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在一些史书,文学作品当中被大书特书的都是西方世界的那些探险家,海盗什么的。
一些有名的,比如说红胡子,黑胡子,蓝胡子,绿胡子的,基本上除了胡子,还有穷凶极恶的打劫,掠夺,杀人,他们并没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好印象,当然小日本整出来的《海贼王》除外,不过那全是扯淡。
在亚洲这地方,说到探索大海,毫无疑问华夏是走在最前面的,华夏的航海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胶州三里河人。他们驾着最早的帆船队,在胶州湾、黄海一带捕鲅鱼猎虎鲸。
民间的海上贸易也十分繁荣,宋朝官方就曾立法推动海上贸易的发展,靖康之耻,宋室南渡,南宋政府为了弥补土地和国力的不足,更是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当时最为繁荣的港口城市就要数泉州了,据史料记载,泉州口岸各国商贾云集,各色人种以及混血儿穿梭于街道,那时,外国移民纷纷涌入中原。
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华文明也曾有过如此开放,如此兼收并蓄的一面,人们记住的只是满清鞑子荼毒中原之后的闭关锁国,也累的华夏落了一个封闭愚昧的名号。
但是,富于生机的民间航海和自由贸易,被一纸禁海令窒息了。
不过禁海令也禁止不了人们对利益的追逐,一些民间走私在东南沿海一带,照样频繁的进行着,同时还因为大明朝裁撤了市舶司,商人们不用缴纳赋税,对巨大利益的追逐更加疯狂,这些走私商人也渐渐开始演变,最终变成了海盗。
历史上海盗最盛的时期就是在明朝,朱重八开国之后,就颁布了海禁令,强调“片木不得下海”,当海外贸易的正常渠道被全面封杀之后,非法的海盗事业就变得十分蓬勃且难以遏制。
大明中期,最出名的海盗是一群来自徽南的商人。最早在江浙东南沿海从事走私的是歙县人许辰江、许本善等。
嘉靖初年,歙县许村的许家四兄弟组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海盗集团,他们以宁波附近的双屿岛为基地,把商品贩销到了泰国和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到了嘉靖中期,许氏集团被击溃,其部下、同样是歙县人的汪直起而代之。
除了徽商背景的海盗之外,另外一个人数庞大的走私集团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这些中国籍的海盗与日本浪人纠结在一起,成了让大明头痛不已的倭寇之祸,他们游弋于浙闽沿海,有商机则交易,乘人不备则劫掠。
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胡宗宪曾说过:“倭寇与海商其实是同一个人,如果开放海禁,倭寇就转身变成了海商,如果实施海禁,海商就立即变成了倭寇。”
说起这个汪直,在历史上也是占着极重要分量的,他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他的聪明体现在了他的行为上。
作为一个君权至上,礼教盛行年代的人,要想有出路唯一的选择就是读书,汪直的脑袋瓜儿灵,读书应该还是有前途的。
可惜汪直同志似乎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做生意更有意思。不过他作的这个生意却很特殊,汪老板对一般的货物流通没兴趣,因为他发现了更赚钱的行道,那就是走私。
谁都知道大明朝自打永乐之后,裁撤了市舶司,虽然没有海关收税,但是却有“片板不准下海”的禁海令。
汪直的行为其实就是杀头大罪,不过中国自古就有“宁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格言,在汪直的眼睛里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杀头?
恐怕还没有想过呢!
汪直的走私经历最早应该是在东南亚开始的,因为那些地方太穷了,汪直的商品都是他们的生活必须品。因此,在汪直领略到了走私带来的利润。从这以后,汪直也开始了自己的不归路。
在东南亚尝到甜头的汪直并不满意现在的成就,因为当时的东南亚都是蛮荒之地,人口少市场小。汪直聪明的头脑又一次的帮了他,汪直发现远在离大陆千里之外的日本才是他真正的舞台。
于是,汪直放弃了苦心经营的东南亚市场,转而进军日本市场。事实证明汪直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在日本他赚到了更多的钱。
当时的日本,正好处于战国时代,军阀混战,什么东西都缺。而汪直却什么东西都有,而且不仅仅限于生活用品。因为汪直还有更牛的商品,那就是枪。
汪直当然没有兵工厂,那么枪从何来呢?
当然是贸易了,因为汪直就是作商人生意的,当时的葡萄牙在全世界扩张,穷的叮当想,对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仰慕的不得了,但是又没有钱买,于是只好拿枪换了。而且还生怕汪直不要他们的破铜烂铁,不惜贱价出售。得了便宜的汪直马上把枪卖给了混战的日本人,从而获得了更高的利益。
那会儿的汪直真可谓是财大气粗,俨然成了走私派的领袖。但是走私终究是走私,在海上航行的,最怕的还是海盗。面对海盗的抢劫,汪直从郁闷逐渐转为恼火。因为他的船队运的不是什么日用商品,而是军火。
你们海盗他妈的瞎眼了啊?
连军火也敢抢?
于是被爆了肺的汪直组织了自己的护船队,成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但是慢慢的,汪直发现原来抢劫比走私来钱更快,于是汪直的成分便由一个商人变成了一个强盗。
成为强盗后,汪直的野心膨胀,他觉得以自己的实力应该要有一个办事处才行。但是大陆去不了,于是汪直把目标盯在了日本。准确的说是日本的冲绳岛。也就是中国的流球群岛!尽管后来被日本占了,但是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认为琉球是中国的。
在岛上,汪直成为了实际上的皇帝。而且这还不是终结,因为他还创建了国号“宋”。面对汪直的这一举动,日本人似乎很平静,并没有派兵干涉。
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当时的日本,没有一个大名是汪直的对手。而且汪直还是他们的军火供应商,拥有如此的条件,还有哪个人敢对汪直指手划脚的?此外汪直还雇佣大量日本人做其手下。
日本这种小国,本身实力就不强,再加上国内四分五裂。最强的大名也只有几万人,在汪直的面前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汪直的船队经常是耀武扬威的经过日本海,日本人见了根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反而还要派兵护送汪老板的船队。对汪直俯首贴耳,比见了天皇还要尊敬。而汪直也成为了事实上的领袖,倭寇们都必须卖他面子。因此可以说,汪直就是统帅十万倭寇的人。
在汪直最顶盛的时候,他的贸易总量超过了当时倭寇频繁的浙江、福建省。身为总督的胡宗宪可以说几乎要被生生气死,自己乃堂堂的大明总督,管辖的地域却还不如一个流氓。
而事实上胡宗宪也确实愤怒了,但是汪直势力太大,根本无法铲除这个混蛋。硬拼是不行的,于是胡宗宪想到汪直的家属,企图依靠汪直的妻儿来劝说汪直从良。可惜他的这招失零了,因为汪直比他聪明,汪直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只要自己对胡宗宪存在威胁,那大明就不敢拿自己的家人怎么样,如果自己一旦自投罗网,那么自己的全家就会被立刻处决掉。
碰了壁的胡宗宪没有灰心,很快他就想到了另外一个妙计一一招安!
作为商人汪直的野心并不大,因为只是想要一个地位,那就是自由通商的权力。虽然胡宗宪给不了他这个要求,但是并不代表不能糊弄汪直,经过长时间类似于打太极的谈判后,汪直终于同意招安。
招安后的汪直登上了大陆,嚣张拔扈。而官府却不能奈他何,因为只有汪直还活着,他就有能力镇住倭寇,大明的海防也能得到喘息,而汪直一旦被杀,则倭寇们就是群龙无首。到时又将是四处流窜,烧杀淫掠。所以在当时来看,在明军没有做好准备以前,汪直不能死。
但是汪直终究还是死了,嚣张的汪老板自以为官府都怕他,可以却有一个二塄子的御使把他捉住献给皇帝给砍头了。
胡宗宪气的半死,自己花了半年的功夫好不容易把汪直稳住,没想到一个白痴御使自以为正义的行为把这一切都毁了。
汪直死后,倭寇横行,百姓们又开始遭央,但是却成就了大明的武将们,戚继光、俞大猷成为了民族英雄,而胡宗宪也属于有志青年。
那汪直算什么?
毫无疑问,汪直的形象已经超出了人们对汉奸的理解,和后世电视里面看到的那些对鬼子们狗尾乞怜的翻译官和伪军们相比,汪直无疑让全世界人民大开了眼界,倭寇在他眼里就是狗。
后世的一些历史学家把他作为汉奸来看待,是有失公允的,谁他妈见过这么牛逼的汉奸?
汪直只能算是一个纯粹的海盗,而不能被称为汉奸。其实按照汪直的想法开通海上贸易,自由通商,那么大明朝绝对能变成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这么说倒不是要给汪直平反,不过和当时世界西方那些个小打小闹的海盗相比,汪直绝对称得上是海贼王了。
如今李如楠撞见的这个海狸子,说起来和汪直的渊源也颇深,汪直死后,基本上就是这个海狸子接管了汪直的伟大事业,继续探索伟大航路。
海狸子本名叫汪道伦,他还有个日本名字岛津盛久,是当初汪直在日本称王称霸的时候,和岛津家的一个女子生下的私生子,这些年来盛世虽然比不上汪直当年的景象,但是在大明沿海和东南亚一代,也是个有名号的。
麾下上百条大船,聚集着四五万人,更是装备了不少火枪大炮,别说东南亚那些个小国家,就算是眼下牛逼哄哄的丰臣秀吉也不敢轻易撩拨他的虎须。
“首领!大眼在上面瞧清楚了,没打着明国水师的旗号,想来就是一般的走私商船。”
被称作首领的就是海狸子汪道伦,和人们印象当中的海岛完全不同,他生的极其俊美,虽然人到中年,但看上去却和二十多岁的青年人没什么两样。
肤色也不像一般海盗那样,被海风吹,被日头晒,红彤彤的,反而极其白崭,一身中原士子服穿在他的身上,格外儒雅。
只是那张俊美的脸上此刻满是桀骜,带着阴沉,一双眼睛更仿佛鹰隼一般,照在人的身上,都让人不寒而栗。
“福船!?”汪道伦嘴角滑过一丝冷笑,道,“倒是许久都不曾见过了,眼下这大明朝居然还有人造得起福船,传令下去,待会儿近弦登船,不许用大统,别炸坏了我的船!”
在汪道伦眼里,李如楠的这支船队已经是他的盘中餐了,在海上,眼下还真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大明朝自打平息了沿海倭乱之后,对水师变得更不重视了,也让汪道伦顺利接过了汪直海贼王的名号。
和汪直一心只想着赚钱不同,这个海狸子汪道伦却是个有野心的,不单单盘踞在琉球,还在东南亚一代,有不少的基地。
就连大明朝东南沿海一代的官员有不少都被他给买通了,汪道伦甚至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上大路,真正的称王称霸。
“首领!那支船队居然还不逃。”瞭望塔上的一个海盗大声喊道。
汪道伦一听,脸色也是微微变换,举着千里镜看了一眼,道:“真是得了失心疯了,既然要找死,那可就怪不得我了,让小林满男,马六带船从两侧包抄过去,一个也别放过,还是那句话,别打烂了我的船!”
汪道伦一声令下,大海之上的气氛立刻变得一片肃杀,庞大的海盗船队开始了他们的捕猎行动,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围猎,到底是谁胜谁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