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且先不说云、贵、四川的乱局,李自成实际上正处于一个非常为难的境地,局内人蒙在鼓里,局外人却清晰可见。

虽然已经摧古拉朽般的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北方,占领了政治意义大于一切的北京,然而这个扩张来的太过突然,大顺政权的广袤势力范围下,依然是盘根错节的问题。

相比于早在几年前就明奉孔氏的齐军,大顺军既缺乏对传统儒家士大夫的认同和尊重,又缺乏既有的行政管理班底,李自成在实际上只能控制非常有限的地带。

况且,建立一个新朝需要的是什么,打天下的部队是其一,其二则是协助统治者掌管地盘的官僚集团,就像太极,阴阳相生相克,不能缺少任何一个。

李自成不知道这个道理,将前明官员、士绅,以及勋戚一棍子通通打死,手下没有能处理政务的领导班子,使得整个大顺都处于迷茫。

王争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甄别叙用江南官员,给勋戚、士绅们各自的好处,让他们为自己所用,拥立鲁王,建立南京朝廷。

王争用亦硬亦软的手段肃清敌人,并且逐步得到天下残余的官僚、地主、勋戚支持,已经先大顺一步占据了华夏正统的名义。

可以说,齐军经得住一败,甚至还有时间休养生息,将来未尝不可一战。

但留给李自成一伙人的时间并不充裕,他们需要接收越来越大的地盘,但却并没有完整的后勤产出,只能将地盘上可用的资源全盘榨出。

另一方面,大顺的将领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对付北方前明的残余势力和虎视眈眈的满清。

丧失民心后,王争以文武倡议奉天大元帅之名发布一纸檄文,直接将这新生的大顺政权推到了风口浪尖。

现在的李自成,在轻易取得各种胜利后,多少有些犯了崇祯皇帝刚愎自用的老毛病,不顾牛金星等人的劝阻,就算其他人都不去,也要亲自率领大顺军东征。

李自成并不知道多尔衮其实已经悄然绕道进入北直隶,人数并不少于大顺在北直隶布置的兵力。

愤怒之下,李自成忽视了清军,还以为被拦在关外,率十万大顺军星夜赶往山海关,在八月七日抵达,于石河西岸与吴三桂部关宁军形成对峙之势。

然而此时,北京城内还在如火如荼的拷饷与劫掠,许多大顺军兵将没有任何危机意识,认为东征山海关有性命之忧,不愿意外出。

眼下的大顺军兵将个个都是怀揣重宝,或多或少又胁迫着几个京城的大家闺秀,对他们来说,陌生的北京城远远不如故乡陕西。

许多人唯一的念想就是想回到陕西,给自己添置土地、盖大房子,在老家成家落户,哪里还剩下什么抗击清虏的心思,来到北京多半都是想着捞一把就走。

所以李自成这次带出来的,几乎全部都是追随自己多年的嫡系人马,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实际人数也就是六万人上下。

其实大顺政权名下可以调动的兵力没有百万也在五十万以上,但李自成北征渡河调集的兵力不足,而且沿途分驻各地的兵力太多,造成眼下只有不到十万人东征山海关的窘境。

吴三桂手握三万关宁精兵在与李自成对峙,前明山海关总兵高地率所部一万兵马还有三万乡勇把守关门。

要是这么算来,吴三桂手底下的兵马比东征的大顺军还要多,但乡勇不堪一战,根本比不上追随李自成东征西讨的老营兵。

可以随吴三桂出城野战的也就只有那三万关宁兵,本来由于很久未曾发饷,军心不稳处于极大劣势,但不久前齐军自海路给关宁军输送了大批的军饷、物资,眼下倒也算是兵精粮足。

......

石河西岸,东侧是黑色盔甲,脸上戴着吓人面具的关宁军,西侧则遍布着清一色轻便甲胄,并且胸膛上刻印“大顺”二字的大顺军。

大顺军一眼望不到边,军阵的后面居然带着不少女子和金银,相比之下,关宁军就显得十分稀少,但气势上却不输,几乎全部都是手持虎头大刀的精锐骑兵。

“嘎吱嘎吱......”

狂风呼啸,吴顺两军对垒,但却寂静的连风声都能听见,忽然间,一阵酸倒牙的声音吸引了不少人。

大顺军阵中推出囚车,骑在马上的吴三桂看见了,当时气的牙关紧咬,身旁副将夏国相见到了也是皱眉嘀咕:

“老将军......”

吴三桂低声怒骂:“可耻的闯贼!”

囚车上的吴襄看上去饱经风霜,身上穿着白色的囚服,上面沾着丝丝血迹,披头散发,就连脸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

大顺军中,一名熟悉的将领策马出列,赫然便是唐通,只听他喊道:

“吴三桂,闯王仁义,还你老父,明朝已经没了,你忠臣做不了,但还可以做孝子,现在降了我大顺还不晚!”

“放屁!”吴三桂手持长刀出列,正色怒骂道:

“唐通,你可知道当今鲁王已经在南京监国,齐王率几十万大军北伐,各地早已是一片的望风披靡之景,何不早降!?”

听到这话,唐通惊呆住,喃喃道:

“鲁王监国,齐军北伐,我怎么不知道?”

吴三桂这话说完,就连大顺军中都有些议论声,唐通是真不知道南京朝廷的事,忽然听到一时又反应不过来,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个时候,被绑缚在囚车中的吴襄忽然开口,哈哈大笑道:

“大顺贼兵在京师拷掠文武,早已是一片的人心惶惶,儿啊,不必再管为父!闯贼,你们要杀就杀,要剐就剐,我吴襄绝无二话!”

“我儿是孝子,更是忠臣——”

原本在北京对大顺卑躬屈膝的吴襄,在这个时候突然起了殉国之心,态度强硬起来,这是李自成都始料未及的事情,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当即便大声喝令道:

“来人,将这老不死的嘴给堵上!”

话音刚落,便有一名手脚粗壮的大顺兵爬上囚车,将一块粗麻布团硬生生塞到吴襄嘴里,由于用的力气很大,吴襄原本就有些干裂的嘴唇,居然被撕扯得鲜血淋漓。

“爹......”

吴三桂看见自己父亲这个样子,更是气的七窍生烟。

虽然已经写了诀别信,但父子之情大于天,小时候他吴三桂还曾非常崇拜自己的父亲,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放下,一阵龇牙咧嘴的喊道:

“列阵,列阵!决不能让闯贼攻下山海关!”

吴三桂和唐通策马回本阵,两方近十五万大军在石河西岸两侧来回调动。

李自成信心十足的招降,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山海关战役与北京攻防战的全面爆发。

多尔衮、李自成、王争,还有在这其中担当一枚重要棋子的吴三桂,几乎在同一时间卷进了这两场战役。

三方会战,天下形势错综复杂,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第七卷:席卷南北(完)第八卷:定鼎燕京(大战将起)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彻查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与短处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渐起 阉党!?第二百三十七章:问茶 品茶 小民第十章:杀人越货难觅踪第九十七章:遇贼,列阵以迎第十二章 : 峰回路转王争归第四百三十七章:“多尔衮”奇袭嵫阳城第一百二十四章:扩招 足额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来第十二章 : 峰回路转王争归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伤第二十一章:无计可施红颜策第三百零七章:兵将一心,不败之地第四百一十九章:扩招第四百零一章:复起传庭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四十六章:纳级第三百二十六章:钻狗洞的大明游击第五百四十二章:终灭郑氏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骑联合,道义为先第二十九章:神机妙算取空寨第二百五十五章:会战莱州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第三百八十二章:传奇山东第四百二十七章:沧州兵谏(下)第五百二十九章:郑氏要碾压山东军第五百零四章:你们以为我不敢杀人?第四百零七章:盐帮 贻笑大方第四百五十四章:兵临徐州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凶战危第二百七十七章:革里眼进逼临清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八十四章:鹰脸刑一刀明神宗平倭诏第六百零七章:斩将 收权 定策第五百二十八章:安平内议,约商苏州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义,同僚情第五百二十一章:人杰辈出,立足南京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十三章:铮铮誓言合众心第二百零八章:谨防小人第四百章:杀千刀的忠烈伯第四百五十四章:兵临徐州第六十四章:巴掌与甜枣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九十七章:遇贼,列阵以迎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学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军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三百一十九章:绞首三千,克定开封第三百九十一章:转机第三百三十八章:内外断绝,朝不逾夕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终可报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愿,克复盛京第三百一十二章:进剿河南,皮癣顽疾第三百七十四章:斩钉截铁第八章:柴房引火将成灾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四百零九章:门户之变第三百七十九章:离心离德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凶战危第十二章 : 峰回路转王争归第二十七章:有银六踹龙王板第七十五章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四百六十五章:追与逃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缮皇陵,善始善终第八章:柴房引火将成灾第一百零五章:大乱第五百五十二章:多尔衮入关,李自成东征第四百三十章:温水煮青蛙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三百六十四章:锦州解围战(中)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孙知府第二百七十七章:革里眼进逼临清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争执第三百三十章:驱虎吞狼第二百一十二章:势如破竹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师信件第一百一十二章:两心相悦终定情第五百二十二章:直来直去的谈话第一百七十章:移驻蓬莱,执掌登州第三百五十二章:马步争驰,将帅夜逃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十章:意外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十五章:凌晨训兵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让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二百六十三章:刘泽清之死(中)第三百零四章:仁义懦弱,一线之隔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济济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一百六十九章:郑克云,踏平宁海第三百三十八章:内外断绝,朝不逾夕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讨逆贼,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