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

“看来这个刘备是被咱们逼急了,什么脸面都顾不上了。”

冷哼一声,王争继续说道:“有发生什么别的事吗?”

“剩下的就是一些寻常的宴请,偶尔有些不开眼的盐贩想要溜过关口,都被咱的杆子们逮住扔到庄子里了,也就没什么大事。”

话说到这里,牛平亮忽然扭捏起来,小心的从身侧掏出一个灰白色的小包,递给王争后说道:

“就是杆子们都催我来给拜个晚年,这点盐货是大伙的心意,大人一定要收下。”

接过这个小包,王争捏了捏,闻见一股特别的香味,忽然觉得心神轻松许多,颇有兴趣的问:

“这一定不是海盐吧?”

牛平亮点点头,笑着说道:“小的怎么敢送自己卖的劣盐,这是青盐,大人可能不知道,这青盐贵重不说,眼下更是有银子都买不到的。”

牛平亮送给王争的青盐产自陕甘一带,也有另一个说法叫池盐,王争手里的赤山盐是海盐,说白了就是煮海熬盐,这是盐货里最劣等的一种,而牛平亮拿来的这一小包青盐则是盐货中的上品。

王争手里的海盐平素最多也就二两银子一旦,与青盐的价格比起来却成了笑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来了兴趣,王争仔细闻了闻手里这一小包的青盐:

“怎么会有银子都买不到?”

“大人不知道,现在各地乱象四起,能出青盐的几家盐场都被流寇抢掠,掌柜的都跑了,想搞到青盐就更是难上加难。”

中原各省民乱大起,去年的一月份,农民军合众数十万,连营数十里围攻滁州,虽然被总督卢象升等打退,但老营却并未遭受什么损失。

农民军失利后,反倒调头北渡逼进泗州、徐州,复入河南,部分农民军转进陕甘等地,声势浩大,沿途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商路断绝。

所以青盐现在已经属于快要断货的地步,眼下的价格更是飙到了近六百两银子一担,与这一比,王争手里的盐都成了拿不出手的地摊货。

一些其他的上品盐,诸如淮盐、鲁盐的也就趁机在提价,不过始终也是无法替代青盐的地位,最高也就十几二十两银子一担。

各地的豪门大户都是在内图个生活惬意,在外讲究彰显身份的人,平日青盐也都是随买随用,没有谁想到储备。

到了断货的时候虽然都是后悔,但仍是不屑去用那低了一档的井盐、淮盐、鲁盐,海盐就更是想都不会想,宁可多花些冤枉银子,也要继续用质地上乘的青盐。

只是青盐的原产陕甘等地盐场几乎都被流寇光顾过,掌柜和帮工不是被流寇胁裹了去,就是成了无家可归的灾民四处流浪,盐井也多半被毁,用一担就少一担。

看着手里这小小一包青盐,王争好像看着聚宝盆一样的两眼放光。

根据目前掌握的各地形势来看,原产青盐的陕甘等地已经被流寇祸害,短时间内无法出盐。

退一步说,即便官军将流寇赶走了,想要重建盐场恢复起来也绝非易事,没有几年想都不要想。

这可是商机,王争问:

“牛平亮,你知道有什么人会制青盐吗?”

看了一眼王争,牛平亮止不住的叹服,不怪乎王争短短几月就能坐上巡检和千总的位子,不光是敢杀敢做,脑子里想到的也是太多了。

牛平亮努力的回想了半天,最后颓然的道:

“登州想寻到会制青盐的师傅和灶户可太难了,就算能找到,没有陕甘的井池也难做出原产地的质量。”

点点头,王争也只是问问。

现在青盐在盐货市场上如此火热,价格不断飞涨,与自己一样想法的估计不在少数,若是青盐好做大伙就都做了,哪还会留给自己捡漏。

正这个时候,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的传过来,进来的是黄阳,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

牛平亮自然知道黄阳是王争的心腹,也明白有些话自己是不能听见的,自觉起身,抱拳道:

“小的也没什么事了,那些杆子们怕又是在偷懒,这便回金山左替大人看着盐路。”

等到牛平亮走出去,黄阳吩咐两个兵丁站在外面看着,然后小心的关上门,抱拳道:

“争哥,江大那边出事了!”

......

江大在五文河以黑鱼的名号立杆过去快半年了,明里暗里发生的事也不少,但是江大都能处理的很好,事后也都是通禀自己。

如今江大突然来信,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难以处理的事,王争沉声问道:

“江大那边出了什么事?”

“是浪里白条,大人早就猜到这贼厮无故退去没安好心,却是打着抢占五文河的心思,几次招揽江大不成,如今终于是坐不住了,想要动手打掉五文河。”

王争在房间中缓缓踱步,那浪里白条半年来都没有迈出金水河一步,原来是想要合并两河水寨。

既然浪里白条已经出手,想必金水河其他的几家水寨是被他吞并了。

江大五文河水寨如今的状况自己也清楚,明面上看着是大寨子,招揽了近两百户的灾民流民,但是手头能上阵的也就两百多号,若是浪里白条强攻,怕是难以抵挡。

“据江大传回来的消息,浪里白条放话说是要在十日后决战五文河,一战定下宁海水路的归属。”

听到黄阳的话,王争沉吟一会,说道:

“现在新兵们训练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那些灾民恢复的很好,一练起来都是拼了命,整天喊着操练没意思要上战场,有义井庄的老兄弟们带着,打浪里白条这种手下败将应该是不难。”

现在文登营可算是鸟枪换炮了,再也不是布衣,人人都换上了内衬的皮甲,几百杆长枪也都是重新让匠户打制过的。

虽说还比不上鞑子的精钢虎枪,但却比原来用的卫所制式长枪强了不少。

这些各地的灾民果然如王争所料想的那样,为了报仇,操练是一点也不含糊,看来是时候让他们见见血了。

第四章:以假乱真险入城第三百五十四章:远处山顶的大火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锦州 大战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显威,不败之地第三百七十八章:冲冠一怒第七十二章:献铳第四百零六章:谍报司 无孔不入第九十五章:出征与鸟铳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第三百七十八章:冲冠一怒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二十六章:钻狗洞的大明游击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机 军议司第一百八十八章:兴奋的左良玉第四百零九章:门户之变第五百八十八章:礼贤下士,笼络人心第一百八十八章:兴奋的左良玉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歼灭第三百六十九章:“松锦大捷”第一百七十章:移驻蓬莱,执掌登州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择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十章:文登锐卒逆乾坤第四百五十五章:乱世角落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伤第五百七十八章:夺鼎燕京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济济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颜继祖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战拓城(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约法三章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镇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举兵征辽第二百六十二章:刘泽清之死(上)第五百五十五章:装备了火器的新式骑兵第四百八十六章:党争又起,圣躬违和第三百五十二章:马步争驰,将帅夜逃第五百零四章:你们以为我不敢杀人?第二百一十七章:进城不封刀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四百三十一章:复起传庭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二百七十六章:历城军议第三百二十二章:处处不平第四百四十六章:历史的某些必然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抚 知府 总兵官第六百零七章:斩将 收权 定策第三十三章:火龙出水慑水贼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五百一十五章:赵之龙的卓越贡献第四百三十九章:陈新甲仗义执言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难防第八十九章:声名大噪第四百八十四章:走还是打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战拓城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门户第二百九十二章:突发洪灾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三百六十九章:“松锦大捷”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户们的去处第三百九十一章:转机第十八章:军伍废弛渐堪忧第四百五十三章:议取江南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顺治第三百零一章:有马有刀,唇舌无谓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内必克襄阳第四百九十七章:尔奔南京,我取西安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五百六十六章:这要怎么打?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议 京师 崇祯皇帝第五百二十四章:万事不离荣华富贵第五百三十三章:军魂 铁律 肃心第五百一十章:半个皇城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内有奸佞第二百四十八章:登莱水军“十二营”(为舵主exp686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红娘子大闹船头第五十二章:反转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第五百二十九章:郑氏要碾压山东军第二百六十二章:刘泽清之死(上)第二百九十一章:历城军校第四百七十二章:饱掠归襄阳第一百九十六章:孙知府登门(为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五百章:如梦方醒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势不可挡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峥嵘显第二百六十九章:开镇山东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义第四百二十九章:刚直敢死的知州第二百八十三章:会战归德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三十六章:以少胜多立奇功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渐起 阉党!?第六百二十一章:亲至和曲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复养马岛第四百一十九章:扩招第五百六十三章:多尔衮的棋高一招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显威,不败之地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宁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