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

嵫阳城,鲁王府。

王府内的装饰依旧富丽堂皇,但却不再有什么皇家威严,众多的女眷和仆人带着大包小包,此刻正在大喊大叫,不管不顾的跑出去。

就连王府的带刀侍卫也有八成左右选择扔下兵器出逃,好像这里不再是能给他们庇护,能让他们狐假虎威的鲁王府,反倒像是个魔窟。

“清兵来了,清兵进城了!”

“快跑,快跑啊!”

“老天爷,老天爷,山东军呢?”

瘫坐在王府大堂的鲁王朱以派,看着鸟兽四散的府中人,仍旧是不可置信的喃喃道:

“怎么会,怎么会,清兵是从哪冒出来的......”沉默了半晌,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似的,朱以派喊道:

“山东军的人呢,快去叫刑一刀,快去啊!”

确实,这清兵来的实在太突然了,城内不是说有山东军驻守吗,就连那个刑一刀都在城中,可是为何如此迅速的就被破城了。

说是被破城,其实这早就是山东军设好的局。

一路而来,伪装成清兵的刘雄所部莱州兵根本没遇到任何抵挡,直到抵达鲁王府门前的时候,才看见那些惊慌失措的正在出逃的王府侍卫。

身披正白旗甲胄的“清兵”当然是正面迎上去,经过一阵短暂的厮杀后,剩下的无非是大杀四方,无论是皇家子弟,还是府内侍卫女眷,但凡被他们碰见,几乎都是无一例外的身首异处。

鲁王府顷刻间成了修罗一般的战场,富丽堂皇的大殿之上满是凄惨的哀嚎和血渍。

这些“鞑子”根本没有任何仁慈之心,王府侍卫逃走了大半,剩下那些根本抵挡不住多久,也是强弩之末。

一队“八旗兵”拿着鞑子步甲的标准配备,手持虎头大刀,头顶避雷针铁盔,为首那个直接就是一脚踹开房门,进来后瞪着眼环视了一圈。

看见王府中蜷缩着的几个男女,眼中竟然闪过一丝怜悯,但是紧跟着他就想起军令。

并没有犹豫多久,这几个清兵纷纷上前,出刀砍死几个王府女眷,看到那几个仆人要跑,追过去又是几刀。

等到房中满是尸体的时候,几个清兵正要转身离去前往下一个房间,却忽然听见床底传来一阵低微的哭声。

“怎么办...好像是个孩子。”

一个清兵说出了汉语,周围的几个人也是面有不忍,这个时候从门外走来一名哨官,看了几眼,冷声说道:

“大帅有军令,鲁王府,鸡犬不留!”

说到这里,那哨官森然上前,揪出藏在床榻之下那华丽锦袍的幼子,闭上眼,手起刀落。

进城的正白旗清军延续了以往的作风,鲁王府之中包括朱以派在内,没有一个人活下来,满地的死尸。

那一日夜里,山东军莱州府主将刘雄手持正在滴血的虎头大刀,闻着鲁王府中传出来的血腥味,松了口气。

他将刀收回鞘,淡淡道:

“密报大帅鲁王已死,可以换人了。”

翌日下午,正在军议司办公的李岩,接到刘雄的密报,当下也是重重叹了口气,说道:

“这才是能成大事者!”

......

崇祯十五年的坏消息一件接着一件,山东军撤走后,松锦还是失陷了。

崇祯皇帝心里知道留下山东军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也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感受,反正关于王争的话一个字都没提。

唯一办的那件事,就是设坛为大忠臣洪承畴祭奠,众臣都是前来祭拜,可这时候忽然传来洪承畴降清的消息。

一下子,崇祯皇帝懵住了,下面的众臣面色惊愕,紧跟着竟然不约而同的心中窃喜。

这可相当于狠狠的扇了崇祯皇帝一巴掌,祭奠还没结束就传来这样的消息,让崇祯根本下不来台,感觉自己好像成了小丑。

不过这一巴掌也让崇祯皇帝幡然醒悟,认识到他根本不能再相信任何人。

自那日起,崇祯皇帝对其余臣子更是每日冷着脸,动不动就革职,动不动就发怒,几日后,更是传出大内宫女被活活打死的消息。

一时间,北直隶众臣人人都是风声鹤唳。

中原腹地的流贼愈演愈烈,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根本没有人敢说话,最后还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他力荐崇祯皇帝重新启用孙传庭。

尽管崇祯皇帝内心极度不愿意,但他也知道,眼下也就只有孙传庭可称忠君为国,可以收拾这种局面。

没多久,崇祯下诏,着孙传庭在汪乔年之后陕西总督,限期专剿李自成。

孙传庭到任后并没有急着出兵,反而顶着巨大的压力解散了原本孱弱不堪的卫所兵卒,可重新编练新军,需要银两和粮食。

这方面崇祯是帮不上忙的,但他还是给孙传庭四个字,便宜行事。

孙传庭何等精明,一下子就明白皇帝的用意,意思就是要钱没有,但是你可以自己找方法解决,朝廷不加干涉。

没了后顾之忧的孙传庭决定对地主们下狠手,用的方法和王争差不多,只不过王争是“请”人赴宴,孙传庭是直接带着重兵围了地主缙绅们的宴会。

这场宴会后,地主们逼不得已给了一批粮饷用来保命,可内心却对孙传庭此种作为极度痛恨,随时都在谋划扳回一程。

孙传庭心思根本不在和他们缠斗上,得到急需的粮饷后,他便招募了旧秦军部下为亲兵,以此为根基,迅速编练了一支几万人的新秦军。

好景不长,孙传庭还没来得及怎么训练新兵,山东那边就出事了。

山东总兵、左都督,忠烈伯王争忽然上疏,要求易换爵号,称“忠烈伯”不妥,孙传庭当即就觉得大事不妙。

果然,王争这话极大的触怒了崇祯,毫不犹豫的将这等无理要求驳斥了回去。

可这似乎正中了对方的下怀,王争借此悍然发动了一场波及整个东部的兵谏,并且果断出兵拿下漕运重镇沧州,继而以雷霆之势把控了整个河间府。

眼皮子底下待着二十万山东战兵,崇祯就连睡觉都觉得脊背发凉,可眼下他能依仗的又有谁呢?

刚出狱的孙传庭带着最后的中原精锐与闯军鏖战,吴三桂率领关宁军守在山海关抵抗清军,除此之外,也就剩下那骄横跋扈的左良玉了。

可是左良玉也并不好过,被李自成部将李过追的漫山遍野的跑,根本一点左平贼的风范都不剩下了,所以说左军不堪大用,根本不能指望。

就在崇祯一筹莫展的时候,却又听到两个重磅消息。

其一,是王争竟然真的断绝了南北漕运,并且山东和海州方面也在配合,扣押了大批漕运货物。

现在南方的银粮和货物,只要不经过王争点头,根本一丝一毫都运不到北直隶。

这可就相当于掐住了崇祯的命脉,逼着他服软,可揪心的事情还不止一件,王争率山东军北上之后,可能是由于地方上空虚,让清军钻了空子。

多尔衮麾下的正白旗清兵不知怎的,忽然出现在嵫阳城下,当时山东军正兵还在拉练,可能由于嵫阳是腹地,所以防范并不重,这也说得过去。

据说嵫阳城留守的山东军并不多,没守多久就被清兵突破,紧跟着多尔衮便血洗了鲁王府。

最后的结果是鲁王朱以派自缢,王府内的男女老幼,尤其是朱以派的亲族,几乎无一存活。

尽管南北直隶为鲁王之死震动不已,但是同时也根本没有人会将这事和王争联系到一起,要说这不是多尔衮下的手,那根本不可能。

城内的百姓都看见了,来人打着清军正白旗的黄龙旗,穿着全身甲,手持虎头大刀,甚至还有人在说根本听不懂的满语,不是清兵又能是什么军队。

多尔衮素来狡诈奸猾,松锦之战少不了他出的大力,这个人能趁着王争外出来一招釜底抽薪,想要以陷藩之罪连累王争,这根本一点都不奇怪。

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锦州 大战第二百六十三章:刘泽清之死(中)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杀驴第一百七十章:移驻蓬莱,执掌登州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歼灭第六百一十四章:凤凰山 骁骑摧锋第三百三十章:驱虎吞狼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宁之败第五十六章:把控源头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师襄阳,剑指南京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谈第一百五十一章:一个也不能放跑了第五百一十五章:赵之龙的卓越贡献第四百八十四章:走还是打第二百三十六章:郑鸿逵来访第十章:杀人越货难觅踪第一百六十九章:郑克云,踏平宁海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伤第二百七十七章:革里眼进逼临清第六十六章:齐家悍妇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财之道第五百四十章:一泼尿带来的全面强军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给脸不要脸第三百零九章:飞雷立功,巧计破伏第五百二十九章:郑氏要碾压山东军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锅第三百一十九章:绞首三千,克定开封第四百七十二章:饱掠归襄阳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儿当杀鞑以建功立业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一百二十九章:右东路参将第四百零二章:衍圣公孔胤植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章:致命风寒不致命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四百七十六章:别喊了,刘大帅第一百五十一章:一个也不能放跑了第三百八十章:闯王来了不纳粮!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来的下马威第三十七章:土蛮妄帝不可骄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袭空空岛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显威,不败之地第五百六十七章:华夏一体,只诛东虏第三百七十七章:宁陵兵变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三百六十九章:“松锦大捷”第三十八章:黑鱼立杆五文河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赋三年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零二章:战场上见真章第五百八十六章:展现自己的机会到了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莱水军“十二营”(为舵主exp686加更!)第三百零四章:仁义懦弱,一线之隔第六十八章:回归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一百八十二章:胡来神医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师信件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五百九十一章:打进盛京城!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五十五章:凌晨训兵第七十七章:到底哪个才是官府?第三百六十五章:锦州解围战(下)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盘车第二百九十章:山东军第四百三十章:温水煮青蛙第一百八十二章:胡来神医第三百一十七章:总兵击鼓,力克通许第三百四十一章:内外合击,骑兵显威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违军令第十三章:铮铮誓言合众心第四百七十九章:会师 立威 大宴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来未有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第五十七章:笼络人心第三百四十三章:圣旨 革职 奸臣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来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内有奸佞第二百二十五章:清军出关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六十四章:巴掌与甜枣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渐进三步走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宁之败第五百五十五章:装备了火器的新式骑兵第一百三十三章:济宁 码头第四百一十七章:军校和书香堂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学明神宗平倭诏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四百二十一章:独树一帜的山东明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