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内的钟声

从去年的十一月份开始,皇太极的身体每况愈下,出入内宫已经需要在下人的搀扶才行。

皇太极坐在关雎宫外的一个台子上,大约比一般点将台还要略高出些,从前宸妃还没有病死的时候,皇太极经常与她携手于此,倒是有些浪漫。

往日健壮的皇太极拒绝了一边太监的搀扶,步履蹒跚,废了好大劲才坐在台子上,好像个半只脚踏进棺材的老人。

边上身着黄衣的满洲带刀侍卫见了,虽然面上依旧肃穆,但心中委实觉着有些辛酸,时间过的太快了。

皇太极所处的这个台子,能看见盛京内的一小部分殿宇,往常他就指着眼前和海兰珠去说,这些都是一点一滴,从无到有建起来的,丝毫不比明国的紫禁城要差。

说起来,皇太极和海兰珠,甚至多尔衮这些满清八旗贵胄,没有一个真正见到过大明朝的紫禁城,有这个自欺欺人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不过皇太极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了。

想到以前的事情,皇太极面色动容,颤颤巍巍的起身,用粗糙的手抚摸台子边上的玉柱,突然猛的咳了几声。

边上小心翼翼的首领太监见了,赶紧上前替皇太极披上一件龙纹锦袍,哽咽的说道:

“万岁爷,这高台风大,太医都说了,您这身子需要静养,受不了啊......”

“不妨事。”皇太极看了一眼手帕上黑色的淤血,微笑着挥挥手,忽然回头,满脸虚弱的说道:

“这高台,等朕去了,就拆了吧。”

听见这话,首领太监还有周围的宫廷侍卫连忙跪成一圈,都是连连叩头。

“万岁爷您是万金之躯,万岁万岁万万岁,不会有事的。”

皇太极不以为然,心中感慨万千,每天总是听人喊自己万岁万岁,但真正能长生不老的人,这世上根本就不会有。

不多时,和硕礼亲王代善、济尔哈朗等几名旗人勋贵都来劝皇太极回宫。

和硕肃亲王豪格虽说前不久因为强抢大学士范文程小妾一事受到皇太极的责罚,但一样是带着几个正黄旗贝勒来劝。

可这次皇太极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在这件事上显现出非同一般的执拗,无论多少人来劝,都是睁着眼看向关内的方向,不为所动。

没多久,台子周围竟然已经跪满了一片的旗人和汉人臣子,皇太极眼神愈加的朦胧,忽然觉得头晕,听不清他们在喊些什么。

忽然间,站在台子上的皇太极喷出一口浓血,仰面到倒了下去。

这种时候,首领太监也顾不得什么其他的规矩,连忙上前将皇太极接在怀里,尖着嗓子大声喊道:

“来人,快传太医,皇上晕倒了~”

由于近些日子皇太极“圣躬违和”,所以满清的朝会在这半年期间总是时断时续。

不过皇太极每天都有召集几位和硕亲王和高级别的大臣们进内宫议事,这倒不影响国家运行的效率。

内宫现在乱成一团乱麻,不断有急匆匆的太监和宫女来来往往,皇太极的寝宫外已经围满了旗人的勋贵和大臣们。

在这里的汉人们,要么是从天命年就跟着努尔哈赤四处征战的武将,要么就是范文程这种级别的大学士,都已经紧紧和满清绑在一起,十分可信。

皇太极已经昏迷了一个下午,太医都是束手无策,怎么问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在半个时辰以前,一阵急促的钟声在内宫敲响。

上次类似的钟声敲响,还是努尔哈赤驾崩的时候,这是十万火急的信号,皇太极身体要不行了,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钟声毫无预兆的敲响,就是一个讯号。

各个亲王贵族和大臣们只来了一部分,几个和硕亲王还没有到齐,似乎都在为皇太极驾崩做准备。

眼下,不少旗人贝勒正聚在在皇太极的寝宫外高声怒骂,混乱异常。

同一时间,盛京城内的八旗兵马频频调动,说是戍卫皇宫,盛京城内外戒严,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

还没走进清宁宫,便能听见鳌拜在那指着内廷侍卫跳脚的怒骂:

“你算是哪个不长眼的东西,为何不让我们进去面圣!”

宫廷侍卫统领也是满脸的赔笑,实在是不太好处理。

在场这些亲王和贵族们,哪个都是手握重兵,其中不乏可能继承大位的人选,可千万不能得罪了。

“鳌拜,万岁尚在,哪轮得到你在这里多说!!!”

忽然间,一行穿着白甲的满清贵族大步走进来,方才说话那人面有愠怒之色,满脸的威严。

鳌拜见到此人,顿时不自觉的后退几步,低着头磕磕巴巴道:

“睿...睿亲王。”

走进来的是两白旗旗人贵族,为首的自然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不过他只是微瞥了鳌拜一眼,并未对他再多说什么。

多尔衮走到正中,询问了几声才知道皇帝还没有驾崩,顿时有些生气,沉着声问道:

“这钟是谁敲的?”

这时,太监总管眼珠子滴溜溜转了几下,心想还是瞒不住,赶紧小跑着上前,态度恭敬的说道:

“睿亲王,是一个打杂的汉人小厮,刚刚进宫,还不懂得许多规矩,一不小心......”

听他说到这里,多尔衮凌厉的目光扫过去,冷笑着反问道:

“一不小心!?”

说着,多尔衮已然是面露杀气。

“这钟声已经有十多年未曾响起,这次一不小心给敲响,你可知盛京内外会因此动荡成什么样子!”

说到这里,他猛的大喝一声,挥手道:

“图尔格,诛其十族。”

一名身披满洲镶白旗全身甲的精壮汉子应声出列,带着几个贝勒夹着那汉人小厮,气势汹汹的走出宫,没多久便听见一声惨嚎。

自天命年起,多尔衮也是战功赫赫,皇太极对其信任异常,眼下位列和硕亲王之一,自从两白旗的阿济格死在松山,多尔衮就算捡了个大便宜,在八旗中的威望提升了一大截。

他来到之后,混乱的宫中便是有些秩序,不多时,内廷太监满脸惊喜的跑来,说是皇上已经转醒。

多尔衮脸色震惊,立即带着旗人勋贵和大臣们走入清宁宫,见到皇太原本脸蜡黄的脸色现在却变成苍白一片,有气无力的躺在那里。

“万岁爷,方才内廷的小太监不小心敲响钟声,不必太过担忧,睿亲王已经派人处理。”

皇太极漫不经心的听总管太监说这些话,只是点点头,抬手示意多尔衮走近些。

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红颜多薄命第二百五十五章:会战莱州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围 破城第一百六十七章:郑氏小儿闹灯会第六百零四章:一统历 汉农籍 火器局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东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阳 汝宁 滁州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沧州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师 后事 官官相护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袭空空岛第三百三十七章:约法三章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两条路第四百二十六章:沧州兵谏(上)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统天下的雄厚实力第二十二章:恶虎挑衅不退步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袭(感谢枫林晚箫一万起点币的打赏!)第四百五十一章:思进取第三百二十八章:贼寇走了,官军却来了第六百零七章:斩将 收权 定策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战山海关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战拓城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议 京师 崇祯皇帝第二百一十章:登陆旅顺口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五百四十章:一泼尿带来的全面强军第三百零九章:飞雷立功,巧计破伏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师信件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一百八十二章:胡来神医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两贼,东西二虏第六百零四章:一统历 汉农籍 火器局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后的辽东铁军第三百二十六章:钻狗洞的大明游击第三百五十二章:马步争驰,将帅夜逃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四百三十章:温水煮青蛙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师信件第四百一十五章:历城军校一期学员第四百五十九章:游刃有余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第九十一章:守备坐营官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赋三年第四百一十七章:军校和书香堂第四百六十九章:凤阳守备第二百二十二章:山东告急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东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驻掖县第五十一章:郑氏嫡子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头第四百六十一章:虚伪的繁荣第四百六十九章:凤阳守备第四百七十九章:会师 立威 大宴第三百零五章: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第五百二十四章:万事不离荣华富贵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动第三百七十八章:冲冠一怒第四百五十九章:游刃有余第四百五十五章:乱世角落第二百零一章:让人高兴不起来的胜利第二百五十章:民乱 纵容 做大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来的下马威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连环第四百一十六章:将军像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第三百六十四章:锦州解围战(中)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掷的刘泽清第四百四十五章:郏县之战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连环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三百三十六章:会师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网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线上任 慑服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一百三十七章:红娘子?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来未有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一百二十三章:宁海盐第二百六十一章:进袭益都第四百五十一章:思进取第四百五十五章:乱世角落第四百五十三章:议取江南第八十六章:盐丁尚比官兵强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进,一朝失算第二章:盐狗挡路斗智勇第三百七十七章:宁陵兵变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细成迷第二百一十一章:辽民苦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东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一百四十二章:红娘子大闹船头第五百六十三章:多尔衮的棋高一招第三百六十九章:“松锦大捷”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内必克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