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大顺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忠心耿耿的大内总管王承恩一同吊死。

甲申国难,天下震惊,延绵了两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最终居然毁在了一个贩夫走卒的手里,北直隶几乎全部都是望风归降大顺。

眼下的形势,山东军尚归属于明廷,而李自成深得民心,又是第一个拿下北京城的草头王,已然是占尽先机。

在有识之士的眼中,李自成继位称帝,已然是天命所归。

江北一带,只有河南、山东、湖广几地巍然不动,其余几乎尽皆归降,大顺占据了江北的大片江山,李自成马不停蹄的下诏招降平西伯吴三桂与安东候王争。

大顺许诺二人为王,并且犒赏军银百万,以求正统。

五月十五日,一匹快马赶至南京脚下,守城的山东军什长看见对方是来自京师的缇骑,自然不好阻拦,只是稍加盘问便放其进城。

此缇骑名为李若链,乃是南镇抚司堂上指挥,他进城后来不及惊叹于南京城的繁华,被直接带至南京皇城武英殿。

当时王争还并不知道这回事,觉得李自成并不会冒险再去北伐,与李岩、顾君恩等几个幕僚府的文臣们商议。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殿上山东军幕僚府大臣们都是震惊不已。

如今距离安平灭郑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整个江南都握在山东军的手里,王争动用大批军力,大刀阔斧的把江南原明军裁的裁,改编的改编,全部都整改成外系兵马,已然是江南的绝对权威。

积攒了多年的衣甲和兵器不断装车装船发往各地,原本就繁华的江南,现下由于有了一个统一势力的掌管,更加变得欣欣向荣,趋于安稳。

这个统一势力,便是王争麾下的山东军。

山东军战兵一系控制了各地的皇亲王府,并且每一个城镇的将官都是由王争亲自指派,郑芝龙等人死后,王争遂向原郑氏家将洪旭抛出了橄榄枝。

洪旭奉命带着残余的郑氏水师停泊在太湖,看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投降山东军,其麾下的郑氏残余水师被改编进入原本的两支山东水师编制内。

郑氏残余水师的不断改入编,使得山东水师威势大涨。

巨型战船近百,中型沙柏战船数以千计,海上的摊子也越来越大,不得已,王争下令在安平原郑府处成立海事局,杰姆为副局长。

海事局下有船舶司、海运司,专管水师战船兵械与海上货运之事。

山东军虽然对原郑氏宗亲赶尽杀绝,但却对郑氏残余势力不断抛出橄榄枝,显露出招揽之意,大批投降的昆仑奴都被妥善安置下来,不过现下王争正在为他们的编制而犯愁。

原郑氏雇佣的西班牙洋枪队经过协商,决定无条件为王争效力,谁都知道,其实所谓的协商不过是个脸面问题,王争那边就是赤裸裸的在威胁。

这个人不像郑芝龙,他不会与任何人去协商什么事情,也不会雇佣其它军队,给下面传过去的意思很简单,这支洋枪队要么在麾下效力,要么就去死。

王争看中的只是这支洋枪队手中的遂发火枪与早期西方加农炮,如果普及全军,山东军便会在这火器崛起的时代中迎头赶上,对战力绝对是很大的提升。

换句话说,山东军并不缺少精干的匠户,甚至还有杰姆等一批的洋人在其中安家落户,实在不行就卸磨杀驴,自己研究也并不会花费很大的周章。

这支洋枪队的首领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微词几句,便让杰姆转达效劳之意。

山东军和郑氏大为不同,郑氏不过是个海商集团,山东军却是各方面齐备的崭新政权,海陆大军何止五十万,差的不过是个名头,两方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郑氏之所以每年花大笔钱金银雇佣他们,除了郑氏对这点钱并不看在眼里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郑芝龙本身。

郑芝龙信奉天主教,对西方传教士尤其尊重,最注重的便是道义和交易问题,人家来当雇佣军,而自己直接翻脸不认人强取豪夺,根本不是这个道理。

京师缇骑李若链进入武英殿的时候,王争和幕僚府文臣正在商议如何拿下台湾。

没错,就是如何拿下台湾。

山东军已经占据了整个江南,和大顺决战之前,自然不能在屁股后面放着一个台湾岛。

原本郑氏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达成协议,荷兰东印度公司掌控台湾,在大员修筑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

交易内容是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只与郑氏合作,并且双方是平等交易,可以让郑氏人自由出入台湾,二者皆与日本交易,谋取暴利。

眼下的日本幕府统治无力,各藩正处于混战,只许荷兰人与其交易,郑氏拿下了交易权,这也是能富可敌国的一个原因。

郑芝龙除了因为发放海上令旗收取厘金,剩下的进账大头便是与日本、荷兰等国的交易,山东军眼下夺过了令旗之权,所以并不打算放过台湾。

在王争印象中,台湾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郑氏为了自身利益却纵容荷兰毛夷占据台湾,实在可恨。

当时面对台湾方面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派来的洋人使者,王争呵呵冷笑不止,将那份协议扔在地上踩了两脚。

王争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山东军必取台湾,除非你们缴械投降,否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荷兰东印度公司那边虽然惧怕郑氏,但并不代表对这个新生的大陆政权感兴趣,商谈破裂,那洋人也没有多留,直接骂骂咧咧的离开。

就此,山东军算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彻底成为死敌。

按王争的计划,山东军将打一次闪电战,出动全部两支水师,载着战兵四大营,从四个方向包围台湾岛,一日之内拿下台湾。

此次作战计划山东军只出动战兵,而且连日期和登陆地点都已经找好,目的就是为了让荷兰这些老外看看眼下中原汉人的实力。

你不低头,就只能死。

听到北京城破的消息后,王争虽然没什么吃惊,但还是比较意外李自成会北上这件事。

这次就连历史上北京城下和谈的事情都没有了,看来李自成还真是狗急跳墙,拼了命的想要拿下北京和自己分庭抗礼。

李若链恭恭敬敬拿出圣旨,高声道:

“安东候、左都督、山东总兵王争接大明皇帝圣旨!”

王争立即走下来,带着一派山东军文武将吏恭恭敬敬的半跪在地上,抱拳说道:

“臣王争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东候王争,勇冠天下,立得赫赫战功,却受冷遇,此皆为朕之过,今顺贼北上,京师当不存矣...”

“...着封为一字齐王,赐铁券世袭王爵,朕并赐国姓,以彰正统,齐王麾下内外文武诸系兵马,皆为大明朝廷之军,统帅天下兵马,复我大明江山。”

这是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专捡硬的捏第五百四十二章:终灭郑氏第三百零四章:仁义懦弱,一线之隔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给自足第五十二章:反转第四百零九章:门户之变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第一百零五章:大乱第七十七章:到底哪个才是官府?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这吧第五十七章:笼络人心第三百七十四章:斩钉截铁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六百一十四章:凤凰山 骁骑摧锋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袭(感谢枫林晚箫一万起点币的打赏!)第四百四十五章:郏县之战第九十五章:出征与鸟铳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镇第二百四十七章: 两个人选第二百四十三章:缘分到了挡不住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第三章:致命风寒不致命第二百一十一章:辽民苦第四百六十六章:山头的另一边第六十二章:后者居首第三百二十五章:温柔乡第二百一十章:登陆旅顺口第三百六十五章:锦州解围战(下)第三百六十三章:锦州解围战(上)第二百八十三章:杨阁部督师襄阳第五百二十四章:万事不离荣华富贵第二百零七章:请旨渡海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杀驴第二十五章:王争献计剿巨匪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四百四十二章:舍不得第三十章:河湾长谈鱼水情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顺皇帝李自成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二十四章:节节而制排枪阵第三百一十二章:进剿河南,皮癣顽疾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溃第三百四十三章:圣旨 革职 奸臣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儿当杀鞑以建功立业第三百一十三章:乱象纷纭,闯营挑衅第一百一十一章:陈子龙一见如故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四十章:乱世当用重典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营投山东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给自足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掷的刘泽清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宁海第五百三十四章:整军纪,围安平第二百五十章:民乱 纵容 做大第二百三十四章:并克胶州第二百八十九章:大变革的序幕第四百章:杀千刀的忠烈伯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样的官兵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五百五十九章:云、贵、四川割据第三百五十四章:远处山顶的大火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师襄阳,剑指南京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岛有鞑子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二十一章:独树一帜的山东明威军第四百五十一章:思进取第八十四章:鹰脸刑一刀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万变,云贵告急第三百一十九章:绞首三千,克定开封第二百零二章:战场上见真章第四百三十九章:陈新甲仗义执言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六百一十七章:诱敌深入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来的下马威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样的官兵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颜继祖第五百六十九章:战力不够,意志来凑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宁大捷第二十七章:有银六踹龙王板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四百九十五章:自尽,还是奋力一战?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争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顺治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四百零七章:盐帮 贻笑大方第九十七章:遇贼,列阵以迎第十章:杀人越货难觅踪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云龙山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来未有第二百零七章:请旨渡海第三百一十三章:乱象纷纭,闯营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