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二十三章

李千里大概没有想到叫他, 愣了半晌才移步上前跪拜。

“果然是仪表堂堂,不落凡俗,记得你儿时挺淘气的, 爬上树却不肯下来, 幸亏哀家有法子, 才把你制住了。”太后笑容可掬道:“儿, 今若为一州剌史, 且论一论你的为官之道。”

李千里又愣在那里,什么一州剌史又什么为官之道,一个剌史有什么稀奇, 自是不会放在眼里,如今身怀巨资, 正要在洛阳城享受一番。随口道:“为政不在言多, 须省身克已, 思民生国计,为官之道, 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孺子可教也!就出任襄州出任刺史一职吧!”太后很是满意,又叫下一个。

这回轮到曦彦胆战心惊,与其在这里受罪, 还不如在西樵山待着, 默默在心里编着为官之道。

一个个诚惶诚恐的, 太后也笑了, “一个题目哀家不能出两回, 你是……。”

“李琨,字曦彦。”曦彦结结巴巴, 舌头打结,大哥都给弄到襄州去了,自己去哪儿?

“你就是曦彦?整日听你母亲念叨了。”太后又想起什么,“哀家见过你,三岁还是四岁来着?就封做卫州刺史吧!”

曦彦松了一口气,至少没哥哥的襄州远。

英华自认读书不好,根本不懂什么为官之道,从头到尾都在低头哈腰,脸都贴在了地毯上,绕是如此,还是被提点出来,不等太后问话,自告奋勇向前。

“太后,我是李英华。”

“哀家记性没那么差,知道你是李英华。”这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有趣儿,太后笑道:“当年一眨眼就不见了,算是撂了挑子,既然回来了,仍去司属寺任职吧!”

英华瞪大眼睛,怎么又去宗正寺呀!但又不敢多言,眉头都拧成了疙瘩。

“先做个司属寺少卿吧!”太后安置好一个,又瞅着下一个,岁数根英华差不多,很是文静,“这个哀家更不认得,就做个幽州刺史吧!”。

“他是璄儿,字承宣。”萧可赶紧介绍,眉间一动,却有另一番计较,大着胆子道:“下官有个不情之请,恳请太后将英华与承宣的官职互换。”

“为何?”太后不解,想来她最疼英华,留在洛阳有何不可?

“幽州毕竟远了些,承宣他……。”萧可自是对顾璀儿愧疚,洛阳总比幽州强上百倍,“恳请太后收回成命,让英华去幽州吧!”

太后虽然摸不准,但对她能舍弃亲子前途成就他人,这一点倒是挺欣赏,“好吧!幽州就不用去了,英华与承宣均到司属寺任职。”

英华刚才还不乐意,如今有人作伴,自是喜笑颜开。

谢过太后之恩,萧可长舒了一口气,但她仍不叫平身,只能和孩子们跪着。

珠帘一动,上官婉儿捧着诏书出来,清声颂道:“太后有旨,追赠郁林郡王为司空,复其爵位,备礼改葬。”

萧可怔了一下,连谢恩都忘记了,还是李千里领着弟弟们叩谢太后恩德,一行人出了武成殿,皆是一言不发,马车一路驶出了宫城。

回到家,李千里才肆无忌惮的畅所欲言,满腹不平,“为何把我弄的那么远,鬼都不想去襄州,一个刺史一年才弄几个钱,还不够车马费。”

他这么一抱怨,曦彦也不乐意了,嘟嘟哝哝道:“我也不想去卫州,还不如在洛阳做个平民百姓,哥,咱们把官职辞了吧!”

太后一番好意,这两个居然不领情,一个嫌远,一个散漫惯了就是懒,萧可敲着凭几让他们安静下来,“一个个的竟是如此胡闹,做官不好吗?总比平头百姓强,一个个都不求上进!既然太后下了令,不想去也要去,到了任所,切不可怠慢公事,要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不可知法犯法。”

挨了母亲一顿数落,兄弟两个才安静下来,同时拿四双眼睛瞅着英华与承宣,同是兄弟却不同命,他们竟能留在洛阳,父母的身边。

“这不公平,太后太偏心了,为何让英华与承宣留在洛阳,却把我和哥哥赶到那么远的地方。”曦彦又叫着委屈。

话音刚落,慕容淑搀扶着父亲进来,她的两个哥哥慕容志及慕容懋相随在后,慕容天峰以年老请求致仕,接替左卫大将军一职之人正是秦枫。李千里一见岳父来了,忙起身让座,又吩咐侍女倒茶,坐在下首陪他说话。

“一进门儿就听见曦彦喊什么不公平,怎么不公平了?”比起十年前,慕容天峰的确老了许多,从前铁骨铮铮的男儿竟有英雄迟暮的一天。

“您别理他,不就封了个卫州刺史,又不想去,正在这里叨叨呢!”李千里拿弟弟说事儿,自己的不满却不敢提。

“卫州如何不好了?殷牧野之地,朝歌故城,民风淳朴而善乐,自古多少忠贤出自卫州,如亘古忠臣比干,还有姜尚和商鞅都是卫州人。”

慕容天峰也在劝说曦彦,和他们说了好一阵子话才走。

到了晚间,千里又找母亲商议事情,宫中下了一道旨意,着司常寺(太常寺)、司属寺(宗正寺)及司宾寺(鸿胪寺),操持改葬一事,看来还要去往长安一趟,顺便探望大姐、二姐两家人,她们已经从巴州回来了。

“我还是不去了。”萧可无法面对李丽媛,推说身子不大好,让千里带着曦彦和承宣过去。

“还有六叔的儿子李璠和宝安县主及其夫崔思古也从郢州赶来了,您不想见见?”长安来了许多亲戚,自是要会上一会。

萧可摇了摇头,原不打算见这么多的人,蜀王李愔早在乾封二年就去世了,后又复其爵位,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悼,得以陪葬昭陵。他的儿子嗣蜀王李璠一直在郢州出任刺史一职,早前就来了信,邀请千里、曦彦和承宣到长安一会,小一辈聚在一起定是言之不尽,长辈往那里一戳,他们说话都不方便。

“此去高阳原,就把董谊跟蓉蓉合葬在一起吧!请有道高僧为他们追福。”

这才是萧可的心心念念所在。

千里点头称是,“想来以亲王之礼改葬,坟茔岂是一时半时就能修成的,不如我扶了空的棺椁回来,先行放置在伽蓝寺。”

“也好,万事小心。”萧可轻叹一声道:“从长安回来,就跟曦彦一起走吧!不能拖太久。再不喜欢,襄州也是要去的,到了那里……。”

“爱民如子,廉洁奉公。”

不等母亲说完,李千里插了一嘴,拱手告辞,自带着曦彦、承宣去长安不提。

翌日,英华便去司属寺任少卿一职,原就在那里待过一年,自是驾轻就熟,他的另一个朋友郭齐已经升了右千牛将军,时常凑在一起相聚。近日因谢氏乳母偶感风寒得病,忙完公务便安安分分守在家里,请医问药,很是周到,谁想乳母一病不起,竟遽然而逝,足足又哭了好几天,才在龙门附近找了风水吉地,将她风风光光的安葬了。

一个多月后,李千里自长安返回,果然扶着一座灵柩归来,凄凄悲悲供置于伽蓝寺内。同时,龙门平原之地的三座坟茔已经修建完成,便在伽蓝寺举哀,又烦了寺内僧人做下水陆道场,将顾璀儿、李玮及冯元容的棺椁分别送至三座坟茔安葬。

结束了洛阳的一切事务,千里、曦彦便准备赴任一事,一个去往襄州,一个去往卫州,还要携带女眷孩童。曦彦还简单些,一个妻子两个儿子,事外之物也无需太多,千里就不一样子,一妻两妾,还有两个女儿,淑儿又刚刚有了身孕,萧可自是万分叮嘱。

兄弟俩一走,又发生了扬州叛乱,以李勣之孙李敬业为首,又打着李贤未死、拥立中宗、匡扶李唐旗号,短短十天纠集了十万人马,矛头直指紫宸殿的太后,一时烽火四起,这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内乱。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太后废李显,囚李旦,逼杀废太子李贤,追封武氏先人,临朝称制,改年号,改旗号,改都号,她所做的事情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又有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亲族掌握大权,李唐皇室人人自危,那个女主天下的预言即将实现。

太后当即决断,调遣李唐宗室中的淮安王李神通之子李孝逸为统帅,领兵三十万,讨伐李敬业,追削英国公李勣的爵位,剖坟斫棺,子孙皆坐罪诛杀,同时,以谋反罪诛杀宰相裴炎及大将程务挺。四十四天之后,扬州之乱平定,李敬业兵败后被部将所杀,海内晏如,万物安宁。

快到年关,神都洛阳的南市格外兴盛繁华,店铺林立,百业兴旺,李敬业叛乱一事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取而代之是一段风流韵事,关于当今太后与冯小宝,已改名叫做薛怀义的艳闻,相传此人乃千金公主所赠,颇有异能,现已做了僧人,能方便出入宫中。

因孩子们各有公务,萧可便同儿媳槿儿出来转悠,还抱着孙女晏晏,一进南市,无不是交头接耳在谈论这件艳闻,然后付之一笑。南市奇货居多,可晏晏就爱那一对蝈蝈,爱不释手,带了蝈蝈乘马车回家,路过伽蓝寺时又被金吾卫的一名将军所阻,说是太后正在寺内参禅,任何人不得经过。

武懿宗现任金吾卫大将军,想来是他的下属,正要绕道而行,秦枫远远跑过来,挥手打着招呼,“随我过去吧!太后要见你。”

79.第十一章67.第二十九章65.第二十七章54.第十六章90.第二十二章2.第一章22.第二十一章82.第十四章80.第十二章32.第三十一章53.第十五章77.第九章58.第二十章7.第六章23.第二十二章52.第十四章36.第三十五章72.第四章65.第二十七章54.第十六章96.第二十八章10.第九章82.第十四章68.第三十章62.第二十四章25.第二十四章79.第十一章91.第二十三章71.第三章89.第二十一章65.第二十七章75.第七章51.第十三章43.第六章65.第二十七章34.第三十三章90.第二十二章21.第二十章11.第十章24.第二十三章77.第九章13.第十二章77.第九章35.第三十四章55.第十七章40.第三章9.第八章26.第二十五章16.第十五章31.第三十章39.第二章84.第十六章54.第十六章96.第二十八章67.第二十九章56.第十八章87.第十九章26.第二十五章98.第三十章1.楔子75.第七章90.第二十二章48.第十一章7.第六章14.第十三章85.第十七章60.第二十二章12.第十一章86.第十八章80.第十二章3.第二章74.第六章25.第二十四章64.第二十六章20.第十九章96.第二十八章2.第一章79.第十一章66.第二十八章49.第十一章58.第二十章48.第十一章76.第八章81.第十三章99.尾声68.第三十章84.第十六章28.第二十七章29.第二十八章19.第十八章70.第二章30.第二十九章51.第十三章23.第二十二章43.第六章33.第三十二章60.第二十二章61.第二十三章47.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