协、董卓还有王允的关系车不多吧,就是这么个意思。

其实刘协更恨的是他自己,恨自己年纪为何不是很大,而且更主要的是登基还没几年,根基尚浅啊,所以朝中的大臣,基本都站在了他王允王子师那边,而却没几个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到底谁才是大汉的天子,是朕刘协,还是他王允啊?大汉的江山到底是姓刘还是姓王!

如果说如今是太平的时候,而且他刘协是个有道明君的话,那么他无论如何也都会留王允一条命的,就因为王允是个忠臣,更是帮过他那么多。但是事实很明显,而且很多东西都不能假设,所以王允他已经是注定了他最后的结果,无法改变。

--------------------------------------------------

经过了近一个月时间收拢士卒,李傕他们的人马已经暴增到了近十五万人,说实话,人马确实比之前多了好几倍,但是和董卓之前近四十万的大军相比,可真算得上是天差地别吧。

别看董卓他至从进了雒阳后,他在慢慢地变化着,但是他董仲颖再如何变,却有一点儿从来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对士卒的态度。这个态度是个什么呢,就是董卓的手段,对士卒恩威并施。要说董卓手下的将领,他们对士卒的掌握确实和董卓他没法比,哪怕董卓再怎么去享受,他也没对自己手下的士卒如何松懈过。

董卓治军自然有他自己的一套,用他的话来说,“董某人进雒阳,入长安,有董某人一口饭吃,就有弟兄们的一口汤喝。虽然弟兄们不可能都大富大贵,但是董某人定让你们都衣食无忧!”

所以董卓手下的士卒,从一开始军纪还算可以,但是慢慢就变了,董卓要说之前可能有的还不知道,但是慢慢可都知道了,但是他慢慢也就放任他们如此了。在董卓的想法中,老百姓要是反自己,无所谓,自己有四十万大军,一走一过,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了。而关东诸侯讨伐自己,没关系,自己有四十万大军,足以抵挡住他们。

所以董卓就是棵大树,是一面旗帜,他在的话,猢狲不会散。但是这棵大树倒下了,那猢狲也自然就散了。

当然董卓他对士卒还不错,士卒自然也有忠心于他的,而那些人就是没有跑的,飞熊军还有那近一万的人马,就是如此。

第四五六章 斗将胜最后一局第一七四章 奉圣旨崔鸿返茂陵第七七一章 兖凉两军战冀州(四十七)第五一三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〇四)第一三四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第六六三章 激战临湘上城头第三四七章 马孟起再临敦煌第七八八章 子义负伤战襄阳第二〇〇章 战凉州汉军再败第六三八章 凉州军再攻江陵第五二四章 马郭范悄入大营第三五四章 三人组带兵杀敌第六五五章 兖州军激战临湘第五〇一章 魏文长兵进十里第七八一章 战事毕马超回家(三)第七八一章 孙伯符帐中问询第二八三章 凉州军终战合浦(十八)第五五五章 兖州军死战西阳(六)第五六八章 遇灾害众人撤兵第一一〇章 谢伯言馈赠书卷(续)第五八九章 刘玄德抵达江陵(续)第八九〇章 张德容召集众人第四三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二五)第七二六章 函谷关战事继续(续)第一二五章 交换毕各回各营第五一〇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二〇一)第五四〇章 关羽投效暂归曹第五九三章 马超带兵到洮阳第二一六章 兖州军大战常山(五十五)第九十二章 接圣旨马孟起赴京第七六二章 孙策周瑜说庞统第六一七章 张儁乂投奔曹操第九十六章 骑兵渡河袭辽东(八)第二二七章 凉州大战函谷关(十四)第一五一章 凉州败南蛮军胜第三〇五章 凉州军终战合浦(四十)第四七〇章 作唐城凉州攻城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众说前事第五八八章 刘玄德抵达江陵第三九一章 孟子敬骂阵引敌(续)第三六八章 凉州军再战南阳(四)第七二八章 临湘城战事继续(续)第二五五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二十一)第一一一章 凉州军攻略苍梧(七)第六六二章 许攸谏言袁本初(续)第四四四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三五)第五八五章 孟起遣人说张绣第八一〇章 战事毕马超回家(三十二)第二一九章 兖州军接收两郡(二)第七九九章 得邀人才入军帐第一五九章 崔鸿追忆当年事第二一六章 得时机谋士投韩遂第四九八章 凉州军再战零阳第四十二章 凉州军攻四会城(十六)第一三九章 朴克得见曹孟德(五)第八〇六章 兖州军破函谷关(一)第三十四章 西陵城孟德议事第九三四章 孙伯符说孙叔弻(续)第六二二章 凉州军决战江夏(四十九)第八一七章 刘备军夜袭临沅(完)第四二二章 客厅孟达见马超(续)第一六六章 汉军一战破广宗(五)第三五五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四十六)第八一二章 谋取临沅赚蔡霍第八六三章 王子均抵达房陵第三十八章 进乐浪孟起赴宴第八九二章 凉州军二攻樊城第四二三章 凉州军攻破阆中第二五二章 三江城凉州停战(续)第四〇九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一〇〇)第四一一章 刘焉亡兵入南郑第二六五章 马超带兵攻交趾(完)第七五九章 孙策周瑜到罗县第三〇七章 马超领兵返长安第八二二章 离临湘联军北上第六十八章 凉州军大战番禺(二十三)第三二一章 凉州兖州战南阳(八)第六九五章 战事毕回返长安(七)第十一章 联军终破西陵城(九)第八三〇章 凉州军出兵蕲春(续)第四二七章 到汉中进入南郑(续)第四〇二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九十三)第六五二章 降将出谋赚马超第九〇九章 曹孟德帐中议事第五三七章 江东军大战江夏(二)第三六八章 交州战事完回返(五十九)第六八〇章 凉州军收复两地(十三)第六九三章 战事毕回返长安(五)第七三四章 凉州军继续血战(续)第八八九章 曹操带兵到樊城第二一〇章 曹操进宫见天子第四三〇章 马超五人组出行(三十九)第九三五章 孙伯符说孙叔弻(续一)第一二〇章 皇甫嵩火烧黄巾第三一六章 崔福达生擒带来(续)第二三八章 孟起再临三江城第九九五章 孙策刘备返南郡第九八二章 战事结束两军回(五十六)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