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万变,云贵告急

“鞑虏还是鞑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居然开始内乱,自相残杀,范兄,我真是后悔呀。”

听着愈来愈远的喊杀声,洪承畴总算是松了口气,对身侧的另外一个文人说道:

“现在有没有什么打算?”

这次的事情,即使范文程都没有想到,他勒停坐骑,仰天长叹一口气,“这次逃出来,实在是为了自保,但无论如何,中原我是回不去了,只能......”

不等他说完,洪承畴便是满脸的惊讶,“怎么,你还想要回去不成,那豪格和鳌拜还不一刀把你给砍喽?”

现在的范文程好像一瞬间苍老了几十岁,再也没有当初那种意气风发的模样,听到洪承畴话中的讽刺,也只是噙着头呵呵几声。

“那也没法子,谁叫咱是最早的卖国贼呢!”

“到了这个地步,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就算死在那建奴的手里也认了,就算齐王能容得下,其他汉人也断不会容得下我范文程啊。”

说到这里,范文程回头看了看洪承畴,侧目问道:

“你呢,打算去哪?”

洪承畴看向北京方向,却也是重重叹了口气,“还不知道,听说齐军已经进入北京,我打算先回京师碰碰运气,当今虽然是鲁王监国,但掌握大权的,其实还是齐王。”

“当初松锦之战的时候,小老儿我曾有幸做了齐王的顶头上司,希望他还能记得这份情谊吧,就算不能再为官,再退隐回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到这里,洪承畴有些犹豫,“只是...老母得知我仕关鞑虏的事情,已经和我断绝关系,不知道还能不能...”

话就停在这里,洪承畴和范文程也都明白,两人相顾苦笑,不再多说。

任了谁都没有想到,当初统一女真后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的满洲部落,如今竟然在一个贩私盐的小卒手中濒临崩溃,彻底成了一盘散沙。

王争这个人,就好像是天上专门派下来拯救处在濒危中的华夏一样。

这个人就像有明太祖朱元璋一样,起初不过是个连饭都吃不饱,在山东登莱的穷困之人而已,但他带着山东兵在华夏危亡关头出现,竟然一步步走出了今日这番伟业,实在是太过传奇。

在山东的时候,齐军还只是有一个强军的名头,但自从崇祯十六年的下半年开始,他们就开始有规模的扩张,兵分数路,每路所至,都是无人可挡。

联蒙古、服朝鲜,遏女真,联想到王争进入北京之后和李自成截然不同的做法做派,就连洪承畴都不得不对其佩服万分。

在这之前,王争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统一了整个江南,彻底剿灭盘踞沿海多年的郑氏集团,而且在海洋之上还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现在两方已经签订了一个《台湾条约》。

“华夏竟然有这样的雄才,这样的雄才啊......”

起初,满清八旗在面对忽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大敌,都是同仇敌忾,共同面对大顺军这入关南下的最后阻碍。

但现在他们发现,这阻碍并不只是单一的齐军或者大顺,而是在王争手中团结起来全天下的华夏人。

山海关一役,齐军的出现硬生生将局势扭转过来,原本是敌人的王争、李自成还有吴三桂三方,居然不约而同的将矛头对准关外的满清。

最开始是龙兴之地赫图阿拉遭到洗劫,现在又轮到了盛京,齐军这两次针对满清旗人大规模的屠杀,直接对满清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失去旗人和多年以来荣誉的打击,让许多八旗兵彻底崩溃,本就对多尔衮掌握局势有所不满的豪格,只是一个被众人推出来的领头羊。

自从陆井荣率军攻进盛京的那一刻起,满清内部开始全面分裂,其实已成定局。

平日里一言九鼎,操持着满清国政的摄政王,一个可能已经死在盛京,另外一个眼下焦头烂额,就连八旗兵马都已经约束不住。

多年的入关大业,竟然在那个叫王争的无名小卒手中,毁于一旦。

......

鲁监国元年(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继李自成称帝后,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改成都为“西京”,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官员。

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以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为六部尚书,张献忠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

同时,大西开科取士,选拔三十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各官,为笼络人心,张献忠宣旨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

大西皇帝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另一方面,大西设立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分兵一百二十营。

大西仿齐军制,以“虎威、豹韬、龙韬、鹰扬为禁军宿卫, 分设都督领之,城外设大营十,小营十二,中置老营,名为御营,献忠居之。

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监十九营;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监十五营;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监二十营。

紧接着,大西军兵分四路,浩浩荡荡的开战。

孙可望北攻西安,与大顺军威武将军韩华美部接战,刘文秀东向山东,开始与齐军下辖湖广主将高杰、河南南阳府主将陈永福等部接触。

艾能奇挥军南下,负责将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四川收入囊中。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安西王李定国,此人率部大举南下,搅乱已经趋于好转的云贵土司局势,最初与李定国部大西军接触的土司军队节节败退,求助于奉命平定四川的主将邢一刀。

先锋将军、宁韬都尉邵勇率齐军三万主力奉命北进援助武定,刚刚抵达元裴县就听闻四处号响,早就埋伏在此的大西军黑压压一片冲杀出来。

此战,齐军遭遇前所未有之大败,邵勇被李定国亲斩于云南武定府元裴县,李部大西军势如破竹,一路追杀齐军,枭首两万。

遭受重创的齐军再也无力抵抗大西军攻势,接任的先锋将军只能保全现有兵力,下令迅速退出武定府全境,前往楚雄一带与征西前将军邢一刀会合。

邢一刀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一方面督促沐王府联络土司合围李定国,另一方面加紧在楚雄设置防线,向北京发告急文书。

李定国阵斩齐军先锋将军、宁韬都尉邵勇,成为在正面战场上击败齐军的第一个人,由此而名震天下。

三日之内,大西军拿下全部武定府境,高奏凯歌。

第三百一十九章:绞首三千,克定开封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为城第二百二十九章:谈笑间震慑群小第十四章:初到文登显飘零第四百一十六章:将军像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第四百四十二章:舍不得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进京第四百九十五章:自尽,还是奋力一战?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顺军拷掠助响第二百六十一章:进袭益都第二百零六章:奉诏,不入援第七十章:循序渐进第八十六章:盐丁尚比官兵强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锦州 大战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内有奸佞第四百二十七章:沧州兵谏(下)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齐,开元彰武第五十五章:凌晨训兵第四百六十六章:山头的另一边第五百五十六章:阵前叙旧情,首功夺潼关第二百六十三章:刘泽清之死(中)第八十四章:鹰脸刑一刀第四百五十三章:议取江南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轨心第四十八章:争巡检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五百八十五章:软硬兼施,帝王权道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二百九十一章:历城军校第四百五十一章:思进取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钧一发——董有银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给自足第三百四十一章:内外合击,骑兵显威第二百三十四章:并克胶州第三百三十六章:会师第四百三十七章:“多尔衮”奇袭嵫阳城第一百三十三章:济宁 码头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顺军拷掠助响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第二百九十六章:只手遮天第八十三章:血溅寨堂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克期出关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连环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鞑子第四百零二章:衍圣公孔胤植第二百一十一章:辽民苦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让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别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凶战危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讨逆贼,大势所趋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七十九章:会师 立威 大宴第一百八十九章:辅兵 正兵 战兵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东大乘闻香教第四百四十五章:郏县之战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进京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九章:月黑风高杀人夜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户们的去处第十六章:请命征兵拔头筹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铁律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袭(感谢枫林晚箫一万起点币的打赏!)第四百二十三章:愿为忠烈伯效死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六百一十二章:顺齐第一百六十二章:实打实的鞑子脑袋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一百二十四章:扩招 足额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二百三十七章:问茶 品茶 小民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进城第二百零二章:战场上见真章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四百六十一章:虚伪的繁荣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与地位的变化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冲锋的路上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一百二十二章:虚伪的繁荣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择第五百六十九章:战力不够,意志来凑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亲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让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二百八十一章:当世戚家军第二百七十章:横生祸端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六十章:一环扣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