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学比大学更重要

李轩一直都是对大唐王朝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而参考的对象自然是后世的教育制度,不过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同时还有公务员考试制度。

只是后世的制度也只能当成一个参考,自然是不能一股脑的全部照搬的,不然的话,很容易水土不服。

李轩的想法就是,逐步把传统的科举制度,改革成为公务员考试以及近代教育的结合体,而且还是融合了传统科举的一些因素,毕竟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不能随意舍弃的。

比如说科举这两个字,其实就不能丢,顶多就是把考试的方式以及考试内容给改了,但是科举的核心其实并不是说方式以及内容,更加重要的是给天底下的读书人,尤其是中下层的读书人一个上升,演变为统治阶层的一个空间。

而这,也是后世公务员制度的核心!

只有源源不断的把最优秀的人才都吸引到统治阶层里,这样才能够更加长久的维持统治。

这也是当初李轩坚持要扩大会试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大唐王朝的会试制度,已经是快要彻底演变为公务员考试制度了。

自从前两年在直隶开设了分考场之后,经过试行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乱子,因此在去年和今年的会试,又是陆续扩大了规模,今年的会试,除了直隶四道外,还在河北、湖北、广东、浙江、四川、山西六省开设了考场。

金陵考场录取了大约一千二百人,而直隶四道以及六省考场,一共录取了三千四百人,而随着人数录取的越来越多,李轩也是随后跟进了一项政策,那就是新科进士以及博士的分配品级也是持续降低。

同时在今年的乡试举行之际,李轩再一次颁发了政策,这一项政策的核心就是:明年,也就是宣平十一年,帝国范围内各省都必须同时开设会试考场,到时候各省,各道都开设考场,各省学子可自行前往各考场参加科举。

同时也是规定,各省考场所录取的士子,同样分一甲,二甲,三甲并分别授官。

而重点其实就是在后面的授官这一项上!

新政策规定,明年所录取的新进士,博士,三甲授正九品,二甲授从八品,一甲授予正八品,这又比前几年再一次降低了新科进士的授官品级。

而各地直接招录的举人学子,授从九品。

没办法,随着时间的过去,大唐官场上的空缺位置也是逐步得到了补充,中高层的空位置基本上就没有了,同时李轩也是想着要彻底完成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因此新科进士的品级越来越低也是必然的。

而目前大唐官制里,一般从九品以及正九品,就是基层的书吏,科员什么的,以往这种品级的人都是地方上直接招收,管理的不怎么严格,但是以后肯定是不能这样的,按照现有的规划,以后想要当公务员,哪怕是最低等的从九品,举人也是必须的。

这一系列的科举改革,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这些年科举几乎是每年都在变,很多人都是能够猜得到,高层是正在逐步的推进科举的改革,没有达到最终目标,科举的改革估计是不可能停下的。

更何况改革之后的读书人当官的机会也就更大了,虽然说不可能和以前一样,考中进士立马就是六品,七品的中层官员,而是只有九品,八品这样的品级,但是有品级总比没有好啊!

前明那会,一年会试才录取多少人啊,不过两三百人而已。

但是现在大唐王朝一年录取多少人啊?几千人起步!

这可是把新科官员的数量扩大了十倍呢,这也就意味着,有十倍以上的读书人纳入了大唐王朝的统治阶层里,让大唐王朝的统治阶层变的更加稳固起来。

防范读书人造反,最好的办法不是日夜盯防,而是把他变成自己人!

科举制度正在进行改革,相对应,教育制度也是正在进行改革,随着数年前开办的各所师范学校逐步成型,师范毕业生大批涌现之后,大唐王朝才是第一次迎来了中高等教育的扩张浪潮!

仅仅是宣平十年,就有两所大学挂牌成立,新成立的两所大学,一为广州大学,二为天津大学,一南一北,算得上是对南方以及北方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补充,如果在加上宣平九年成立的武昌大学,上海大学,那么目前帝国上下,已经是有了六所大规模的综合大学!

至于皇家理工学院,这个不算普通大学,不列入其中。

除了六所综合大学外,帝国还拥有一共二十多家的师范学校,基本上是每一个省、道都有一所师范学校,而规模大小,师资力量,则是看各省的人口以及经济情况等,所以这些师范学校的实力有弱小的,学生不过百余人,如贵阳师范,但是也有规模大到足以和综合大学比肩,甚至连学制也是向综合大学靠拢的师范学校,比如江南师范。

江南师范,坐落于文人汇集之地的苏州,而江南道可是文风昌盛的地方,当然了,还有更加关键的是,江南道有钱!

其校区建筑以及设备等各项硬件设施可是不比金陵大学差,就是师资差了点,没办法,这玩意钱没什么用,那些高等人才能够去大学任教,可不会去师范学校任教。

不过即便如此,江南师范也是实力强悍,在校学生超过一千三百多人。

除了这些大学以及师范外,官办的教育体系里,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预科学校,这种预科学校在当代而言,其实也算得上是高等教育了。

因为预科学校嘛,很简单,就是为了那些准备上大学的人准备的,但凡是能够考上预科学校的人,是绝对不会去报考师范学校的。

这从预科学校的数量,比师范学校还少其实就可以看的出来,目前的帝国全国范围内,预科学校一共也就十二所,比二十多所师范学校少多了。

师范以及预科学校之下,则是普通中学,大多都是州府官办,这个数量就多了,因为当初筹办的时候,每一个府、省直隶州都需要办一所,而且是直接把府学/州学直接改建为中学,这些中学数量繁多,质量也是掺差不齐。

而小学,则是县级主办,通常来说,一个县最少都会有一艘小学,但是有的县也会有两所甚至更多,同时,帝国是开放民办教育的,只要经过注册和批准,那么就能够把以前的私塾变成私立小学。

所以在大唐帝国范围内,其实私立小学的数量是非常非常的多,很多规模稍微大一些的村子,都可能有一所私立小学,恩,也就是以前的那种私塾。

因此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其实大唐帝国的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主力军一直都是私立学校,至于官办的小学,就那么一点,根本就无法满足庞大的教育需求的。

不仅仅是小学,实际上中学,乃至高等教育,都是有着私立学校的踪影,而且还不少,比如说很出名的松江学院,这是一家帝国礼部科举司承认该校毕业生可以参加会试或者是各所大学的招生考试,和其他的师范学校一样。

而这家松江学院,实际上就是当地的十多家士绅家族联合办起来的,人家一方面是为了求名,这年头办学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事,为此不少士绅地主们都是很乐意捐助办学的。

另外一方面,人家自然也是为了解决自家弟子的求学问题!

江南道的文风实在是太过昌盛了,读书人那是数不胜数,要想在这么多读书人里头杀出一条血路,考入预科或者江南师范这些学校,说实话难度不小,比直接去考举人还大。

为了给自家的子弟一个继续求学的途径,绕开举人的限制,从而获得直接参加会试的资格,这些士绅地主们才会慷慨解囊办这个松江学院。

而松江学院,也算是目前帝国范围内,办的最成功的一家私立高等学院了,标准的师范学制,而且老师都是高价从官办学校里挖过来的,至于硬件设施,那是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

当然了,这收费也不是一般的贵!

私立学校可不是那些公办的师范、预科学校,虽然说自费生也贵,但也不至于贵的太离谱,而且只要成绩够好,还能够拿奖学金呢,然而在松江学院,这学费可就贵多了,有一年上千两银子等到学费,寻常小富家庭都是拿不出。

官办学校和私立学校,一共构成了大唐帝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目前来说,高等教育以官办为主,而启蒙教育则是以私立为主。

不过这种情况肯定也不会持续很久,教育乃是根本,尤其是基础教育,最近两年李轩对办基础教育很有兴趣,相反的,他对办高等教育的兴趣已经是没有那么大了。

因为李轩觉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一小部分就够用了,没必要把所有人都培养为大学生,那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各种需求也会更高,但是帝国所能够提供的高质量需求位置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太多人。

如果高等学历者太多,就很容易出现一种麻烦事,那就是有一部分没能在社会上获得高质量需求的高等人才,最后会萌发不满,进而各种搞事,比如说闹革命啊……各种啪啦啪啦的……

面对这种问题,李轩决定学校美国人搞精英教育!

对少数人才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变成社会的中坚阶层!

至于普通人,上啥子大学哦,上个小学就好了嘛。

未来工业革命里所需要的工人又需要他们大学毕业,小学足矣!

因此,小学比大学更重要!

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个劫旅个游第两百九十五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变局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千米海战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第四百九十一章 南下!南下!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冲突和矛盾第一千二百章 时不待我第九百四十章 老子就是比你更牛逼第五百章 杀贼无数的桂林大捷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插在扶桑腹部的一把尖刀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白送更吃亏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扶桑问题的最终解决第二千一百八十三章 大唐金国的先进性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大规模杀伤武器禁令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大唐还是不要脸的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攻占科伦坡第七十七章 历史的真相第四百五十四章 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没人种地吃什么?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师胜利在望第四百五十章 李轩是一个好人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皇子封国第两百八十章 扩军封侯第二千一百六十三章 规模宏大的大唐金国舰队第二十五章 粮食紧缺第九百零九章 你确定这是商船?第九百八十一章 琉球请求册封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一百毫米前装线膛炮第七章 这是要私定终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徐铁的困局第二千五十二章 认同感以及货车第九百二十五章 决战、护航、巡逻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唐的继承人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赐官和赐毒酒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联合二型步枪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线膛时代的到来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大唐银行家真黑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唐又要迁都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将星闪闪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伟大的变革时代第二千一百八十四章 双赢的好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光环耀眼的圣君(爆发求订阅)第七百八十二章 迟早得被李春景害死第一百九十一章 比壮丁更好用的俘虏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饥渴的单身狗最有战斗力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年年杀贪官,啥时候才是头啊第七百八十七章 冲啊,大唐万岁!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决堤第八百二十章 慧尘长大了第五十四章 大唐天兵勇猛无敌第七百八十二章 迟早得被李春景害死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印度扩张攻略第二十七章 黄竹山的哀嚎第两百七十一章 最关键的时刻第六十章 明军进犯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格德斯之死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招人难?用钱砸啊第四十章 危险宝藏第一百六十六章 谢老头的担忧第二千一百四十四章 大唐金国的安身之地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飘扬在马六甲上的大唐龙旗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仁孝治国的大唐帝国第二千一百五十七章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炮轰巴库第五百三十七章 朕来朕见朕征服第九百一十九章 让人羡慕的二九人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鞑靼人太危险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令人恐惧的幼军营第九百六十九章 杜丹清的防守反击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学而优则仕第九百零七章 大唐税部就是这么牛逼!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唐属印度戈河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纳税光荣,抗税坐牢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枪初登场第五百一十五章 国朝兴废在此一战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唐地虽广,然寸土不让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见相左第三百二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四百四十四章 这些明军不寻常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理论超前的大唐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重建东胜城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没见过世面的土著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椭圆形结构第七百零四章 穷兵黩武的大唐王朝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得天独厚的美洲第三百七十二章 铜鼓卫城血战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钱太多花不出去怎么办第一百五十章 祸在于天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唐第一艘远洋战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擅自后退者斩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力破万第四百零一章 滚,别挡着本官逃跑第八百六十章 出人意料的晋升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杨成经商(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大唐帝国的技术封锁第两百九十四章 龙体欠安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打打杀杀的多不好啊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大唐电报公司