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强 人心

王争这一道道连环的任命发出去,众人都是不解、错愕。

帮助杞县李氏这说得过去,毕竟是左军议的亲族,自然要照顾,但是像任胡这等火器营营官的要职,朝廷那边也才是个游击的衔头。

况且任胡还是从登莱两地就南征北战的大将,这刘国能从前只不过是个叛乱朝廷的地方豪强,怎么就直接给了个游击将军这般的高位。

不过接下来王争开了两次内部军议,隐晦的提过几句,众将这才想明白,原来即便刘国能那种后来归附到山东军下的被升为游击,那也就是个外系的将军。

山东军的外系倒是从刘国能这边起了个头,此后一般都是任命在最混乱和危险的地方,而且还要连着升上去几家互相制衡,等到安平的时候又要派亲系军将实镇,并没有太多的实权。

其实那天回到自己营中的刘国能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狂喜的心情,这山东总兵和左良玉虽说都是名声显赫,但却一点都不一样。

一个是吝啬抠门,好的东西都拿来自己享受,一个是宽容待下,紧驰有度。

这种身份地位的人突然变化,不少人甚至是背后的亲族都要跟着一同得道升天,今后见到各镇兵马也能抬起头。

嘿,咱可是山东军的游击了!

刘国能这种喜极而泣的样子,都明明白白的看在山东军战兵军将眼中,想当初,大家同样是出身卑微,能有今日的成就是想都不敢想。

一时间,亲系的军将们排斥刘国能的心思倒散去了不少。

......

正在山东的军议司各个参谋听到这一连串的布置,都是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看上去好像在放权,但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计谋。

大明下辖各省,山东一省已经完全被山东军占据,就算朝廷命令过来也是稳如磐石,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但其余中原五省、云南土司各族、南直隶各省乱已大半,豪绅结寨自保,各部官军为了丁点利益与面子而互相征伐火拼,歌舞升平的江南,并不能掩盖天下大乱的事实。

......

“山东军若想成事,想立一番基业,仅凭这山东的齐鲁之地,一省耕种,能养活多少聚耕农庄?能招多少兵马?那实在是不够!”

军议司大堂上,参谋处主事顾君恩提着大嗓门,说话的时候还在不断拍打桌子,生怕其他人因为一个不注意而听不到他说话。

见到左军议李岩和右军议管清天微微点头,顾君恩这才是继续道:

“依我看,兵不过十万!除却安守地方的,其余能随大帅征伐四方的劲旅又有多少?若不趁此乱世积蓄实力,一旦天下大势有变,我山东军何去何从!?”

顾君恩的嗓门越说越高,最后管清天有些听不下去,“咳咳”几声,他这才是将语调放缓放低。

李岩不断点头,此人到是看法独特,常能一针见血的切重利害。

官兵是朝廷的陪衬物,王争既然是山东总兵,那就相当于被划定了管理范围,若是明摆着朝其他地方伸手,被北直隶六科廊的言官御史们看见,怕就成了狼子野心,大逆不道之举了。

本来李岩还想着如何能替王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未成想,咱们这位大帅却自己将一切都安排好了。

李岩其实能从一系列的命令中瞧出端倪,看来王争不打算再继续往湖广去了,并且应该也做了短期内离开河南的打算。

离开之前,河南自然不能白白走一趟,王争所给的一系列升赏,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收拢人心之法。

河南、陕西等省的民心已经完全倒向闯王,闯军在通许县外被山东军打的大溃,就连老营都是丧众四成,争相溃散,但却在短短数月之内再次声势浩大,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十万之众。

不知这消息是否确凿,但却能从中看出问题,要想在民心上下功夫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段时间内还是不要痴心妄想,在这方面李自成已牢牢占据主动。

剩下的也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大户,但大明官场素成定局,科举被东林文士主持,武将方面也有世袭军将与世代将门包揽,几乎所有的豪强都没有任何机会栖身官场,只能当个世世代代的土豪。

杞县李氏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有幸出了个兵部尚书,所以李岩看得很明白,王争这一系列的命令就是奔着豪强大户而去。

起码在现在,他们才是地方上真正的统治者,有土地,有人力,有财产,可以在段时间内聚拢起来大批的乡丁、佃户。

不过这些豪强却在兵匪和流寇面前没有丝毫的自保能力,所以多像个墙头草,哪方强大了就投靠哪方,这些人以亲族的利益为行事准则,至于文人士子挂在嘴边的什么道义,对他们没有丝毫的用处。

流寇如今都是打着这些豪强的主意而来,胁裹的屁民就是为了抢夺他们累年积累下来的财富。

自从高迎祥带着闯营等十三家流寇大乱陕西以来,这局面是一天不如一天,到现在不知有多少地方豪强大户的寨子和庄子被流寇攻破,里面累年的积蓄丁点都没剩下,得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说起来,地方豪强和官府天生亲近,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地方官军实在太过废物,无论卫所驻军还是各镇客军,都是好处照单全收,一旦要是听见贼寇来了,就不管不顾的望风而逃。

近些年闯王李自成进入河南,局面又是大为不同,在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的建议下,他开始留意那些不如意的文人士子与世家子弟,将他们招揽入军为自己效力。

当初为祸天下的流贼如今却开始这般做法,到底是意欲何为,不少人心里都和明镜一样。

这个消息听在地方豪强、士绅的耳朵里好像惊雷一般,更加是有如惊弓之鸟的到处联系官军,可但凡能联系到的,不是在败退的途中就是即将撤回本省,根本无可依靠。

在这种时候,王争以山东军大帅的身份出现,正儿八经实镇一方的总兵官,麾下又有强兵数万,一下子成了众豪强瞩目的焦点。

既然不可能投奔闯贼,那就要找个大树靠着好乘凉,看这情况,刚刚在通许县大败闯王的山东军是唯一有能力护卫地方的一支朝廷兵马。

当然了,这大树也不能被自己这些人靠倒了,有些事情还是要多多接济和力所能及的帮忙。

王争的山东总兵身份,已经是武夫所能做到的最高职衔,麾下那支山东军也是正经实册的朝廷兵马,可以让地方豪强心安理得的接受。

不过有些细微的事情不少人可能没注意到,王争招揽像是刘国能、杞县李氏、归德府刘家这些朝廷军将与地方豪强,从来都是用自己的名义去做。

这些人遵从的也都是山东军内部的条例准则,却从来不提什么朝廷与皇帝。

第六十七章:饿殍遍地第三百三十七章:约法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师信件第三百八十九章:军令如山第三十二章:白鲤表心龙王怒第五百二十二章:直来直去的谈话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二十一章:无计可施红颜策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第五百六十五章:闯王泄愤杀吴襄第四百四十六章:历史的某些必然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愿,克复盛京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样的官兵第六百零六章:追赠 诰命 西征第五百七十六章:决意回援第三百二十四章:欲盖弥彰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咸服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战永宁门第五百章:如梦方醒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骑联合,道义为先第一百一十一章:陈子龙一见如故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龙庭第四百二十二章:礼服第二十五章:王争献计剿巨匪第六十六章:齐家悍妇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一百二十九章:右东路参将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四百六十六章:山头的另一边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网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奋威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给自足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明神宗平倭诏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与木盒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错了地方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违军令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二百七十八章:临清武卒死不退第一百章:一个不留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第三百七十四章:斩钉截铁第四十六章:纳级第四百二十九章:刚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三十八章:内外断绝,朝不逾夕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一百零四章:讨饷第三百五十二章:马步争驰,将帅夜逃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进京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歼灭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东军,至死方休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罗战场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三百一十六章:锥阵破敌,两虎相争第五百七十八章:夺鼎燕京第三百六十八章:施邦耀奏山东事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围 破城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势不可挡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郑氏第三百六十三章:锦州解围战(上)第一百四十一章:艰难的决定第四百一十一章:劳师动众只为盐?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后的辽东铁军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台湾条约(下)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学第二百四十三章:缘分到了挡不住第三百七十八章:冲冠一怒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锅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克期出关第四百五十三章:议取江南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么?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台湾条约(上)第一百四十章:恨谒见之晚第四百三十一章:复起传庭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辈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来的下马威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八十五章:无言退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门情谊深第五百二十九章:郑氏要碾压山东军第四十二章:汉家代有英杰出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冲锋的路上第二百三十五章:称雄山东第一百二十二章:虚伪的繁荣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伤第二十七章:有银六踹龙王板第三百二十八章:贼寇走了,官军却来了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宁之败第一百零六章:强军的影子第五百一十五章:赵之龙的卓越贡献第四百七十二章:饱掠归襄阳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谁手,尚未可知第四百五十三章:议取江南第八十八章:血战赤山第四百零五章:鲁王府 家贼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