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一统历 汉农籍 火器局

公元一六四五年正月,王争在北京南郊称帝,建立大齐,开元彰武,全称为大齐帝国,是为大齐太祖高皇帝,又号彰武皇帝。

大齐的这个“齐”,严格来说并不是齐鲁之地的那个“齐”,寓意是王争率大齐军队扫平天下,延续汉家衣冠,建立盖世功勋。

在此时西方人的眼里,大齐帝国就代表着整个东方,大齐一名,实则表示大齐帝国与整个西方的抗礼之意。

东方冉冉升起的大齐帝国,足以与上天齐名,足以与西方那基督教义中的上帝齐名。

起于齐地,齐名在天,遂称“大齐”。

“朕闻皇天之命不于常,唯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实其宜也。皇世子毅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上敬天地宗亲,下爱护天下子民。有尧舜之相,秉圣贤之能,忧思国计、振朔朝纲,堪担神器...”

“...朕为天下苍生福泽计,于彰武元年,兹立皇世子毅为大齐皇太子,待朕百年之后,肇基帝胄,承天应人,帝位使然。”

“朕之妻玉,与朕同起于庶民,然肃雍德茂,温懿恭淑,有徽柔之质,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静正垂仪,有贤德之风...”

“...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唯朕之妻玉,乃可当之,今朕亲授金册凤印,册封大齐皇后,为六宫之主。”

彰武皇帝王争称帝的第二天,谕旨册封皇太后,皇后以及皇太子,昭告天下,并且下达了一系列的政令诏书。

由于现下的时局所限,这次并没有大赦天下,但却将聚耕农庄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广到已经占领的地区。

并且,由幕僚府农务部领衔,大齐开始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户籍普查。

以陈子龙为首的农务部官员们,一方面将大齐《一统历》刊行天下,另一方面,开始着手修编《汉农籍》。

《一统历》是自前明最后一次刊行农历后,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颁行的官方农历,百姓们拿到这本由农务部官员于半月之前加班加点修编而成的农历全书,都是感叹惊喜,心有所属。

几乎每一个拿到的人,都将大齐《一统历》挂到家中,日夜翻看。

《汉农籍》,是大齐立国之初在已占领地区进行的一次人口普查,其中详细标注了男女单人、男女双人,以及三口、五口、七口之家等等百姓的生活现状、姓名、还有从前的籍贯与现下住所。

除此之外,每户百姓家中成员有无工作,从事什么工作,每月所得银钱能否维持家用,等等许多方面,全部由农务部官员整理到《汉农籍》中。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加上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各种农务政策,陈子龙带着农务部的官员们,直到半年后还是忙的脚不沾地。

本来,陈子龙建议王争取名为《大齐汉农籍》,但彰武皇帝否定了这一说法,他说道,汉人不是大齐的,大齐是靠我华夏人上下一心才得以建立,大齐是汉人的大齐。

彰武皇帝的这种想法与华夏几千年来君权至上,国家为主的思想相冲突,当时的人异常反对,但彰武皇帝大权独握,对此态度强硬。

当时的人们和官员都不知道,正是这位大齐开国彰武皇帝那极其开放的思想,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了第一扇窗。

称帝之后,彰武皇帝王争对火器的发展非常重视,几次下旨询问进度,火器局却是举步维艰,异常缓慢。

不久后,范若海上疏,说是火器局虽然不缺乏手艺娴熟的匠户,也不缺少上面拨下来的款项,但却没有火器方面的人才大能。

西洋来的探险家杰姆也说,由于多年战乱,许多火器专家都死于乱世。

前朝原本在发展的火器已经很久都没有寸进,大齐如今的火器看似强大,实则许多在前明都已经有高度普及,主要来说,甚至是已经稍稍落后西方。

彰武皇帝王争非常重视,为了迎头追上,迅速发展火器,立即在天下寻找火器方面的人才录用火器局。

没多久,范若海联合杰姆,共同推荐一位人选,那就是——毕懋康。

毕懋康是天启年进士,和他弟弟毕懋良并称为“二毕”,王争起先让谍报司调查了一番,听说此人口风极佳,并且有一本名为《军器图说》的著作。

这个人很有名气,就算是与《神器谱》的赵士祯都不相上下,

王争立即命人拿来翻阅,只见那封面上古朴的“军器图说”四个字背后,赫然刻印着一句让人醍醐灌顶的话。

“夷虏所最畏惧中国者,火器也!”

......

江南的一处小县城,城头高高飘扬着大齐的黄龙旗帜。

垛口边兢兢业业站立着一整排大齐的卫营兵士,卫营什长带着四名兵士,面色严肃的站在城门处对来往行人进行户籍检查。

“站住,干什么的?”

忽然间,远远驰来一骑,背后背着小旗,这在偏僻县城的什长还不知道前一阵子彰武皇帝王争设立了御用龙骑的事情。

这御用龙骑是为了和各地标兵营区分的传令骑兵,一个专门替皇帝传达口谕和诏令,一个则是为了传递战时动员命令,并不参与作战。

龙骑背后插着四根金黄色小旗,先是抬头看了看牌匾上的“歙县”二子,然后从怀里拿出金色令牌,高声道:

“可识得此金令!”

看见令牌,什长和周围兵士赶紧退后,向龙骑行了道军礼,龙骑也没什么蛮横的意思,只是将令牌收起来,奔驰进入城内。

歙县虽然是个县城,但隶属于南直隶,除了那次齐军进城抓捕学子以外,其余的没有经受过一次战乱,所以发展的非常好。

龙骑进城后也是大吃一惊,原本以为就是个破落偏僻的小县城,但谁成想,这个规模相比北方一般的州城而言,也是不逞多让。

进城之后,龙骑虽然贵为天子御兵,但却也不敢违背严苛的律法,立即牵着马在城中步行,经过卫营兵士带路,这才来到了一间深处的院落。

示意几名卫营兵士后退,龙骑上前几步,正要敲门,却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异常哄闹的声音,起初以为是毕懋康老先生在里面做什么事情,龙骑遂是站在门前静静听起来。

可越听越不对劲,这声音居然是一个女子的呼救声。

当即,龙骑将手握在镀金刀柄上,与周围几名卫营兵士互相看了一眼,直接“哐当”一声踹门而入。

昨晚状态不好,码出来的都删了,见谅。

第二百一十二章:势如破竹第六十八章:回归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后的辽东铁军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渐起 阉党!?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难防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台湾条约(上)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抚 知府 总兵官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门户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十八章:军伍废弛渐堪忧第五百一十章:半个皇城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强军到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显威,不败之地第七十三章:不容乐观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辈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脑袋一用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五百二十九章:郑氏要碾压山东军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静观其变第二百二十九章:谈笑间震慑群小第三百七十二章:树大招风第二百九十六章:只手遮天第三百二十六章:钻狗洞的大明游击第四百二十二章:礼服第六百一十二章:顺齐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内的钟声第三十二章:白鲤表心龙王怒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后的辽东铁军第二百六十二章:刘泽清之死(上)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监军 势颓第四百四十六章:历史的某些必然第一百二十三章:宁海盐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强军到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给脸不要脸第一百八十三章:蓝图第二百六十九章:开镇山东第二百三十四章:并克胶州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斩首 欣欣向荣第四百九十五章:自尽,还是奋力一战?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一百七十章:移驻蓬莱,执掌登州第二百五十二章:独当一面——高亮第五百七十六章:决意回援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讨逆贼,大势所趋第五百六十五章:闯王泄愤杀吴襄第五百五十九章:云、贵、四川割据第一百三十七章:红娘子?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万变,云贵告急第十八章:军伍废弛渐堪忧第三百七十二章:树大招风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一百六十二章:实打实的鞑子脑袋第一百二十四章:扩招 足额第四百一十四章:鲁王震怒第四百三十四章:会晤陕督第二百八十九章:大变革的序幕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一百九十五章:知府有子狗洞逃第一百三十四章:这辈子都没见过第五百二十四章:万事不离荣华富贵第五百八十五章:软硬兼施,帝王权道第一百八十七章:单候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觉捅了个篓子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钧一发——董有银第九十八章:我们是文登营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祸乱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与愁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权的建立(求订阅!)第三章:致命风寒不致命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歼灭第三百七十九章:离心离德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红颜多薄命第四百三十七章:“多尔衮”奇袭嵫阳城第二百七十七章:革里眼进逼临清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宁之败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七十五章:顺坡下驴第三百一十七章:总兵击鼓,力克通许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纵得江大第三百三十章:驱虎吞狼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统天下的雄厚实力第三百七十四章:斩钉截铁第四百三十九章:陈新甲仗义执言第五百三十八章:胜不骄,败不颓第四百二十七章:沧州兵谏(下)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战拓城(二)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四百三十九章:陈新甲仗义执言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择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脑袋一用第三百五十六章:两厥奴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