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卫城主府内,李如楠正恭恭敬敬的跪拜于地,恭听圣训,传旨太监还没从京城出发,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万历皇帝对他迟迟不肯出兵已经有些不满了。
那传旨太监扯着公鸭嗓,抑扬顿挫的念着那谁都听不大明白的圣旨,李如楠也在心里盘算开了,只要再拖下去的话是不成了。
“李大人!接旨吧!”
那太监皮笑肉不笑的,双手将圣旨递到了李如楠的面前,临出京的时候,田义就已经反复的叮嘱过了,对待李如楠要客气,不能得罪。
要不然的话,像他这种从皇城里出来的贵人,怎么会把李如楠这么一个小小的正三品指挥使放在眼里,他见过的官员,比李如楠品级高的多了去了,在北京城就算是内阁大员见了他,哪个不是客客气气的。
李如楠谢恩毕,接过了圣旨,起身道:“公公远来辛苦,李如楠多谢了!”
那太监笑道:“李大人说的是哪里话,咱家临出门的时候,督公大人都交代过了,李大人是朝廷栋梁,在辽东这苦寒之地,为万岁爷镇守一方,才是真正的辛苦,咱家没李大人这番本事,只能跑跑腿,算得上什么辛苦,言重了,言重了!”
李如楠再谢道:“公公无须如此,督公大人看顾下官,乃是下官的福分,来人啊!带公公下去歇息,好生招待!”
那太监一听“好生招待”,顿时乐得眉开眼笑,他们这些太监哪个不知道李如楠就是个大金主,做着福寿膏的生意,说日进斗金都不为过,每年的常例,李如楠也都是送足了的,拿了人家的钱,还能不为人家办事。
那太监想着便道:“李大人!这出兵之事,可是万万不能再拖延了,咱家听督公大人说了,朝鲜那边事急,倭寇已然北上,朝鲜国王几次派人来北京求援,万岁爷这次也真是恼了,非要好好教训一下那些个不懂礼数的倭寇,麻贵已然兵进朝鲜,李大人这边要是再拖延下去的话,只怕会误了大事,到时候万岁爷震怒,就算是督公大人也不好支应啊!”
李如楠忙道:“公公教训!下官谨记于心,请!”
李如楠说着,对一旁侍立的来顺使了个眼色,来顺连忙将那太监请了下去。
等人都走远了,李如楠赶紧吩咐孙文,孙武两兄弟:“你们去将孙大人他们都请过来,有要事相商!”
这些年来,李如楠就闷头在金州卫发展自己的小势力,如今也算是有所成,这个时候他最为担心的就是自身真正的实力暴露在朝廷的视线之内,就算是要出兵的话,也需要好好的计较一番。
不多时孙承宗,冯仑,甘宁,傅成便全都到了,孙兴如今镇守盖州卫,赵老三镇守复州卫,都是不能动的。
当初两卫的知县,早就被李如楠彻底架空,如今三卫之中,李如楠已然通行上下,将所有权柄都抓在了手中。
孙承宗已经知道朝廷的圣旨又到了,也在为这件事发愁,他在金州卫也有些年了,这些年来,李如楠在做什么,他都看在眼里。
要是放在以前,孙承宗说不定早就跑到北京城去高发李如楠预谋造反了,毕竟孙承宗自小所受的就是忠君思想,天地君亲师都刻在了他的骨头上。
可是在金州卫的这些年,眼看着当初民生凋敝的三卫,发展成了现在这般景象,虽然百姓的生活称不上有多殷实,但总归衣食无忧。
孙承宗也不禁开始怀疑自己之前坚持的是否都是对的了,联想一下其他地方大明百姓的困顿生活,再看看三卫如今的光景,孙承宗也是感慨良多。
真正的儒家思想讲究的不就是救天下百姓吗?
如果李如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话,便是做了这个反贼的幕僚又如何?
更何况孙承宗在李如楠身边多年,也早就被当成了李如楠的嫡系,就算是他想要从这个坑里跳出去也不行了。
既然如此,孙承宗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所以事情一出,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李如楠和三卫的利益。
“大人!朝廷连降圣旨,这出兵之事怕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不过这兵该如何出,却好需要好好计较一番!”
李如楠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兵,就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派遣,如今的三卫和以前大不相同,原本三卫在李如楠刚刚接手之时,人口不过数万,可是随着这些年李如楠招揽关内流民,现在三卫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七十万,正朝着百万人进军。
小小的三卫之地,居然有数十万人之众,绝对能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再加上为了防备努尔哈赤,这些年来,李如楠仗着全战系统,大肆扩充兵力,原本以他三卫指挥使的官身,麾下的兵力应当只有一万六千八百人众,可是如今李如楠手下兵力已经打到了二十五万。
其中孙承宗所领的骑兵十万,包括五万三千营,挑荡骑兵四万,边军骑射手一万,傅成所领步军五万,包括两万御阵重步兵,两万破阵重步兵,一万大明神射手,李锋所领亲军五万,效义营一万,殚忠营一万,十二营一万,围子手营一万,幼官舍人营一万,还有甘宁麾下的两百艘装备了弗朗机火炮的福船战舰,水军五万人。
论实力,李如楠现在和努尔哈赤都不遑多让,可是这么多兵将,要是暴露在朝廷的视野之内的话,可就彻底完蛋了。
虽然李如楠的实力已经足够割据一方了,但是他现在还没做好和朝廷翻脸的准备,最重要的是李成梁还在。
李成梁这人虽然跋扈,但是对大明朝廷的忠心,绝对是百分之百的,让他背反朝廷,那是休想,李如楠这个做儿子的,如果生出了不臣的心思,估计李老爷子能第一个冲出来,干掉李如楠。
眼下这么多兵将,自然是不能一窝蜂的全都派去朝鲜,对倭寇作战,这也是李如楠迟迟不肯出兵的主要原因。
前世身为愤青一族,对倭寇作战,这可是民族大义,李如楠自然不会推脱,可问题是如果将他的真正实力暴露出来,那问题可就大了。
万历皇帝可以容忍一个努尔哈赤在辽东擅自称汗,但是绝对不会容忍李如楠在辽东裂土封王,到时候朝廷的百万大军杀奔过来,纵然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不足为惧,可就是一万头猪,杀起来也要大费一番手脚。
更何况自己人杀自己人,也没啥意思!
李如楠道:“稚绳意下如何?!”
孙承宗现在就是李如楠麾下最受倚重之人,也是李如楠的智囊,这个时候,李如楠也只能去求助孙承宗了。
孙承宗思虑了一番道:“大人!依着下官之见,此番出兵不能太多,却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容易引起朝廷的怀疑,太少的话,大人的安全却又难以保证,朝鲜局势糜烂,朝鲜军兵大多不济事,一旦倭寇大举北上的话,大人身边护卫不多,只怕会出了以外,当以一万五千人为上!”
一万五千人,正好是李如楠这个指挥使麾下应有兵将的数字,朝廷若是见了,不但不会非议,反而万历皇帝都会感叹李如楠的忠心,为了国家大事,居然都不保存实力。
李如楠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便遣博阿斯率领五千边军骑射手,傅成帅五千御阵重步兵,再让李锋带五千效义营,随同我一起赶赴朝鲜!”
傅成和博阿斯闻言,顿时一阵兴奋,傅成是兴奋于可以在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博阿斯则是兴奋一旦开战,又有赏银可拿。
李如楠接着道:“我意三日筹备,三日之后整军出发,经旅顺口由海路,前往朝鲜的仁川,从那边上路,前往南原与麻贵将军汇合!”
安排完了出兵的事,家中这边自然也要妥善安排一番了:“稚绳!我出兵在外,家中之事,还需你多加费心了!”
孙承宗闻言,顿时一阵感动,如今李如楠的家业和以往可是大不相同了,可李如楠对他的信任,居然丝毫不该,这让他岂能不感动莫名。
“大人放心,有下官在,可保三卫无恙!”
李如楠点了点头,又道:“三卫乃是我们的根基,万万不容有失,稚绳切切不可轻忽!”
孙承宗忙道:“下官一定尽心竭力!”
打发了众人去安排出兵,粮草之事,李如楠则转身去了后宅,一进书房,刘千里已经在等着了。
这些年担任李如楠的耳目,刘千里给人的感觉更是阴沉了不少,见李如楠到了,连忙跪倒见礼:“小人参见老爷!”
李如楠坐好后道:“人安排的如何了?”
刘千里也不敢起身,这些年,随着李如楠的年纪渐长,身上的威势也是越来越重,每次刘千里来见李如楠,都不免后背发寒,他很清楚,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捏在了李如楠的手中,只要李如楠愿意,随时都有人能来取了他的性命。
“老爷!人都安排好了,保证孙大人的一举一动,都能监视的清清楚楚,若是但凡有不轨的举动,小人立刻就能知道!”
监视孙承宗,没错就是要监视孙承宗,李如楠对孙承宗放心吗?
肯定是放心的!
不然的话,也不会将孙承宗留下,看守基业了,不过若是说李如楠真个就完全放心了,那自然也是不可能。
这就是身为上位者的悲哀,他既要用手下的人,同时也要防备着手下的人,尤其是孙承宗这等大才,他有能力,有胆识,重要的是他之前三十多年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忠君爱国。
三卫如今是李如楠的全部心血,一旦有失,那可就是万劫不复了,所以对待孙承宗,李如楠不得不防备着些。
李如楠闻言点了点头,道:“这件事你做的不错,好生做好你本分的事情,日后本官自然会给你一个交代的!”
刘千里连忙叩首拜谢:“小人多谢老爷!老爷!若是当真孙承宗意图不轨的话,小人是否清理一下!?”
李如楠闻言,目光顿时变得狠厉起来,道:“你的本分就是盯住了人,具体该怎么做,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情,人就要知道本分,这句话,本官不希望再对你说第三次!”
刘千里闻言,不禁遍体生寒,李如楠的目光就好像两把利剑一般,直刺他的内心,让他浑身战栗起来。
之前李如楠就已经和他说过一次了,当初他想要借机除掉甘宁,结果就被李如楠警告了一番,如今这是第二次,如果再有第三次的话,李如楠已经不敢再往下想了。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
李如楠看着刘千里,他知道这人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当初为了保命都不惜出卖自己的结拜兄弟,而且这个人有野心,不是个安分的主儿。
可是眼下李如楠的麾下没有比刘千里更加适合的人选了,不过这个人能用,却不能给他太大的权利。
大明朝中后期,为何人们谈东厂,锦衣卫就色变,还不就是因为这些皇帝钦命的密谈手中的权利太大了。
不但是密谈,居然还有私设刑堂,甚至秘密处决人犯的权利,让国家法度简直形同虚设一般。
李如楠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他不但用刘千里,同样也在防备着刘千里,他很清楚刘千里这人的野心太大,当这个人的野心已经到了他无法控制的地步,自然也就到了该取其性命的时候了。
“本官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好了!下去吧!做好你的事情,本官是不会亏待你的!”
刘千里走了,李如楠一阵叹息起身出了书房,以前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要是放在以前,他绝对会什么准备都不做,就把三卫丢给孙承宗,但是现在显然不行了,好像在他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信任二字,还是那句话,这或许就是上位者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