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主公且慢!”
帐外传来高呼劝阻之声,紧随着一道令曹操十分熟悉的身影闪进了大堂。曹操看也不看来人即喝道:“公达!尔是何意?”
面对曹操盛怒之下散发出来的凛然霸气,曹操首席谋主荀攸也不得不屈膝半跪于堂间,口中急忙辩说着:“主公!且听攸一言,再做定论可否?”
“哼!”
曹操鼻息间森然迸发出闷哼之音符,怒气不消的落座于榻上,手指着堂下被左右甲士正欲押赴府外进行斩头的三位面如死灰的将领喝问:“如此蠢材!要之何用?”
见似有转机,荀攸心下一喜,只要不让盛怒之中的主公将三人还可用之的将军立即押下执行,自己就有信心劝住主公收回成命,就算无法挽回水军大都督蔡瑁、张允的性命,也一定要挽救治军领兵颇有章法的于文则一命。这对于虽有近四十万大军雄兵,数千员大小良将、猛将的曹军来说,原本也无伤大雅,伤筋动骨,可现今遭受敌军偷袭而至士气低迷时期,如果冒冒然斩杀了熟悉水战领军作战的荆州降将,那……那眼看即将成军的三十万水军又该由谁来统领?由谁来担负指挥隔日不久即将大战于江面之上的生死决战的重任?这些可都正是每位为主筹谋、蘀主出策的谋士应该清醒认识的地方,为主尽忠,当死而后已!那又何惜冒死谏言!
“主公!如战阵之前斩杀三位将军,当正中刘备军那诸葛孔明之后续连环毒计也!”荀攸一语道破天机,呈石破天惊般惊呆了在场之人。
曹操蹙眉眯眼,定定的将汇聚之后的精光全部投注在那消瘦面颊的荀攸面上,质疑不解的冷冷低问:“公达此语,震撼吾心,如实乃故意夸大其词欲救下此等违犯军纪的三人,那就太过小看吾孟德也!”
荀攸恶寒于心,见事已至此,唯有依照自己判断全盘托出所思所想,或许还真能在主公怒火之下高举的屠刀面前救过这本不该短命的三人,在曹操的目注之下,静静的平复了下心态,只见荀攸亲启其口说道:“攸有疑问,不知可否先让吾主作答?”
“尽管道来!”带有越来越多的疑问好好奇,曹操也渐渐平静心胸怒火。
“其一,吾军大军之内除蔡、张两位都督外,可还有何人是最能接蘀此两位将军担任水军都督一职之主帅乎?”
想了一想,曹操镇定的答道:“无!”
“既如此,那其二,如折杀了此两员能为主争战江面之霸主的大将,吾主意欲以谁代之?”
“这……吾还为思得!”曹操当然无法尽速的想到可以接蘀蔡瑁、张允出任水军都督的合适人选,因为整个曹军雄兵骁将之内,也根本就没有担任过水军领军之将的帅材。否则,恐怕早就把这自己眼中一直延误战机的降将诛杀干净。
“其三,据攸看来,吾军水军遇袭,实在是孔明此人用计实在诡计多端,出人预料,如当时就算包括攸在内的军中自认足智多谋之才的人身处营内,只怕也会依同己位将军之法御敌而中此敌计阴谋。所以在攸看来,非是三位将军无能之举,其罪魁祸首还应是刘备身侧的那狡猾似狐的诸葛孔明。”其实这里连荀攸自己也无法得知,想出此计之人远非其口中道出的诸葛孔明。实在是后世穿越者周翔第一次盗用了原本当世,最后成就了智神诸葛亮之成名之计也。
(ps:这里小西想赘述一下:为什么要与初衷尽量忠实于历史事件的原型原物相违背的原因。第一,当初小西仍然想按照依三国历史里的那样还是由诸葛亮自己设想谋划出“草船借箭”章节,可近日来,实在是有不少的书友、读者认为小西太过抄袭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原型,使得小西身上压力不小,在到底是否还应该继续忠实于历史还是在半道穿插颠覆传统情节中徘徊。第二,书友、读者们对小西此书的主角(猪脚)太过即以厚望,但写到五六十万字之后,对书中那几位穿越者描述得也实在太少,让不少朋友看过之后抱怨连连。其实此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在最初的构思之中,原本是想忠实于历史,把这几个穿越者融入糅合进这铁血的历史之内,并没指望这几个才到三国时期之人如同别的一些穿越小说那般马上进行篡改历史、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基业等等。因为在小西看来,不同的社会背景、时代环境下,这几个身无分文,又无权无势,甚至连自己姓氏都还未被当世的历史人物所接受,又怎的能一飞冲天,不可一世?成功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累积基础,积累人缘,再得到一个恰当的时机或机缘方能借势而起,现在还远远没到真正主角出场的时候,下部才是属于《三国诸侯》真正主角的舞台。)
曹操收回了那炯炯有神带有煞气的目光,细心回想颇受自己继已故谋主戏志才、郭嘉之后重用的荀攸之言:“是啊!杀掉这几人就如同踩死几只蝼蚁一般的轻松,可急怒之后,谁来为自己统领水军作战?夏侯兄弟?曹氏兄弟?还是徐晃、张辽等无敌猛将?都不成!这些将才都只具备陆上之虎的霸气,唯独天生不喜水战之法,对水战了解、认知都少之又少,那自己又何敢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轻易交托,就连自己面对那滔滔翻滚川流不息的大江之时,也时常生出无法征服之感概!时势造英雄,可还真未到自己的最佳时机也。”想到这里,曹操再次射出的眼光中清透了许多,对着堂下还跪着的荀攸示意,不妨继续说下去。
接过主公带有隐含赞许的神色,荀攸心感把握又大了几分,道出的口气也更加自信起来:“启禀主公!这最后一点,攸也是在堂外听闻甚久之后,临到主公震怒欲将三位将军怒斩时方才思得,这可真谓是毒中带毒,狠中带狠,防不慎防。如果仅仅让主公因此消耗数十万支军需利矢而怒斩了三位水军主将,其刘备、孙权联军获益更加远胜得此箭支,因为这后手之计,暗藏之下让吾军成了群龙无首,缺失了领兵之将,试问吾军还怎可同其大军交锋江心?”
“好毒啊!”曹操缀然感叹!
连消带打之下,白白用一场假象就谋取了吾军数十万支箭矢不说,还留着后手欲借吾之亲手诛杀吾军栋梁之才,恐怕这最后的一点才是那诸葛村夫最终的目的才对!“诸葛孔明,此人不除,吾心不安矣!”曹操再次仰面感叹……
八月。正是每年之中时日最为酷热的时候。
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之上,仍让人察觉不到一丝凉意。
今日正是刘、孙联军第一次合作出战获取胜利之后的第三日。
就在日午阳光最烈之时,江夏刘备水军大寨洞开,数十只大小不一的战船缓缓驰出营寨,每艘战舰之中顶尖,高高树挂着一面龙飞凤舞刻画苍劲的【孙】字大旗。旗面金光灿灿,更加承托出船队的不平凡之处。
一身银甲装扮的江东美周郎最后一个登上停靠栈桥正欲起航的座船,面上的笑意灿烂无比,等稳稳站定在船舷甲板之后,挥手向前来送行的刘备一行人示意道:“荆州大恩,瑜蘀主深表于心。今日临行之计,还望荆州早日东行,到时瑜定一尽地主之谊,为荆州接风洗尘!”
刘备在栈桥之上听得周瑜甚情相邀,自然高声回应:“都督敬请放心,回归之后蘀备先向孙主道好,备在整顿完毕江夏诸事之后,自会尽早东行。愿都督此行一路顺风!”
直到江东水军战船悉数在视线之外消失,刘备、诸葛亮等江夏君臣才慢慢走回水军大帐。
经过“草船借箭”之法,事后经一日一夜统计归库,已得知获取近九十万支,虽离当初诸葛亮豪言谋取百万箭矢还缺上近十万左右,不过也实在让刘备等人开怀不已。连日来,不管是在城中处理日常政务,还是陪同江东水军巡视江边防务,那张已略显老意的脸庞无时无刻不在洋溢着能消暑解冻的笑容。
来到大帐主位落座,刘备喜悦的向着下首首位站立的诸葛亮问道:“两位军师、诸位将军、各位官员不知如何看待备之隔日东行?”
诸葛亮少有的皱眉盘算,没有仓促回答,再起身边的庞统不甘寂寞,踏步出列回道:“回主公问,士元以为,主公此次东行,时机不对也!”
刘备侧目转向其站立之处看来,见原来是军中二号智谋全才之人庞统,微笑示意之后,让其继续说道。庞统不同于诸葛亮的地方在于,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比较喜欢我行我素,不畏强权,不嫌自身丑陋,这也正是刘备对其了解之后最为欣赏的地方。
只听庞统掷地有声的泛泛而谈道:“江东野心,不在对岸国贼曹操之下。周瑜此人,虽有满腹经纶,智计百出,士元曾拜师荆州水镜先生,老师学究天人,阅历丰富不说,还曾习过并研究过一套面相识人之法,据吾师教言,面若桃花,女者必妖,男者必盛。言下之意,既是说若为女子,当属妖冶诱人,而身为男子,恰恰相反,如不能青云直上,也当可大有作为。而周瑜此人,正中老师警语。观其现今身居江东,位高权重不说,还得同孙主之兄孙策结成兄弟盟誓,其所取娇妻也是孙策遗孀之胞妹,在江东也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必对孙家也势将忠心耿耿,永不背叛,一切以江东利益为第一,从其这次亲自督军前来援手看来,其目的不外乎两个,其一,察看吾军水军真正实力,好在以后谋划之时权作权衡,其二,也想亲自观望对手曹操之水军是否值得让其之主孙权与吾军联手抗御,以区分谁才是其江东水军最后强敌。纵观吾水军首战,不管成绩如何辉煌,其指挥、驾驭能力想必也让此人记忆忧心,可说在其内心已打下牢牢的不可磨灭的烙印,远在对手曹操水军之上。故而才急于速速离去回禀于其主孙权,以便于商议今后江东作战方向。故而依统拙见,主公此去江东,势必危机重重,因此统才甘冒轻搅吾主兴致,力劝吾主断然前去江东,最不济也应将江东之行缓上一缓,待决战之后,再作成行也不迟。”
刘备一边细心听取副军师庞统的劝解,一边在内心仔细的盘算庞统所言中的得失。细想下,认为就算危险过大,也不会造就江东之主孙权贸然撕毁盟约,割取自己性命。得到自身答案之后,坦然一笑置之,将目光投向仍在低首想着心事的诸葛亮处问道:“孔明军师,不知汝是如何看法?”
主公刘备的问话,自然听在诸葛亮的耳内,慢慢收回繁絮交杂中的思绪,淡淡之中也充满忧虑的回道:“回主公!在亮眼中看来,士元兄所言非虚,其中十中带九将如士元兄所说发展,东行凶险在所难免,可亮仍以为,这次东行,主公也非去不可。”
“孔明……尔为何欲置主公于既知的凶险之地,统甚感诧异!”庞统拂袖,发泄着对好友的心中不快。
刘备没有插言,在其心中已料到江东之行定有凶险,现今又得诸葛亮言说非去不可,熟知诸葛亮为人的他,自然知道这自己的首席军师定还留有后言没有道尽,只要自己耐心等候,多半诸葛亮自己会慢慢为自己解惑,也为在场之人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