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黑鱼立杆五文河

崇祯九年六月下旬的胶东,由于小冰河的影响,空气中已经夹带丝丝寒意,预示着一场寒霜将再次降临大地。

一行约莫几百人的队伍走在荒地中,当头打着的几杆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是王争带着的文登营第六哨新兵。

这些新兵的腰间基本都挂着两到三个血淋淋的脑壳,由于刚刚取得大胜,新兵们都见了血,仿佛刚刚进行一场蜕变,扛着长枪走在路上都显得虎虎生风。

冬日是残酷的,各地都有无数的老弱灾民,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知又要有多少人将要在今年的长冬中被冻死、饿死。

想到这里,王争一阵摇头。

时局不靖,尽管已经在五文河获得大胜,但是王争却并不能放松步伐,随着奴酋皇太极称帝,阿济格率十万余清兵叩关,境况将会变得更加艰难起来。

走在最前面的王争攥紧手里的那口钢刀,有些话只能自己闷着,并不能与黄阳他们明说。

印象中,那场彻天动地的松锦大战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要开始了,这是一场决定明清双方命运的关键战争,时间紧迫,已经容不得自己有丝毫的懈怠!

与在水寨中相比,王争的队列中好像少了不少人,江大与被救下的那三百来个百姓并没有在队列中一同前来。

临行的前几日,王争经常找江大交心,一谈就是小半日的光景。

以王争这几日对江大的了解来看,无疑他是值得信任的,但想来想去,王争觉得江大这种性子并不适合在军中作为基层将官。

江大沉默寡言,貌丑却心善,在他的心中,除了对王争的忠心便是道上的义气最为重要,让他带兵,无疑是场灾难。

优秀的领袖最明显的特征便是知人善用,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在他手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如汉高祖刘邦。

相比朱元璋的亲力亲为,刘邦则是个另类,他并无张良经天纬地之才,没有韩信统兵作战之能,唯一擅长的便是用人之道。

按照这时候朝廷的规矩,被有任何背景的王争,此次作战所得几乎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留存,都将被贪功的上级瓜分,官官相护之下,王争拿他们根本没办法。

最多有个擢升的功劳,但这显然满足不了王争。

任了谁,都不想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方拱手送人,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尽管规矩在自己头上压着,王争依旧在想方法解决。

俺这时候的规矩来看,明面上自己要是想留着是不可能的,那王争只有在暗地里下下功夫。

没错,王争想到了从水匪那边投诚过来的江大,他并没在新兵户籍中入册。

思来想去,王争最后决定把江大留在五文河水寨,明面上作为新的五文河水匪头领,暗地里却是为王争占据住五文河这一块宝地。

江大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很高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在他看来,王争要他在外立杆子,并且将辛苦打下的五文河交给自己管理,那是极大的信任,心下对王争感激异常。

尽管江大面上并没什么变化,但王争依旧能从他微微抖动的手上看出,江大心中还是很激动的。

既然江大要立杆,那就需要王争的协助,那些投降的水匪自然不能再用,都被王争在出发的前一天砍了脑壳,准备去领军功。

三百余名百姓被水匪抓来多年,家中早都没了什么亲人,甚至连各自的村庄还存在与否都不知晓。

如今外头兵荒马乱的倒不如这五文河安稳,有吃有住还安全,水匪几乎都被王争驱赶走。

这些百姓商议了小半天,最后也没几个离开的,几乎都愿意留下来追随江大,立杆五文河。

这样一来,加上王争为江大留下的粮草银两等物资,江大带着几百人占据水寨,直接成了五文河内最大的一股杆子。

这时候的水匪立杆都不会用真名,例如浪里白条、河龙王、浪里蛟等人,即便是农民军中也几乎都用名号行事,例如闯王、射榻天、八大王等一些较大的农民军。

这些在外挂着脑袋卖命的穷凶极恶之徒几乎在各处都有得罪人,起初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家人的法子,到了现在则成了道上另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在王争率文登营新兵走后,不少人都听闻,又有一位水匪在五文河重新立杆,唤作黑鱼,但是这位黑鱼却与河龙王、浪里蛟两兄弟不同,从不残害百姓。

渐渐的,五文河水寨收留流民在的事情流传开来,黑鱼这个名号也逐渐响亮起来,流民与水匪有不少都前来归附,这些都是后话。

王争走在路上时心中思索的都是到了宁海洲如何去做,毕竟那浪里白条并不似河龙王一般讲究道上义气,在王争心里,河龙王那样的水匪反倒好对付。

浪里白条却不同,他的性质已经和农民军有些类似,知道胁裹百姓作为炮灰攻城免得精干水匪伤亡,这就说明他有野心。

暂避监军道许成文的锋芒,待官兵骄横时设局破之,这也说明浪里白条诡计多端,这种人做了匪首才最麻烦的。

握紧钢刀,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王争也要带着义井庄的老少爷们去闯一闯,这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五文河到宁海洲外围只有不到三十里地,王争一行人从早晨出发,慢腾腾的下午也走到了宁海洲外围的小树林中。

出了小树林,看见西门大开的城门,王争心中“咯噔”一下,难道宁海州城已经被水匪攻破了不成?

带着新兵们踩过门前散乱的旗帜,一眼见到州城内萧瑟的街道,没什么犹豫,王争带着人直奔知州衙门而去,若是官兵还在抵抗,那里无疑是最后的希望。

刚刚转过街角,二十几个百姓尖叫着跑来,其中有男有女,后面跟着如狼似虎的水匪。

这些百姓见到前方衣袄整齐的文登营新兵好似抓住了最后一根求生的稻草,又惊又喜的跑到文登营新兵身后。

待这些百姓全部通过,王争“噌”的一把抽出钢刀,大步当先走出。

“诸位将士,随我杀匪立功!”

文登营新兵们齐刷刷的挺起雪亮的枪尖,踏着稍显整齐的步伐,堵住窄小的街道,等待已经杀红眼的水匪冲来。

第四百三十四章:会晤陕督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宁海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队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义第二百七十八章:临清武卒死不退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让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三百零五章: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来未有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一百六十九章:郑克云,踏平宁海第五百七十六章:决意回援第六十五章:又见不平事第四百六十九章:凤阳守备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一百六十二章:实打实的鞑子脑袋第八十五章:无言退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学第五十二章:反转第三百二十九章:为利趋使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五十二章:反转第四百六十六章:山头的另一边第四百四十六章:历史的某些必然第九十一章:守备坐营官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九十五章:自尽,还是奋力一战?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师 后事 官官相护第二百三十六章:郑鸿逵来访第二百零一章:让人高兴不起来的胜利第九十五章:出征与鸟铳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罗战场第三百七十八章:冲冠一怒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掷的刘泽清第一百五十一章:一个也不能放跑了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掷的刘泽清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与木盒第四百一十七章:军校和书香堂第五百三十八章:胜不骄,败不颓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强军到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二百八十三章:会战归德第三百三十八章:内外断绝,朝不逾夕第四百一十六章:将军像第四百五十四章:兵临徐州第一百八十八章:兴奋的左良玉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军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师信件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复养马岛第二百三十七章:问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零二章:衍圣公孔胤植第三十章:河湾长谈鱼水情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师向东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九十七章:遇贼,列阵以迎第四百九十三章:做准备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辈第一百三十五章:风潮 启程第二百三十四章:并克胶州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内有奸佞第一百章:一个不留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克期出关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五百一十五章:赵之龙的卓越贡献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台湾条约(下)第五百六十九章:战力不够,意志来凑第二十一章:无计可施红颜策第六十二章:后者居首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争失信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一百九十二章:这不是海盗!第九十七章:遇贼,列阵以迎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三百一十九章:绞首三千,克定开封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四章:以假乱真险入城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莱水军“十二营”(为舵主exp686加更!)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七十三章:不容乐观第六十八章:回归第五百二十二章:直来直去的谈话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机 军议司第一百二十四章:扩招 足额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杀驴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台湾条约(上)第五十八章:缉盐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进城第三十三章:火龙出水慑水贼第二百五十二章:独当一面——高亮第四百九十一章:名声和性命第八十三章:血溅寨堂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军第三十二章:白鲤表心龙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