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战友

侯娟临产前三个月,母亲写信让我带着她回了老家阳华,在老家,海拔低,医疗条件好,孩子以后有父母照顾,总比在高原林区安全系数高些。

父亲两鬓白完了,精神也不如以前那么好了,经常在里屋一呆就是大半天。我给父亲削了个苹果进去,有意瞟了一眼,桌子上堆的全是材料。

父亲让我也看看,说是看看对你自己有用的。

材料里有过去的老工人给父亲写的信,有现在收集的资料,父亲用一个笔记本认真地记下了重点,然后自己编写材料,还学会了刻蜡纸自己印材料。

我意识到父亲在干一件大事,一件和以往当公安的时候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拿枪的手拿起了笔,晚上经常奋笔疾书,白天则骑车到邮局寄送材料。

父亲现在跟过去简直是两回事,退休就跟消失了一样,从来不参加离退休老干部的慰问会,局里上门拜访慰问的人也不给面子,连门都不开,反而经常带老工人一道到省林业厅“闹事”。

兢兢业业工作至退休的干部,退休后却站在了单位的对立面,这反差很多人都不理解。又不是吃不起饭的人,怎么会这样呢?

父亲说:表面上看,我好像是丢人,但丢的不是我本人的脸,我并不缺吃穿,但我站出来,为的是千千万万的青山工人,他们在最艰苦的工段干了一辈子,如今退休了,待遇得不到保障,医药费报不了,甚至有人病死在床上,数月无人知晓。他们有很多是我在生活紧张时到内地各县招的工,我有这个责任,让他们晚年过得好一点。

和父亲一起上访的吴洪林,是父亲的战友,原来是121林场三工段的段长,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省劳模,在一次扑救山林火灾的过程中,不慎摔下悬崖,左腿粉碎性骨折,救治不及时,被迫截肢,提前退休回老家了。

吴洪林现在居然在省城乞讨,摆块纸壳子,将工作证、退休证、劳模证、医院证明放在上面,尽管如此,他的脸还是刮得干干净净的,头发纹丝不乱,一点不像那些裸露残疾身躯、褴褛衣着的职业乞讨者,围观者感慨不已。他用他的人生现身说法,要给森工人讨一个说法。这件事情在省城对森工系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父亲和吴洪林成为上访者中最具典型性、影响力最大的组织者。只要他们一发起到林业厅“吃大白馒头”的号令,散居各地的森工退休工人便闻风而动,轻车熟路地到达林业厅大楼。他们或者在大厅里席地而坐,或者到办公室占据座位,手里拿着请愿书一动不动。林业厅的干部职工拿这些老工人,特别是一些伤残的老工人们根本没有办法。到了饭点,林业厅食堂还得端来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大盆的土豆烧牛肉。

梁厅长也是父亲和吴洪林共同的战友,当年都在公安师的通讯连,父亲是排长,梁厅长还是父亲的手下班长。在一次战斗中,梁厅长腹部中弹,在战地医院简单手术后,感染导致肠粘连,被送回了成都,一直养伤,在剿匪结束后留在了成都,分配进了省级机关。因为有战功,梁厅长幸运地被保送进了大学深造,毕业以后仕途非常顺利,先后当过秘书、办公室主任,还下派到地方当过县长、县委书记、副市长、市长,一路顺风地当上了厅长。如今还是一副白面书生儒雅的模样,看起来比父亲和吴洪林至少年轻十岁。

父亲是写血书主动申请到了最艰苦的古锦森工,当了一辈子派出所长,履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吴洪林转业后当了木匠、段长,因集材需要,长期抬沉重的木头,他的后颈处长出了一个拳头般大小的肉包,那是青山工人的一个明显的标志,木头杠子压出来的,受伤截肢后退休。

工人和林业厅的干部们一起感慨不已。人生命运就是这样的奇妙,三名战友在这种情况下相聚,简直有点眼泪汪汪了。

叙旧叙完了,各归其位,正事还是要说的。

你们是老党员,老劳模,觉悟哪里去了?当年喝雪水、啃馒头、住岩洞的苦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不至于这么苦吧,反而闹起事来,竟然带领工人们上访,这是严重无组织无纪律、党性不强的表现。省林业厅的梁厅长和退休工人们一道啃着馒头,一边严肃地批评父亲和吴洪林。

梁厅长非常清楚父亲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森工退休人员,可站在他的立场上,只能根据政策来解释。

没有我们无私奉献的青春,共和国能积淀到这么巨大的财富吗?可我们享受到了多少,这和我们的奉献成正比吗?父亲不客气地反驳道,我们要的是公平,哪一点过分了?

别说那些虚的了,你让人把我这些住院发票报销了,把应该享受的政策落实了,我马上就会成为一个好党员!吴洪林把一个黄皮挎包里的东西倒在办公桌上,除了花花绿绿大小不一的发票,还有一本鲜红的省劳模的证书,证书里面夹着病情证明的复印件。

三人从温情脉脉差点就相拥而泣的叙旧立马到剑拔弩张,这让工作人员们哭笑不得,非常为难,只好认真地记下父亲和吴洪林的诉求。

父亲和吴洪林代表退休工人的诉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退休待遇问题。同时代参加工作的公务员退休已经涨至2000多元了,事业单位退休的也有1600元左右,森工企业的职工有50%已退休,而这部分职工退休生活费人均月生活费不足500元,森工退休工人在高原林区奋斗了一辈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只是共和国的三等公民吗?

二是名不副实的医保。退休工人年老多病,生活负担较重。有病无钱医治,只有回家等死,活活被病魔折磨而死的退休老工人大有人在。尽管随后实行了医保,只是有其名无其实,每人只办有一个医保证,而无医保卡,门诊还是各人掏钱,并且住院治疗的医药费用发票还是寄回去报销,而且长达几年都没有报销。这怎么能方便老年人的治疗呢?有的人死了都没有把医药费报下来。

三是一次性买断工龄职工问题。森工企业为摆脱多年积累的“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状况,决定实行减员增效,出台了一次性安置下岗职工政策,即给一部分职工按工龄付给安置费,也仅仅只有万元左右。这部分职工“下海”自谋生路、自行缴纳养老金。企业改制过程中,强制买断职工工龄,致使被买断的工人生活困苦,没有取暖费,独生子女费。

森工退休人员目前却是如此窘境,并以此引发的复杂局面,梁厅长分析道:当年,因为政策原因,简单粗暴地把他们推向社会,让他们自谋生存其成功者的比例是很有限,大多数都生活在贫困线下,当时的错误造成的后果已经显现出来,这群数目极大的群体渐渐地成为社会的边缘人。

当年,森工打一个喷嚏,地方上都要感冒的年代过去了。森工的时代的印记在不断地消除,各行各业在不断地兴盛起来。本地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原来,森工系统自己养着公检法,办了医院、学校,有所有的社会职能,小企业,大社会,权力不可谓不大。如今,森工的社会职能基本上被剥离了,森工局公安分局被县公安局收编成直属森林分局,森工局医院被改为县中医院,子弟校被县中合并。快要没有森林可伐的森工局,逐渐变成了一个单纯的以营林、护林为主的单位,人员从鼎盛时期的5000多人变为现在的不足千余人。

森工系统的工资偏低,由来已久,原因很复杂:本该由省统的养老金,扣除25%由企业支付,但由于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不再砍伐生产木材,企业没有钱支付这笔庞大未统部分,至今还拖欠。国家相继出台的各项增资政策未落实。森工企业职工居住地均在海拔3000至5000米以上,应该享受高寒地区补贴人均300元也没有落实。还有四、五类地区按内地二类地区结算。这些都是造成森工退休职工养老金偏低的因素。国家出台的其他增资政策根本无财力落实。

没有钱,什么政策都无法落实,换谁来都不好办。曾经有贤平市市长、古锦县县长、市林业局长,各森工局派出工作组走马灯似的来做工作,个个被骂得灰溜溜的。

久拖不决,对各方都不是一件好事,省上要求尽快摸清问题的脉搏,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省里能解决的自己解决,省里无法的,可以向中央申请。

由林业厅牵头组成几个工作组,奔赴各地困难的森工企业和贫困的退休工人集中的地区调研。

你到吴洪林家里去看看就清楚了。父亲对梁厅长建议道,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这是我们从“占领”的省林业厅里撤出来的关键,这样上访耗下去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第四十九章 王元的故事第一百零一章 转折点第九十章 雨季第五十章 庄园里第七十八章 感动不是爱第二十一章 父亲的秘密第一百二十九章 生与死第四十四章 在路上第七十一章 王均的排面第三十三章 青春之门第五十五章 逐梦第四十章 工地上第十一章 假冒媳妇第一百章 为生活加油第四十九章 王元的故事第四十七章 心酸的老工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书吧第八十五章 惨剧第一百零九章 潜能第一百零三章 情殇第二十六章 敲诈第八十二章 理解第一百零九章 潜能第三十七章 创纪录第一百二十二章 锦上添花第九十八章 电站和诗集第八十九章 人才第八十七章 两河口第一百一十一章 谁离不开谁第七十章 剪彩仪式第六十四章 三个不许第五十九章 信息的价值第六十五章 解决问题第三十九章 爱的责任第二十一章 父亲的秘密第一百二十一章 成功在即第三章 漂木第一百零二章 安静地离开第十章 工段上的女人第一百零六章 三个人第九十章 雨季第八十四章 家天下第四十七章 心酸的老工人第六十四章 三个不许第九十六章 边缘化第九十四章 不可思议的爱第一百一十三章 我忍你很久了第四十五章 交易第七十八章 感动不是爱第九章 赵三之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彩湖边第四十七章 心酸的老工人第一百三十章 感恩第五十六章 格桑梅朵第六十二章 达拉寺第四十章 工地上第十一章 假冒媳妇第六章 祸从天降第四十七章 心酸的老工人第一百零八章 岗尚花第十五章 老乡第九十七章 无言的伤感第一章  打鸡血的孩子第八十二章 理解第九十六章 边缘化第四十一章 王均的召见第六十七章 梦想破灭第一百二十二章 锦上添花第二十六章 敲诈第六十五章 解决问题第一百零二章 安静地离开第一百三十章 感恩第一百零五章 江湖魅影第八十四章 家天下第五十一章 演员第六十九章 乘胜前进第一百二十六章 追求者第五章 那个矮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成功在即第五十一章 演员第十一章 假冒媳妇第八十五章 惨剧第八章 离家出走第一百一十九章 中毒第一百零八章 岗尚花第九章 赵三之死第二十五章 陈红花第五十五章 逐梦第十六章 达拉村第一百三十章 感恩第一百零三章 情殇第三十五章 在山上第四十八章 协调会第四十八章 协调会第一章  打鸡血的孩子第十六章 达拉村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回斯登洞第八十二章 理解第八十九章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