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李如楠引大军北上攻打沈阳,孙承宗则坐镇辽阳城,既然已经撕毁了万历皇帝的圣旨,驱逐了天使,造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孙承宗脑袋上那顶反贼亲属的帽子是无论如何都摘不掉了,既然如此,倒不如跟着李如楠一条道走到黑了。

辽阳城已下,左近的城寨,孙承宗假托李如楠的名义传檄而定,李家在辽东镇守多年,威信最重,虽然李如楠突然造反,还是让辽阳百姓大大惊诧了一番,心中也不免恐惧,可要是李家人坐上那个位子,辽东的百姓倒也并不如何反感。

大明立国多年,积弊丛生,天下百姓的日子也是困苦不堪,这其中要是选出一个最苦的地方,莫过于辽东。

自古以来,辽东向来都是苦寒之地,属于蛮夷居所,至少明清之前,养尊处优的汉人都在长城南面生活。但凡是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几乎生下来就注定要谱写一篇战天斗地的苦难史,无怪当年的金国狼主听了“十里荷塘,三秋桂子”的诗词,便动了南下犯宋的野心。

蒙元之时,生活在辽东的人口,也不过才五十五玩,到了明朝统治时期,辽东人口不超十万,元末辽东地区持续十五年的动乱,对辽东社会经济是一场空前的浩劫,结果是辽东人口大部失散。

红巾军在辽东地区四年多的活动时间里,元军和红巾军进行过殊死的搏斗,辽东人口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红巾军占领辽东时期,很多人逃到朝鲜半岛。

由于战局失败,元朝将领裹挟大量辽西人口北迁。这里主要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元朝勋臣木华黎的后代纳哈出,一个是元朝大将也速。

纳哈出在洪武二十年投降,明朝得到的军民总数有22万多人,另还有6万余人因明军受降失误而在松花江北逃散,加之其他逃散人员估计总数近30万人。

为了防御残元势力南下,朱元璋也有意识地把北平府以北特别是山后地区的居民强制南迁。特别是洪武四年,明朝廷共三次将山后地区居民迁至北平府,这其中就包括辽西的居民。

在经过红巾军的进入、纳哈出和也速等人的裹挟,以及明初的强制移民,辽西地区实际上已经没有居民了,元朝剩余人口这时多集中在辽河以东地区。

到了万历年间,中原地区年年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又有大批流民进入了辽东地区,单单是李如楠所控制的金州卫,盖州卫,复州卫三地,就招揽了流民百万之众。

不过相较于辽东这么大的一块地盘,依然是地广人稀,可即便如此,也不是老百姓家家都有百亩良田,大多数人是田无一垅,房无一间,只能做佃户,一年租地收的粮食,八九成交租还贷,剩下的吃不到年关。

现在无主田很多,之前建虏攻城,大明官吏战死或逃走后,遗留的良田多达数百万亩,田荒无主,没有人耕种。

孙承宗便命令冯仑带人丈量土地,测得海州城,鞍山及辽阳城左右的无主田地,共有三十万垧,一垧折合十五亩,即四百五十万亩。李如楠不在,孙承宗便做主将这些无主的耕地平均分给百姓。

百姓们得了实惠,一时间乡野之间,欢声雷动,之前还有些读过书的,斥骂李如楠为反国逆贼,可现在也纷纷收了声,那些小民百姓,更是将李如楠当成了万家生佛。

再说奉了,李如楠的军令南下山海关的傅成统帅了五万大军,辞别了李如楠,一路向南,过鞍山,走海州城,到牛庄饮马宿营,次日早起拔营,卯时兵临东昌堡,辰时到达三岔河,时值隆冬岁月,三岔河冰封百里,河面上积雪一尺,兵马飞驰过河。

西岸把守三岔河的明兵已经得了消息,李如楠造反,当地的一个千户收拢了败兵,汇集两千多人打算抵挡,可是一见李家军人马无数,旌旗猎猎,首尾莫测,不敢抵抗,直接退逃。傅成大军前锋纵马冲杀,一气追杀二十里,望见守河骑兵逃入西平堡。

傅成随后催动,大军一拥而进,包围了西平堡。此时西平堡中明兵不足一万,城高刚过人头,容易攻打。

傅成却止住人马,下令不许攻打。

军中的一个千户,不禁诧异,问道:“西平堡是广宁前第一个城堡,当速拿下,以壮军威,怎么不急着打呢?”

傅成如今也沉稳了许多,道:“广宁城左右的城池,各拥重兵,如果一个一个的攻城,必然耗费军力。现在围住西平堡,城池攻不破,广宁城的守将就会发兵救援,这样就可以在野外灭掉他们,西平堡也不光围着不动,四面架梯攻城,但是不要攻下城池。”

众将得令,纷纷下去布置攻城。

对广宁守将曹华成,傅成是完全不担心的,当初跟随李如楠回辽阳,他曾见过一次,胆小怕事,十足的酒囊饭袋,不足为虑。

不单单是广宁城内的明军,如今这关外所有的明军,傅成全都不当在眼内,当年漠北一战,辽东精锐损失殆尽,特别是辽东铁骑,虽然李成梁复出之后,也曾重建了一支,可是之前萨尔浒大战,再加上李如柏引兵救援沈阳,早就被消耗的一干二净。

辽东铁骑指的是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部队,李氏一门擅长骑兵突袭,

要知道辽东铁骑可是辽东地面上最精锐的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征服蒙古土蛮部和朝鲜之役中战无不胜,还多次平定女真各部落的叛乱,女真叛乱首领王杲和努尔哈赤的父、祖皆死于辽东精骑刀下。

但是在漠北大战之中,辽东铁骑已经十不存一,纵然李成梁重建了一支,可李如松战死,李家再无良将能加以统领,所以在萨尔浒等战中没有多大建树。

如今辽东铁骑已经灰飞烟灭,这辽东大地之上,还有谁是金州卫强兵的对手。

广宁城内,曹华成得知李如楠挥兵南下,围困了西平堡,惊恐得不知所措,传令各城死守。至于去救援的问题,曹华成认为西平堡城矮兵少,可能不堪一击,也没有打算救援。

可是传来的消息是,西平堡坚守拒敌,李如楠叛军两日都没有攻下城池,看来西平堡是阻挡敌兵的堡垒,于是曹华成便动了心思,打算增援西平堡。

和众将商议了一番,曹华成随即下令总兵刘渠、祁秉忠、李秉城,各率人马救援。三总兵在平洋桥堡汇合,共出兵力近三万人。曹华成再令孙得功率领五千广宁城的兵马,从旁路策应三个总兵。

明兵浩浩荡荡进军西平堡,傅成得到情报,便下令留五千人围城,不紧不慢的攻打,亲率其余兵马迎击来援之敌。

西平堡内的参将,在城上看见援兵临近,围城叛军减少,便率六千骑兵冲杀出城,接应援军,围城的五千军士立刻将出城的明军,一番冲杀之下,明军战死一千,其余五千人尽数投降,那参将也一并战死城外。

明兵援军侧面的孙得功率本部兵马,急冲到阵前,三个总兵紧跟着进兵。两军刚一交战,孙得功心生畏惧,不敢与之交战,便大喊着:“兵败了,快撤。”

整队人马,拼命往回跑,一下子冲乱三个总兵的人马,跟着后退,总兵副将们止不住败退的势头,阵形乱套,兵败如山倒,全军崩溃。

傅成大军乘势冲杀,斩敌无数,总兵副将游击千总,不断被斩杀,明兵败到沙岭时,总兵刘渠、祁秉忠战死,李秉城逃亡锦州,其他兵将,被斩杀一千余人,余下的见势不妙,纷纷投降,只有三千多人溃散。

援军大败,傅成又回到西平堡城下喊话,叫城内明军投降,明军也识得李家的威名,本来就不愿与之交战,见状便开城投降了事。

西平堡不战而下,曹华成的援军逃散,傅成大军在西平堡休整一日,继续进兵广宁城。

广宁城在西平堡的西北方向,相距二百里。西平堡失守,全军覆没,退至沙岭的援军溃散,总兵阵亡,败报送进总兵府,曹华成也是不免大惊失色,没想到三岔河防线六万兵马,挡不住李如楠叛军三天的攻击,心慌意乱的曹华成,出府门到兵营,亲口传令,命人马守城,可是这会儿根本就没有人听他调遣。

这些明军将士不过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哪里有什么斗志可言,其中一部分还经历了辽阳城大败,逃过来的。

再加上但凡辽东之人,谁不知道李家的名声,谁不知道李如楠的勇武,哪里生得出争斗之心。

更何况辽东百姓穷苦,辽东的军户更是穷苦至极,一个个都万盼着李如楠能尽早打过来,跟着一起造反呢,这会儿谁会理会曹华成。

曹华成平日里,一向高高在上,从未搭理过这些小兵小将,现在想调动他们,没有搭茬听令的。

曹华成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参将孙得功领兵回到广宁城,曹华成闻讯急忙回府,传见孙得功。

一身灰土的孙得功,见到曹华成跪在地上就哭道:“西平堡外遭遇敌兵埋伏,末将打头冲杀,无奈刘渠、祁秉忠等人,胆怯不敢进兵,自顾逃跑,大军溃败。末将拼死杀出重围,才得以见到大人,末将有负大人栽培。”

说完痛哭失声,曹华成见状,连忙上前亲手扶起孙得功道:“这些懦夫,罪不可赦。孙参军不必自责,广宁防务还要由你承担。本将军现在下令,广宁城内所有兵马,皆归孙参军统领。”

孙得功知道逃回来,只怕也会被军法处置,原本想着逃去漠北投蒙古人,却在半路上听说,刘渠、祁秉忠战死,李秉城逃往锦州,顿时心中大定,这才来了广宁,一番骗鬼的话,居然蒙混过关,还得了指挥全军的大权,心中不生欢喜。

不过傅成大军此刻已经朝着广宁城进军,孙得功自知难以匹敌,便想着献城投降,做晋见之礼,打定了主意,当即便亲信,撤换各路岗哨,查封库府,粮库、银库、火药库都由亲兵把守。

东城门关闭,西城门开启,西平堡外败退回来的散兵游勇,一律不许进城,城中的兵将,往西门外驱逐,广宁城里,一片混乱。

傅成大军西进广宁城,沿路城堡中的明军,或不战自败,望风逃跑,或直接开城投降。两日后,前锋兵马已经望见了广宁城,于是扎下营盘,再派出探马到城下打探,遥望城墙上光秃秃的,没有旌旗,没有一兵一将,连个哨兵都没有。

探马走近些,仔细探查,发现不但城上无兵马,而且吊桥平落在干枯的护城河上,又打扫得干干净净,细沙的路面上,没有一丝的冰雪。吊桥里边,一样干净的大路直通向城门口,向城门一望,只见城门大开,大木方打制的城门高高悬起,这是关外的重镇广宁吗?

打探的人马疑惑起来,不知道是看花了眼?还是走错了地方?赶紧回去,把这个怪异的事儿禀报给了傅成。

傅成也是心中疑惑,亲自已走到营前,探马报上看到的情况,说是特别怪异。

一个千户诧异道:“前日打探到广宁城,有大批兵马出逃,会不会是曹华成借机设下空城计?”

另一个千户道:“很有可能,城西的医巫闾山,沟深林密,要是藏下二十万兵马,都不露踪迹,得小心曹华成用计。”

傅成闻言,却不以为意,道:“不见得山上藏兵,我兵攻下西平堡不过数日,曹华成怎么有空在山里布下上万兵马,即使设置伏兵,调动千军,探马又怎么能一点不知道呢?”

正想不出头绪时,又有探马来报:“广宁城的参将孙得功派人前来求见将军。”

傅成传令带人进来,营外的亲兵当即领着一个乡绅模样打扮的人上前,到了傅成当面,拱手道:“小人是孙参将的家丁,我家将军愿归附将军,献上城池,恭请将军进城。”

傅成一愣,当即问道:“城中兵马不少,你家将军为何要降?”

来人道:“我家将军久慕李大人的威名,早有归附之心,怎奈曹华成一心要为大明尽忠,这才不得门径,如今曹华成将广宁城所有兵马全都交给了我家将军统领,广宁城各门都已经安排了亲信把手,将军勿疑!”

傅成闻言,虽然心动,可是却也不敢全信,李如楠将重任交托给他,万一是计,到时候牵累大军,得不偿失。

进不进城,傅成一时间也拿不准主意,一个千总急道:“大人,有没有埋伏,进去才能知道,标下愿意带人先去里面看看。”

傅成思虑了一番到:“说的不错,是得进去,既然如此,你带两千人进城,进城门后,别急着往里走,看情况,如果没有事儿,向里打探,如有意外,立即退出来。刘兴,你带人赶四个马车,装上满口粮食封嘴的麻袋,停在城门口中间,李忠进城后,要是城门关闭,或是落下闸门,你就用马车掩住,放出进城的弟兄,冯立,你率领五千人马接应李忠,其他人营中侯令。”

布置完毕,众将分头预备。

李忠率铁骑飞驰进入广宁城,冲到门里,只见城中空旷无人,没有旌旗,没有哨卡,太阳高照的街巷,一眼能望穿尽头,不见一个商贩路人。

李忠左右探望,没有看出啥事儿,才令出城送信之人前面带路,没走多远,孙得功便单人独骑,前来迎接。

李忠分出一批人登城站岗,一部分人随孙得功,进入总兵府,偌大的府第,早就空无一人,原来曹华成早就得了消息,孙得功引叛军进城,咬牙切齿的骂了一通,带着家小奔锦州去了,府上的下人,差役也逃了个一干二净。

李忠带着兵马将城池上下,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城西的崇山峻岭里,也没有什么动静。

连忙派人出城送信,傅成闻讯,这才准备进城,大军未用一兵一卒,便占领重镇广宁。

傅成将孙得功好生安抚了一通,接着便命人接管城内的数万大军,曹华成逃出广宁之时,那些兵将,居然一个未动,如今全都便宜了李如楠平添了数万大军。

分拨人手镇守广宁城,傅成下令大军无需休整,即刻出发,进军锦州,命令下达,兵随旗动,大军向西进发。

傅成自离开辽阳城,也曾大战过一场,如今兵马,非但没有减少,原本的五万大军,居然变成了七万。

前锋到达锦州西中左所时,探马送来快报说:“曹华成听闻大军杀来,不曾在锦州停留,带了锦州城的败军,投山海关去了!”

再说曹华成,带着溃兵一路奔驰,到了山海关下,城楼上的兵将却不许这万余人进关,关口的大门紧闭,城上的火炮、枪箭瞄准关下的人群。

星夜兼程的人们赶到关前,却不许进关,有的哀伤,有的愤怒,人群开始骚乱起来,曹华成连声大叫,城上有军将认得曹华成,这才不敢怠慢,忙传令开启闸门放行。

曹华成刚进关,突然大门禁闭,无数兵马刀枪并举,原来镇守山海关的总兵邱磊,早就听说了李如楠造反,兵马已经席卷了辽东,辽西地面,他手下不过数千人马,如何敢与李如楠争锋,便有了投降的打算,如今见曹华成带着败军赶到,正好将其擒拿,作为晋身之礼。

李如楠造反,此时节朝廷已经得到了消息,紧跟着便有战报,送上朝廷,言称李如楠的兵马已经席卷了辽东,辽西,广宁,锦州,山海关尽皆失守。

战报送来,一时间御宇震动,百官恐惧,万历皇帝闻听李如楠造反,登时大怒,当即下旨逮捕李如桢一家,交东厂处置。

可东厂和锦衣卫的鹰犬赶到李如桢府上的时候,早就已经人去楼空,李如桢一家不知所踪,就连府上的下人,都已经尽数遣散。

原来来顺乘着快马,先于那太监到了京城,寻见李如桢,便将辽东发生的大事说了,李如桢也是惊惧不已,一时间没有了主意,好在妻子郝氏是个有主见的,知道要是再留在京城,等到朝廷得到李如楠造反的消息,他们一家免不了要挨上那千刀万剐之刑,也不犹豫,连行装都不要了,跟着来顺出了城,一路向北,因有山海关阻路,便直奔海边,哪里早有海船接应,一家人去了金州卫。

万历皇帝听闻跑了李如桢更是大怒不已:“朝廷未曾亏待李家,那李如楠更是深受皇恩,如今不思报效,竟然举兵谋反,当属十恶不赦!”

万历皇帝暴怒,那些大臣们也一个个跳出来,对李如楠大肆攻击,差点儿就把李如楠说成古往今来,头号的逆子贰臣。

还是兵部尚书宋应昌最有胆略,出班道:“如今在这边骂,难道就能骂死李如楠不成,李家在辽东经营多年,李如楠更是狼子野心,如今举兵谋反,当速速发大军,平息内乱,方是上策!”

万历皇帝闻言,连连点头,道:“何人愿意引兵北上,剿灭叛贼李如楠!”

刚才一个个骂的格外痛快的大臣,这下全都安静了,学着泼妇骂街,他们在行,可要说到引兵平叛,他们可就全都不专业了。

万历皇帝见刚才还热闹的好像集市一样的朝堂,顷刻间安静的好像古庙一般,心中又是恼恨,又是忧愁:“先前建虏猖獗,如今李如楠又叛国作乱,尔等食国家俸禄,如此危急时刻,居然无一人为朕分忧吗?”

宋应昌闻言,道:“臣宋应昌愿带兵北上,剿灭叛贼,平复辽东!”

万历皇帝一见,登时心下感动,道:“宋爱卿真忠君爱国之人,好!好!朕便命~~~~~”

万历皇帝的话都还没说完,首辅王锡爵便阻拦道:“圣上万万不可,宋应昌当年提调辽东兵马,征缴倭寇,便与李家父子过从甚密,如今请旨出兵,难保他不会通敌!”

宋应昌闻言大怒,上前就要与王锡爵争执,好在还记得这里是朝堂,强忍着怒火道:“王锡爵,你休要血口喷人,本官一心只为我大明江山社稷,岂是可以容你肆意诋毁的,好!既然你以为本官不可出战,那首辅大人,便亲自领兵,去征缴叛逆,建虏!”

王锡爵闻言,顿时语塞,他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其实何止是他,现在满朝文武,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忙着打点行装,收拾细软,就等万历皇帝下一道南迁的旨意,好出京放生,让他迎着刀尖走,他如何有这个胆量。

李如楠的叛军已经占据了山海关,无需几日大军便能兵临城下,到时候想跑都跑不了。

万历皇帝见状,道:“皆是误国之人,宋爱卿,朕今日便命你为辽东经略,统领辽东军务,征缴李如楠叛军,只盼你勿负朕望!”

宋应昌接了圣旨,当即就准备督办军务,先派出快骑探马,打探关外敌情。

临行之时,又有不少官员前来送行,一边赞叹宋应昌是国之栋梁,一边暗示宋应昌将来的命运难以预测。

这时,八百里快递送上关外情报,有个好点的消息:例如产的兵马到了山海关便停了下来,如今看上去没有进关的意思。

傅成大军之所以不尽管,其实也是李如楠的意思,他现在毕竟还没有做好和大明争天下的准备,特别是山海关以北,努尔哈赤还没有消灭,蒙古人也蠢蠢欲动,似乎想要来这潭浑水里搅一搅,捞些好处。

在没有彻底肃清关外之前,李如楠是不会考虑进关的,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现在吃的急了,就算是含在了嘴里,也不牢靠。

而且大明王朝存在两百多年,到如今虽然因天灾人祸,闹得民怨沸腾,可终究还没到立刻灭亡的地步。

李如楠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可以等,可大明朝却等不得,过上一日,大明朝就会烂上一分,等到李如楠做好了准备,尽管夺取天下的时候,只怕那时节,大明朝已经成了一棵中空的大树,只要一捅,便会轰然倒地。

傅成没有继续向南进兵,而是吩咐手下的众将,四面出击,那些各地守城的兵将此时哪里还有抵抗的心思,纷纷投降,总计有将官十七人,千总、百总四五十人,大小城堡驿站共有四十一座,分别是:镇静堡参将刘世熏、平洋桥守堡闵云龙、西兴堡备御朱世熏、锦州都司陈尚志、铁场守堡俞鸿渐、大凌河游击何世延、锦安守堡郑登、右屯卫备御黄宗鲁、团山守堡崔尽忠、镇宁守堡李诗、镇远守堡徐镇静、镇安守堡郑维翰、镇边守堡周远熏、大清堡游击阎印、大康守堡王国泰、镇武堡都司金励刘式章。

这些人都是出身李家门下,如今听闻老恩主的九公子起兵自立,如何敢举兵相抗,纷纷到了辽阳城归附。

此外还有壮镇堡、闾阳驿、十三山、小凌河、松山、杏山、摔马岭、戚家、正安、锦昌、中安、镇彝、大静、大宁、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胜、大镇、大福、大兴、盘山驿、大洼屯及双台堡的千总和百总,也纷纷云集辽阳城,表示愿意归附。

关外被扫荡一空,所有城池全数归李如楠所有,孙承宗见此情形也是喜不自胜,之前他还在担心李如楠举兵反叛,肯定会召来天下共讨,谁知道居然是眼下这个局面,可见大明不得人心,到了何种地步。

关外的那些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大明朝对于这些百姓的态度一向冷淡,虽然没有明斥其为弃民,却也不甚关照,以往更是为了安抚异族,每每有汉人与异族相争,当地的官府还要袒护异族之事发生。

关外百姓早就心中生怨,如今李如楠举兵,这些百姓也是纷纷归附,所有人都在盼着李如楠能够推翻那个他们厌恶的朝廷,带给他们一条新的生路。

山海关内,大军休整了两日,便有将领找到傅成,请令南下:“大人!如今大明失德,明军溃散,关内的兵将羸弱,多年不修武备,根本不堪一击,何不趁此良机,借明廷无将守御地方之际,乘胜兵出山海关,直取京城。”

一旦有人提出来,立刻就有人表示赞同进兵,道:“我军席卷关外,正成破竹之势,如果不进关,恐怕将来后悔。”

傅成见多数人要求进兵,道:“本将军也想进关,为指挥使大人争天下,然现在辽东地面不靖,努尔哈赤尚未剿灭,蒙古诸部也是虎视眈眈,一旦我等进关,蒙古人趁机越过边墙,杀入辽东,该如何是好?”

众将闻言,也是默然,他们也都是被最近这段时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就和之前萨尔浒一战大胜的建虏一样。

李如楠现在的形式虽然称得上好,可是说到底,李如楠的根基还是太浅了,如果不是因为李家在辽东的影响力尚在,他们也绝对不可能这么轻松的就打下这么大一片地盘。

可是地盘有了,却并不安稳,一旦万历皇帝发了疯,倾尽全国之兵来攻的话,到时候,李如楠的兵马就算再怎么精锐,只怕也难以抵挡。

就算李如楠当真侥幸胜了,也是惨胜,到时候两虎相争,得利的只会是努尔哈赤那个野猪皮和蒙古人。

这也是为什么李如楠严令,止步山海关的原因,只要女真一日没有真正被剿灭,蒙古一日没有真正被征服,李如楠就绝不出山海关一步,为的就是不过分刺激大明朝。

毕竟对万历皇帝那个大烟鬼,李如楠也是有所了解的,一旦真的激怒了他,那个性格男发起疯来,到时候谁也落不得好。

第十二章 皇帝驾崩第三十九章 东哥?第八十章 汉四郡第四章 等啊等第四十七章 加藤清正第三十二章 骑士精神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七十章 总算熬出头了第二十八章 九少爷奉旨勾女第十六章 定计第六章第九十五章 传国玉玺第六十八章 玩火自焚第三十八章 誓言第八章 良将第九章 居丽夫人第三十四章 要动真格的了第三十六章 轰他娘的第四章 等啊等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来打秋风第九章 居丽夫人第三十二章 骑士精神第七十章 总算熬出头了第六十三章 国库第九十一章 名将陨落第四章 金州乱局第三十六章 不够啊!第十章 李九少爷要杀人第四十二章 流民问题第四章 全面战争之大明远征军第一百章 梁上君子第九章 小人第四十二章 牡丹峰第四十六章 一个声音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八十九章 胜第十五章第二十五章 海盗王令第六十八章 家人第一章 落魄君臣第四十章 大军前驱第七章 还真就不要脸了第三十七章 讨债第八十四章 美人情重第七十章 总算熬出头了第九十八章 瞩目第六十章 做了就要认第五十九章 这个酒后~~~~~~第二十七章 退兵第五章第七章 还真就不要脸了第二十八章 回马枪第二十八章 愤怒的猴子第十一章 将军卫队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三章 内牛满面的九少爷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五章 重返金州卫第五十二章 飘飘欲仙的猴子第七十五章 逃第三十四章 走着第四十八章 红毛鬼第十一章 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第二十三章 郁闷的小西行长第九章 小人第二十二章 除倭小分队第七十五章 逃第六十章 做了就要认第三十一章 混世巨奸第六章 专打不要脸第十七章 求婚还是抢亲第十二章 鸣梁峡海战第十章第四十一章 闷头发展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二十一章 秘密第三十二章 骑士精神第八十一章 复国疯子第五章第六章第二章 辽东也不太平啊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七十四章 老子的队伍才开张第四十七章 经济第二章 李府九少爷第六十八章 家人第三十九章 接令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第二章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第十五章 初战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五十七章 杀人灭口第二十一章 倭影初现第三十八章 回返金州卫第十三章 圣命难违第七十三章 双喜临门第四十二章 流民问题第三十三章 临行第七十五章 逃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还是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