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监军 势颓

张若麒,别看此人仅仅是个五品的文官,位小人微,可权力却大的很,甚至能直接将折子上到崇祯皇帝的御案前。

还不止如此,更为可气的是,杨嗣昌之后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极为支持张若麒,有人暗中说在张若麒出京前曾几次与陈新甲的管家见过面。

洪承畴此次临危受命,知道天下重任在自己肩上,本来就是打算让十几万兵马抱成一团,这种虎头蛇尾的战术实为兵家大忌,但话说回来,大忌不大忌的,还是要看形势才能决定。

东虏勇悍力拼不得,拒城而战才是上上策。

反正自己这边兵马不少,根本不怕清军强攻,再加上已经得到朝廷供给的粮饷,最起码能使用一年之久,这种战术可以更好的消耗清军有生力量。

有一点在洪承畴心中颇为坚定,那就是东虏虽然看着强大,但这种新兴的国家内里都是尤为虚弱,无法同三百年正朔的大明相比。

清军中真正的旗人与大明万万子民相比,实际根本连个零头都算不上,大明兵卒尽管硬拼不过,但就算是用人堆这种最低等的法子,生生将对方拖垮也不是什么难事。

洪承畴已经定下稳守为主的战策,大军新到松山的时候也凭借着一股锐气,将天下闻名的多尔衮打得节节败退,再加上锦州守将祖大寿接连不断的袭击背后,清军一度接近崩溃。

可这监军张若麒却只能看到浅显易懂的胜利,根本不懂得任何兵事,觉得清兵是纸老虎,认为总督洪承畴贻误战机,不敢出城追击,是贪生怕死的行为。

几道“天下为公”的折子往京师一递,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意思没几天就到了松山前线,督促洪承畴尽快出兵与清军决战,不得贻误战机。

没办法,洪承畴只能是低头,毕竟人家后面站着皇帝,老老实实接了圣旨,无奈的带着七万兵马出堡追击多尔衮。

没成想,洪承畴到达乳峰山一线的时候,心焦难耐的皇太极已经提前来了好几天,正带着多罗睿亲王多尔衮与一帮子王公贝勒大臣在山顶观察地势。

皇太极带着的是八旗中最为骁勇的三千镶黄旗铁骑,加上最近不断汇聚的蒙八旗、汉八旗与朝鲜兵,人数上也有六七万之众。

按着以往战役的经验,对付清军,非数倍于敌而不可野战,八旗满万不可敌那种传闻不是吹出来,而是硬生生打出来的,早已深深烙印在各镇明军心里。

洪承畴只带了七万兵马,当时就想下令回撤拒守松山堡,可转身一想,自己刚接了出战的圣旨,这就撤兵岂不是抗旨。

两相犹豫之下,洪承畴既不敢贸然出击,又不敢回撤守城,犹豫许久,耽误了最佳战机,最后只能是下令摆阵对峙。

崇祯皇帝有个特点,对待臣下要么是无条件的信任,要么就是直接翻脸不认人,什么亲情故旧都不认,说杀就杀,说撤便撤。

眼下洪承畴率领八大总兵以及各镇部将,集结十数万大军出关援锦,崇祯皇帝虽说明面上对其百般优待,可紧跟着又要扣上许多限制。

况且,崇祯皇帝虽然不想启用孙传庭,但却也对这位洪督师不太信任,尝尝凭借几个言官太监的话就草率对战局下达圣旨。

洪承畴很无奈,与其说是自己在指挥这场战斗,倒不如说是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亲力亲为,只要身边这位监军稍有不满意,几道折子一上,立刻就是满朝的声讨。

看着对面衣甲整齐的清军,洪承畴心中也在暗自叫苦。

此时此刻,拒守松山堡已经是不可能了,就算自己想回去,皇太极也不会安安稳稳的放行,撤退很可能变成一场史无前例的的大溃败。

按照两方兵马的战力,自己这边人数就这些,但对方却在不断调动的增派,早早动手还有一丝胜利的可能,要是等清兵集结完毕,吃亏的就是自己。

“三军听令,击鼓......”

洪承畴深吸一口气,登上元戎车发下全线总攻的命令,可这话还没说完却见后阵一片骚动,一名后面插着几杆小旗的标兵骑着马狂奔而来。

见到前阵的这些督师与总兵,他扑腾几下摔落马下,屁滚尿流的爬上前哭着喊道:

“督师,各位大帅,杏山...杏山被鞑子抄了,没了,全都没了......”

这话一说出去,方才还都是一脸镇定的军将们立刻炸开了锅,洪承畴听到后也是一阵热气上涌,差点没当场昏厥过去。

“杏山丢了?”

“杏山怎么会丢,你可不要诓骗老子!”

“怎么办?”

杏山,那可是十几万大军的粮草、军械存放之地,也是军心得以稳固的关键,被鞑子这么一毁,十几万大军没有足够的军粮可以食用,军心定然大乱,日益困顿,对鞑虏更是无力抵抗。

洪承畴心中“轰”的一下,等他缓过神来的时候已然是面色苍白,转身看了看四下大乱的军将总兵们,知道此刻十几万大军已经是兵无战心,将思退路,败局已定了!

这个时候,洪承畴心中陡然升起一丝杀心,若不是那个不懂装懂,不识大局的张若麒到处多说,战事又怎么会到如今的局面?

军粮粮草足足够使用一年,所以明军最初这才是锋芒顿显,到处山呼作战,兵将们知道自己不缺穿不少吃,一心作战就是了。

可是现在,杏山被偷袭,驻守明军溃散,吃的和穿的马上就没了,就连手里的兵器都是用一个少一个。

洪承畴将目光投向乳峰山上那做黄色龙帐,那里仍然是稳定如初,就好像静静看着自己败退一般。

......

“哈哈哈,阿济格干的不错,这次的前程他要拿首功!”

龙帐外站着无数黄衣黄甲的镶黄旗巴牙喇亲卫,从里面不断传出充满讽刺的大笑。

皇太极来到前线的时候一刻都没停,直接登上乳峰山查看明军安排在松山堡一线的防御,立刻断定明军前强后弱,一旦后阵出事,必然首尾不能相顾。

多尔衮提议,说是可以选派一名勇武敢战的贝勒率领奇兵烧毁明军粮草,届时明军定然乱象纷呈,大军在松山城外掘壕筑墙,继续用围困锦州的方法吃掉洪承畴的这支援兵。

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儿当杀鞑以建功立业第四百五十九章:游刃有余第三百二十八章:贼寇走了,官军却来了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连环第二百六十四章:刘泽清之死(完)第二百八十三章:杨阁部督师襄阳第八十四章:鹰脸刑一刀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东军,至死方休第四百四十五章:郏县之战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强军到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万变,云贵告急第一百七十四章:杀第三百九十一章:转机第三百三十章:驱虎吞狼第四百三十二章:后生庶子第四百三十六章:不来?发炮平之!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六十一章:进袭益都第一百三十三章:济宁 码头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围剿第四百四十章:安东候第六十三章:杀价第五百六十六章:这要怎么打?第五十章:意外第五百五十九章:云、贵、四川割据第四十章:文登锐卒逆乾坤第二百九十二章:突发洪灾第四百零一章:复起传庭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四百六十九章:凤阳守备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五百九十一章:打进盛京城!第三百四十章:驰援开封,山东铁军第八十八章:血战赤山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二十九章:谈笑间震慑群小第六百零一章:三军云集,帝国开篇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识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纵得江大第四百二十三章:愿为忠烈伯效死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一百二十七章:众正盈朝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无碍,满汉无情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复养马岛第八十六章:盐丁尚比官兵强第四百七十二章:饱掠归襄阳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间虎威尽显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龙庭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财之道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济济第四百八十四章:走还是打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乐观第四百八十四章:走还是打第五十九章:设厘金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阳 汝宁 滁州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三百九十一章:转机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敌为友第七十五章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云龙山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三百七十九章:离心离德第四百三十七章:“多尔衮”奇袭嵫阳城第五百零四章:你们以为我不敢杀人?第三百零四章:仁义懦弱,一线之隔第二百八十一章:当世戚家军第二百三十七章:问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三十一章:复起传庭第四十四章:捷报传闻第八十八章:血战赤山第五百零七章:悔不当初第六百零一章:三军云集,帝国开篇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章:总兵知事,讨价还价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压,分崩离析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九十章:坚城第四百三十二章:后生庶子第九十二章:看笑话与捡便宜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给脸不要脸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沧州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静观其变第一百九十六章:孙知府登门(为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备军令如山第七十九章:舌头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渐进三步走第五百三十七章:斩郑利,夺首功第一百三十四章:这辈子都没见过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万变,云贵告急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难帝后,体制之外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锅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郑氏第四百三十九章:陈新甲仗义执言第四百三十章:温水煮青蛙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脑袋一用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连环第二百九十章:山东军第二百六十四章:刘泽清之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