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营

崇祯十二年的六月份到八月份之间,登州营在济南府风风火火的阻止难民聚耕,入册工作。

将这些各处的难民归纳在账册上,统一分配在新建或是正在建的田庄中,于此同时,济南府和东昌府之间大片的荒地被转卖到山东总兵王争名下。

说来也是奇怪,这次的动作,大户们少见的没有出面阻止,反倒是拿出自家封存了多年的田亩账簿,派家仆帮登州营清查丈量。

各个阶级都在全力的帮助登州营,青州府、济南府更是一天一个样的变化。

这些荒地解决了登州营的土地危机,多被用在安置流民和难民上,使得大量的难民重新归于原籍,也有很多外地的流民来此安家落户。

他们现在当地府衙重新将姓名籍贯和家庭人数仍记录入册,再到军议司分署领了种籽和犁具,又到巡检司分署领了耕牛。

这一整套的程序过后,真正的百姓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田亩,一般来说,每户百姓的田亩所在,周围都会有一座田庄给他们居住。

一时间,王争在百姓们眼中简直成了在世的活菩萨。

要想得到回报,首先要付出,为了取得这样的效果,代价自然是巨大的,缙绅大户们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的帮助登州营,正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好处。

仅仅按市价购买田亩的开销,就已经达到五千多两白银之巨,这还不包括与日俱增的犁具、采买牛羊、种籽以及各种修建材料的费用。

如果真正算一算,登州营这么去做,其实是稳赔不赚的。

尽管开销逐渐的加大,但如今登州营的各种生意早已流通到了秦淮和八闽,府库充盈,每日还有净赚,倒不至于出现运转不灵的情况。

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出去,聚耕田庄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显著。

济南府和青州府的聚耕等事眼看着就要完成,紧跟着登州营又放出一个重大的消息,派出正兵与军将到济南府各城镇搭建军营,张贴告示招募正兵与盐丁。

登莱两府的正兵与盐丁原本是充足的,但接连几次的外抽和外驻,各处也已经捉襟见肘,王争这个时候启动招兵,也是无奈之举。

登州营的招兵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这次更是遍及济南、青州、登莱四府,许多青壮踊跃参军,一时间,山东各地武风盛行。

如此大规模的招兵,势必要在庞大的开销花费中雪上加霜,王争看着治下一天天的变好,也是由衷的高兴。

正兵招募后一般就在本地立营,过不了多久,登州营便会马不停蹄的派出老兵前往各处充任基层军官统带新兵。

相应的,各地的镇守军将几乎都成了实镇一方的硬派角色,这种人,既要绝对的忠心,也要有相应的能力,足够压服地方的宵小之辈。

这些军将单凭王争一个人根本挑不过来,其实人数太多也记不太清,往往都是与军议司的李岩、管清天、顾君恩等一众参谋商议决定。

集思广益,查缺补漏,各地赴任的名单都是现在登州营内的老资格,基本都是从盐丁、嫡系盐丁、正兵、战兵一路凭着军功升任上来。

经过了无数次的历练与考核,从尸山血海的战场上拼杀出来,这才是铸就了这批崭新的守备、千总、游击甚至是参将。

王争让他们带兵驻守地方,压服宵小绝对是绰绰有余。

饭要一口口的吃,王争深知山东六府糜烂甚重,时局不靖,登州营如今的实力还不够,只能一点点的去改变,稳步前进。

若是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

眼下登州营实际控制的地区一下子扩展了一倍,幅括登、莱、青、济南四府之地,需要的兵员和各种后勤官吏也是大把。

告示贴出去之后,各处新建起来的军营、军议司分署与巡检司分署等每天都会迎来成片的流民和难民前来报名。

当然了,还有大量渴望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义勇之士前往投奔。

山东省在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从濒死状态中复生,但事实上,早在王争与闻香教周旋于登、莱、青州等地的时候,除了山东以外的地方就又是刀兵大起。

去年归顺明廷的流寇首领张献忠、罗汝才等人,果然是有狼子野心,五月份的时候他们联合了革左五营等一些有名望的流寇首领,在谷城、房县复举“义旗”。

事实上,两处的知县早就察觉到这些流寇的不臣之心,但他们只是个小小的地方官,说出去的话甚至连五省总督熊文灿府中都到不了。

就算是能到当今的内阁辅臣、兵部尚书杨嗣昌杨阁老手中,怕也会被瞒住不报。

这位杨阁老深得圣眷,独得恩宠,但凡对自己不利的奏报都会压住不报。

就连五省总督熊文灿,三省总督孙传庭等人的塘报他都敢压,小小地方县令的奏疏会遭遇何等命运,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官军大部继续往各处回防,而这场流寇复起很快便在“上不知,下不报”的情况下迅速恶化。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官军还是有些机会,距谷城最近的是左良玉营,这个号称兵将数十万的朝廷官军再一次让人失望透顶。

左营再次被张献忠和革左五营打的大败不堪,马步争相逃命,损兵折将溃败不止,号称平贼将军的左良玉什么更是都不顾的狼狈逃亡山西。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横跨数省的流寇各部遥相呼应,刚刚“太平”了一年都不到的中原,转眼之间就又是烽火遍地的景象。

流寇蜂拥而起,每每经过一地便是造成官军大量的溃散,无数的百姓再次无家可归,或是被流寇席卷,或是往各处流亡。

相比上几次,这一次流寇准备充足,起事的时候官军往往都是已经被遣散各处,没有大部官军的制止更像是末日将近的景象。

官军还没有阻止有效的反击,而这些流寇却已经是滚雪球一般的越滚越大,人数越来越多。

这次的流寇复起,更像是给衰亡中的大明最后重重一击,历史上也正是今年之后,明军对流寇便彻底转为劣势。

从最初的互有胜败,到一昧溃败。

这种席卷全国的流寇事件,山东自然不能幸免。

第二更九点,感谢大家的支持!求订阅!

第一百九十二章:这不是海盗!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围,列阵摧锋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二百六十二章:刘泽清之死(上)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么?第三百零三章:功过是非,一念之间第一百二十二章:虚伪的繁荣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给脸不要脸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二百七十八章:临清武卒死不退第四百五十九章:游刃有余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三十章:温水煮青蛙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闯王宅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愿,克复盛京第五百四十章:一泼尿带来的全面强军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三百四十章:驰援开封,山东铁军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渐进三步走第四百八十六章:党争又起,圣躬违和第六十三章:杀价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补疮第四十八章:争巡检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一百八十三章:蓝图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给脸不要脸第五百六十七章:华夏一体,只诛东虏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访元帅府第四十六章:纳级第一百五十章:跟鞑子拼了第四百零五章:鲁王府 家贼难防第三百八十五章:见招拆招第二百四十二章:“强抢”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两条路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与愁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台湾条约(上)第五百四十八章:鲁王的感怀第二百五十章:民乱 纵容 做大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矿 悍将心第二百三十四章:并克胶州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一百四十二章:红娘子大闹船头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争失信第七十七章:到底哪个才是官府?第四十六章:纳级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三百六十五章:锦州解围战(下)第二百二十二章:山东告急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见秀之死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愿,克复盛京第三十二章:白鲤表心龙王怒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盘车第四百三十章:温水煮青蛙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四百七十九章:会师 立威 大宴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势不可挡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进城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阳 汝宁 滁州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冲锋的路上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四百七十六章:别喊了,刘大帅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进城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罗战场第四百零七章:盐帮 贻笑大方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二百零七章:请旨渡海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进城第五百零一章:兵临城下,尤念太平第三十八章:黑鱼立杆五文河第二百九十章:山东军第三百一十二章:进剿河南,皮癣顽疾第二百八十一章:当世戚家军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统天下的雄厚实力第四百七十六章:别喊了,刘大帅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祸乱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四百九十七章:尔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五百三十九章:这就是一座宝库!第三百二十八章:贼寇走了,官军却来了第七十三章:不容乐观第三十七章:土蛮妄帝不可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