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辽东

崇祯十一年十月九日一大早,和往常一样,又是寒意逼人的一天,清军依旧在北直隶肆虐,明军各路未触即溃,大明上下一片风雨飘摇。

总督天下兵马的卢象升在北直隶集结三边精锐,最后赶来入援的却屈指可数,无奈只好在这天率本部天雄军誓师入援。

不过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一天,山东登州府蓬莱城外的校场之内,也是旌旗密布,甲士云集。

从高台上一眼望去,整个校场尽是身披铁甲,手持虎枪的登州营兵士,大明的玄鸟旗帜与“王”字大旗共同高扬在天空。

“末将黄阳,率登州营战兵五千员,拜见副总兵!”

“卑职等拜见副总兵!”

忽然,矗立了不知多久的兵士高声大喊,齐齐半跪在地,这股阵势竟丝毫不下于万余大军,直让整个山东为之战栗。

王争浑身披甲戎装,站在高台上点点头,方才的雷鸣阵吼转瞬间便化作寂静,看着眼前这支军队,王争的心中颇是欣慰。

来了这么久了,自己总算是有能力为百姓做一些事,虽说现在登州营的人数还不多,但他已经不能再等了。

眼睁睁看着鞑虏肆虐山河,王争整日都是如坐针毡!

眼前的这支军队让杰姆眼前一亮,就从这些士兵的整齐度来看,已经和葡萄牙训练有素的皇家军队没什么区别。

他从未想到过,东方竟也能组建起这样一支军队。

李岩虽是一介文人,看着王争点阅登州营军士,竟也是心潮澎湃,这是登州营第一次向世人毫无保留的展现真正实力,料想此次出征后,定会引起各地的轰动舆论。

不过李岩已经不再担心这个,有这样一直军队在还用得着怕什么舆论,时逢乱世,在他眼里,唯有王争才有能力力挽狂澜。

本来李岩还是担心王争此行过于危险,想在今日再劝说一番,但是见到此情此景却已放下心来,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下官,军议司左参议李岩,率全体文职官员,提前为副总兵道旗开得胜之喜,设凯旋告捷之宴!”

主事参谋顾君恩面露红光,连声拜跪道:

“巍巍强军,巍巍强军吶!有此等强军护佑黎民,鞑虏何愁不灭!!”

哈哈一笑,王争先是翻身上马,再回身朝李岩与管清天等人抱拳道:

“本将出征后,登州一切事务,便有劳诸位多多帮忙,邓黑子是个愣头青,猛刚有余而心性不足。”

李岩拱手回礼道:“这是下官分内之事,将军放心出征便是,后方有军议司的诸位同僚在,乱不了!”

邓黑子与身后一众留守正兵将官半跪在地,抱拳喊道:

“末将率登州营留守军将,在蓬莱等候大军的捷报!”

大军缓缓开出校场,第一眼看见的却是人潮人海,这天一大清早便是有送行将士家眷等候在校场外,加上其他前来围观的百姓,已经是将路挤的水泄不通。

“登州营出征,诸位将士随本将力战蛮夷,皆是世之忠勇英烈,每战死一人,全家赠五亩良田,灵位入祠,配享万众香火。”

“不过此次出征险恶,定是一番恶战、苦战、鏖战,本将若是不能率将士们归乡,这一拜,就算是提前向父老乡亲们赔罪了!”

这句话说完,王争下马后退一步,双手抱拳,深深的揖首下去,校场前已是变得鸦雀无声,只有不少婆娘孩童的哭啼之声。

突然间,全体登州营将士与盐丁们都是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愿为将军效死!”

“愿为将军效死!!”

......

这喊声没有人提前组织,没有人事先知会,完完全全是自发真心的行为,每个人都喊的声嘶力竭,王争只觉浑身上下的血液好想要沸腾一般。

登州营兵士士气高涨,个个都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恨不能全员都到辽东杀鞑子。

游击将军邵勇带着正兵们清出道路,连忙上前道:“将军此次定能旗开得胜,再获捷报!”

王争这个时候已经上马,点点头,朝他说道:

“邵勇,本将走后,蓬莱城内外城的防务就交给你了,要比本将在的时候更严,听明白了吗?”

邵勇连忙点头,抱拳道:

“听明白了,末将早已安排妥当,就算是一只苍蝇想要捣乱,士卒们也能将其抓住捻死。”

放下心来,王争回头朝城头望云阁上看了一眼,果然见到一道曼妙的倩影,朝那边摆了摆手,下狠心不再回头。

全军出征,往水城而去......

望云阁外的身影自然就是王玉儿,虽然她双眼已哭得红肿,但见到王争挥手,仍是强自露出微笑。

因为她不能让王争担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安心杀鞑子,不被儿女私情束缚住手脚。

为了将这五千的战兵周全运送出海,军议司提前几个月就是行文各处,这才凑齐了这次所需的大小船只,不过这样一来,花费的银两自然不少。

仅仅是大型的福船,登州水师便采买维修了五艘,中小型的沙船、海沧船也都是向各处船行高价采买,总计要有近百艘。

除此之外,用来侦查的鹰船、冲入敌军船阵的子母舟等小型舟船更多,起码要有两百余条。

这些船只少数先行数里侦查,其余大多数如同众星拱月一般护卫在运兵战船周围巡航。

出征在外,除了周全的进退计划外,最重要的就是粮食补给问题。

辽东现在处于清军控制之下,原来大明的属国朝鲜如今也和鞑子穿上了一条裤子。

从海上运送固然可以,但却不可能轻易交到深入敌后的登州营战兵手中,这次出来王争已经事先和军议司商量过。

登州营设有专门的辎重队,出征在外各种人员的配备十分全面。

诚然如此,大军在外,每一日的用度开销都是笔巨款,除了粮饷以外,稍重些的兵械辎重也都由辎重队统一携带,辅兵与战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肩上的担子也不能说是轻松。

除了让每名战兵自己携带三日的应急口粮以外,辎重队最多只能带三十日的粮食补给,因为再多带的话,算上军械辎重会严重拖累行军速度。

若是那样,在海上还看不出些什么,东西都装在船上,到了陆地上可就是鞑子的地盘,行军慢了贻误战机不说,更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登州营可以在鞑子后方活动的时间,只有三十天。

求推荐票,订阅,月票,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百八十八章:兴奋的左良玉第六十五章:又见不平事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权的建立(求订阅!)第四百四十六章:历史的某些必然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歼灭第十三章:铮铮誓言合众心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营投山东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营不放弃能救下的每一个人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备”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袭空空岛第二百零一章:让人高兴不起来的胜利第一百三十一章:发财大计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争第二百五十一章:进援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克期出关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齐,开元彰武第四十二章:汉家代有英杰出第四十四章:捷报传闻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静观其变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与邪教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显威,不败之地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抢功?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识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顺治第四百二十六章:沧州兵谏(上)第一百二十七章:众正盈朝第五百三十九章:这就是一座宝库!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谏的序幕第四百一十一章:劳师动众只为盐?第五百七十一章:三个男人一台戏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营不放弃能救下的每一个人第四百九十五章:自尽,还是奋力一战?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样的官兵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百三十七章:问茶 品茶 小民第三百二十二章:处处不平第五百七十四章:多尔衮的新计划第四百零五章:鲁王府 家贼难防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齐,开元彰武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觉捅了个篓子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议 京师 崇祯皇帝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十三章:铮铮誓言合众心第五百四十一章:苏州会晤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台湾条约(上)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汉兴第五百三十三章:军魂 铁律 肃心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阳 汝宁 滁州第四百四十三章:实力与姿态第一百七十二章:刘泽清才是阉党第四百八十四章:走还是打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愿,克复盛京第一百八十三章:蓝图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与短处第二百八十一章:当世戚家军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伤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学第四十章:文登锐卒逆乾坤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第三百七十七章:宁陵兵变第三百二十六章:钻狗洞的大明游击第一百九十六章:孙知府登门(为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五百七十八章:夺鼎燕京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连环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铜板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战永宁门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实击虚,转取西安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纵得江大第二百三十六章:郑鸿逵来访第五百五十九章:云、贵、四川割据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战拓城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给脸不要脸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么?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四百零一章:复起传庭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二百九十二章:突发洪灾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三十一章:发财大计第三百九十四章:无妄之灾第四百一十四章:鲁王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